《庄子 智慧全集》读后感
1.眼光不妨放远点【原文引用】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
天空中那种青苍苍的颜色,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我们局离他太远而无法穷究它的本来面目呢?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看下面,也会和我们从下往上看一样失去了事物的本源。
【读后感】
一个人的眼光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事。正如清朝商人胡雪岩的一封信写得那样:你有一县的眼光,你就能做一县的生意;你有一省的眼光,你就能做一省的生意;你有一国的眼光,你就能做一国的生意!
眼光不妨放远点。眼光远了,能做的事自然就多了。眼光远了,能做的事也就大了。眼光远了,你或许也会损伤点利益,但之后必然会获得更多的财富!
正如一个故事所说的那样:一个富人送给一个穷人一头牛,他叮嘱穷人:“你要把牛养好了,明年春天,我给你一些种子,你把它们撒在地里,有牛耕地,然后你再勤浇水、施肥、收获、卖出……不久就可以脱离穷困了。”
穷人接下了牛,可是没多久他发现,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以前还差。于是他就用牛换了几头羊,他想:先杀一只吃,等着羊生了小羊,再把大羊拿去卖,就可以富了。
可是小羊迟迟没有生出来,他忍不住又杀了一只。后来他想:我不如把羊换成鸡,先杀一只吃,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可以很快致富。
可是鸡蛋也没有下出来,他有杀了几只鸡吃。后来,他彻底绝望了,他把鸡卖了,买了一些酒和咸菜,彻底放弃了致富。
第二年春天,富人来送种子了,他半路上看见穷人正在那儿喝酒呢,牛早就没有了,于是富人转身回家了,而这位穷人,则一直穷着。
大家想一想,这位穷人如果眼光放远点,不就不会落得这个下场了吗?
《孙子兵法》读后感
兵者,国之大事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军事谋略智慧】
战争,对于每个国家来讲,都是有关国家命运安危、人民生死的大事。对待战争,要有对国家、人民负责的高度认识。态度要非常认真、慎重、仔细。
战国末年,在改革中逐渐崛起的秦国,开始了历史上最著名的统一战争。秦国大军东进,开始兼并诸侯各国。小国弱国,都被他一扫而空。可是,当事国力较为强大的齐国,为何也为逃脱被兼并的厄运?原来,当时齐国的最后一位国君田建在位,他不修战事,荒于朝政。齐王田建年少时国事取决于齐襄王后。齐襄王后对中原的战争置若罔闻,只知道奉行“谨事秦,与诸侯信”的外交策略,而不作充分的战争准备,她一位这样就可以安国保民。
后来齐襄王后去世,齐王田建当政,可他当政以后仍然浑浑噩噩度日,依然奉行先王后的政策。朝中谋臣劝告齐王田建加强武备,援助赵国,抵御强秦。可是他并没有采纳,直到秦国陆续吞并各国,扫除赵国时齐王田建才开始在西部边境设防,断绝与秦国往来,收编韩、赵、魏、燕、楚等国的流亡部队,企图抵御强秦,可惜为时已晚。公元前221年,秦国大军避开齐国的西部防线,从齐国防御最薄弱的北面——燕国南部进攻,直抵齐国都城临淄。齐王田建被擒,齐国灭亡。后来齐王田建饿死在流放地。
如果齐王能听谋臣的话,加强武备,不就可以避免被吞并的厄运了吗?所以,军人是国家的大事,死生的主宰,通往生存(灭亡)的道路,不可以不仔细。
re:快乐精灵,人如其名请将快乐继续下去!
快乐精灵,人如其名请将快乐继续下去!
人生辩论会上①
嗨,大家好。这里是“人生”辩论会。我是主持人曹彧。现在,我带领大家到辩论会的直播现场。这是第一个人生辩论会,由儒家代表孔子和道家代表老子进行辩论。
嘘,他们来了。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两位著名思想家(哗哗,一阵热烈的掌声)。
老子一阵惊讶。继而说:你好,孔子。
孔子也很惊讶,说:老师您好。
主持人:人生辩论会现在开始!
孔子说:我认为人生在世,在家应遵守家规,在外应遵守国规。老师您认为呢?
老子说:我认为呀,做人只要吃饱喝足,天天开心就行了。没必要遵守那么多规矩,再说了,规矩有对有错,不应该把对错一视同仁的都去遵守。
孔子说:那么您的理想是什么?
老子说:我的理想就是,顺其自然,闲暇时可以与孩子们在河里游泳,散散步。那么你呢?
孔子说:我的理想是,能到各个国家去游说,把儒家思想发扬光大。再做出一番大事业。
老子说:人生只是一个过程,只有顺其自然的生命才能安详和乐。
孔子说:可是我认为人的生命要轰轰烈烈才好呀!
老子说:你刚才说,人的生命要轰轰烈烈才好,那样必然出名,会有很多崇拜者,每天就难免会有琐事缠身,你认为这样好吗?
孔子说(有些不服气):难道向老师您这样平淡就好吗?
老子说(很平静):平淡很好呀。你刚才表现有些不服气,使我感觉到了你很多时候会被事物和话语所左右,这样就好吗?
孔子:……
主持人:本次辩论暂且告一段落。欲知后事如何,请关注‘人生辩论会上②’。
现在老子暂占优势,孔子可要加油呦!
re:呵呵呵,好帖子。。
呵呵呵,好帖子。。人生辩论会上 ②
嗨,大家好。欢迎回到“人生辩论会”。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子和孔子。
主持人:“人生辩论会上②”现在开始!请听一段录音。”
画外音:很久以前,有一对姐妹,她们都有好的刺绣手艺,因此闻名全县。虽然姐妹俩在家里每次都一起刺绣,可是,姐姐只有在别人请她帮自己刺绣的时候才帮别人绣,而妹妹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把自己在家里绣好的(与那个人家需要的一样)送给别人,所以大家都认为姐姐的手艺更好一些。后来,因为姐姐的刺绣来之不易,所以姐姐的名声越来越好,最后传到了皇帝那里,被皇帝召进宫去刺绣,而妹妹只闻名全省。
主持人:录音听完了,请您二位辩论一下谁的境界高。
孔子:我认为姐姐的境界高一些。
老子:我认为还是妹妹的境界高一些。你为什么认为姐姐的境界高?
孔子:因为“姐姐只有在别人请她帮自己刺绣的时候才帮别人绣”,所以能绣的更好一些,这样就更能符合人家的需要啦。那你为什么认为妹妹的境界高一些?
老子:因为妹妹知道有人需要别人帮他刺绣时,主动把自己绣过得给他。这样既不费力,又能迅速帮别人得到人家的需要。所以当然是妹妹的境界更高呀。
孔子:可是人家又没说需要妹妹帮忙呀。
老子:他的境界高主要就在这一点。
孔子:为什么?
老子: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呀。
孔子:……
老子:姐姐只有在别人请她帮自己刺绣的时候才帮别人绣,那你为什么认为姐姐境界高?
孔子:因为这样虽然费时费力,但是这样给别人一个新的,会让人觉得更舒服一些呀。
老子:可是这样会耽误人家的时间呀。
孔子:虽然耽误了时间,但是会让别人感到舒服。试问一下,如果你需要别人帮你刺绣,你是喜欢别人给你以前绣的,还是喜欢别人给你重新绣一个呀?
老子:当然是重新绣一个。
孔子:这不就行了吗?
老子:……
主持人:既然两位先生都有自己的道理,那么本次辩论会再次告一段落,欲知后事如何,请关注‘人生辩论会上③’。http://cnc.imgcache.qq.com/ac/b.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