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后悔今天才看到这么好的帖子!把我...
后悔今天才看到这么好的帖子!把我堂堂七尺男儿都感动得稀里哗啦!
让我看到了另一个版本的《爱心的教育》
你真可以称得上是李镇西第二呀!!
re:...
No.o6 我真的难过第二天,李均倒是来到了我的办公室,还有他的母亲。见到他的第一眼,我在想,太好了,他给了我表达我的思想的机会。在我国,高中不是义务教育阶段,所以他到底读不读书,决定权在他那里,但我也有我的建议权呀。
他的母亲一到办公室眼睛便湿润起来。她讲述她家周围的没有文化的人在外打工是如何的苦,想到李均也要去重复这些故事,她只有哭的份,而且,李均南行的火车票也已经托人买好。看来,他是走定了!
是的,他的去意已定。这里还有一个我后来才了解到的事实——他的南方的一个C朋友说是为他房子都租好了!这让我明白了这种情形的出现——无论我怎么地与他分析他的情况与外面的世界,他都是默默地听,不发表看法。在他回来后与我的文字交流过程中他是这样来描述当时我给他作工作时的情形的:“彭老师温和的语气、真诚的分析使我无颜,哲理性的语句、真实的事迹使我无语。我只是默默地听,没有勇气告诉彭老师我连房子都已经找C帮我租好了。”
我真的难过,因为他离开家乡的时候没有和我告别。我连给他说点祝福的话、鼓励的话也没有机会!当我听说他某刻时间在某个车站候车时,我仍然想赶过去道声别。是的,我赶过去了,可是我远远地看到他坐上了前行的车!当时,我选择了一个地方坐下,静静地独个坐下,很久很久……
后来,我还是恢复了我的情绪,我知道他肯定也很难受。而且,我还在想,他到了南方后,他肯定会和我联系的,毕竟他了解我对待学生的态度。
re:...
No.o7 后来被证实是的,他走了,但他仍在我的心中;他在远方,但我仍然就在他的身旁。远方的电话连接着我们的师生情,尽管他知道他的走让我担心,让我难过。
李均是10月24日 从小乡村出发的——他带着自己的想法和复杂的心理出发的。10月26日他抵达了心中早就来到了的南方M镇。找到住宿地之后,我的电话便传来了李均疲惫的声音。尽管在电话中他极力表示出让我高兴的情绪,我仍然听出了他在路途中的辛酸。尽管他当时没有把这些不快告诉我,但这些都被在他回来后与我的文字交流中所证实。
——火车上。
“也曾多次幻想过祖国的火车,它像一杀奔腾的巨龙,拥有华丽的衣装,挺着高贵、勇猛的头卢。它的一身都让人所向望,想要拥有。可踏上之后,一切都变了,变成了一条蛇,变得庸俗不堪。硬邦邦的座位,狭窄的过道,三角形的放台,一切都那么简单。
“车上的日子犹如受罪一般,拥挤的人群,难吃的饭菜,昂贵的消费,种种的不便与小心,整个人为此消瘦。
“真的遥不可及吗?不,我相信只是还没有到那一天罢了,快了,这一天很快就来了。”
——我来了!
“经过一天两夜的肉博战,火车就要到站了,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边,真想呼一声:
“我来了,我来了。
“下了车,豪华的候车室,良好的服务态度,中等的消费,把我征服。”
——“丢你老妈!”
“出了站,一切都不一样了。我开始像一只无头苍蝇乱碰乱撞,撞得遍体鳞伤。
“不得不拿出电话本找C的地址,到处寻车。
“当我看见一个摩托车骑过来,连忙招呼。司机见我也停了过来。我连忙说:‘上南村!……’说了一串,司机却要驾车离去。我这才反映过来这是广州不是四川,连忙换了口音。可能是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好吧,司机还是走了,只留下一句:丢你老妈!”
——孤独
“几经周折,眼看离目的地不远了,我开始很激动。期望离乡的朋友、亲人马上都出现在我的面前,以吐我心中之苦。
“一次次的白眼与凄凌,我的心已经承受不住那种炸裂的伤痛。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我显得微不足道。一个人,一个包,晃来晃去,嘴里不停地念着朋友的名字。路人来来往往,却无一人问及。”
——眼泪
“在这里,这里,C跑了过来。
“见到他的一瞬间,心里有一股莫名的冲动,真想痛哭流涕。
“最终强忍了,只是想起了这样一首歌:‘老乡见老乡,眼泪水汪汪……’”
——难以想象
“很快,C就带我来到了他舅舅和他一起住宿的地方。
“实在令我难以想象,一间房子,两张床,桌子都放不下,还有一个一米宽的厨房内加厕所。
“从此,三个人每天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
“有的人为了生活不知承受了多少痛苦。”
re:感动。支持!
感动。支持!
re:我也支持~~~~~~~~...
我也支持~~~~~~~~re:[ALIGN=CENTER]No.o8...
No.o8 不该承受的生命之重在不该承受生命的沉重的年龄却将承受生命的磨难,燕脂这样说,说得也很沉重。我始终认为,人应该过理性的生活。柏拉图这样诠释,只是在理性的引导之下,人生才能获得向上的动力。激情应该服从于理性,而不能为个体的欲望服务,才能达到人自身的整体的和谐。
李均的这次南行只是一次欲望的展示。这种欲望,很容易被现实所吞噬得一无所有。人生是需要经历一些痛苦的,但如果还没有相关的理性作引导的话,作为经历者,痛苦只能是痛苦,而不能获得超越——这种痛苦没有必要,除非这是必然或应该的事情。举个例子,失去亲人会让人痛苦。我们总不能说因为人总是要失去亲人的,那么现在就想办法失去亲人吧。如果因为年寿或某种特殊的原因而失去了亲人,我们的痛苦是正常的,而且如果有理性作引导,这种痛苦会获得一种超越,那便是更加的尊重与敬畏生命。
现在我们来展示一下李均从找工作到辞去工作的一些历程吧。
安顿下来之后,急急忙忙地去找工作。一眼就看到了一个招工启事,欣喜若狂。但带来的只有两个字:失望。“没有技术,普工不招了。”“除非你变个女生,就破格招你。”又到了附近的几个工厂去看了看,最终还是同样的结果。走啊走啊,走到了一个工厂前面,停住了脚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上前。几句话过后,高兴地跳了起来!正好这个工厂需要普工。
10月27 日,来到工厂报到。走进一看,庞大的机器,到处都是手忙脚乱的员工。组长带他到工作车间,教他开机。可能他的英语学得太差了,一个键也不认识,只是胡乱的按。
组长看他很吃力,马上就给他换了一个工作:材料碎烂工作。硬拉硬拖的干了一晚,真的是又累又脏,危害身体。“我真想回家、回学校、回到书本中去。我的知识水平和面对生活磨砺的能力在此刻显得苍白无力。”
10月29日,我在电话中鼓励他,既然去了,就还是好好地去适应这一切吧。而且我还给他建议,把一切经历写下来,变成财富。但是,几天下来,他已没有勇气与智慧去面对那里的痛苦。他发现当初的选择是不明智的。他已经感受到,出来打工如果没有强硬的知识和化解痛苦的智慧做依靠,那么永远找不到幸福。他辞了工作,在11月02日。
现在我们完全可以看到,李均的这段南行打工生活是没有理性作引导的。所幸,他想到父母、老师、同学还能够接纳他,他于11月06日回到了家,回到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