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小草 发表于 2010-3-25 23:28:36

re:[COLOR=#0909f7][SIZE...

情绪疗愈

       刚去深圳参加了一个情绪疗愈的课酬,德国的老师,老师只是做最简单的讲解,大多时间都是体验,感觉还是有些文化差异。如果做些调整会更好。即便这样,我的嗓子也失声了2天,安全发不出声音,呵呵,投入是我的优秀品质之一呢!自夸一下。但是奇怪的是,嗓子越是发不出声音,越是想说话,用气声很有劲的交流和回应着,正常的时候大多却是安静的,愿意做一个倾听的人。有趣的现象呀!
      这些年浸泡在教育培训领域,获得了很多心灵的滋养,不断的修复和疗愈着。

      我对情绪的理解,是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模式和认知,和当下的人或事碰触后生命的状态的呈现。透过情绪,可以觉察最真实的内在和自我。如果很容易被碰到,那是需要修炼了,呵呵。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情绪按钮,一旦碰到那个点,就会爆发,当然爆发的形式会不同。这个按钮好不容易透过成长和转念,修复了,又会觉察到新的按钮,呵呵,生命真是奇特啊,透过这种可爱的方式,不断的回归。

      我也是个固执的人,最近碰到一个很大的按钮,好不容易透过一个很深的转念,调整了自己,最终发现我是根源、爱是答案。但是真正要做到并且做好,还是不易的,需要继续成长啊,非常的考验人呐!
      但是我有信心,在我们创办的“明人教育”里,一起陪伴,做一个明白的人、明理的人、明道的人、明天的人!呵呵,有意思吧!更重要的是,做一个快乐的人!活出快乐的自己并感染周遭更多的人!唉,快乐也像口号一样,要常常喊的。

      我在向我们的“少年教育人”熊学习呢,最近懒得很,不想写,其实有些不敢写,文笔下可都是最真实的自己,无法隐藏,呵呵。试试吧,写下来,对自己的心说,宝贝,你是被允许的!
      呵呵。

钟贾 发表于 2010-3-26 12:04:19

re:看着你的文字,脑子里就浮想着现场你...

看着你的文字,脑子里就浮想着现场你那美丽动听且能带动心灵瓢流的音乐,让人心旷神移!!

戈壁小草 发表于 2010-3-26 23:51:54

re:[COLOR=#0000ff][SIZE...

体验课程

特别喜欢体验课程
透过一些形式、舞蹈、游戏或者互动
释放、疗愈、觉察、突破,已知和未知的自己
都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感谢机缘让我走进教育培训的领域、走进心灵成长的探索

身体非常的有趣,听到乏味或者不想听的课程或谈话,便会哈欠连天、坐不住
当讲者有智慧、或者很真实,可以学习或者有心的触碰或连接,便会眼睛发亮,注意力超集中
对自己这样的反应现在已经全纳了,呵呵
但透过身体真实的回应觉察到这个世界每个心灵的反应其实是有整体意识的

当基本物质满足了身体的需求,人的心灵便有了更高、也是更原始的回溯
据调查,当物质到达一定的程度之后,人的幸福指数便于物质无关了
我是历任家庭和谐班和讲师推广班的班主任,每一期都会有相关的体验和调查
所有成人最终想要的还是快乐、幸福、健康、家庭和谐
归到根处,经过漫漫人生路的探索、追求、成长、历练,
最终要的还是这些看起来最简单,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年代里,要得到却并不容易
需要我们的心灵变得更柔软,更接纳,更敞开,更允许,更多的爱给出去、迎回来!

而体验课程,可以在过程中全然的释放、疗愈、敞开、放松甚至无我,
我记得,在一次系列的动之后,累极了的身体躺在地上,
那一刻,有份很深很深的感动涌动在身体的每个细胞、笼罩在我的周围,
我喜极而泣,感动于这个宇宙的包容、感动于上天的恩宠、
感动于这个世间的每个角落所有的美好、感动于自己活生生的生命体,
仿佛听到婴儿的笑、花儿的开放、佛钟的敲击,
又感受到一股极至的安静,静极了,真美啊!

每每想起那个片刻,就很舒服。

戈壁小草 发表于 2010-3-27 12:06:57

re:这真是神奇当你专注于想要做的事上...

这真是神奇
当你专注于想要做的事
上天也会佑你
在你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
都是来帮助你的!

古墓小龙女 发表于 2010-3-31 16:09:49

re:似乎感受到一点小草的宁静,一会又不见了!...

似乎感受到一点小草的宁静,一会又不见了!继续修炼!

戈壁小草 发表于 2010-4-1 23:00:18

re:为爱而生 ...

为爱而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当年曹操率百万雄狮,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前夜,酒酣之际,曹操取立于船头,慷慨而歌,吟出千古传唱的《短歌行》。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我们生命的露珠会在阳光中慢慢消失,变得看不见了。但是我们仍然存在,只是化到空气当中,回到我们生命所来的地方。

      让我们敬畏而温柔的对待自己,我们来到这人世间,是为看看阳光,是为感受爱。

好消息 发表于 2010-4-2 09:14:04

re:[SIZE=3]“我们来到这人世间,是为...

“我们来到这人世间,是为看看阳光,是为感受爱。”

是的,我们来到人世间,是为看看阳光,是为感受爱。人行的道路上难免会有让自己或别人难堪、难受种种挫折,但我们仍然向往阳光、向往爱,是为积极的人生态度。

戈壁小草 发表于 2010-4-11 13:07:33

re:[B][COLOR=#ff0033][S...

海灵格经典语录

海灵格谈自由
听海灵格谈自由,他说:人有一点点自由。
他的言下之意,似乎那自由不是很多。
“人有一点点什么自由呢?”
他说:“改变的自由而已。” 接着,他拐弯了:
“但是,对于改变之后的结果呢,人们是不自由的。”
他还慢条斯理地说:
“所谓的自由只不过是臣服而已,——一个人懂得臣服自己的命运,那会是最大的自由。很多人喜欢去追求,追求这个,追求那个,但到头来结果未必是好的,臣服就是不用去追求,把结果是什么交给比你大的那个整体去做。”

海灵格论生命和死亡
每一个生命都要得到肯定和尊重。
死亡是我们的朋友。
死亡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支持力量。
我们每天都向着死亡走去。

海灵格论爱与秩序
爱是秩序的一部分。
秩序是早已被排定了的。
爱只可以在秩序的范围内成长。
爱常常是有代价的,常常让人感到愧疚。
爱只是一颗种子,并不能改变土壤。
悲剧中的英雄是盲目的。
人要回归秩序,面对真相。

海灵格论人生
人是有那么一点点自由。
每个人都有资格决定他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希望有更好的明天。
要用全新的眼光去面对每个不同的情况。
危机唯有到达高峰时才能够解决。
多愁善感守护着一种不为人知的幸福。
人在幸福中会体验到危险与不安。

海灵格论伴侣关系
关系其实也会经历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伴侣之间发生的事,别人绝对不能干涉。
女人跟随男人,男人服务女人。
每一种关系会设下不同的界限。
连结既是爱的奖赏,又是爱的代价。

海灵格论分手
不负责任地分手常常会带来破坏性的后果。
伴侣分手也许是必须的。
要么分手,要么强留,两种痛苦必选其一。
伴侣分手往往是无可避免的。
在分手当中,愤怒通常是替代悲痛的工具。
离婚是父母双方的事。

海灵格论父母和孩子
父母的关系不关孩子的事。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不能分割的。
父母付出,孩子接受。
你的父母有权插手你的人生。
孩子们对父母的爱是无限的。
孩子要跟随父亲。
荣耀自己的父亲。
即使父母有罪过,他们仍然是父母。
荣耀自己的父母便是荣耀大地。
孩子的心灵无法容忍任何对父母的贬抑。
子女必须尊敬并且荣耀自己的父母。   

海灵格论疾病
信念促成疾病,醒悟便得康复。
疾病乃是拒绝荣耀自己父母的结果。
疾病乃是企图为他人赎罪。
和解比赎罪更好。
癌症由恨生成,却远远地回避着爱。
有时癌症是一种赎罪的形式。
头痛的问题可能是来自被堵塞的爱。
多数情绪的痛苦都是中断了的爱。
心痛和头痛常常是堵塞了的爱的一种表达。

海灵格论清白与罪恶
清白者往往是较危险的人。
忠诚应以爱为出发点。
愧疚和无愧并不等同于善良和邪恶。
清白与罪恶并不等同于善良和邪恶。
清白者是不原谅人的。
如果某人正视他的罪恶感,便可获得力量。
罪过是不可挽回,也不能补偿的。
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是一种高技巧的报复。
赎罪是一种补偿行为。
唯有罪人才能够宽大仁慈。
人世间的罪恶是会消逝的。

海灵格论原谅与尊敬
人不能要求别人原谅。
人没有权力去宽恕别人。
慈悲需要勇气面对全部的伤痛。
原谅其实是一种僭越。
我知道你所赐给我的,我十分敬重它。
感恩之心便是不带傲慢的接受。
尊敬必须来自内心深处。
无聊的好奇心表示缺乏对他人的尊重。

海灵格论付出与接受
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决定有权利。
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
回报的责任,我会体验为罪恶。
没有亏欠的压力,我会感到轻松和自由。
当他们要帮助你的时候,你要小心。
带着爱从别人那儿接受的人是谦卑的。
吸入是接受,呼出是付出。
鞠躬也是一种付出。
深深地吐气!那是一种让爱流动的方法。
多一点爱意,少一点恐惧。

海灵格论问题与行动
问题本身往往是解决的方法和动力。
如果描述是正确的,问题应该早已解决。
只要发生了,我们都要客观面对。
我们所犯的错误往往是最好的老师。
每一个行为后面都有其正面动机。
爱是一切行为后面的动力。
事实往往与人们所说的相反。
所有的情绪都是帮助我们成长的。
我们只有在必须行动之前才是自由的。
每个人都有力量面对他的难题。

海灵格论愤怒
第一种愤怒
    如果有人攻击我或对我做出不公平的事,我自然会有的反应,这种愤怒驱使我作出有力的反抗,而且给予适当的回应。
    这种愤怒是正面的,它帮助我行动,使我强壮。
    愤怒在这情况之下是恰当的。当目的达成之后,愤怒也会消失。

第二种愤怒
    当我察觉到,我没有获得我可以或者应该获得的东西;或者是我没有要求、请求我可以或应该要求或请求的事情,我会感到愤怒。
    我们会对别人生气,用愤怒来取代行动,而愤怒也就成为没有行动的结果。这种愤怒会有瘫痪和削弱的效果,而且通常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以愤怒来替代爱,也是类似的作用,我会对所爱的人愤怒,用愤怒来取代爱的表现。
    这种愤怒的感觉,是幼儿被中断对父母亲的爱的经验。在日后相似的情况下,人会再次体验到早年的经历,这种经历更会削减他的力量。

第三种愤怒
    当我冤枉了某人,但我又不想承认我的行为,我便会对那个人生气。
    我就是用愤怒抗拒自己行为的后果,而让他人来承担我的罪恶感。
    我用愤怒代替了自己的行动,而使得自己不作行动。
    这种愤怒便令我瘫痪,使我变虚弱。

第四种愤怒
    某人给予我太多,使我无法报答,这是难以容忍的,我会带着愤怒抗拒他的施予。
    这种愤怒是以责备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子女对父母表示愤怒,愤怒便代替了接受和感激,也取代了自己的行动,这种愤怒使人瘫痪和空虚;或者也会以意气消沉和忧郁表示他的愤怒,用以取代接受、感激和给予。
    愤怒也会在分离之后以长期持续的的哀伤方式去表现,尤其是对某个死去或是离去了的人,假如我依旧欠他一份接受和感激,或是无法承认自己的过错及其后果的话,就会表达出这样的愤怒。

第五种愤怒
    有些人的愤怒是从别人那儿,或是为了别人而承受来的,例如在团体中,有个成员抑压自己的愤怒,久而久之,团体中另一个成员(通常是最软弱的那一个)他会亳无理由地生气。
    在家庭内最弱小的成员是孩子,例如母亲压抑对父亲的愤怒,其中一个孩子便会从母亲那里承接到愤怒,而对父亲生气。
    在一个团体中或是家庭中最弱小的成员,不但经常会承接到愤怒,而且也经常会成为愤怒的目标,例如下属对上司生气,但他却将愤怒压抑,发泄到更加软弱的同事身上;或者男人对女人生气,却将怒气压抑,然后把愤怒发泄在孩子身上。
    愤怒的对象通常不只是由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例如由母亲转移到孩子,而且也是沿着一个方向,由强者转到弱者身上,所以,纵使女儿从母亲那儿承接了对父亲的愤怒,她也不会发泄在父亲身上,却是会发泄在一个让她感到安全的人身上,例如她的丈夫。
    在团体中较弱的成员,通常会成为这种假想愤怒的代罪羔羊,而不是那些原先预期中较为强势的人,例如辅导者或是团体的领导者。那些承接别人怒气的人,都具有一种愤怒的特质,而且都感到自豪而正当,但他们只不过以别人的力量和正当性在行动,这只会造成失败和软弱。而那些受到承接的愤怒的受害者,也会在他们理直气壮、义愤填膺之下而感到强壮有力,但事实上,他还是软弱的,而他的受苦也是没有意义的。

第六种愤怒
有一种愤怒,那是德行,也是能力:警醒的、专注的执行力和危机感,勇敢且清楚地面对困难和强权。但是那不是情绪作用。
必要的时候,他们也会伤害别人,却不是因为害怕他或是出于恶意,而是长期训练和实践的结果,但对于那些有此能力的人来说,却是轻而易举的。

海灵格的话
一、当你让爱表达出来,你会得到自由。
二、我甚至不想尝试去解释它。那只是我所观察到的。
三、现在我不想做过于琐碎的分析。   重要的是要辨识那些起作用的力量。   细节部分应该加以确认。
四、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就是透过爱。
五、多愁善感守护着一种不为人知的幸福。
六、处理伴侣关系中施与受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伴侣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七、压力要得到疏导。
八、唯有罪人才能够宽大仁慈。   清白者是不原谅人的。   清白与罪恶并不等同于善良与邪恶,事实上,往往是相反的。
九、不,不,不。你的描述只会强化问题。   讲完了最重要的事之后,便要马上停止。
十、没有什么固定而快速的法则,但你就是可以感觉到是否正确。
十一、压抑是一种比较容易活下去的方法。      试着用你的双眼正视,就像正式挑战一样。
十二、当每一个属于家庭系统的人在你心中都有一个位置时,一种圆满的感觉便会涌现。
十三、我们不需要知道细节。      而你只要知道这些人属于你的家族系统,然后在你心里给予他们一个尊敬的位置,这样就足够了。
十四、唯有当我们与命运保持和谐一致时,我们才能够从中获取力量,从而改变命运。
十五、等待方式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结果,要带着专注来等候。

海灵格——说出藏在家庭里的爱的秘密
    看海灵格的现场,海灵格的书,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感觉。用什么来形容好呢?海市蜃楼?不,那太虚空了。海灵格给人的感觉是真实的。很想与同观者探讨一下,可是连陈教授也说:没法说!
    只好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海灵格的书中那些充满灵性的语言:孩子的成绩不好,你(父母)要对他说,“我以前也是一样。”
    过度亲密是对成长的拒绝。
    紧挨着父亲站立的男人会吸引女人;但是如果他是紧挨着母亲站立,女人会为他感到难过。
    (关于分手时的愤怒)“我到底对你做了什么错事,使得我对你如此地愤怒。”愤怒有时被用来作为一种防卫,以对抗必须承认的罪恶。
    对于那满怀爱意的付出,我们有责任要同样满怀爱意地接受。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爱比他们(伴侣)之间的爱重要得多,爱的法则就会被扰乱,家庭就会面临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的危险。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夫妻之间的爱要享有优先权。
    承认世界的本来面貌,没有意图去改变它;这样才有可能形成泰然镇定的心态和清晰的洞察力。
    如果人们在原生家庭中曾经被伤害过,那么他会不知不觉地把这个伤害和疑惑带进新的关系里。
    所有的亲密关系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飘向终点,为接踵而至的一切腾出空间。
    ——摘自《爱的序位》/《谁在我家》

戈壁小草 发表于 2010-4-21 13:23:57

re:[SIZE=3][B]没有任何地方能跟家...

没有任何地方能跟家一样——摘自《意林》
    举目世界经典儿童电影和儿童文学作品,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无一不把人类最美好的价值与情感,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同时运用生动形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将这种价值观念“润物细无声”地表达出来,让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以《绿野仙踪》《花木兰》《天堂的孩子》“小鬼当家”系列之《独自在家》为例,它们都将热爱家作为核心价值观念。因为杰出的电影艺术家和作家们深知,无论是对儿童,还是对成年人,家都代表着永恒的人性,意味着纯粹的爱与幸福。一个没有家的人是痛苦的。失去了家,就失去了整个世界。所以,家的魅力在这4部儿童电影中,表现得温暖而又脉脉含情,激发着孩子对家的热爱与忠诚。     像《绿野仙踪》讲述的,其实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小女孩,如何通过反省自我,重新在内心深处努力发现和体会家的价值,并最终回归家庭、回归亲情的温馨故事。这部电影于1939年由美国米高梅公司首次推出,当年即获得巨大成功,差一点儿击败风靡全球的《乱世佳人》,成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得主,尽管它仅仅是一部童话歌舞片。    而小主人公多萝西在北方好女巫的帮助下,在历经各种奇妙的遭遇后,两秒钟内就回到了堪萨斯农场的家,并不仅仅是利用了红鞋子的魔力,更因为她在内心深处说了三遍“没有任何地方能跟家一样”。       它呈现的家的价值观念是:只要心中有家,就能永不失去家,即便一时迷路,也能瞬间回家。

发表于 2010-4-21 19:34:05

re:以前看不懂红姐的帖子,现在有感觉了。

以前看不懂红姐的帖子,现在有感觉了。
页: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查看完整版本: 赏识的足迹——记录过程、记录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