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循序渐进的...
循序渐进的生命在印度洋海岛上,有一种红嘴的鸟,它的颜色深浅决定了它在异性眼里受欢迎的程度。那些一心想让自己变得更受异性欢迎的鸟,必须调整体内的胡萝卜素。研究表明,胡萝卜素是促使颜色变红的主要原因,但同时也是鸟体内免疫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异性鸟眼里,深度红嘴的鸟是鸟中精英,因为它有足够的胡萝卜素。尽管生物学家证明有很大一部分鸟是打肿脸充胖子,事实上把太多的胡萝卜素集中到嘴角的颜色装饰上会削弱体内正常的免疫能力,为了异于同类,在竞争中取胜,鸟以至于经“嘴”薄命。
关于鸟的故事让人往往想到人的生命。我们是不是会比这只鸟更聪明呢?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生命的能量正被我们的无知和幼稚一点点地消耗,在没有能力储蓄时却过早地耗费了生命的资源,缩短了生命。
我的一个朋友在考研的路上过多地透支了生命,尽管学有所成,但健康却成了问题。他感慨道:其实我们的生命很长,没有必要一下子把生命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循序渐进的生命对一般人来说是更重要的。
我们的生命如同一张储存货币的卡一样,只有我们不断地往里面存,适当地往外取,才能保证这张卡的价值。当我们无限制地透支时,这张卡不但没有了价值,反而成了负担和累赘。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生命力?像一条河流一样,它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山石或者草丛的阻挡时,懂得迂回而过,从而锻炼了生命。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河水的流动是循序渐进的,如同我们的生命,总是能听到欢快的人生之曲。
re:太好了!谢谢!
太好了!谢谢!re:这里有种让人感觉---心静的意境...
这里有种让人感觉---心静的意境!!!
感谢朋友就是自己为大家营造的这个令人陶醉的心灵乐园!!!
re:收藏了朋友是自己贴的哲理故事,也贴两个故...
收藏了朋友是自己贴的哲理故事,也贴两个故事,与大家分享。能不能做世界上最聪明的驴子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要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折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驴子的痛苦。
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时叫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就如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各种各样的“泥沙”会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
我们在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挫折就是加诸在我们身上的“泥沙”;然而,换个角度看,它们也是一块块的垫脚石,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将它们抖落掉,然后站上去,那么即使是掉落到最深的枯井,我们也能安然脱困。
佛教小故事
有一个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道:“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自忖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为什么就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学僧说道:“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会开悟了!”
学僧依样葫芦,遵示照办,过不多久,跑回来说道:“葫芦口太小,我把盐块装进去,它不化;伸进筷子,又搅不动,我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起葫芦倒掉了一些水,只摇几下,盐块就溶化了,禅师慈祥的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学僧:“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
禅师:“修行如弹琴,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弹不出声音,中道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学僧终于领悟。
世间事,不是一味执着就能进步的,读死书而不活用,不能获益。留一点空间,给自己转身;余一些时间,给自己思考,不急不缓,不紧不松,那就是入道之门了。
re:...
咳嗽的鹦鹉美国加州有位女人养了只珍贵的鹦鹉,非常可爱,但这只鹦鹉有个怪毛病,常常咳嗽,声音重浊难听。女主人十分焦虑,带着它到处看兽医。
不料检查结果表明鹦鹉完全健康,没有任何毛病。后来总算弄清楚了,问题恰恰出在这位女主人自己身上,因为她经常抽烟,经常引起咳嗽,这只鹦鹉只是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女主人的声音。这女主人知道后,立即戒了烟。人的通病,总觉得错误在别人身上,自己肯定是对的。这种自觉不自觉的“自我中心”是许多争端发生的主要原因。
re:没空相处...
没空相处那一年,他的儿子出生了。儿子一天天长大,很可爱,但他忙着挣钱养家,出人头地,没有时间陪儿子玩。
他不在儿子身边时,儿子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
这天,他夹起公文包往外走时,儿子问他什么时候回家,想让爸爸陪着玩。他应付说,自己有空一定陪儿子玩,一定玩得很开心。
儿子十岁的时候,他送给儿子一个篮球。儿子又请他教打篮球,他说,今天恐怕不行,因为还有许多事情等着要做。
终于,有一天儿子上了大学,魁梧挺拔,完全是一个男子汉的模样。儿子从大学放暑假回家了,这时,他想让儿子坐下来,跟儿子聊聊天,但儿子摇摇头,说,暑假长着呢,我要和同学出去兜风。
再后来他退休了,这时儿子已经结婚搬到外面住了。有一天,他忍不住给儿子打了电话,说想见见儿子,儿子说,今天恐怕不行,因为还有许多事情等着要做。
他忽然想起这正是自己当年说过的话。是呀,儿子长大了,长得很像当年的他。他又问儿子什么时候回家,儿子说没准儿,不过有空一定会回来看望父亲的,一定会和父亲谈得很开心。他记得,他当年也对儿子说过类似的话。
他忽然觉得非常痛苦。他痛苦的不是儿子对他的冷淡,而是儿子在重复着他从前的错误。他想,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为了儿子,他宁肯放弃一切。。。。。。
re:县长 有一位姓陆...
县长有一位姓陆的语文老师,是山里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他有个并不普通的理想:考上北京某名牌大学读研究生。
考了一年又一年,他的分数总上不去。据说他考研的目的是为了能当官,于是,同事们便送给他一个绰号:“县长”。有的同事有时当着学生的面就“县长”“县长”地叫,叫得他从脖子红到耳根。
后来,他终于考上了那所名牌大学,开始读研究生,过了几年,他成为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虽然一直没有当上县长,但他无疑是成功的,而促使他坚持到最后的,正是那一声声“县长”的喊叫!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受到冷嘲热讽。这些嘲讽是一块块砖头,成功者能把它们码在前行的路上,填平前面的坑坑洼洼,而失败者却将嘲讽砌成了一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