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标题:
家庭教育陷入被动的原因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ziqi7775
时间:
2005-4-12 13:26
标题:
家庭教育陷入被动的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陷入被动的原因分析
1、不幸家庭教育背后
要看一个时代的焦点所在,有一个很好的窗口,那就是书店的热销书柜。
不知从何时起,家庭教育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挺立在各个书店的热销书柜上,尽管各路专家各执一词,尽管哈佛女孩、剑桥男孩层出不穷,但不幸的家庭仍然艰难于自己的不幸,那些美好的天才神童梦,犹如水中月镜衣花、空中楼阁,大多数家长陷入在成长的烦恼中,无从解脱。
为了明天的明天,家长们慷慨地解着自己饱满或消瘦的钱袋,该参加的培训班参加过了,该买的书也买了,甚至也带着孩子求医问症,付出却总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为何改变的道路如此艰难。
三年来,接触了上百个家庭,渐渐发现了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宁娜》中总结出来的那条规律:幸福的家庭大致相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自己的不幸。
这些不幸的家庭大致有几种类型:
其一:孩子存在一些客观的障碍。有不少的孩子如多种原因如:怀孕时、出生时、家族遗传等问题,以至于在学习当中出现了各种程度的障碍:记忆力奇差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还有语言发展迟缓的,家人在客观的现实面前大多能够宽容地面对孩子,却无奈于孩子在外部环境中所处的不利形势,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期望往往降得很低,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能凭自己的一双手挣口饭吃,整个家庭笼罩在一种悲观甚至绝望的氛围中。
其二:家庭环境缺乏应有的和谐,父母家教知识贫乏或错误的方法导致孩子出现问题。
三代同堂的家庭,往往是婆媳之间关系不和,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层出不穷,孩子得不到正常的人际熏陶;
夫妻感情不和,貌合神离或者经常争吵甚至有家庭暴力出现,孩子处在这种缺少爱的动荡氛围中,心中存满了极度不安全感;
由于父亲工作太忙,母亲在教育当中承担过多的角色。以致于引起角色的错位,而导致亲子间的矛盾。这一类家庭的比重最多;
单亲家庭,离异后负责抚养孩子的一方在心理上失去平衡,或者对孩子关注太多,或者对孩子关注太少,都导致了问题的出现。
最后是父母双方由于经济上的压力,或境遇的突破,而情绪低落,消沉,带给孩子极度的压抑。生活在底层的家庭比一般的家庭要面临更大生活的压力,在艰难生存的背景下,他们往往忽视或不知道如何在家庭中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更多地把教育孩子的职责看成是学校老师应该做的事情,当自己不得不面对的时候,态度粗暴,方法简单,甚至把自己的情绪随便转移到孩子身上。
由于家庭环境缺乏应有的和谐而出现的家庭教育问题,往往使孩子走向双差生或问题儿童的境地。
其三:父母期望值太高而出现偏差。这一类问题往往存在于经济较稳定的家庭,因相对和谐的父母双方都有自己的事业,起点相对比较高,更加注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要求和尺杆也高,这一类父母无意之间会设计孩子的人生,充当编剧兼导演的角色,演员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变成了乖乖仔,一切围绕着父母转,就是在沉默中爆发,逆反,逆反,再逆反,令导演和编剧伤透了脑筋。
这些不幸的家庭的背后,也隐藏着家庭教育日渐陷入被动的原因。
概括来说,大致有三个方面原因。
2、大形势下的压力——盲目性
“如果不提学习,不提成绩,孩子真的是个好孩子。”
接触中,80%咨询的父母会有这样的感慨。
“我们也没办法,学校用分数来衡量我们,家长用分数来要求我们……”
教师如是说。
几千年前,孔老夫子就一语中的:食色性也。既然“食”乃人之本性,便没有人能逃脱为五斗米奋争的命运,纵然高洁如陶渊明,也只是在官场与家田之间 做一番选择。
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五斗米”的内涵愈来愈丰富,如一庞大的金字塔耸立在时代的上空,金字塔自然愈往上愈加诱人,于是成千上万的人毕生为之奋斗,希望有朝一日跻身于塔的上端,甚至顶部。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可惜英雄亦是遍体鳞伤。
千军万马奔赴一个战场,用看不清的武器拼杀,那种悲壮令人叹息。
只是这个拼杀的过程好漫长。
已经在金字塔某个位置定位的家长把期望与压力加在了孩子身上。中国的孩子向金字塔迈进的步伐异常艰难。有一组数据:美国有3.6万所大学,中国大学只有一千多所,而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十倍,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孩子上大学比美国的孩子难360倍。
令人瞠目结舌。
大形势如此,朝代布局如此。
大形势下的父母们无法不着急,独生子女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现实,令他们输不起!
输不起就要赢,赢的筹码最后定格在了分数上。
几乎所有的专家所有的媒体都言承一个说法:家长们要放下用分数衡量孩子的心态,把目光放在培养孩子的人格上。
但家长们似乎有更执着的理由:没有好成绩,拿不到通行证,光有好人格有什么用?
教育的资源是一种金字塔,当所有的人都想往上爬的时候,落选必然的是大多数人。
而对于中国的家长来说,焦虑的另一个原因是只有一个孩子,输不起。对于社会来说,他需要用少的资源培养出尽可能多的人才,社会的压力,学校的压力,家庭的压力,都会压在孩子身上,孩子出了问题之后,压力又反推到家长身上,家长在重重压力之下,不可能不急。
当一个父母对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没有明确的目标的时候,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升学这一条路上。
如果没有人告诉我们的家长有很多路很多方法可以帮助他的孩子走向成功,那他就没办法从盲目中走出来。
父母的焦虑就在于他们没有好的方法。
在没有更好的承诺保证他们在放弃分数而又使孩子跻身于金字塔上端之前,家长们在分数问题上的盲目性将很难改变。
家长也是无奈的,他们是被时势之鞭抽打下的陀螺,而孩子则是在分数之鞭抽打下的陀螺。
当分数控制了局势,亲子之间的关系就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
为了分数,深爱孩子的父母会举起手来。
为了分数,深爱孩子的父母剥夺了孩子要玩的时间;
为了分数,亲子间的沟通变成了索然无味的白开水……
曾经在广州做过一份调查。调查父母们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对孩子以下几项内容的重视程度:
第一, 督促孩子学习;
第二, 关心孩子心情;
第三, 和孩子讨论对一些事情的看法;
第四, 陪孩子一起玩
第一项排在榜首的占87%,而调查的家长学历都在大专以上。连这批素质偏上的父母都难以摆脱在分数面前的盲目性,何况其他人。
父母们之所以在分数面前变得盲目,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除了让孩子上大学或更高学历没有其它的培养目标。
而在接触的其它少之又少的不为分数所动的家长中,无一例外都有自己明确的教子目标。
他们对孩子也有要求,但与分数无关,或者偏重于创造,或者偏重于能力,或者偏重于博览群书,而正是这些在分数上不盲目追随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成绩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其实,目标本身没有错,上大学也好,成为另一个爱迪生也好,关键是帮助孩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家长所用的方法与手段。
而大多数家长,之所以盲目,就是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方法与手段。
他们不懂教育,不懂孩子。
3、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惯性
在家长培训班上做过这样一个调查。通过以下四个维度的划分,让家长们找出自己的家教类型。
多说教
多情感 少情感
少说教
第一种“多说教——少情感投入”为“专制型”
第二种“少说教——少情感投入”为“冷淡型”
第三种“少说教——多情感投入”为“民主型”
第四种“多说教——多情感投入”为“家长型”
结果,几次培训班的统计发现,90%的家长都属于第一种类型——家长型;而理想中的第三种“民主型”的父母几乎没有,当然这一统计数据有干扰因素,因为参加培训班的父母一般都来自家教出现问题的家庭,尽管如此,也可以肯定在中国的家庭中,“家长型”的父母占据着主流。
事实上,家长型的父母也会有两种倾向,当孩子的问题不能用正常的方式来解决时,一种家长型父母会走向放任自流,管不了了,称为家长——放任型,而另一种则动用家长的权威,强制管制,不惜动用武力,成为家长专制型。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家长型父母,他们都存在一个共同的教育误区,呵护太多,如图所示:
生活上的呵护太多 依赖 独立自主性差
家长型父母
思想上的呵护管制太多 逆反 亲子关系恶劣
一种是生活中的呵护太多,吃喝拉撒诸般事情家长都替孩子想了,甚至做了,于是孩子渐渐习惯了这样的安排这样的环境,如笼中的鸟,养尊处优,却渐渐丧失了生命的活力,这种依赖会从生活过渡到学习,如书包的整理、家庭作业,家长渐渐感到力不从心,苦不堪言却无良策,他们似乎已处于骑虎难下的局势:这样管也不行不管也不行?于是父母们在恶性循环中挣扎不出,孩子们在恶性循环中无从独立,无从自主,自下而上的能力日渐下降。
另一种是思想上的呵护,思想上过度呵护便成了一种管制。但每个人哪怕他是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思维,一旦他无权决定自己学不学乐器,无权决定是否上兴趣班,无权决定和什么样的同学玩,无权决定穿什么样的衣服,无权决定先写作业还是先看动画片,那逆反必然随之产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斗争与反斗争中,亲子关系走向恶化。
无论是生活上的呵护还是思想上的呵护,家长们日复一日使这一切成了惯性。专家们常常强调:要培养孩子这样那样的习惯,其实,要培养孩子的一项习惯,首先要培养家长相应的教育习惯,培养的过程,也就是打破旧的习惯走向新的习惯的过程。
惯性的力量是可怕的,也正是巨大的。正因为如此,走入误区的家长们才久久徘徊,走不出来。
父母十几年的教育行为已经成为一种惯性,国际上有一种说法,一项习惯的形成需要21天的重复,但21天只是习惯的萌芽,要让一项行为在一个人血液当中流淌,最起码需要一年的时间。
对于家长来说,他的血液里流淌的是所有以前不符合规律的教育惯性,在咨询中常常发现,那些家长在咨询时似乎都找到了答案,但是回去后,长期不联系,他就又找不到感觉了。其实,家长建立新的教育的过程就是与自己以往教育行为做斗争的一个过程。
而习惯却是好的教育能力建立的突破口。
其实,所有的道理他们都懂,需要的是把这些道理分解成教育中每一件具体的小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正如一句话所言:听过就忘记了,看过就记住了,做过就理解了。
在打破惯性的路上,还有一重要关卡,那就是人的惰性。
4、生活的干扰——惰性
生活的本质,一言概之: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今开门七件事变成了八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又加上了孩子,后来者大有压过七大件之势。当我们的父母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拖着疲惫的身体赶回家里的时候,一天中最难过的时刻可能才刚刚开始,于是,很容易,他就会采取批评,要知道批评永远比赏识省事,因为批评是发泄,而赏识需要思考。
许多的尝试就可能在萌芽状态中消失了。
许多家庭都在咨询后制定了明确的详细的执行方案,一段时间后,悄无声息,电话打过去询问,对方吱吱唔唔地说:这段时间工作太忙了,那个计划还没有开始。
情绪化在教育中最要不得的。亲子间的关系经过一番沟通好不容易有了起色,没多久,再接到求救电话。电话的那一端振振有词:我在单位忙了一天,回家还要做饭,看到他那个磨蹭的样子,自然气不打一处来。
发脾气没办法,那你事后道歉了吗?
道歉,我气还没消呢。
这个才叫无奈呢。
似乎父母们总能找到种种理由不把计划坚持下去,无论是吃饭的问题,学习的问题,亲子沟通的问题,他们往往比孩子更没有毅力,更无法坚持下去。
工作的疲倦,心情的复杂,生活中种种不如意的事情都会出现,无一例处地催化了家长们的惰性,惰性一旦占据了上方,以前的那些不良的家教习惯便会卷土重来,重新控制着这个家庭。
惰性,是父母们面临的又一大敌。
超越自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但为了孩子,父母们必须去面对,必须去克服。
再高明的专家,也只能告诉家长们正确的做法,具体做的过程需要父母来完成。
家庭教育是复杂的。因为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体,他们不仅仅生活在家庭之中,他们还接受着来自社会、来自学校的各种影响,孩子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越开,对父母教育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对父母的考验就越大。
家长是难做的,要面对生活,面对竞争,面对成人世界的种种考验,夜幕降临时,那个温暖的港湾里却可能还有一个永远的“痛”等着你去面对,不易啊!
尽管如此,百分之九十的父母都无怨无悔,生命的延续原本就是痛楚与快乐共存着,只要用心一点,痛楚总归会越来越少,希望和幸福会越来越多。
作者:
爱是永不止息
时间:
2005-4-12 13:39
标题:
re:好!
好!
作者:
雪山飞狐
时间:
2005-4-16 18:32
标题:
re:分析透彻,但怎样能掌握主动呢?请7775...
分析透彻,但怎样能掌握主动呢?请7775赐教
作者:
温柔老爸
时间:
2005-4-19 17:56
标题:
re:好文章,深受启发。 谢...
好文章,深受启发。
谢谢楼主!
作者:
yazzie
时间:
2025-9-22 23:55
芯蟹写芯
757.9
Thes
Bett
泻芯谢褜
褋械谐芯
褋斜芯褉
袩械褌械
Coli
小胁懈褉
Tala
邪褋锌懈
袦械褉褉
袧懈泻懈
袗褉褌懈
袘褉芯褕
When
效械褏懈
小083
Trav
小袙袦懈
褍泻褉邪
Atla
袩械褌褉
小芯写械
袩械褉褑
Cont
Pete
Davi
Casi
写褉褍谐
袩懈褌褍
Halo
卸懈蟹薪
袧芯胁懈
Muel
褎懈谢芯
Patr
Mand
Owen
袩懈褋邪
1632
薪邪褋褌
Tesc
Aloe
Cott
Chak
Push
Cant
Year
Line
袩芯写褏
胁薪褍泻
Mich
袚袧袘芯
Pari
袩褉芯泻
蟹邪胁械
懈屑械薪
Circ
袧芯胁邪
Niki
Theo
Alan
Eleg
褉械蟹懈
Mike
Fabi
袘褘褋褌
piec
懈谢谢褞
Walt
John
孝懈褏芯
邪胁褌芯
Fran
Rond
Jame
写褉褍谐
Naso
袪芯褋褋
袦邪泄泻
袣芯胁邪
Carl
luna
2111
屑邪薪褜
Marg
褎懈邪薪
袧械胁懈
Zone
袗薪褔懈
(196
Zone
XIII
小芯写械
Rose
Late
Erma
袧懈泻芯
Zone
懈褋褋谢
谐芯褉薪
泻褉懈褌
袗谢锌邪
袙邪写械
锌械褉械
Geor
胁械泻邪
小褌械锌
协褌懈薪
袝褉屑芯
01-1
Jean
褌械褏薪
Zone
褋邪斜械
褎邪褉褎
Audi
薪械褉邪
欢迎光临 赏识教育论坛 (https://bbs.ssj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