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标题:
[转帖]孩子有成就感,才能学习好
[打印本页]
作者:
小丸子
时间:
2005-6-1 17:02
标题:
[转帖]孩子有成就感,才能学习好
我们成年人每日上班如果总是不发工资,工作积极性是会受影响的,说不定你还会辞职不干了。同样道理,孩子上学也需要得到"工资",才能保持其积极性。
什么是孩子上学得到的"工资"呢?有些家长可能认为,我给孩子吃喝穿,给他买玩具和山地车,请他吃麦当劳、肯德基,这不是"工资"吗?不是。这些东西在孩子眼里,都是应得应分的,我是你的孩子,你就应该给我这些东西,我不上学你也应该给我。而学习的"工资"必须是直接从学习得来的好处。这个"好处"就是孩子从学习中得到的成就感。因为学习而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会有成就感;从学习中得到收获,会有成就感。这就是孩子领到的学习"工资"。现在许多孩子为什么厌学?因为他们领不到"工资"。他们在学习上得到的总是批评,或者在多数情况下得到的是批评,他们看不到收获,他们感到的只是挫折和疲倦,如此这般,想让他们自觉努力地学习,是不可能的。所以一个明智的家长,应该仔细研究孩子的学习心理,想办法让他不断领到"学习工资"。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 表扬孩子。许多家长都不喜欢表扬孩子,他们说表扬多了孩子会骄傲。据我所知,现在的孩子因为经常遭到批评轰炸,自卑者为多,真骄傲者并不多。很多孩子都爱说大话,有错不承认,报喜不报忧,专门跟成绩比自己差的同学作比较,家长以为他们这是骄傲,其实非也,这是虚荣,根子是自卑。一个真正自信的人是不需要吹牛的。他们出现这种症状主要不是因为表扬多了,而是因为恰到好处的表扬太少了。我不赞成滥用表扬,对于已经学得很好的孩子,偶尔表扬就可以了,而且要表扬到点子上,即他们确实做到了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情再表扬。至于本来就学得不好信心不足的孩子,再没有表扬,就很难鼓起勇气。这种孩子,应该适当表扬一些。
有的家长对我说:"我的孩子不吃表扬怎么办?我刚一表扬他,他就用那样的眼神看着我,意思是早就识破了我的机关。"这种家长所犯的错误是把表扬单纯当成计策了,这是表扬的权术化。要知道表扬首先是对孩子的衷心赞美(像欣赏一个朋友那样),其次才是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一种策略。你把表扬看成钓考试分数的鱼钩,这种表扬不真诚,有点像圈套,孩子当然会不高兴,不买你的账。再有,这样的家长表扬的技巧也太少了。表扬不一定非得摆个赞美的架势,尤其不可固定模式。比如,今天孩子报告考试成绩,有所提高,我可以不作口头表扬,只是对他笑一笑,然后晚上吃饭多加一个他爱吃的菜。这有多么温馨!孩子肯定有成就感,得到"工资"了。
但是一个孩子如果只有依赖外部表扬推动才能努力学习,境界还是比较低的。更高的境界是自己能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那可好了,那就等于他可以自己不断给自己发"工资",积极性的保持主要靠自我激励而不是靠别人夸奖。当然,这种孩子永远不会是多数。人完全靠自我激励前进的确是不容易的,即使是最善于发现自己成绩的人,也需要别人的鼓励,我们当然不能要求一个孩子达到那样的水准。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成年人的鼓励,他的"自己给自己发'工资'"的能力开始可能是很小的,慢慢会增强,此种能力在他学习成绩提高过程中的贡献率越大,他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越好。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朝这个方向努力。
培养孩子"自己给自己发'工资'"能力的关键是让他学会自我评价,要让孩子学会自我评价的关键是家长教师不要太"积极",对孩子的评价密度不要太大,要给孩子留点空间,让他静下心来思考,分析自己的学习形势,估量自己的成败得失。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可以学会看到自己的成绩,激励自己前进,同时也看到自己的不足,以此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00:38
标题:
re:[推荐]教育孩子,监护人还缺什么...
[推荐]教育孩子,监护人还缺什么 小丸子转贴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有是什么?常见、多发、容易诱发孩子犯罪的不良行为有哪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怎样才能变成孩子的行为?父母哪些行为会导致孩子生成不良行为习惯?父母没有能力做监护人该怎么办?请听听专家对家长的忠告。
三月初春一个周末的下午,在北京市少年宫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的会议室,坐满了前来参加“亲子共读马到成功——家长别忘了您监护的职责”与专家对话的家长。此次参加对话的专家是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法官尚秀云、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胡玉顺等人士。
家长会一开始,主持人拿着《千万别管孩子》和《孩子不能不管》两本书,问尚秀云:“从字面理解您更赞同哪种意见?”
尚秀云:我更赞同《孩子不能不管》。因为我接触的都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失败到我这来“报到”的孩子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我是北京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的一名法官,从事少年刑事审判14年了,共判了626名犯罪的孩子,在这些犯罪的孩子中有的才14岁。当犯罪孩子的家长收到法院的判决书时,对家长精神的打击和深深的反思那是不言而喻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良好行为品德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是别人替代不了的。所以,家庭、特别是监护人依法履行抚养的义务和责任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能否结合个案谈谈作为监护人的重要性。
尚秀云:少年犯罪的形势非常严峻,每年都在上升。现在有许多人把少年犯罪比做是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污染。少年法庭成立于1987年,从1986年到1995年少年犯罪率翻了一倍。犯罪的特点可以用“四多”来概括:即16岁至17岁犯罪的最多,这个年龄段的犯罪人数约占总数的95%左右;侵犯财产罪的最多,为了钱去犯罪的孩子约占85%左右;团伙犯罪的多;独生子女多。对此我们呼吁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学校要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社会要为孩子提供净化的和谐的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主持人:面对严峻的社会现实,作为家长应该做些什么?您有什么忠告?
尚秀云: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明确规定,家长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最根本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习惯,即要提高家长、学校、社会对孩子教育和保护的力度,对孩子的道德品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对不良行为要及时地预防和矫治。而常见的、多发的、容易诱发孩子犯罪的不良行为概括起来有10种,它们是:吸烟、酗酒;与品行不正的人交朋友;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或故意损害公共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音像制品读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的未成年人不适合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艺场所(包括色情吧)。对以上10种不良行为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切不可视为小事。不久前我对北京城区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进行了考察,发现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的提案中,我提出:希望国务院进一步加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经营的电子游艺厅、歌舞厅和网吧等场所的执法力度;呼吁对宣传色情的各种媒体、文化市场加大执法力度,并尽快立法。
坐在尚秀云旁边,多年来一直研究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胡玉顺从教育学的理念,向现场的家长谈了做合格监护人的具体要求。
胡玉顺:从教育的角度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做为监护人的父母怎样帮助孩子走好他的人生之路?在研究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每个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上都有自己的期望、自己的方法,都愿意投入时间、精力乃至经济力量。坦率地说,这里有教子成功的父母、也有教子失误的父母,更有许多的父母处在困顿之中,尤其是当孩子有了问题的时候,更是手足无措。家长对孩子抱有期望是没有错的,关键是怎样将父母的期望变成孩子的行为,而期望与行为的结合,正是由“教育”来完成的。许多家长没有把教育做为一门专业来学习,所以导致了在教育孩子中的失误和困顿。父母在教育孩子中要做到有目的地学习、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和发展的规律,使教育有的放矢;父母的溺爱过度或过于严厉都会导致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生成;我们提倡的是严格的教育、积极的约束、有效的责备。在预防孩子犯罪的问题上,父母要提升自我素质,要寻找科学的教育方法,懂得有关的法律,做智慧型的父母。
当胡玉顺的话音刚刚结束,许多家长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争先恐后与专家对起了话:
家长(1):什么样的人不能做监护人?
尚秀云:只要是孩子的父母就是法定监护人,而且是永远的。
家长(2):如果父母自身有很多弱点,他能否放弃做监护人的权利?
家长(3):假如父母没有能力做监护人该怎么办?
尚秀云:如果父母确实没有监护能力(文化素质很低、残疾人、精神病人等)可以委托别人当孩子的监护人……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00:39
标题:
re:[推荐][公告]培养孩子的好品格 小...
[推荐][公告]培养孩子的好品格 小丸子转贴
平时我们以讲故事的方式,把知识传导给孩子,让他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学会宽容、礼让、仁爱。2000年春节,全家围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孩子突然问我们:“你们谈恋爱的时候,是谁追谁?”他爸爸笑而不答。我说:“是妈妈追爸爸。”孩子知道我们是大学时代的同班同学,他说:“妈妈,那时爸爸的学习成绩一定特别好。”我说:“不是。”他说:“那你怎么会追他?”我说:“孩子,还有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东西。”我告诉孩子:大学三年,我几乎没跟你爸爸说过话,他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但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件事震动了我。那是一次重要的考试,由于临近毕业,同学们忙于找工作,复习不充分,考场纪律可想而知,成绩公布,大家都很理想,惟独你爸爸得了60分,他的同桌说:“秦洪伟真傻,他不抄。”就是这句话,让我爱上了你的爸爸。他的文化课成绩虽然只得了60分,但他诚实的品格,我给他打了100分。我告诉孩子:“品格胜于分数”、“品格不能打折”。做父母的能在言谈举止方面给孩子作榜样,孩子就会去模仿。秦聪小学结业考试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但他发现语文成绩多给了一分,就向老师提出,结果他失掉了原来的第一名。我问他后悔不?他说:犹豫过,但不这么做心就不安。多年的育子实践告诉我: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一时的,只要知道他有学习兴趣,肯用功就够了,但对他的习惯、为人处世、道德品质不能马虎。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带他坐公交车,他爸爸总是站着,将座位让给别人。孩子上小学后,我们每天都要坐公交车,他很少坐座位,因为车上总有他认为需要帮助的人。有一次,他给一个老奶奶让座,老奶奶看孩子小,有些于心不忍,我说:“他6岁了,已经到了站着的年龄了。”2000年他到北京出席少代会,我们就告诉他,这成绩虽然跟他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但社会、学校都付出了心血,应心存感激。会议结束后,他给老师、同学们买了礼物。把珍贵的纪念品,送给了姑姑家的弟弟、妹妹,惟独给自己什么也没买,那一年,他12岁。小时候带他上街,爸爸给他一些零钱,让他送给需要帮助的人,以后每当看见那些人他都主动去帮助,仁爱之心慢慢生了根,懂得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珍爱别人就等于珍爱自己的道理。
母子档案:赵文晶,辽宁省锦州师范学院教师。儿子秦聪,今年14岁,锦州实验中学学生,2000年他作为辽宁省少先队员的代表,出席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00:40
标题:
re:为孩子制定日常规则 小丸子转贴...
为孩子制定日常规则 小丸子转贴
“玉梅!十点钟,你该上床睡觉了。”周太太对她七岁的女儿说。
“现在我还不想睡。”玉梅回答道。
“如果现在你不睡觉,明天早上就不能起床上学了。”
“但是,昨晚你允许我十一点睡觉,我也没有迟到。”玉梅说。
“噢,昨晚不一样。但是今天你要按我说的做。”母亲命令道。
“我不知道为什么妈妈总是改变主意。”玉梅不高兴地说。
孩子们需要一定的规范。他们需要知道家长希望他们怎么做以及为什么他们应该遵守一定的规程和指导。规则和规范能够在他们四处探索和学习新事物的过程中给予他们秩序感和安全感,也帮助他们理解父母的期望和他们的行为所不应超出的范围。
正如在社会中需要法律和规范,在家庭中也必须有一定的规则。缺乏约束孩子们将会迷失方向,陷入困境。到那时再去教育他们,对于父母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最好应该在孩子很小时就培养他们习惯于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和指导,这样他们长大后理解了这些规范的重要性就不会违反它们。
例如孩子们需要知道就寝的时间,并且这是一条日常规范。同样孩子需要知道规则制定的理由。孩子们并非如同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总是喜欢照他们所想的去做,事实上当他们在幼年体验新事物的时期,确实愿意遵循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小孩子喜欢反复地听同一个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在制定规程时,父母应该遵循适度、明确和积极的原则。大量地使用“不可以”或“不允许”会在家庭生活中造成消极的气氛,并且会让孩子感到极度不适。取而代之,应该让孩子遵循平和待人、讲究卫生、守时的规范以及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即使父母必须时常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成长程度改变对他们的规范,同样必须明确并具有连贯性。这样,才不会造成矛盾和困扰。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00:41
标题:
re:[转帖][推荐]给孩子“设”难题设——王...
[转帖][推荐]给孩子“设”难题设——王晶的故事 小丸子转贴
今年5月份,教育部、全国妇联联合组织了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报告团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13场,受到家长们的热烈欢迎。报告团成员中有7位是教子有方的母亲,他们的孩子各有个性特色,但是无一例外都得到了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有优秀的品格和特出的待人处世能力,品学兼优。这些母亲教育孩子的成功是素质教育思想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
本报记者采访了这7位母亲,并分别选取了7位妈妈的育儿故事,与读者分享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编者按
由于孩子是独生子女,我们始终有一种危机感,担心娇养了孩子,从她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把每一个困难都看作一个锻炼的机会,有的时候甚至为她创设困难,让她学会如何变不利为有利,顺利度过难关。我们家生活条件比较好,算是“娇生”吧,可是我们特别注意不能“惯养”了孩子,担心把她培养成一个小公主。
女儿小时候,凡是我们认为不允许的事情,不管她怎么哭也不迁就。她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也像大多数孩子一样,哭着要找妈妈。因为她还不到3岁,比别的孩子小一岁,老师心一软,就把她送回了家。我开门一看,老师领着女儿站在门口,赶忙让老师先走,然后对女儿说,“小朋友们都在幼儿园,没到放学时间,谁也不能回家,现在你只能自己去上幼儿园了。”她呜呜地哭着,伤心极了,我挡在门口,硬是没让她进门。女儿知道我的脾气:原则问题没商量。所以,不一会儿她就妥协了,央求着说:“妈妈送路路回幼儿园。”幼儿园离我们家只有几分钟的路,我心里真想一把抱起女儿,为她擦干眼泪,把她送回去!可是我知道,如果我送她回幼儿园,等于奖励了她的行为,明天她还会再哭,老师就会再送她回家,然后妈妈再送她上幼儿园。于是我狠下心,对她说:“好孩子自己回去,下午妈妈第一个去接你。”女儿万般无奈,面对着家门,一步步倒退着走,一路流着眼泪,边走边说:“妈妈再见!”直到见不到家门了,才转身走去。她走远了以后,我把门关起来大哭了一场。后来她上幼儿园再也没有哭。孩子只有三岁,但是我想这件事给她传递了一个信息,就是一个人的愿望是要受到约束的,很多事情是不能随心所欲的。
女儿小时候很瘦弱,为了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我们没有把她送到一度很流行的“吃苦夏令营”去,而是从小把吃苦当作家常便饭,最终目的是让她“身在苦中不知苦”。我一般不让女儿喝饮料,口渴了只喝白开水,连白糖也不加。有一次,女儿说:“妈妈,你就让我在开水里加点糖吧!”我说:“你要是习惯喝白开水,以后白水糖水都能喝;要是习惯喝糖水,以后就只会喝糖水。可是,长大以后,是不是每次口渴的时候都有糖水让你喝呢?”
家里安空调时,没安在女儿的卧室,她委屈地哭了,说是夏天练琴太热,需要空调,她班上学钢琴的同学自己的房间都有空调。我觉得她说的有一定道理,就把钢琴搬到有空调的房间,解决了练琴的问题,但她的卧室依然是全家最闷热的房间。她的思想还没通,那天晚上,我在她床头放了一本《安徒生童话》,把书签夹在《豌豆公主》那一页,第二天这事就不再提起了。4年后,我们再一次搬家时,家里已经有3台空调了。“4个房间3个空调,全给你们用吧,我有个电风扇就行了。”女儿说,“钢琴也搬到我自己的屋里吧,我不要当‘豌豆公主’。”
母女档案:王晶,福建师范大学英语教师。女儿黄思路素质全面发展,今年19岁,曾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出版过个人作品集等,现在北京大学就读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00:41
标题:
re:[转帖]家长会:如何对待进入“叛逆期”的...
[转帖]家长会:如何对待进入“叛逆期”的孩子 小丸子转贴
把孩子当朋友看待
我女儿今年读初三,班主任有一次在开家长会时提醒各位家长,要注意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的生理、心理健康。我心里格登一下,女儿最近是有些异样,一是比过去爱打扮了,经常在镜前留连,过去大人给她买什么她就穿什么,现在却要穿和班上某某同学一样的休闲装。二是经常顶嘴,她爸爸批评她,她也敢较真,这在过去是没有的事。
于是在双休日和她平心静气地进行谈心,我先从自己小时候的贪玩谈起,接着谈到因为中学时代学习不努力,导致了后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曲折,她先是听不进去,后来渐渐听入神了。(安徽铜陵市 李逢春)
不以“火”压“火”
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脾气由温顺乖巧变得暴躁倔强,甚至会说一些过火的话,做一些过火的事,对此有的家长往往由恼火变得发火。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相反会使有的孩子变得更加叛逆。我的做法是,每当孩子说出过火的话,做出过火事的时候,我想办法“熄火灭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以“火”压“火”,更不火上浇油,这样做才能有利于帮助孩子平安地度过青春期。(江苏省扬州市 孙桂琴)
给孩子一个自由空间
青春期的思想波动是正常的事,但弄不好会走极端,所以家长要掌握孩子青春期的规律。我的办法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给孩子自由空间就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父母不能侵犯,但从孩子平常的言行应该猜测得出他们的秘密,然后采取措施欲擒故纵地管理孩子,让他们像风筝一样,既可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又受我们牵制,这种有张有弛的方式很符合孩子的教育,家长不妨一试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00:42
标题:
re:[推荐]你是合格的学生家长吗?问卷调查令...
[推荐]你是合格的学生家长吗?问卷调查令人深思 小丸子转贴
人民网南京3月2日电 近日,徐州市有关部门在该市西苑中学搞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上提了5个问题:你认为父母理解你吗?你有苦恼和困惑会对谁讲?你认为最不能容忍父母的是什么?当你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父母会如何对待?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是什么?
一共有30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接受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令人深思。
过半家长不能客观看待学习成绩
大多数学生都详细回答了“当你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父母会如何对待”这一问题,记者发现,超过半数的家长不能客观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哪怕是孩子的偶然失误,也不能原谅。
一位学生写道:如果我考试成绩不理想,被爸爸妈妈知道了后,他们肯定会阴沉着脸,“这对我的自尊心的杀伤力是100%!”还有位学生写道:我最不能容忍父母对我藐视的态度。“那时候我就想对他们说,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我的自尊心?你们以为我不想考好吗?”
问卷表明,很多学生觉得父母过于在意他们的学习成绩,给他们带来了巨大压力。一位学生的话很有代表性:今天的成绩只能代表今天,如果这次考得不好,我自己也有紧迫感。
盼望父母能尊重他们
在回答“最不能容忍父母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很多孩子写道:不能容忍父母太多的唠叨。一位学生写道:我的父母总是把我当成还没有长大的小孩子,不管什么事,他们总要没完没了地唠叨。“父母爱唠叨,其实是对我不信任。请你们不要把说过的话重复几遍,这样我很烦。”另一位学生对父母私自拆开他的信件表示不满,“我很生气,我已经长大了,父母应该尊重我的私人空间。”
还有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一位学生写道:父母自己心情不好时,就拿他来发泄。“他们骂我是条狗。他们这样说我,深深地刺伤了我的心。”
父母的理解胜过一切
几乎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都对父母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爱表示了感激。但有不少孩子提出,光有关爱是不够的,父母对他们的理解比什么都重要。
不少学生认为,父母对他们不理解,有“代沟”。一位学生写道:我一旦有了苦恼和困惑,便无处可说,我只好默默地对自己说。还有一位学生写道,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多么希望父母像我的朋友,劝慰我。“但是,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啊。”
另一位学生可能说得比较极端:“他们(父母)根本不了解我。我已长大了,内心世界也逐渐变得复杂了,可他们还把我当成3岁小孩骗,他们根本不懂‘理解’两个字的含义!”这名学生接着写道:“我不相信任何人,不会!不会!我会把苦恼怨恨给自己倾诉,像一块海绵慢慢吸收掉。”这中间表达出来的与父母的隔阂、孩子的苦闷程度,令人十分担忧。
状元家教六大秘诀:1做人教育是家教的灵魂;2父母的表率作用;3尊重孩子的人格;4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5不给孩子学习加压;6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01:05
标题:
re:[分享][推荐]鱼 与 渔 小丸子著...
[分享][推荐]鱼 与 渔 小丸子著
一个饥饿的人有求于你,你会慷慨地给他一条鱼,他吃了鱼后,可饱一餐。当他下次再饿时,想到的仍是希望得到一条鱼,久而久之,这人只能成为一个乞丐。如果你当初不是给他一条鱼,而是带他去河边钓鱼,或教他捕鱼的其他技术与方法,可能当时他会感到你不近人情,然而当他再次饥饿时,便会自己动手去钓鱼,或用其他方法去捕鱼,自食其力,解决问题。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可饱一餐;教之以渔,可饱一生"的道理。
在当代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父母是给孩子"鱼",还是给"渔"呢?
此话怎讲?
比如说吧,有的父母一边辛辛苦苦地供养孩子读书,一边要不断地聚积家产,为下一代安排好一切,儿女依靠父母也被视为理所当然。这些父母给其孩子的便只是"鱼"。父母的短视结果造就只知吃鱼的一代,他们甚至不知道鱼是河里来的还是树上栽的。用"缘木求鱼"来比喻,虽有夸张的成份,但在今天也许不乏其人吧!有报道说,有孩子带鸡蛋去春游,因为不懂得怎么剥壳,又带了回来。这样的孩子,难说不会把鱼看成是树上结出的果实;这样的孩子,将来怎能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又怎会成为社会人才、祖国栋梁?悲哉!
但也有许多父母深知这一道理,从小便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树立孩子的自强精神。这些父母给孩子的则是"渔"。在古今中外也有许多有名之士在教育子女方面成功运用了这方法。譬如美国企业界巨头--洛克菲勒家庭,有亿万家财,但他们却给子女十分有限的零花钱,如谁需要更多的钱,必须经过家务劳动才能获得。这么做的目的是培养孩子自给自足的观念,防止养成不劳而获的恶习。再如身为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的张元济不愿让留学归来的儿子张树年在其手下谋职,并指出了父子共事的三个弊端:"其一,于子不利,有人奉承,容易飘飘然;其二,于父不利,父子共事,易受情面左右;其三,于公司不利,此例一开,必然有人仿效,动辄塞进'公子'、'小姐',成何体统?"张元济的做法,正是为了不让儿子躺在父辈的事业上碌碌无为,甚至变成纨绔之徒,而是让儿子到新的天地里一显身手,自觉磨练成有用之才……
我们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正所谓独苗宝贵,一呼百应,按需供应,日日有鱼。但父母的如此娇纵,只能造就一代只会吃鱼而不会捕鱼的"阿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自行解决,那又怎能成为"适者",又怎能再"生存"下去?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每个人不都需要自力更生的精神吗?
父母所能做的,不是给孩子铺路,而是给他们一张地图;不是给孩子鱼,而是传授给他们捕鱼的技能。
状元家教六大秘诀:1做人教育是家教的灵魂;2父母的表率作用;3尊重孩子的人格;4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5不给孩子学习加压;6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01:06
标题:
re:转贴——《伤痕日记》 小丸子转贴...
转贴——《伤痕日记》 小丸子转贴
我颓废的在这个世界上活了十九个年头。在这十九年的记忆中,最多的就是医院的里苍白的墙壁和床单;点滴管中一滴一滴的药水;肿胀的血管和家人焦虑的脸庞。
——题记
我的出生,似乎是一种罪恶。我的到来并没有给家人到来多少欢乐,反而不时的给他们造成痛苦。
1985年3月份的一个凌晨,一个发育的并不完好的瘦小的丑陋的女婴降生了。从那一刻起,母亲便有些许失望。因为她一直认为我是个男孩。在那一天,我的充满悲剧的一生开始了。因为家庭的贫穷,母亲初次生小孩的无知,我在只有10个月的时候,其他婴儿开始学习翻身,爬行的时候,我娇嫩的胃壁被胃酸腐蚀了。我开始不停的哭泣,年轻的母亲抱着我四处转悠,来试图止住我的哭闹。这招很有效,我停止了哭,但在这同时,我的胃壁仍在继续被侵蚀着。终于有一天,我被带到了医院,并且被要求喝下连成人都难以下咽的中药。于是,我幼小的记忆中只有一间满是中药味的屋子。就这样,我一边喝着中药,一边学会走路和说话,比同龄幼儿晚了几个月。
但就在我学会说话后的一天,我打掉了母亲端来的药碗,用我稚嫩的喉咙喊着,我不要再喝药了,永远也不要喝这种苦苦的药了!我的母亲震住了,她不知道原来一岁多的孩子也会反抗,而且这么激烈。母亲再也没有让我喝中药,而换成了更残酷的治疗。我频繁的感冒咳嗽,频繁的被送进医院打针挂水。在三岁时,外婆出面了,她让母亲带我去打了两个耳洞,破相了。
外婆的迷信并没有把我拉离灾难的深渊。我依然不断的生病吃药。有时半夜也会被送进医院。我剧烈的咳嗽,一刻不停,无法入睡,父母也无法入睡。我开始不断的梦见爷爷奶奶,我哭着问他们为什么这么早的离开我?为什么不多疼我一点?我甚至狠他们这么早的不要我,让我这么难受,痛苦。
再后来,我进了幼儿园,小学。在小学五年级时的一天,我明白了一切我所憎恨的事情的原因。我把那一天深深地刻在脑海里,至今无法忘记。那一天,班上一个脸上长满麻子,很胖很蠢的男生突然从他所坐的后排跳起来,拍着手大笑着对第一排正在做作业的我叫到:“南宫,你爸爸原来是神经病啊?哈哈哈哈!”顿时,整个教室静了下来,静的可怕。我手中的铅笔滑落了,在书桌上跳了几下后摔落在地上裂了,就如同我的心一样。我感到我眼中的液体不可遏止的喷涌而出。我爆发了,涨红着脸以我瘦小的身躯对着他站着,用力喊着:“你胡说什么?你这只癞蛤蟆!”我没有继续上自习,我骑车冲回父亲的厂里,那块属于他们门卫的小屋子。在那里我宣泄了我所有的泪水。我不狠那个男生,虽然他使我在所有同学面前不堪。我只狠那个我自认为是好朋友的女生。我知道,一定是她。因为只有她见过我父亲的病。在那天,我知道我父亲是癫痫患者,一种至今都无法治愈的病。而我,他的女儿,也可能被遗传。我不相信,才11岁的我怎么也无法相信这个事实。我只知道,父亲很好,他很疼我,教我下棋,给我做饭、煎药,还把药和水送到我床边。但父母的泪水,大姑的解释,还有父亲吃的药的说明书,我吃的白色小药丸的说明书,打碎了我的坚持。我的出生是违反医学规定的。我把自己关进了自己的小房间,躺在床上,已经没有了泪水。我突然明白在父亲犯病时大伯、小姑以及他们家人异样的眼神;明白村人的一些歧视和无理的吵闹;明白自己出生只是一个为了报复的工具和母亲从小给我灌输的要争气的言语的目的。
我开始变的像一只斗鸡一样好战,争强好胜。我不容许任何人比我强,比我能干。但不是所有人我都能超越,于是我不停的战斗,战的遍体鳞伤,仍不肯认输。我不断的要求更好,于是我的野心不断膨胀。在一次心理测验中,我惊呆了,12岁的我野心程度竟达到了最高一级。然而我仍不放弃,我开始无止境的头痛。每次头痛后都会泪流满面,我知道我在害怕,害怕得父亲的病,害怕我所争取的毁于一旦.
就这样,我不断的战斗,不断的争强。然而,总有一些人是我无法超越的。在战争中,我升入了初中。头也开始频繁的疼痛,胃病也频繁的复发。我仍然不断的进出医院。在初二时,我被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医生决定用中药治疗。这次,药起作用了,我的溃疡好了许多,也不常痛了。但残酷的是,无论用多精密的仪器检查,我的头痛都查不出病因。我不断的做检查,不断的吃各种药,却依然无法控制住,而且越来越严重。吃的白色小药丸的量也在逐渐增加,一片变两片,两顿变四顿,但始终不见效果。在这同时,我有被查出膝盖骨头未长好,不可做剧烈运动,而且疼痛时会无法步行,同时,我的耳朵因游泳时未做防护措施,患了中耳炎。我崩溃了,我的心被医生的诊断一片一片的撕裂。我疯狂的发泄着,愤怒的斥责着老天爷,但这些对我的病痛却毫无帮助。我憎恨别人对我说上帝是公平的,我说我看不见公平在哪里,为什么有人既漂亮又聪明,身体有好,而我却只有永远灰暗的面容,永远残败的皮囊,永远平凡的成绩。我不再相信任何人,任何名言,任何劝说。我完全的封闭了自己,彻底的将自己打入黑暗中,在别人看不见的角落中舔舐着满身的伤口。没有人能走进我的世界,我一个人孤独的看着时间的走过,一个人面对着无穷尽的伤痛。在初三是曾听同学告诉我说有人喜欢我。我冷漠的笑了一下,心想,点大的孩子,能知道什么是喜欢吗?能知道他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吗?又能对他喜欢的人承诺什么?我漠视的从那个男生身边走过,没有说什么,因为我知道,我们都不懂什么是喜欢,而且我也没有那个勇气去承担那份所谓的喜欢。我的心不会接受任何人,也不会喜欢任何人。因为我始终认为自己什么都没有,没有去谈论喜欢的资本。就这样,我带着一身的抗拒和伤痕,走进了高中,一所外人都认为不错的重点高中。
在孤独和无助中,我开始了了无生趣的高中生活。我的“朋友”比以前更少,我仍然无法融入同学的圈子中。我仿佛是一滴油,静静的漂浮在水面上,不管如何搅拌,我只会被撕成无数的小碎滴,却不会在水中扩散。
进入高中后,我开始学会伪装,戴着乐天派的面具过着丑小鸭悲伤的生活。我装着自己很快乐,每天都是嘻嘻哈哈的,和陌生的同学打着闹着,掩饰着内心滴血。我在头痛时会请假回家,然后躺在床上,头上裹着一根用来试图减轻疼痛布条,幻想着和同学中不可能会实现的种种快乐。我知道无论我多么努力的考前十名,无论我的画画得有多好,无论我会下多少中棋,无论我会讲多少笑话,我永远只能是一个人,没有一个同学会真正的注意并在意我。我虚伪的过着每一天,直到有一天胖胖的可爱的同桌在我耳边轻轻的唱着歌,我的心顿时平静了下来,我的泪水毫无防备的落了下来。我知道了,她是第一个可以让我安静的人。我们成了挚友,她成为了第一个走进我的内心,分担我的痛苦,修护我的伤口,了解我的一切痛苦之源的人。我开始依赖她,一刻都不想离开她。她的每句话都会成为我的支柱。我无可救药的依赖着她,不想分开。然而,在高二的文理分科中,她选择了文科,而我却对文科有着深深的恐惧,于是选择了理科。她依然在我耳边轻声说,有事找我,我会帮你,不要一个人封闭着。我们就这样分开了,各自过着各自的日子。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对她的依赖并没有减少,我不时的打电话找她,写字条。虽然我知道,她其实也很不快乐,我的痛苦也只会增加她的不快,但我却没法做到不向她倾诉。我努力的克制着自己,让自己回到以前自我抚慰的日子。我的成绩开始下滑,滑到中下的水平。母亲开始不安。怕我会无法上大学,无法实现他们的梦想。每次拿回成绩单时,母亲都会流泪。她责备着我,认为我不上进,不象小时侯一样用功,她认为我松懈了,学坏了。我开始和母亲吵架,我无力的喊叫着,解释着。但母亲始终不能理解。我无力的拖着书包走回自己的房间,默默的流着泪。我为母亲的不理解而伤心,我绝望的看着书,写着作业。悲伤和失意让我想到了自杀。我的脑海中上演着种种可能的后果,最后,我害怕了,畏惧了。我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却开始进行自我折磨。午饭只吃一点点,严重的挑食;经常以忘掉为借口而不吃药;晚上很晚才睡觉……我不让自己有一刻的停息,如同机器人一般的学习。进入高三后我的自虐更加严重。繁重的课业在加上已经破烂不堪的身心,我终于撑不住了。在一个习惯性不穿雨衣的雨天后,我严重感冒了。鼻子无法呼吸,不停的咳嗽。我又不停的去医院挂水,吃药,并抱病上课。总以为会和以前一样很快就会好。但这次上帝跟我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我的病越来越重。从12月初的那个寒冷的雨天开始,我的感冒拖了整整一个月多。我的食欲很差,头天天剧烈的痛,而且开始浑身发冷,一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冰冷,无论过多少衣物都不能暖起来的寒冷。快到期末考试时,我已经无力在支撑了。但我还是像玩一样的不按时吃药,并和同学龇牙咧嘴的开玩笑。我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或死或继续这样痛苦的活着。我只知道我很难过。我在考试前给高一的同桌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告诉她我的伤痛。在信中我甚至连后事都交代了,就像一封遗书一样。好友后来告诉我说,她看完后哭了,而且哭的很厉害,幸亏听我的话没在学校里看。我没有等到信中事情的发生便自己要求到医院里去检查了。在诊断过程中我忍受着仪器拉扯的疼痛,没有掉一滴眼泪,就连医生告诉我我得的是病毒性脑炎时,我仍然很冷静,带我去医院的大姑一直对我说别怕,没事的,能治好的,现在医学很发达的。我心中暗笑着,不过一条命而已,什么了不起。我无所谓的牵动着嘴角,感觉自己像一个玩世不恭的冷血痞子,在死神走到面前,全家人都慌乱的时候,我仍然一个人封闭着,冷眼看着一切。心中却有一丝庆幸,因为医生肯定我不会被父亲遗传。我还是去参加了期末考试,一边考一边挂水。我顽劣的对死神举着枪,用自己的生命和死神开着血淋淋的玩笑。最后,考完后,我住进了医院。预料之中的事。我的盐水量由考试时的三瓶增加到每天七瓶。我就天天数着盐水的滴数过日子。不能动,只能仰面盯着天花板,苍白苍白的,白到没有一丝血色,令人恐惧。我忍受着金属质地的针管插在血管中的疼痛,咬着牙不让手臂移动,直到麻木不能动弹,我计算着每天我要被护士扎几针,计算着今天血管上又多了多少黑色的针孔。然而我每天都会发现两到三个的黑色孔。我盯着它们,听着它们的控诉,无动于衷。每天都有亲戚来看我,带上大包小包的东西。有一次,三姨送给我一束鲜红的花束,还说年轻人喜欢这个,我笑着收下了,其实我希望那花是黑色的,一种叛逆反抗的颜色。但我不能说,因为我必须装出高兴的样子,表现出乖宝宝的样子让他们安心。而突然有一天,在我日复一日的计算中,我发现那些流入我血管的药水足够把我全身的血液换一遍。我在那一瞬间感到一阵恶心。因为我意识到那些药水都是钱换来的,我的血管其实是由钱填充起来的,那种我深恶痛绝却又不能没有的东西,烂俗的东西。
在住院的十天中,我亲眼见到了两个老太太的死亡,就在我的身边。她们在上一秒还有真实触摸感,或许还拉着我的手,在数着我教她的一二三四,但下一秒就以白眼对着我。我没有害怕,我看着她们的气息一点点的从她们体内呼出,变成一缕缕白雾,去没有空气中的白雾钻进她们的鼻子和嘴巴。我看着她们变成僵硬的尸体,渐渐冰冷,听着她们家人的哀号,没有知觉,转过头,盯着苍白的天花板,满脑子是奶茶的《一辈子孤单》。一直到尸体被抬出,我被胆小的母亲用层层的衣物包着打车回家住一晚。
在挂进近百瓶盐水后,我出院了。带着满手黑色的针孔和肿胀,回到了家。两天后,我有背起书包去上学了。回到学校后我的书包了满是卷子和习题册,身躯中却是疲倦和空虚。整个出院后的高三下学期,我比以前更颓废不羁。我天天头痛,通到死去活来,无法控制。我不断的请假回家,不做作业不上自习,逃避考试,逃避高三学生必经的动员大会。每天六点才起床,六点半乘车上学,然后上课睡觉或做其他科目的作业,中午雷打不动的一小时的午觉,然后继续心不在焉的上完下午的课,用完点心后和同桌班长互通有无的完成某科的考试。九点到家后,吃母亲给我准备的营养大餐,然后象征性的做一下作业,把书摊开几分钟后合上上床睡觉。睡觉前还有父亲为我准备的水果。我就这样在同学的黑眼圈中过着令他们羡慕的轻松的日子。我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害群之马,我在他们忙的不可开交时提出一个问题让他们忙的团团转,或和他们开无聊的玩笑。我轻而易举的完成一张生物或化学卷子,然后抄完一张英语或数学卷子,轻而易举的在同桌的帮助下睡眼惺忪的回答老师的提问。因为我的成绩就在我的混日子中在上升,所以老师大多对我的劣行视而不见。我由年级100多升到72,再由72升到36。就这样老师放任着我,让我在同学的嘘声中背书包走人,正大光明的翘课。然后第二天带很多吃的玩的到学校。我经常在别人哀叹作卷子的痛苦时拿出东西吃得悠然自得。然后像做游戏一样5秒钟换一下头脑帮周围的同学解决各种问题。我的桌上的书是最多的,却从没有看过。只是用来做老师的障眼法。直到自由复习时,我仍是晃晃荡荡地过,看闲书,睡觉。于是,我在高考中拿了一个相当尴尬的分数,不高不低,全省34多万的考生中排2万多。于是到了一个不喜欢的城市,一个不喜欢的学校,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在手收到通知书时,我还在黄山,愉快的玩着,疯着。我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毫无可能达到。我不知道现在的专业将来能干什么,我会成为什么人,会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我只知道这是我讨厌的文科,有讨厌的论文和背书。我在收到通知书的那个绝望的晚上梦到自己为了追自己的梦想跑,却没有追到,反而掉进了悬崖,只有风在我的耳边尖声叫着。我眼睁睁的看着梦想化成了彩色的肥皂泡,在空中悠悠的飘着,最后消失。在坠落的前一刻,我惊醒了,一身冷汗,在夏天炎热的夜晚,我却觉得刺骨的冷。我盯着黑洞洞的夜幕,伸手往前抓,却只有满手黑色的带着发霉的腐败味的空气。
现在我已经在大学上了一个学期的课,我逃课,上网,睡觉,吃喝,毫无生机。我已经冷漠的不会流泪,不会感动。对于一篇令很多人潸然泪下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我只是耸耸肩,摇摇头,眼睛中丝毫没有湿润的感觉,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挤出一滴咸的液体。我没有觉得伤心,只为陆叙和林岚的错过而惋惜,只是喜欢陆叙和顾小北曾经的阳光。因为我受的伤更多,我全身血淋淋的,我无法把自己的心分出一半或更少来为别人伤心难过落泪。现在的我只会憎恨,不会爱和感动。
我封闭着属于自己的小宇宙,我听着撕裂心的重金属,麻痹着身上每一条神经。出院后的一年中我没有碰过我最爱的画笔一下,任它落满灰尘,我的手已经失去了以前握着笔时的兴奋,我失去了曾经对我最忠实的挚友,它不曾背叛我,而我却抛弃了它,没有个它任何理由,就那样冷落着它。
快要过十九岁生日了,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人一个人在他乡的生日。我不知道以后的日子会变成什么样。或许我会学着慢慢打开我的宇宙,但我想,无论怎样变,我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个角落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被融化的死角,那里住着另一个我,她是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人,不会接受任何东西和人,她在和死神交易着,用自己的鲜血。我最后还是会回到一个人寂寞的世界中。因为我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信任和控诉,我永远无法坦然的面对任何人。
我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个生日可以笑着度过,还有多少时间留在这个世界上,我只知道我身上会疼痛的地方越来越多,我的心脏开始会无预告的疼痛,我难受的时间越来越长,能保持清醒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我想,我会孤单的一个人走进坟墓,继续着黑暗的生活。这个世界给了我太多的不幸和黑暗,我无法用同样是这世界赐于我的眼睛去发现光明,我确信我会进入地狱,因为我习惯黑暗,天堂的光明会灼伤我的双眼。我注定要以地狱为我人生的终点站,我会在那里走下我人生的列车,然后消失无存。
我用嘶哑的喉咙呼喊着,我用残败的身体抗争着,我用仅有的一点鲜血觉醒着,我无法停止我无止尽的恨,我不会再有任何甚至是很简单的爱了,我只有冰冷和冰冷,直到冰冷的离开。
状元家教六大秘诀:1做人教育是家教的灵魂;2父母的表率作用;3尊重孩子的人格;4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5不给孩子学习加压;6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01:08
标题:
re:[注意]越急越慢 小丸子著...
[注意]越急越慢 小丸子著
有一位少年,到山上请一位高人传授剑法。拜师之后,他问师父:“假如我努力学习,多长时间才能学成?”师父答:“也许1 0年吧。”少年一听,1 0年时间太长了。就又对师父讲:“假如我更加努力地学习,需要多久才能学成?”师父答:“大概20年吧。”少年一听,更加着急了。他又对师父说:“我不惜劳苦、加班加点,更加刻苦努力地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学成?”师父更加从容地答:“需30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急功近利的人多半是欲速则不达。
在家庭教育中,这种急功近利者也大有人在。他们总嫌自己家的孩子学习不刻苦,抓得不紧。进步不快。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过分干涉型教育。总是限制孩子的言行。如一些家长总是对孩子唠叨:“怎么回来就看电视?”“男孩子,学跳舞有什么好?”“女孩子,打什么篮球!”“专心读书,参加什么社会实践活动?”“学习都学不好,还参加什么兴趣小组活动?”作为家长,适时适度地关心、敦促和指导孩子的言行举止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但忽视孩子正当的言行自由,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而无节无度地干涉,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令孩子无所适从,是不妥的,也是不明智的。这样做的结果常常出现两种不良后果:一是为了顺从大人,孩子失去自我,失去独立,失去个性,甚至还失去诚实;二是孩子产生与大人对抗的心理,或是成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双面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有的家长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成才,把家庭教育片面理解为知识教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都无所谓。只要孩子能上重点小学,能顺利升入重点中学,从而才能保证考入大学,这是一条公认的成才必经之路。因此,有些家长从孩子一两岁起,就有计划地实施“早期教育”,教孩子认字、背唐诗;到了孩子上小学时,除了上学外,不管孩子是否愿意,是否有兴趣,或是否承受得了,就强求孩子不是学钢琴,就是学画画、学跳舞,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失去了童年的欢乐。许多孩子童年没过完,童心已不见。由于要求孩子一门心思学习,在家什么都用不着干。只要学业成绩好了。孩子想什么,要什么,大人一一满足:只要考试分数高了,孩子就是好吃懒做,不尊重、不孝敬长辈,生活习惯差都无所谓。正是这种错误的教育思想在作怪,使相当一部分家长走进教育的误区,其结果是许多孩子成了有学无品、有智无能的不健全的人。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缺少基本的生存能力;虽然能歌善舞,但缺少基本的品德修养;虽然懂电脑,会英语,但缺少与人交往的基本能力。所有这些现象、结果,难道还不值得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深刻反省吗?!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01:09
标题:
re:关于“我需要理解’小丸子著在爱的...
关于“我需要理解’小丸子著
在爱的误区里看到了一篇孩子写的文章,名字是《我需要理解》。引起我许多思考。
首先,我们看到了孩子是多么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啊,可是有些做父母的偏偏不能够理解孩子。这是我们家庭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如何能够得到父母的理解?这也是孩子们需要探讨的话题呀,朋友们,你们说对吗?你们是不是也希望自己学会和父母沟通呢?希望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能够做的更好呢?人际关系往往影响我们的情绪,而情绪又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所以要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首先学会和父母相处,学会在父母那里取得支持和帮助。
当你希望父母理解你时,你也要想点对策。比如,在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和他们谈你的事情。
或者在谈话之前,先问:“妈妈,你现在心情好不好?”类似这样的话。
妈妈一般就会说:“很好啊,你有什么事情说吧。”
你可以接着说:“我说了,你可千万别发火,否则我就不说了。”
妈妈为了让你说,就会答应你不发火,你就达到目的了。
还有一个方法,是情绪表达法。和父母说:“我今天心情不太好,妈妈,你有没有过心情不好的时候?”
有一个儿子就特别会问妈妈:“你喜欢加班吗?”引发了妈妈的思考。然后说:“我可是天天都加班呢。”妈妈听了心里一惊。一下子理解孩子许多。
问话有许多技巧,只要注意总结,会发现有好多好的问话方式可以使自己达到目的。希望小朋友们自己善于总结。学会和爸爸妈妈沟通。得到爸爸妈妈更多的支持和爱护。下边把我看到的那篇文章复制在这里。方便大家看。
我需要理解
人们常说:“理解万岁!”这句话一点不假。在生活中,无论是你、我,还是他,我们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也都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
“快点把棉裤穿上!才什么时候,臭美!看你感冒了谁管你。”
“这次考试你咋搞的?两科没及格!你怎么学的?告诉你,下次考试再不及格别回这个家!”
“你的作业怎么没写完?昨晚看电视了吧?别以为你基础好,你保证能考上重点高中吗?”
多少次,看着冰冷的面孔,听着难以忍受的话。我想告诉他们:“我需要理解!”
妈妈,我真的不冷。马上就要到“五一”了,你怎么还忍心让我穿那厚重的棉裤?我知道你关心我,爱我。可是,妈妈,请你理解我,我已经长大了,我会照顾自己了。
爸爸,我在学习上已经尽力了。从小学到中学,我上课认真听讲,回家认真完成作业。我认认真真地对待学习,可成绩总是不能名列前茅。爸爸,我每天都在努力地学,可总是拿不到让你“脸上有光”的分数。您看不到我忧伤的面孔吗?
老师,我们每天的作业太多了。做完这科有那科,做完复习题有参考书。那几道题我会做所以才没做。老师,您不该对我大发雷霆。您知道吗?您的话差点儿让我失去学习的信心。我多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鼓励啊!请您相信,我以后会做得更好。
妈妈,您的理解会带给我母爱的温馨;爸爸,您的理解会带给我父爱的温暖;老师,您的理解会带给我前进的勇气。
真的,我需要理解。
状元家教六大秘诀:1做人教育是家教的灵魂;2父母的表率作用;3尊重孩子的人格;4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5不给孩子学习加压;6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01:09
标题:
re:[注意]请不要给孩子添“心病” 小丸...
[注意]请不要给孩子添“心病” 小丸子著
有些父母由于望子成龙心切,但又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同时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制造恐怖气氛,使孩子得了似病非病的“心”病。
减负不减担,恶语伤人
刘乐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平时很少说话,但遇事沉着冷静,善于动脑筋,一直是“雏鹰”奖章的获得者,深受老师和同学的称赞。班里同学还给他送了一个“雅号”——“小智多星”。可是父母并不为此感到高兴,而时常“加压加码”,恶语伤人。
平日里,妈妈“唠叨嘴”已是家常小菜:“小乐,别瞎摆弄啦,六年级的学生了,不多做题,能考上重点初中吗?”刘乐刚写完“精讲精练”,想上卫生间,这不又来了:“乐乐,你干啥去,怎么屁股像坐针毡一样啊!”久而久之,本来善思乐学的小乐乐却成了一个木呆子了。在上次的语数竞赛中,他出人意料地考了第三名。
这一回恨铁不成钢的爸爸有辫子可揪了。闷闷不乐的乐乐刚进家门便被抓个正着,巴掌、拳头雨点般地落在了脸上、身上,还说:“下次不考第一,看我不勒死你!”
小乐乐怎受得了,因此就称肚子不舒服,晚饭没有吃。此时,乐乐多么需要妈妈的呵护啊,然而,听到的却是:“不吃倒掉,一顿不吃也饿不死;像这种不争气货,饿死也不屈。”11岁的孩子怎能承受得住,此时内心欲碎欲裂,泪水顺两颊往下直滴。
从此以后,刘乐一句话也没有,像个木头人。他每日进食越来越少,人也一天天消瘦,精神萎靡不振,学习一落千丈,最后卧床不起,先后几次去医院检查,没找到原因,最后到郑州儿童医院,才把病治好。开始刘乐是因心理受刺激而造成的精神性厌食症,后来,由于其胃肠道消化功能减退,成了真正的厌食症。
无中生有制造紧张,孩子心理失去健康
雷鸣刚上五年级,是个活泼好动的女孩,而且胃口特好,吃成了“胖墩儿”。一天晚上,妈妈给雷鸣加被子,无意触摸到她的脉跳,发现跳得不齐,当即大叫,“不好,鸣鸣有心脏病!”她立马儿拉上孩子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心电图正常,没心脏病。但妈妈不相信,非要休学住院治治疗。住院一个月,天天输液,又胖了不少,因长久不活动,稍加活动,便头晕眼花,双腿瘫软,心跳加快。“病”不但没行好,而且又加重了,真可谓越养越糟。
爸爸出差回来,看到女儿这个样子,决定到省人民医院找专家看。经调查和了解发病过程,最后结论是,雷鸣根本没有心脏病,只是光吃不动,过重的身体增加了心脏负担,呼吸加快,建议慢慢活动,去掉心理负担就行了。经过两个多月的锻炼小雷鸣恢复了正常,可惜,学习耽误了半年。
由此可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身体状况,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是较普遍存在的问题。父母平日里工作忙碌,但是也必须抽出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变化越来越丰富,在学习成绩好坏的背后往往隐蔽着复杂的心理状况。父母切不可掉以轻心啊!
状元家教六大秘诀:1做人教育是家教的灵魂;2父母的表率作用;3尊重孩子的人格;4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5不给孩子学习加压;6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01:10
标题:
re:[转帖]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小丸...
[转帖]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小丸子转帖
石家庄是新华区南岗大街一校,在开展“家长会模式改革”的课题研究中,采取了“对话交流”的形式,学生对父母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爸爸,我想对您说,请不要再给我施加压力了。昨天,我告诉您我写完作业了,您又让我看《作文选》。吃完饭我想看会儿电视,您又让我练钢笔字。到了星期天,就更不用说了,写完作业就得练字、看课外书。我听见许多同学都在外边玩耍,我的心早就飞到了别的地方。
——袁华景
妈妈,我不想您在我考试之前总说“上去好好考,不要紧张”,还说要考多少多少分,不然就怎么怎么样。这反而使我更紧张,更加没有自信了。我希望您还像平时一样。
——刘杨
妈妈,您老把我跟别人比,说我这不好那不好。请您不要再拿我和别人比了。我不是他们,他们也不是我。
——程意
妈妈,您现在每天工作到很晚才回家,几乎就没时间帮助我学习。星期六、星期日我们学校放假,可您还在不断地工作。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您能抽出时间来和我谈一谈。
爸爸,我好久没跟您说话了。每天您从早忙到晚,没有星期六和星期天。就是过年,您也就放一两天假。我也希望您能抽空放几天假,我们一家人能在一起说说话。
——朱琳
妈妈,每当我要考试的时候,您老是说“考试一定要认真审题,不要粗心,不要……”这句话您总是说来说去,说得我的头都大了。当我还没有犯错误的时候,您总是说,你怎么老是犯这个错误呀,再这样下去,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妈妈,我那是不小心出的错,不是有意的,而您却说我是犯错误。希望您以后不要这样对我了。
——李瑄
爸爸,我知道您对我的学习操心得太多了,可是您总是打我,让我受不了。您也承认打过我您也后悔。我也不是骨头硬,而是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犯的错。
我对妈妈说:“辛苦您了,您无数次地为我讲解我不会做的题目。只要我不会做,我爸爸就打我,所以有时我非常恨他。因为有时在我不知道为何打我的情况下他就拿皮带打我。”
——武熠哲
每当我对您说起,我们班的某某同学学习特别好时,您总会用那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仿佛在说:“你看人家学习多好呀,你看你每次考试都比别人差一大节,也不知你是怎么学习的。”您总是这样说,使我每次考试都有一种“别人永远都比你考得好,你永远也比不上人家”的感觉,结果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不理想。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但是重要的是不要打击我的自信心。
——高龚
妈妈,记得有一次,我和您说起要和几个同学骑自行车去看展览。您还没等我说完,便开始说我的不对之处。您说得让我毫无还口之力。其实,我打算再说的是:“我们还没有做决定,是想问问父母再做决定。”当时,我心里非常难受。我知道您是为了我的安全着想,但是等我说完了再做决定好吗?
——樊嘉楠
临近考试了, 我十分兴奋,因为我有信心。回到家中,我马上把就要考试的事情告诉了您。您没有给我鼓励,反而让我快点写完作业。我写完作业后想休息一下,您就对我说:“先别休息呀,考完了试你再休息也不迟呀!”说完,您给我出了很多题目让我做。我不停地做呀做呀。等到我做完的时候,已经是夜里11点。您帮我检查完了题,我的眼皮就好像在打架。您这才让我去睡觉。早晨到了学校,开始早读了,我还是想睡。上课了,老师讲的题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几节课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妈妈,您又何苦呢?
——谢宝兵
状元家教六大秘诀:1做人教育是家教的灵魂;2父母的表率作用;3尊重孩子的人格;4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5不给孩子学习加压;6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01:12
标题:
re:[转帖][注意]高标准带来的毁灭...
[转帖][注意]高标准带来的毁灭 小丸子转贴
王齐刚是我几年前接触到的一个男孩子,如今算来,他入狱已经3年多了。他犯的是“强奸杀人罪”。这个罪名本身没什么稀奇的,我们在法院里工作,各种案件见得多了。但是,谈到家庭教育,我却常常想起他来,可以说,他的毁灭更多地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
那年他读初三,本来正处于紧张的学习阶段,但他却强奸并企图杀死邻居的一个女孩。案件发生以后,没有人相信他会犯罪,连他的父母、老师都不相信。
王齐刚并不是被黄色网站或黄色书籍误导走上犯罪道路的。他本来学习不错,但是在他上初中以后,数学成绩越来越不好了,几次都数学考试不及格。可王齐刚已经习惯了做父母眼里的好孩子,因此,在他数学不及格以后,他都瞒着父母,几次修改了自己的成绩,瞒过了爸爸妈妈的眼睛。王齐刚说他知道父母工作辛苦,也知道父母对他抱了很大的期望,因此他不忍心让父母失望,所以才多次欺骗他们。
您看,这是王齐刚写的材料:
从小,父母就对我要求很严格,他们生活上很俭朴,也要求我在生活上尽量节俭。爸爸说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至于吃什么穿什么并不重要。妈妈则告诉我要和同学比学习,不能比吃穿。我上初中的时候,班里同学都穿名牌了,我还穿爸爸的旧军装改的衣服、裤子,衬衣还是妈妈用买来的棉布缝制的。在学习上,他们要求我得高分。爸爸妈妈对我的作业都查得很严格,我常常在睡梦中被爸爸叫起来改作业本上写错的题目。有时,一个很小的错误,我却要写很多遍,甚至还会因为睁不开睡眼挨爸爸妈妈几巴掌。
在做人上,他们对我的要求也是严格又严格,绝不允许我说半句假话。记得有一次,我用铅笔盒换了姑姑家小表哥的几本小人书,因为怕爸爸骂我,就撒谎说铅笔盒丢了。可是,还是被爸爸发现了这件事,爸爸狠狠地打了我一顿,还责令我写出检查贴在家里的墙上。
在父母严格的管教下,我终于成了他们希望的老实、听话的好孩子。直到我初三了,爸爸可能认为我也长大了,可以把握自己了,才慢慢放松了对我的管教。也许正是因为被管制太久的缘故吧,一旦脱离了父母的视线,我的思想开始活跃,许多过去没有做过的事情我都想试试。
这样一段时间以后,我的成绩迅速下降。一次期末考试,我的物理只考了30多分,数学才考了70分。我当时有些慌了,我知道我不能把这些告诉父母,不能毁灭他们的希望。我也知道他们绝对不会原谅我,因此,我只好一次又一次撒谎。
那时,我也伪装得真辛苦。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后,我都赶快回到自己的房间,装模作样地学起来,常常眼睛瞪着书本,手在本子上划着,却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但我得这样做,为的是蒙住父母,让他们以为儿子还是过去的好儿子。
可是,我也知道,谎言迟早会被揭穿的。怎么办?万一有一天爸爸妈妈知道我成绩下滑到这种地步,他们不打死我也差不多!于是,我想到了死,我想与其让他们把我打死,或者让他们对我彻底失去信心,还不如我自己一死了之……
我想过各种死法,可当我看到爸爸妈妈辛劳的背影,看到爸爸过早花白的头发,想到他们为了我的一片苦心,我真想跪在他们面前,告诉他们我不想学得那么苦了,我不是他们的好儿子,我没有学好,而且在一直欺骗着他们!可是,这样的话我终究讲不出口——
那时我已经决定去死了,可是我又觉得自己就这样死了实在大亏,应该在死之前好好享受一下和女人亲吻是什么滋味?果真像街头小报中描写的那样销魂吗?不实践怎么知道?可是这样做道德吗?我又想,我都要死的人了,哪里还管道德不道德!不会犯法吗?可我想,我都要死了,法律当然也管不着我了!
根据王齐刚的叙述,我们了解到,在他准备死的时候,他也想到了过去没有尝试的许多事情。当他看见邻居的一个小女孩的时候,他把目光盯在了那个女孩身上。我问过王齐刚是否想过别人的生命是很珍贵的,是父母给的。他说那时他根本不想这些了,他只想着临死以前获得什么。
当那个女孩反抗的时候,他用石头向女孩的头部砸去,然后迅速逃跑。他一口气跑到了京密运河边,想在那里了却一生。王齐刚在运河边呆了两天,他后来说在那两天里他想了很多事情,他非常想爸爸妈妈,也非常后悔自己的行为。
最后,他终于下了决心去自首。
之所以要讲王齐刚的案子,并不是这个案子本身有多新鲜多奇特,他和许多触犯法律的青少年一样,在一念中走错了路,但是纵观王齐刚的成长之路,你会发现他的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他们和千万父母一样,对孩子尽职尽责,但是他们对孩子的要求过于高标准,他们一直要求儿子做个好孩子,他们对儿子的含辛茹苦,使儿子不敢放弃努力。最终,王齐刚就像一个被绷得过紧的琴弦,一下子绷断了。
所以,建议父母们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他们提要求,并及时关注青春期子女的所思所想,及时调整对孩子的要求,这样的父母才是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
状元家教六大秘诀:1做人教育是家教的灵魂;2父母的表率作用;3尊重孩子的人格;4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5不给孩子学习加压;6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01:13
标题:
re:[推荐]成功,因为有妈妈的爱伴我长大...
[推荐]成功,因为有妈妈的爱伴我长大 小丸子转贴
孙俪,因在《玉观音》中饰演女主角安心而一炮走红。刚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染坊》中,她又有不俗的表现。当有人问她成功的秘诀时,她说,她最感谢的就是母亲——
耕耘与收获,有妈妈以身作则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口是心非”。要求孩子达到某种高度,然而这种高度却是家长自己也难以做到的。这就往往令孩子有这样一种想法:爸爸妈妈都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要求我做到呢?孙俪的妈妈在这一点上有着自己的体会,那就是以身作则。
孙俪5岁那年,父母发现她很有舞蹈天赋,于是,就将她送到文化宫舞蹈班去学习舞蹈。
开始,孙俪抱着好奇和新鲜的心理,练得挺起劲。可渐渐地她开始受不了了,练舞蹈并不像她想像的那么好玩,是要吃许多苦的。每次上课时,老师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一个动作要练上许多遍,不达到要求就不让休息。小小年纪的孙俪累得直想趴在地板上,再也不起来了。但老师却非常“狠心”,孙俪的眼眶里已蓄满了泪水,老师却还是监督她不停地练。
孙俪一边恨着老师,一边告诉妈妈,自己再也不想学舞蹈了。妈妈问:“为什么不想学了?当初你不是特别喜欢吗?”孙俪说:“跳舞一点都不好玩,太辛苦,我不跳了。”
其实,妈妈也很心疼孙俪。每次女儿去练舞蹈时,妈妈都会在练功房外看,每当看到她浑身被汗水湿透,含着眼泪练习时,妈妈都会禁不住想流泪。但妈妈知道,如果此时答应了孙俪的要求,她就会养成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的习惯,这对于她将来的发展极为不利,弄不好长大后会一事无成。
于是,妈妈给孙俪讲坚持就是胜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还引用了许多具体的事例来说服她。可是,也许是孙俪年龄太小了,妈妈讲的道理她似懂非懂。妈妈讲了一大堆,她仍然坚持不学舞蹈了。
妈妈很着急,不停地考虑着怎样才能让女儿理解这个道理。她想:“不如用一个通俗易懂的事例,让她感受到做什么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正好那时妈妈正在给孙俪织一件花毛衣,爱漂亮的孙俪早就惦记着要穿上这件新毛衣了。于是,妈妈决定用织毛衣这件事来现身说法。
一天晚饭后,孙俪坐在妈妈旁边看电视。妈妈拿出打了一半的毛衣,一边看电视一边织。孙俪问妈妈:“妈妈,毛衣什么时候能织完啊?”妈妈问:“怎么,你想穿了?”孙俪点点头。妈妈说:“打毛衣又不象吹气球,需要有耐心和毅力,一针一针地织才行。”说完,妈妈故意用毛衣针扎了一下自己的手指,并大叫了一声。小孙俪急忙问:“妈妈,怎么了?”妈妈说:“手被毛衣针扎破了。”孙俪从抽屉里拿出创可贴,为妈妈包扎好。妈妈把毛衣收起来,不再织了。孙俪问:“妈妈,你干嘛不织了?”妈妈说:“我手破了,就不织了。”孙俪急了:“那我什么时候能穿上新毛衣啊?”
妈妈看火候到了,就对她说:“要想穿上新毛衣,妈妈就要不顾手疼继续织。你说妈妈容易吗?”孙俪说:“不容易。”妈妈说:“对啊,如果妈妈因为手破了就叫苦,毛衣也不织了,那能把毛衣织完吗?”孙俪摇摇头:“不能。”妈妈说:“这和你学跳舞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你嫌跳舞苦,半途而废,怎么能学到真本事呢?干什么事情都是需要付出的,妈妈织毛衣也很辛苦,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是因为付出了辛苦才能织出漂亮的毛衣,你懂得这个道理吗?”孙俪用力地点点头,说:“妈妈,我懂了,我再也不说泄气的话了。”妈妈将她紧紧地搂在怀里,说:“这才是妈妈的好女儿。”
从此,孙俪再也没有叫过苦,在舞蹈班里成了最用功的学生,深得老师的喜爱。11岁那年,她就开始代表上海东方小伙伴艺术团出访英国、美国、日本等国。
自卑的阴影,妈妈为我驱散
孩子也有着自己的独立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感受着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情感,也许在成人看来不是什么大事,但在孩子自己看来,却是天大的事情。孙俪也曾经历过这种情感的困挠。
孙俪曾经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在爸爸妈妈的百般宠爱下,她整天不知愁滋味。她的性格特别活泼,一有时间就和小朋友们疯玩疯闹,开心得不得了。
然而,爸爸妈妈因为种种原因离婚了,孙俪被判给了妈妈。对于家庭的突然变故,小小年纪的孙俪在感情上实在无法适应。她很想爸爸,但又不敢在妈妈面前提起,怕惹妈妈伤心。所以,只好趁妈妈不在时,悄悄地拿出爸爸的照片看。
尽管爸爸妈妈离婚的事情没有向外宣扬,但慢慢地,大家还是知道了。小伙伴们看孙俪的眼神变了,有的人开始躲避她。有时,一些小伙伴故意问她:“孙俪,你爸爸为什么不来接你?他是不是不要你了?”每当小伙伴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自己的爸爸时,孙俪都会赶紧躲开。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孙俪感到很为难,不知怎么写才好。最后,她只得随便编了一篇,结果,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孙俪渐渐地变得越来越自卑了。在学校,她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尽量躲着同学们,常常独来独往。每当同学们说到“爸爸”这个词,她都会神经过敏地全身紧张,仿佛感到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看自己。她只好低着头,装作看书,可她的心里却在流泪。
一次,班里组织春游,同学们都在积极地做准备,可孙俪却谎称家里有事,不想参加。因为,她害怕和大家在一起,她怕被别人问起爸爸,怕别人说她是个没有爸爸的孩子。
孙俪的变化被老师看在眼里,于是,老师给妈妈打电话,请她到学校谈谈。其实,妈妈早就发现了她的异样。过去那个活泼开朗的女儿不见了,整天愁眉苦脸,敏感而自卑,眼神充满忧郁,显得与年龄很不相称地成熟。妈妈心里很着急,就对老师讲了家里的实情,并和老师商量解决的办法。最后,妈妈和老师商定,由妈妈做孙俪的工作,老师则在学校为她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那天回到家,妈妈将孙俪叫到身边,拉着她的手说:“女儿,妈妈今天要好好地和你谈谈。我和你爸爸离婚了,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我们的错。虽然我们离婚了,但你永远都是我们的女儿,我们永远都会爱你的。现在,你跟妈妈一起生活,在别人眼中,好像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可怜。其实,你根本不用有这个思想包袱。单亲家庭怎么了?世界上许多有成就的人都生活在单亲家庭。你用不着自卑,也不用担心别人看不起你。你知道吗,只有那些没有本事、品德不好的人才会被人看不起……”
孙俪看着妈妈慈祥的目光,默默地点了点头:“妈妈,我懂了—我不能看不起自己,要用自己的行动让所有人对我刮目相看。”
妈妈做通了的思想工作,老师也和班里的同学进行了一次诚恳的谈话。老师将孙俪家里的情况如实地告诉了同学们,并对同学们说:“孙俪的父母离婚了,她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坚强的。你们不能歧视她,而应该帮助她,让她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才是。”
从此,班里的同学开始主动接近孙俪,有什么活动都推荐孙俪来组织,谁也不在她面前提离婚、爸爸的字眼。在妈妈、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下,孙俪渐渐地走出了自卑的阴影。
妈妈的爱一直伴随着孙俪长大,而孙俪和妈妈也有着很深的感情。只要她在家里,就经常帮妈妈做家务,给妈妈按摩。外出回家时,她还会想着给妈妈买份礼物。
现在,孙俪又在接拍新的戏,有了更多喜欢她的影迷。她说,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妈妈。如果没有妈妈对她的教诲,就不可能有如此健康、快乐、真诚的她。
状元家教六大秘诀:1做人教育是家教的灵魂;2父母的表率作用;3尊重孩子的人格;4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5不给孩子学习加压;6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01:14
标题:
re:中-日在孩子养育观上的差异 小丸子转...
中-日在孩子养育观上的差异 小丸子转贴
经常听到有的家长谈对孩子的养育的看法,如有的认为孩子不管多大甚至11个月,只要没出牙,就只能喂奶及米糊,并且认为孩子吃得多、长得胖就是健康。 还有的认为孩子冬天要多穿衣服,否则就要生病等等,这些基本上代表了我国父母的育儿方式。
在这里我们不妨看看日本人的儿童养育观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
在中国的父母还给婴儿吃糊状食物时,日本人就开始给6个月婴儿喂较粗整的饭菜了。他们认为吃硬东西有利于牙的萌出和发展咀嚼能力;并且他们“生怕孩子胖”,因为”胖“是不健康的标志。
中国人认为孩子小,娇嫩,抗寒能力低,冬季要多穿衣。而日本的孩子比成人穿得少,日本人认为孩子只有少穿衣才能增强皮肤对温度的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抗寒能力及防止生病的目的。
从以上比较不难看出日本人为使孩子健康成长,采取锻炼的养育方式,创造条件让儿童逐步适应环境,在发展自身能力过程中,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向成熟。相比之下,中国人采取保护型养育方式,创造条件让环境适应儿童,使儿童习惯于依赖外部力量保护,减慢了自身能力发展。
其实中国有句俗语“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但是照着做的家长却寥寥无几。希望中国的家长们从日本人的养育观中得到一些启示,把孩子养育得更健康。
状元家教六大秘诀:1做人教育是家教的灵魂;2父母的表率作用;3尊重孩子的人格;4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5不给孩子学习加压;6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10:06
标题:
re:[贴图]教子有方 小丸子著一...
[贴图]教子有方 小丸子著
一个年轻的父亲到一个年纪比他大的邻居家去做客。他们站在花园里谈论着孩子们的事。年轻人说道:“父母对孩子们应该严格到什么程度?”
年纪比较大的那人指着系在一棵粗壮的大树和一棵细小的幼树之间的一根绳子。
“请你把绳子解开。”他说。年轻人把绳子解开则树向另外一边弯过去。
“现在请你再把绳子系上,”年纪比较大的说,“你看,孩子们的情况也是一样。你必须对他们严厉,不过有时候你要把绳子解开,看看他们生长情况。如果他们还不能单独站立,就还要再把绳子系紧。但是当你看到他们能独立时,就可以把绳子去掉了。”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10:13
标题:
re:[注意]孩子,你快乐吗? 小丸子著...
[注意]孩子,你快乐吗? 小丸子著
上海一项调查表明,孩子中近八成有不开心的事,超过六成不会告诉家长
南方网讯 父母在孩子心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学校在孩子心中占据怎样的位置?“六一”前夕,一份面对上海市6至12岁少年儿童的心理调查结果显示,在千余名被调查者中,超过六成的孩子在不开心的时候会选择“不想让父母知道”,约一半孩子认为不喜欢学校功课的主要原因是“功课本身无趣”。
这项调查共发放问卷1087份,覆盖除崇明县以外的上海各区。
这项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华东师范大学组织的调查,主要针对少年儿童的学习与心理压力。结果显示,孩子们的思想道德状况较为令人满意。近九成的孩子有主动认错的经历,超过八成的孩子表示犯错时不会将责任转移。而当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出现时,64%的孩子表示愿意接受,只有8%的孩子表示不愿意。看来,现在的孩子具有积极向上、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等优点。
在被问及“有没有不得不做的事情”时,60%的孩子选择有。这些被迫去做的事情,来自父母压力的占到31%,老师要求的占到41%。令人惊讶的是,还有28%的孩子是自己强迫自己做。对于学习成绩本身,有44%的孩子认为“成绩好等同于能力强”。
78%的孩子表示有不开心的事情,其原因包括身体受伤、生病、作业多、父母不让看电视动画片、没有零花钱、不能吃零食、上课没劲等。因为父母责怪甚至训斥而不开心的占15%;因为老师批评与责怪的不到4%。
但是,这样的数据并不能用以掩盖学校教育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有一条“不开心”的理由被孩子表述为:“老师说我像马加爵”。(编辑:林湄)
状元家教六大秘诀:1做人教育是家教的灵魂;2父母的表率作用;3尊重孩子的人格;4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5不给孩子学习加压;6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10:14
标题:
re:[转帖]教给孩子科学记忆方法 小丸...
[转帖]教给孩子科学记忆方法 小丸子转贴
儿童时期是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大脑的潜力是巨大的。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则可事半功倍。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这种方法更适用于年幼的孩子。家长不必担心孩子对此厌恶,因为孩子本来就喜欢重复。当然,在重复的时候,可以有点变化,比如边讲故事边做手势,或者边讲故事边向孩子提问题,甚至可以让孩子接着讲或背。
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智力超常的儿童往往联想丰富,许多发明创造也是由联想引起的。如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由开水冲击壶盖发明蒸汽机。采用阳想法易于记忆减少枯躁感。直观现象记忆法;根据幼儿的直观形象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孩子记忆。日常生活中常可以听到孩子模仿电视广告或卡通片人物的语言而且惟妙惟肖。这个方法可与玩具游戏结合。
归类记忆法:如果把记忆比喻为知识的仓库,那么只有把知识归类,仓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储存能力。例如,利用汉字的特点,用基本词来带形声字,如井、阱、青、清、情、晴、精,这样一串字,孩子容易记。
歌诀记忆法:一般有节奏押韵的作品,便于记忆。如果能充分利用孩子的机械记忆,记他们从小背一些儿歌、诗歌(要选择孩子容易理解的),对于开拓孩子的知识面,开发智力大有好处。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有这样一组试验,即让三组被试者记忆10张来。第一组只告诉他来了些什么;第二组给被试者看了这些画;第三组给被试者看这些画并告诉他们画中画了什么。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测试被试者的记忆结果。保留记忆的效果程度依次是第三组、第二组、第一组。说明了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状元家教六大秘诀:1做人教育是家教的灵魂;2父母的表率作用;3尊重孩子的人格;4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5不给孩子学习加压;6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10:15
标题:
re:[转帖先生教育网]家庭角色互换法(家庭教...
[转帖先生教育网]家庭角色互换法(家庭教育方法) 小丸子转贴
家庭角色互换法是指选择双休日的一天,孩子和父母来个角色互换,让孩子当一天家长,使孩子从中体验当父母的辛劳,从而学会体贴父母的家庭教育方法。
孩子承担责任,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责任就会有风险,只有敢于面对风险的人才能更好地承担责任。许多“好心”的父母担心孩子独立承担责任会伤害他们,殊不知不让孩子承担责任更是对孩子的伤害,以致孩子将来无所作为。
承担责任并不是强人所难,只要他们力所能及,应让他们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并在必要的时候要给予适当的帮助。
状元家教六大秘诀:1做人教育是家教的灵魂;2父母的表率作用;3尊重孩子的人格;4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5不给孩子学习加压;6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10:16
标题:
re:[推荐]给家长的建议(家庭教育观念)...
[推荐]给家长的建议(家庭教育观念) 小丸子转贴
1、夫妻共同做家务,以便夫妻双方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教育。
2、将一切时间都献给孩子,形成以孩子为主的生活日程表。
3、做有预见性的父,不做事后诸葛亮。
4、不以自己的模式塑造孩子,支持孩子走自己选择的道路。
5、持之以恒,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6、不向孩子隐瞒生活中的阴暗面,并根据孩子年龄和成熟程度慢慢给孩子解释。
7、夫妻共同研究如何培养子女,并努力保持一致。
8、重返童年,陪孩子一起娱乐、玩耍。
9、父亲努力去说:“我爱你,孩子!”,并用行动传达你爱。
10、避免说谎话、假话、脏话、牢骚话,以免污染孩子的心灵。
11、夫妻之间避免吵架,以免使孩子产生恐惧和不安,或上行下效。
12、避免在孩子面前谈论单位人事方面的分歧,以免因自己的好恶影响孩子对人对事的看法。
13、避免在面前流露对钱、权的不正当想法,以免使孩子产生特权思想和金钱至上的意识。
14、不占公家的便宜,以免使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15、孝顺长辈,为孩子做出表率。
16、不要动不动就让孩子写检查,以免使尊重与被尊重、教育与被教育渐渐易位、谈化、走形。
17、与孩子一起学习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最好能先行一步,使孩子能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18、让孩子多多体验成功。这是抵御不良媒体的关键。
19、孩子上网之前先立下规矩。如:每天使用计算机一般不超过一小时,不泄露个人和家庭秘密,学会选择浏览健康网站等。
20、丰富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广泛的兴趣,尤其是热爱户外运动。
21、引导孩子学会交往。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在伙伴的友谊之中,是避免虚拟时空诱惑最重要的保障。
22、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做到量力而行。要使教育获得成功,遵循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以此考虑教什么、怎么教。
23、要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不要急于求成。
24、家庭成员纯朴配合、协调一致,使孩子的品德和行为按统一的要求发展。
25、把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家庭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孩子在一个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26、有理智、有分寸地关心爱护孩子,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力戒溺爱。
27、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严格要求孩子,严而不厉,严而不出格。
28、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出榜样,即要言教,又要身教。
29、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成长。家长不必要时时处处都参与的生活空间,孩子有孩子的世界。要引导处理好同伴关系。
30、家长要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表现出在追求知识上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并以此来影响、教育孩子,激发孩子的主动性,进而转化成自身的不懈努力。
状元家教六大秘诀:1做人教育是家教的灵魂;2父母的表率作用;3尊重孩子的人格;4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5不给孩子学习加压;6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10:17
标题:
re:[转帖]教育孩子没有神秘配方____略说...
[转帖]教育孩子没有神秘配方____略说未成年人教育的出发点 小丸子转贴
在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家庭教育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说它“常”,是因为只要家庭存在,就有家庭教育的问题。儿女抬头不见低头见,古人说子女都在“膝下”,形象地说明了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无数的事实证明了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多么关键性的影响。说它新,是因为社会生活和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孩子所直接接触到的社会信息也越来越多,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不听话”,“管不了”。不知多少父母都在感叹,教育孩子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家长的苦,首先来自家庭教育的目标问题,你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从理论上说,孩子有无限的前途,有的家长看着走红的明星、著名的作家、成功的经理等等“社会名流”,眼红心热,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一夜成名。
家长有了“超常”的期望,自然就会给自己超常的压力,而这种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就是超常的“投入”,外加超常的要求。进口的奶粉,时髦的衣服,高端的玩具,连绵不断的零花钱……家长们似乎在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实际上这些都是家长的糖衣炮弹,反思一下,在看上去无私无悔的投入背后,家长藏匿了多少不切实际的“愿望”呢?孩子无法洞察家长的心思,但是他们身上的各种毛病就是对家长的最好“报应”,最起码,家长也落个吃力不讨好的下场。
每个人一出生,就意味着开始脱离母体,成为独立的人,成为有“别”于父母的人。孩子的成长,最终要依靠他自己的基本素质。最贴切的比喻,就是教子如种树,家长要在孩子的“根”上下工夫,而不要整天想着子女应该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古人所说的“拔苗助长”,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急于求成,本末倒置的不明智做法,这个成语大家都熟悉,但是事到临头,自己教育子女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功利起来了。
再渊博的家长,也代替不了图书馆;再富有的家长,也不是摇钱树。你最终能给孩子多少具体的知识和物质享受呢?如果你的孩子在这一时期从你的家庭教育中获得了健康的人格,可以独立地解决困难,自信地面对挑战,自觉地远离恶习,主动地承担责任,热情地投入生活,友好地看待他人———总之,成了一个素质过硬的人,成了一个不用你操心,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己个人理想的人,那才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孩子不是家长自己的,而是属于孩子自己的,家长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而没有管制和强迫的权力,如《老子》所说的“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是我的骨肉,我们做父母的辛苦又辛苦地拉扯孩子,教育孩子,孩子怎么不是我自己的呢?但是,成年人不要忘记自己的身家性命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每个人都是被抚养、被教育,才长大的。所以说,教育孩子是家长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对自己所受教育的一种偿还,所以不能认为作为父母,就理所应当地对孩子发号施令;不能把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家长也不是孩子的,在孩子面前,家长的独立自主性并不由于血缘关系而应该放弃。家长完全没有必要,最终也不可能成为孩子的仆人。很多家长自觉自愿地为孩子遮风挡雨、端茶送水、穿衣提鞋———不肯错过一次机会,同时兼任孩子的自动提款机,孩子连提都不用提,钱就送上来了。我们对这样的家长朋友要说一声:“歇着吧,您!”
最要紧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独立自主的人。因循守旧、懒惰怯懦、悲观厌世、浮躁轻率、好高骛远、自私孤僻等等不良因素都会左右孩子的成长。社会是大熔炉,也是大染缸,最终能否成“才”,有没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是最关键的因素。
但是,家庭教育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它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技术,也就是说不能像设计产品那样,按照一定的配方教育我们的孩子,然后可以料定孩子的长短。孩子是活生生的,社会是变动不居的,家庭教育实际上是处于动态之中的。同时,家庭教育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有些家长希望获得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也是不切实际的、偷懒的想法.
状元家教六大秘诀:1做人教育是家教的灵魂;2父母的表率作用;3尊重孩子的人格;4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5不给孩子学习加压;6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10:18
标题:
re:[转帖]给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机会 小丸...
[转帖]给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机会 小丸子转贴
育专家提出:孩子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走出爱的误区。过分呵护剥夺的是孩子独立承担困难与挫折的机会,而这恰恰是形成良好意志品质与行为准则的必由之路。家长退一步,孩子进一步,这才是成长的自然法则。
一位出差在外的家长,因为孩子习惯了每天有人叫醒才起床,不得不定点给家打电话完成“任务”,否则孩子很有可能上学迟到。另一位家长无需坐班,眼睁睁看着孩子在闹钟响过依然沉睡,一直睡到两节课过后自然醒来,面对孩子的惊慌失措,家长平静地告诉他:自己的问题就得靠自己解决。孩子从此再没有将自己的事“分摊”给大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引用一位名人的话提醒望子成龙的家长: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孙云晓特别指出,如果我们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暴露的哪怕点滴不良习惯容忍迁就不加指正,就可能因非智力因素残缺限制其发展。
怎样科学引导孩子的习惯养成?孙云晓教授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结合孩子兴趣特点先选择故事书,由浅入深,由短到长。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刚上学的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现象。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家长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
状元家教六大秘诀:1做人教育是家教的灵魂;2父母的表率作用;3尊重孩子的人格;4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5不给孩子学习加压;6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10:19
标题:
re:[转帖]八龄童考证,是谁的需要 小丸...
[转帖]八龄童考证,是谁的需要 小丸子转贴
据《广州日报》报道,日前,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开考,在广州某考场里,人们发现了一名特殊的考生——年仅8岁的小学生小杨。他所报考的公共英语二级,相当于高中生的优秀水平。记者采访发现,英语“考证热”的低龄化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步入英语“考证”、“考级”的大军中。不仅小学生参加公共英语考试,一些中学生还通过各种关系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8龄童考公共英语二级;高中生考大学英语四级……继钢琴考级、美术考级之后,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等原本面向社会人员或大学生的英语考试,也越来越受到中小学生的“青睐”。而据先前新华社一篇报道称,南京市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竟然已经怀揣44本各种各样的证书。
面对低龄学生的“考证热”,我不由地疑惑:这些证书对他们到底有多少实际意义?考这些证书又都是谁的需要呢?
低龄学生和大学生毕竟不同,如果说大学生们出于就业的压力,考证忙还情有可原,可是这些中小学生,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直接的利益诉求。而且,多如牛毛的证书考试,他们也没有能力分辨,哪些适合自己,哪些对自己今后的成长有益。所以说,在考证这件事情上,他们是没有选择权的,所有的选择都来自于他们的父母。可以看出,考证的需要,不是中小学生自己的需要,而是父母的需要。
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神童”。于是,当孩子似乎有一点点过人之处时,兴奋的父母总会第一时间告诉媒体,这便是媒体上的“神童”特别多的原因所在。而当他们终于确认自己的孩子其实很“正常”后,他们就又将希望寄托在“培养”上———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正是家长们这种“超值期待”的利益诉求,让孩子成了牺牲品:童年不成为童年,反而和成人世界一样,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白天上课,晚上读培训班;上学日到学校读书,双休日到少年宫上兴趣班。
可怜的孩子就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在父母的鞭打下“超负荷”运转,一句“还不是为你好”就剥夺了他们所有的诉苦机会。
正如专家所说,急功近利的考证热,其实只会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过早产生厌恶和恐惧感。8龄童参加相当于高中生优秀水平的公共英语二级考试,难道不是一种揠苗助长吗?
老子说过,大而化之,任其自然。我们的家长,别老是准备把孩子打造成“人上人”、“人外人”,任其自然让孩子成为一个“人中人”,这才是可取的心态。
状元家教六大秘诀:1做人教育是家教的灵魂;2父母的表率作用;3尊重孩子的人格;4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5不给孩子学习加压;6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10:21
标题:
re:[转帖]不知如何与孩子相处 家庭教育知识...
[转帖]不知如何与孩子相处 家庭教育知识匮乏困扰父母 小丸子转贴
在国家某部委机关上班的季先生近来十分苦恼,自己是博士毕业生,爱人是硕士毕业生,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如何跟自己性格内向的孩子更好地相处:孩子性格内向,又特别倔强,一旦不称他的心就会大发脾气,但又不能对他太严厉,怕他承受不了,该怎么办?
有这样困惑的家长不只季先生一人,据《知心姐姐》杂志社最近对北京、石家庄、宁波、成都四个城市的1350名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平均每3个家庭中,就会有一个家庭在教育孩子上感到困惑或苦恼。
家长们的“难题”多种多样: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正确、孩子的心理承受边界在哪里、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才有效……说得具体点儿,当与孩子发生言语冲突时,应该怎么应对才算正确;如何才能使孩子心胸开阔,关心别人;当孩子的看法片面时,如何说服他;孩子不诚实怎么办;孩子思想负担很重,遇到事情想不开怎么办……
即使是同一类型的问题,家长们关心的角度也各不一样:同样是学习问题,有的家长不清楚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既从学习上解放出来,又能取得好的成绩,而有的家长则为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而焦虑。
调查表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们想到或看到的问题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细致了。
对此,北京教育学院初等教育系系主任钟祖荣教授表示,这一调查的结果和他所掌握的情况是一致的。这其实反映了家长在家庭教育知识方面的贫乏。
钟祖荣教授笑言,恐怕没有一个家长敢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碰过壁,没有烦恼过。因为大多数家长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他们的家庭教育知识,主要是从父母教育自己的体验中继承下来的,是从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是从与同事朋友交流的过程中得来的,这些来源渠道对于家庭教育知识的形成和积累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在知识的科学性、有效性、系统性等方面,也会有局限性。
“曾经有人开玩笑,将来做父母,必须经过培训、考证,有了合格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要孩子、做父母,否则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负责任。”钟祖荣教授告诉记者。
因为父母的教育有问题而影响到子女健康成长的例子太多了。
今年5月份的一个周末,北京电视台《第7日》栏目应一位妈妈的请求制作了一个短片。这位妈妈为已经32岁的乖女儿找不到男朋友而苦恼不堪。
说起长相清秀端庄、温柔乖巧的女儿,这位妈妈开始痛说自己家庭教育的不是。为了把女儿培养成一个乖巧听话的好女孩子,她从小就对女儿的生活管得很严,结果女儿是乖巧了,却由于缺少独立自由生活的空间,非常不善于与人交往。结果,女儿到现在个人问题也没有解决。面对镜头,这位妈妈追悔莫及。
钟祖荣教授说,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孩子接受新事物快,他们往往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语言”系统(比如,人物的名字、游戏、故事、动画片等)和自己的价值观,但父母往往固守自己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做事方式等,于是亲子之间就极容易产生代沟与隔膜。当然,有代沟也不怕,只要能沟通就行。可是,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大家都很忙,沟通难于实现,这样,时间一长,“心理”距离就远了,孩子就更难以管教。
值得庆幸的是,据本次调查的组织者、《知心姐姐》杂志主编林珂介绍,有近十分之一的父母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比如:“孩子管得过多好不好,是不是应该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是因为对孩子要求过高才造成孩子的压力太大?”“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作为父亲,应该为孩子做点什么?”“当家长想要发火的时候,怎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扭转局面?”等等。
林珂说,工作中越来越深切地感到,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真的需要在父母中普及。当然,这首先需要家长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知识上的不足。
父母发现孩子的问题之后,一般会怎么办呢?调查发现,63.7%的父母会“和孩子聊天谈心,和孩子一起找办法”,11.8%的父母会“和老师沟通,希望老师帮助”,9.6%的父母会“让孩子自己想办法”,5.8%的家长会“和其他家长、亲友或同事说一说,希望他们出主意”,5.6%的父母“自己想办法”,还有3.6%的父母会“看家庭教育方面的电视节目、报刊,或者请教专家”。
林珂说,这样的结果,令人喜忧参半。
令人高兴的是,家长不再完全凭自己过去的经验或者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去处理问题,而是广泛地去寻求办法,而且和孩子沟通、和孩子一起想办法的意识增强了。
让人忧虑的是,家长们还很缺乏从更专业的角度获得解决方案的意识。
她说,现在关于家庭教育的电视节目、报刊、咨询热线、专家报告会都很多,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弥补这方面的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此外,她建议,家长可以把自己关注的问题告诉孩子,和孩子谈心聊天,听取孩子的意见,并真正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这种方式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和孩子所学的语文、数学一样,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孩子要取得好的成绩需要学习,要做好家庭教育,家长同样需要学。”钟祖荣教授最后告诉记者。 (中国青年报 万兴亚)
状元家教六大秘诀:1做人教育是家教的灵魂;2父母的表率作用;3尊重孩子的人格;4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5不给孩子学习加压;6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欢迎光临 赏识教育论坛 (https://bbs.ssj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