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标题:
两妾相扶走过86载
[打印本页]
作者:
欣丽
时间:
2008-6-20 09:30
标题:
两妾相扶走过86载
[TR][TD]
[/TD][/TR][TR][TD][/TD][/TR]
七婆区彩(右者)在帮六婆苏拔(左者)梳头。本报记者邱永芬翻拍
[TR][TD]
[/TD][/TR][TR][TD][/TD][/TR]
前两年,六婆七婆与孙辈合影。
[B]◎逝者[/B]
六婆苏拔,1902年农历9月出生在顺德大良西村。嫁入番禺区钟村镇石壁村,成为李家第六房媳妇,终身未育。2008年1月5日去世,享年106岁。
七婆区彩,1905年农历9月生于顺德陈村。4岁时成为孤儿;12岁被亲戚送到番禺区石壁村做妹仔(即丫鬟),后成为李家的第七房媳妇。为李家生了一男丁。2008年6月11日去世,享年103岁。
百年修来同船渡。
番禺区钟村镇石壁村的百岁老人苏拔与区彩,不是夫妻,但她们同船共渡了86年;逝时,也仅相隔158天。而两位老人,原本共侍一夫。
两老的故事,是番禺区钟村镇石壁村的传奇。
[B]共侍一夫[/B]
都说妻妾争宠,但苏拔与区彩是例外。
1917年,孤儿区彩12岁。一个亲戚将她从顺德陈村,送到了番禺区钟村镇石壁村,成为该村大户人家李家的丫鬟。
李家的儿子李尧娶了五房妻妾,育了二女一子。五房妻妾均英年早逝。1922年,李尧将顺德大良西村的姑娘苏拔,纳为第六房媳妇。但苏拔未能生育。后来,李尧便将区彩纳为第七房媳妇。区彩于1931年生育了一子。
天有不测。1934年,50多岁的李尧死于一场暴病。其时已是家道中落,家中仅剩十几亩薄田、两个果园。村中人都劝她俩分家产,趁年轻再找好人家。“命不好,还带着孩子,改嫁也好不到哪去。命苦,大家就一起捱。”2005年,区彩老人百岁生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这一留下,便是沧海桑田。
[B]同守一家[/B]
六婆苏拔一米六几,性格内向,体弱多病。七婆区彩约1米58,较为外向活泼。李尧过世后,两人明确分工,六婆主内,七婆主外。
七婆的儿子李永根回忆,六婆主要在家打理家务,照料孩子。而七婆出外打工,耕田摘果,养家糊口。家境清苦。全家五口人一天只能吃一顿,或者两顿饭……经常用红薯、野菜、杂粮混着大米做饭。两老为让孩子们吃饱,常拣吃剩的填肚。六婆每次都会等区彩干完活回家才开饭;邻居接济的食物,六婆舍不得独享,常等七婆开工时,方拿出来让她吃饱了再去干活。
六婆脾气比较大,说话直接,但对李家的孩子视同己出。七婆干活回来,有时见孩子不听话,伸手便要打,常被六婆拦住。“六婆说什么,七婆都会听。两人间如有一个人说话声音大了,另一个便主动走开”。6月9日,两老已近八旬的侄子李松志回忆,80多年来甚少会见她们吵架。
“有今生,没来世,为什么要吵架呢?只要两个人互相迁就,不计较,生活就可以过得安乐。”2005年,七婆对本报记者说。
[B]相伴终老[/B]
孩子长大后到了外地,两个儿子均在广西梧州谋生。
上世纪60年代起,两个儿子将两老的供养关系转到梧州。苏拔跟了大儿子李永福,区彩跟小儿子李永根。兄弟俩均想将两老留在身边,常接两老到梧州住上三两月。但苏拔终不舍石壁村,两老都希望在此相伴终老。
2004年,六婆因严重白内障近乎失明。从那时起,都是七婆服侍六婆的日常起居,盛饭,端茶端水……
“悭俭勤劳。没有七婆,就没有这个家。”2005年10月,六婆接受本报采访这样评价七婆。而七婆则羞涩表示,“这个家,谁也离不开谁。我和六婆,当是姊妹关系。”
一年前,六婆卧床不起,已102岁的七婆与陪护、侄子李松志轮流照看。1月5日凌晨,六婆去世。七婆强打精神操办六婆的后事。在六婆离开家门时,还一路哭着蹒跚相跟到村口。
[B]生死相依[/B]
六婆过世后,七婆成天闷在家里,变得甚少言语。4月26日,六婆去世满了“百日”,七婆跟着儿子李永根到了梧州。临出门前,她叮嘱李松志给她留一张床,表示还想再回来住住。
李永根说,那时七婆行动尚利索,她自个可爬6楼进家门。后辈来探望,她便讲述在番禺石壁村时,与六婆艰辛持家的故事,藉此教育子孙后代节俭努力。
5月28日,梧州下了一场雨。七婆便是从那时起,有些提不起精神。6月8日,七婆吵嚷着身上穿的衣服湿了,要孩子给她换上寿衣。她表示“日子无多了”“幸好是六婆走在我前面,要不我先走的话,她一个人会很难过的……”
3天后,七婆在雨声中,追随六婆,西去。
本报记者 邱永芬
作者:
傲雪小草
时间:
2008-7-14 10:33
标题:
re:[SIZE=3]耐人寻味[/SIZE]...
耐人寻味[/SIZE]
[/SIZE]
值得学习[/SIZE]
欢迎光临 赏识教育论坛 (https://bbs.ssj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