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标题: 赏识教育有奖征文投稿:我们怎样学作文 [打印本页]

作者: gq    时间: 2009-2-23 22:33
标题: 赏识教育有奖征文投稿:我们怎样学作文
  前两天看到报上一条消息,说是江苏省高考语文阅评组长某教授将一篇被判为37分的作文改为54分,因为该文词藻虽不华丽,但颇有真情实感。消息说,在现在的高考作文中,文词优美的作文自然能迅速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而文风朴实的作文则很难让匆匆阅卷的老师青睐。

  确实,近年来我们看到的高考满分作文,大多是词汇丰富华丽的。也难怪,十几岁的孩子能体验多少真情实感呢?假如朱自清现在参加高考,他的《荷塘月色》与《背影》到底哪篇会得高分?也许是前者,因为我上高中时第一篇课文就是它,而《背影》当时就没有被选入中学课本。

  如果现在让我选择这两篇文章,我不敢评价好坏,只能说我更喜欢《背影》。原因是看《背影》可以使我忘记文字,而很容易理解其中的情感;而《荷塘月色》因为要背诵的,所以对其中很多字句都熟悉,甚至对文中一种修辞法“通感“也印象深刻。但他在这篇文章里到底想说些什么,至今还不清楚。以中学生的阅历,加上年代相隔久远,显然更是无法理解的,只能死记硬背文中的词句。

  从当时中学课本中选了《荷塘月色》而没选《背影》这事来看,显然教育家们认为前者写得更好,或适合中学生学习之用,也许当时还有意识形态问题(是否因为宣扬旧社会那种父子之情有消极倾向),总之,《背影》是我上大学后才看到的。那时,我总是对词藻华丽的文章推崇备至。比如我的大学毕业纪念册的扉页上,印着一篇《珞珈赋》,就是中文系一位同学以骈体文写的,文辞华丽,如潮的对偶句工整优美,激情澎湃,当时传诵一时。至今我们这一届校友都还记得这篇文章。我们新闻系当然也有高手,但毕竟不如人家专业。所以,在写文章上,我们对中文系出生的同学是甘拜下风的。

  我们上初中时最早学的散文就是杨朔的《荔枝蜜》》、《雪浪花》、《香山红叶》,还有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等,以至于我直到上大学,写的散文仍然是借物咏志一类的,而当时一些同学已经对此类文章深恶痛绝了。为了写好景物,我中学时还买过上下册的《景物描写词典》,平时看小说、杂志,都要备一笔记本,见到景物描写的段落,就抄下来。那时很多中学生都像患了景物描写强迫症,见了这样的文字就像见到金子,赶紧拾起来。后来,上了高中,我们重点学议论文,其实这又是一种八股,起、承、转、合,论点、论据、论证。现在的中学生更幸福了,专门有论据词典,就是将古往今来的名人轶事,按照不同的主题分类,写起作文来,只要提出论点并稍加分析后,就可直接将词典里的事例搬上去就成。

  写作是一回事,阅读是另一回事。

  这事都与年龄有关。年龄渐长,也许写作水平不一定能提高,但阅读水平肯定能提高。比如我父亲曾向我极力推荐《背影》,因为他曾经历过那个时代,而且他的父亲与他就发生过文中类似的场景。但我当时心里还是觉得此文虽通俗易懂,又真实感人,但文学价值大约是要差一些。同时,在潜意识里也因为自己掌握运用不了那么多词汇而自惨形秽。华丽文章不是人人都能写的,达不到自然觉得人家高明。而写情感的文章只有真假之分,并无大小高低之别,不能说孩子的真情实感就比大人的真情实感低一等。但后来,我发现写情感的文章如果太戏剧化,也同样可疑。就像有人说《读者》中的某些文章太矫情一样。欧。利的短篇小说最精彩的总是结尾,《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落叶》是那么戏剧化,但小说不同于散文,只要合情合理就不为过。过去我总是万分佩服那些奇巧的文章,就像钱钟书的《围城》里那么多精彩幽默的比喻句,能想出这种句子的脑袋一定非常聪明。

  但我现在觉得,太奇巧的文章不能多看,看多了就像吃多了一样难受。这也许与年龄大了,消化能力退化有关吧?生活本来就是复杂的,太清爽的文字就像太讲究卫生一样,容易让人失去对病菌的抵抗力。在我们这个像慢性病患者的时代,真实的生活中极少大喜大悲,有的只是接受与适应,绝大多数事情都是有时间让你准备的。戏剧化只是浓缩了的生活,是梦想中的生活。

  年轻时看书法作品,总喜欢看写得端正漂亮的,看国画喜欢看画得像的。比如齐白石的画,荷叶、山石、兰草不一定喜欢,但一定喜欢他刻画精细的蜻蜓、知了、虾、天牛等小动物,看山水画,黄宾虹的觉得线条纷披,乱就一个字。李可染的简直就是一块块墨堆上去的,怎么也看不出一个好来。

  那时根本不懂雄浑、气韵是怎么回事。现在看字,知道了写得丑的不一定就不好,那叫天真,画得乱的也不一定不好,那叫淋漓。也知道什么叫大巧若拙,大音稀声,大象无形。

  好的文章也是境由心生,其中的思想感情是骨,文字结构是皮肉,并且总是要经历继承与发展的过程,由生到熟,又由熟到生,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至于不同风格,则没有好坏之分,而同样的风格却有高下之分。文无定法,华丽与朴素,谨严与散淡,奇巧与稚拙,各有所喜而已,将自己的个性发扬光大,独特性与创造性才是最重要的。

  这些,都是我们在学校教育中难以学到和感悟的,也是应试教育培养不出来的。
作者: 己合    时间: 2009-2-24 08:50
标题: re:楼主的文字朴实中带着真意,真是太有才了!...
楼主的文字朴实中带着真意,真是太有才了!

“这些,都是我们在学校教育中难以学到和感悟的,也是应试教育培养不出来的。”深有同感。从楼主这里学到很多,谢谢!
作者: 欣丽    时间: 2009-2-24 09:24
标题: re:不错不错。欢迎继续。
不错不错。
欢迎继续。
作者: 欣丽    时间: 2009-2-25 09:18
标题: re:提上来供大家看。
提上来供大家看。




欢迎光临 赏识教育论坛 (https://bbs.ssj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