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标题: 儿童经典诵读的方法和经验 [打印本页]

作者: 生而自由    时间: 2005-10-14 18:09
标题: 儿童经典诵读的方法和经验
一气呵成滚动播出经典导读法
<一种最适合3-13岁幼儿的学习方法>
应该说,经典教育的理念掌握之后,摆在老师和家长面前的难题就是如何具体操作,也就是怎么教的问题。为帮助老师和家长解除经典教学方法上的困扰,我们根据多年切身摸索、教学实践和理论探讨,特总结出下面的“一气呵成滚动播出经典导读法”,简称“一气呵成法”。该法特别适合低龄幼儿,特别符合儿童天性,特别容易实施操作,使儿童轻轻松松进入状态,快快乐乐学习,收效非常之好。现在整理出来,供大家分享,并强烈推荐采用!
适用对象:本方法特别适合3-13岁幼儿;14岁以上入学的儿童,宜采用王财贵教授的 “三百读经法”。
运用地点:幼儿园、家庭、社区课后班。
读诵方式:较短的不分卷的单部经典,如《千字文》,就直接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地读下去,从开头的“天地玄黄”一直念到最后一句“焉哉乎也”,注意中间一定不可间断;篇幅较长的分成若干篇的经典,像《论语》,应该把每一篇作为相对独立的任务,不分节、分页来读,而采用通篇念的方式一气呵成地读下去。逐篇(卷)拿下,然后四分之一部(5篇)、半部(10篇)、通本(20篇)分别穿线连背。学《老子》,可以分上下两篇分别读,也可以每10章为一单元连着读,全本分为8部分。
遍数要求:指字念的总遍数最低要求是100遍;脱本背的总遍数最低要求也要100遍。每天的遍数要求是:必保每天由老师或家长导读1遍以上,10遍以下。天天滚动,雷打不动。别老盯着他啥时候背下来,只要念多了,日久了,孩子自然而然就背下了。老师和家长需要配合的事情就是导读、陪读或监督,每读一遍给他记录1笔,每5遍写一“正”字。
实施步骤:
①先由老师或家长领读、孩子跟读20遍;
②大家齐读约30遍;
③分别让每个孩子轮流领读;
④最后满100遍后考他,测试通过者让孩子脱本背100遍;没通过者再继续念,直到会背为止,然后再脱本背100遍。(注意:在孩子没有念过100遍以上,一定不要考他,即使他会背了也别测试,一定要满100遍!)
       理论依据: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分左脑和右脑,且各有专攻。左脑擅长部分吸收、右脑擅长整体吸收;左脑擅长分析、右脑擅长综合;左脑擅长理解、右脑擅长记忆;左脑擅长理性思考、右脑擅长感性直觉;左脑擅长有意识学习、右脑擅长无意识学习。可见成人主要动用左脑学习,儿童更多是使用右脑学习。他对外界信息的那种整体吸收能力、那种不经理解就能背下的强大记忆能力,那种维妙维肖的模仿能力,那种不厌其烦的反复能力,那种无压力轻松状态下的无意识学习能力,那种深度的整体式的海绵式的吸收能力;那种深度的直觉能力,可以说越小越发达、越小越明显、越小越强大,这种学习能力恰恰是与学习经典所需要的、相吻合的,所以毫不夸张地讲,所有的孩子身上都有这些潜在的能力,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才,什么叫“天才”?天赋的才能简称就叫“天才”!应该承认,这些能力在我们大人身上已经削弱了、已经退化了、甚至已经消失了。但是如果我们无知,大人就会无视、忽视或轻视儿童这种强大的学习能力:明明儿童适合用右脑学习,反而硬要儿童用左脑学习,从而关闭强大的右脑,这符合科学吗?明明儿童适合整体学东西,我们非得部分部分学,一点一滴教,这符合儿童天性吗?明明儿童是适合记忆的年龄,却让他去理解,这不是强人所难吗?所以,我们强烈呼吁:不要用教大人的方式去教孩子!不要用教数学的方法来教语文!不要过多动用孩子弱势的左脑,从而关闭他那优势的右脑!否则,你就在障碍、残害、扼杀我们的幼苗了。
       一气呵成法就是让孩子去整体学、去模仿学、去反复学、去无意识学,是用教孩子的方法教孩子,是用教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是用右脑学。如果这样学,孩子会学得很累吗?不会的!如果这样教,老师会教得很苦吗?不会的!教孩子的方法原来这么简单!
总之,把经典拿过来,从头念到尾,从第1遍念到第100遍,从第101遍背到第200遍,就完事大吉了。千万记住:诵读经典,每次都要一气呵成!每天都要滚动播出!


经典教育八原则
为了避免和减少儿童经典导读出现偏差与失误,我们依据经典论述、参酌历史经验,结合现在教学实践,特拈出以下八条读诵经典原则,供儿童经典导读操作者与推广者对照参考。
一、道(引导)而弗牵。语出《礼记·学记》,此为儿童读诵经典入门应持之原则。孩子读诵经典成败关键在于培养并保持其对经典的兴趣。初接触读诵经典的孩子,皆有一段或长或短的适应熟悉过程,此时父母与老师务必有耐心,逐渐引导其入门。
二、强而弗抑。语出《礼记·学记》,此为儿童读诵经典家长老师态度应持之原则。要让孩子心情愉悦,千万不能刻意一味逼迫孩子读诵经典,万万不能因背不下来而打骂体罚,以免挫伤孩子读诵经典之兴趣。请各位家长和老师要以赏识的目光和心态,多多鼓励孩子,背得好固然很好,背得慢些也没关系,只要孩子肯读,就值得肯定。
三、开而弗达(明白)。语出《礼记·学记》,此为关于经典解释应持之原则。先不给他讲解,主要考虑到三个方面:一方面是解释多了他吃不消,因为小孩子理解力弱,现在只要求多念多读,正是开发他的记忆力,保护他的理解力,该记忆的时候,要求他记忆,该理解的时候,才能要求他理解。这才完全合乎现代教育心理学原理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否则就是强人所难。因此,现在是以经典读诵为主,至于讲解、理解等并不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经典不像数学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因为经典是活句,诗无达诂,经无定解,如果我们现在给出的一种解释,甚至会使孩子误以为经典浅显,会障碍他将来立体化多层次理解原文。前人有言:塞人悟门,罪莫大焉;再一方面,我们也不要小看小孩子的悟性,背会的东西放在肚子里,他也会或多或少慢慢自我消化,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比较明智的办法是,等孩子大了(至少过13岁之后)再开讲,但也不要讲得太多,再让他去读白话解释,非常轻松,再结合现实生活,自然就心有所悟,随机应用了。小时候背书相当于老牛吃草,相当于蚕吃桑叶;大了去理解类似于反刍,类似于吐丝结茧。            
四、教之道、贵以专。语出《三字经》,此为经典选择应持之原则。最好每次只选择一本,一本一本背,尽量不要夹杂。《弟子规》说:“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在读书期间务必保持专心,不得作任何与其无关之事,若一有分心,为师长者应立即加以暗示或轻声提醒。
五、凡道字、重且舒;勿疾急、勿模糊。语出《弟子规》,此为经典读诵过程应持之原则。在读诵经典时,对多音、变音、通假字一定要咬准。语速、语调要平缓。儿童背书慢如泉壶滴漏,快如瓶水外泻。
六、学而时习之。语出《论语》,此为经典反复过程应持之原则。学习学习,学完了新课要趁热打铁去温习,对旧课还要及时巩固复习,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经典需要、值得成百上千遍的反复。可以说,在经典学习过程中,“习”比“学”占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显得更为重要。须知读诵经典是需要长期熏习才能奏效的。《中庸》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七、首孝弟,次见闻。语出《三字经》,此为儿童读诵经典与现实落实应持之原则。《大学》里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首孝悌”是教育根本,是教育开始,也就是注重从实际日常行为加强习性养成,做到知行合一,从经典的落实中得到受用。作人第一,作文第二。
八、非圣书,屏勿视。语出《弟子规》,此为处理经典与课外杂书关系应持之原则。在儿童背书的年龄,建议不要让孩子大量看课外杂书。应该让儿童在心灵纯净的时期,先读经书,等孩子大了,有分辨是非能力后才去涉猎杂书,否则,容易被杂书引入歧途。杂书不是不能看,而是看的时间要靠后。经书和杂书应从时间上分开读,不能同时读。经史子集的排序指出了读书的先后,极有道理。儒家讲格物而后知致,佛家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现代脑科学研究揭示出:儿童不经理解直接背书,主要是利用儿童强大的直觉右脑,这符合儿童脑生理要求,也符合儿童整体吸收性的心理。如果书读杂了,势必会使儿童分析理解过多,这是过早利用左脑,从而抑制了右脑潜能的开发,以后不易形成全脑思维。所以王财贵教授讲“千万不要过早引发儿童的聪明”,正所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增长见闻固然也很重要,但在儿童背书阶段来谈是极为不适宜的,所以应该放在13岁之后再说。
上述皆为儿童经典导读应该遵循的大原则,细枝末节的方法可变,大的基本原则还是不要变。敬请三思。
经典教育十失误
经典好是好,但好经就怕念歪了。若不能契入圣贤境界,于经典扞格不胜,据我们分析考察,出现下面所列举的失误,经典教育则达不到应有的良好效果,若不注意,更有甚者,可能会在现代社会培养出个秦桧、范进、孔乙己或胡适之来,那就糟了。
一、知行不合一;但学文,不力行;经典未生活化,生活未经典化;经典书本与现实生活脱离为两层皮。
二、读经功利化,读书志在科第。
三、用逼迫、强迫、压迫的方式读经。
四、不通文言,依文解义、望文生义、断章取义,从而误解、曲解、错解、歪解圣贤经典本意。
五、讲解过早,讲深了,小孩子易对圣贤经典产生畏惧心理;讲浅了,小孩子易对圣贤经典产生轻视心理。
六、讲解过多,塞人悟门。借人之解,塞己悟门。
七、坏乱杂修,断其慧命。读经典的同时看大量与经典本义相悖的杂书,积非成是,于圣贤不仰慕,于经典不诚敬,蒙以养杂、养歪、养斜。
八、未一经深入,同时学多部经典。
九、于经典未正本清源,选择支流末流著作,或执著于后人对经典的权说解释和附加言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要回溯源头读经典。
十、不求义理、但寻章句。




欢迎光临 赏识教育论坛 (https://bbs.ssj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