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标题:
[转帖]2004,民办教育最疼痛的记忆
[打印本页]
作者:
hzlpj1098
时间:
2005-10-22 18:51
标题:
[转帖]2004,民办教育最疼痛的记忆
2004,民办教育最疼痛的记忆
邓小平南巡后一年,任静玺先生举意兴办教育。十二年来,他开创的南洋教育成为“一路领跑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思考者”、“中国民办教育的航空母舰”,创造了中国民办教育的许多个第一。但是,到今年夏天,任静玺将他在南洋持有的股份全部处理,彻底地退出了南洋。他写了一本小册子,《教育炼狱十二年》,这本小册子与其说是对我们中国教育领域黑暗面的揭露,不如说是现象描述;与其说是对教育部门的抗议书,不如说是哭诉书。这本小册子目前只是在圈内流传,因为任先生还不敢立刻刊布,他害怕一石激起千层浪,大浪会把早已跟他无关的“南洋集团”掀翻。
二、暴利行业
任静玺说,十二年南洋教育集团的发展历史,乃至20年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辛酸史。在应试教育标准控制下的中国民办教育,其存在没有意义、希望和未来。因为中国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症结,是“中国残酷的应试教育制度”。任何想有走“新教育之路”的学校和个人,都最终被关进应试教育的铁牢之中。“不是我们改变了应试教育,而是应试教育改变了我们。”
任静玺认为,应试教育给教育行政部门带来了庞大的垄断利益。全国中小学的课本定价总额,每年在200亿元左右。全国中小学的教辅定价总额,每年在600亿左右。如果再加上试卷等有关费用,要突破1000亿元。根据2004年8月曝光的四川教材回扣案,教材和教辅的回扣费用约在30%左右,也就是说每年约有300亿左右的回扣流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手中,这就是统一教材教辅和考试的好处。在美国,公立学校不仅不收学费,还免费向学生提供教科书。由于教科书是公共资产,所以学校要求学生要爱惜好教科书,学期结束后,学生都要将教科书还给学校,给下一年级的学生用。一本教科书,要经过许多届学生的手。但是,我们的教材每年都有一点变化,学生不能从上一届学生处借用,只能买新书,既耗费家长的钱财,又浪费自然资源,其实就是为了教材教辅每年销售的利润。
正是在这种层层争权分利的教育罗网里,教育行业成为中国十大暴利行业的第二名,教育腐败成为中国腐败的最重要领域之一。广东西北部一个贫困县的教委主任,一年就敢吃掉几百万元。而中国的学生也成了教育的童工,打工者含冤致死。“我不喜欢这个世界。学习的压力真的很大,让我喘不起气来……学习给我的压力真的很大……我希望你们都能够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有个好的将来,不要像我竟输给了学习。所以,我必须选择离开。”2004年3月11日下午,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的两名女高中生陈薇和陈艳玲,在写下上面这些遗言后,拥抱着从楼顶跳下。
高考承担着社会公平的职能,它给人们带来的印象,“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公平竞争”,直到今天,人们愿意相信“高考是中国惟一公平的竞争”。但事实上,这种愿望只是一种幻觉。高考的考试和录取起点不公平,教育行政部门以财政资源培养重点学校,人为造成学校应试教育水平的差距,使“条子生”(教育部门领导写条子)、“交系生”(与学校有利害关系的其它部门的领导)和“票子生”(家长对学校的贿赂)为形式的“择校生”屡禁不绝,优势应试教育资源开始为权势所享有。城乡教育财政投入不平等,人为造成农村孩子在应试教育上的劣势,农村孩子占大学生的比例日趋下降,城乡教育的不公平已经全面反映到高考中来,区域不公平也明显地表现出来,各地区录取总数和最低录取分数线不一致,造成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孩子低分即可进入重点大学。上海的考生只要460分就上重点,而江苏、四川等地却要500多分才行,这已不是什么公平竞争了。区域不公平也明显表现在高考领域;最近的“独立学院”和“名校办学校”政策使公立大学降低分数线乱收费彻底合法化,公立重点学校成为不公平的阵营。这些现象,已使高考原有的分数竞争的公平性大打折扣。
三、垄断通吃
残酷的高考竞争,异化的基础教育,何以如此?任静玺说是教育供给不足,教育垄断导致教育供给严重短缺。可笑的是,“国家太穷了”“穷国办大教育,办不起啊”成了官员们的口头禅。
修桥铺路办学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三件最积德的事。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从来有花钱办学的热情。秦朝到满清二千多年的历史中,虽然政府也举办官办的学校,但是私立学校总数仍然占绝大多数。即便到半个世纪前的1945年时,中国有高等学校205所,其中私立高校81所,占高等学校总数的39%,占高等学校学生的37%左右。有中学5073所,其中私立中学2152所,占学校总数的42•4%,占高中学生总数的39%左右。今天的实际情况是,我国民办小学仅占全国小学在校生的1•83%,民办普通中学在校生仅占全国普通中学在校生的4•63%,民办高校在校生仅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的2•19%。教育供给的情况,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大力宣传高考成就,即今天中国的高考毛录取率超过了15%,但我们普通初中升高中的比例仅有50%!大量的初中生与高中无缘了。今天政府财政预算内拔款也仅占全国教育经费比例的56%左右,所谓的“义务教育”早就义务不了。而且近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一年比一年在减少,中国的教育财政投入仍然不到GDP的4%这个印度的水平。由于教育质量满足不了学生家长的要求,大量家庭将几十万孩子送出国学习,每年大量的外汇流出中国。
现在中国大学毛入学率刚突破15%,与此同时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不到3%。按此比例简单推算,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要提高到30%,财政性教育投入就应当占到GDP的6%。如果大学毛入学率要达到60%,财政性教育投入就应当占到GDP的12%,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达到这样的财政投入水平。显然,走增加政府教育财政性投入的路,只能解决部分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供给不足的问题。现在美国的公共教育经费占其GDP的5-6%左右,而其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超过80%,原因是什么呢?是社会教育自主化和社会资金的大量流入,是私立教育的大发展。美国人口仅为我国的20%左右,但其高等学校四千多所,而我国仅有二千来所,美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有一千四百五十万人,而我国仅有五百多万人,高等学校总数和大学生在校生数都超过我国一倍以上。这个数字的背后,是美国私立高校占其高校总数的59%以上,23•5%的学生进入了私立高等学校。
在当代富裕的发达国家,私立学校学生总数也仍然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美国私立高等学校占学校总数的58%左右,日本的私立高等学校占其高校总数的71•1%,韩国的私立高校占其高校总数的80•5%,我国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的私立大学也占总数的50%和66•1%。即便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私立学校学生数也超过一半以上。印度私立大学占全国大学入学率的59%,印度尼西亚则高达94%。
即使今天民办教育成为共识,教育行政部门的能量足以垄断通吃。任静玺把教育部门的做法,概括为“集权-养权-分权-享权”的过程。改革前几十年教育的全部公立化,即是集权。养权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向重点学校倾斜政策,使中国百分之二、三的学校成为著名大学、著名中学和著名小学,它们无论在校舍、师资、财力上都远远优于普通学校。重点学校倾斜的政策,使重点学校成为家长们狂热争夺的对象,教育行政部门按区域划片入学的规定成为摆设,成吨成吨下发的禁止乱收费的禁令成为空话,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领域,“择校生”和重点学校高收费现象愈演愈烈。当然,所谓的“择校生”,无外乎三类人,这就是“条子生”(教育系统领导的条子)、“关系生”(非教育系统,但利害相关的单位领导)、“票子生”(塞钱进校),也就是有权有势的家庭。因此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个逻辑:集中政府财力和政策搞重点学校,无论嘴上说得多么好听,其实是为自己的子女在搞重点学校。也就是说,将更多的公共财政资源转向于培养自己的子女。
分权和享权,指2000年以来以“独立学院”和“名校办民校”为代表的公立教育资源的私有化进程。教育行政部门经过多年“集权”和“养权”的阶段,终于搞出了含金量很高的一批重点学校。而现在,教育行政官僚们(含公立学校的校领导们)不愿让这些名校继续姓“公”了,他们要将这批重点大学和重点中小学校的好处分归个人所有和享用,中国教育现在就进入了“瓜分”教育权力资源和“享受”教育权力资源的阶段。这种分权和享权,并不是社会资源进来了,而是权力资本化了,同一份公立教育资源,被挂上两块牌子,收入入账两个不同的财务系统而已。为了给自己控制的独立学院争夺资源,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原有的所有进行文凭考试试点的民办教育机构,一律终止招收文凭考试学生。同时,“独立学院”刚一成立,就拥有招收文凭考试学生的权力。这一收一放,就将原有的真正的民办高校逼入了死角。2003年,在教育行政部门支持的“独立学院”和“名校办民校”的高压之下,原有民办高校和民办中小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等待它们的命运只有三条:破产(生源不足被迫关闭)、被兼并(被“独立学院”或名校所办民校兼并)、被招安(成为“独立学院”的分校或成为名校所办的“民校”)。
四、“别把孩子当人看”
无论公私,在当代中国教育行政部门的治下,教师们主动或被迫地扭曲了自己的人格。用任先生的话,我们的老师并不是灵魂的工程师,最多只能算是灵魂工程助理工程师,真正的灵魂工程师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官,我们的许多老师被迫成为他们的帮凶。教育部门的官老爷们直接决定学生应当学什么、怎么学。就连如何欣赏一首古诗,行政官僚们都规定有严格的标准答案!老师只是传声筒而已。在现行教育制度的标准控制之下,所谓的好老师,就是那些善于猜题和压题的老师,就是那些能够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极为严密控制的老师,就是那些信息灵敏,善于通过关系搞到出题、考卷情报的老师,就是那些在考场上能最巧妙地教孩子作弊的老师!也就是说,所谓好老师,就是那些最不顾孩子的个性和特点,最不顾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发育,最不顾孩子终生命运的老师。2001年,山东曹县高考舞弊案,近80人涉嫌替考,老师成为找人替考的“掮客”。2004年,河南濮阳高考舞弊案,多名中学教师参与传递答案,据说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用一位公立学校的校长悄悄给我面授机宜说:“考试分数上去了,生源就来了。要想考试分数上去,决窍只有一个:别把孩子当人看待。要找敢给学生施大压力的老师。”
这种教育自然也扭曲了孩子们的心理。一位高中教政治的老师对对任静玺说:“任总,我教政治课真是一种悲哀。我讲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学生问:‘老师,现在那么多腐败,算不算是主要矛盾?’我只能说,这是次要矛盾,不是主要矛盾。因为腐败者是少部分人。学生就说:‘那么说起来,腐败不是大问题了。’我说:‘是大问题,但不是主要矛盾。’学生问:‘如果主要矛盾不是大问题,那么主要矛盾指小问题吗?’现在的学生有想法的多了。我讲我们国家是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和国家领导人是民主选举出来的。学生就问:‘真是这样的?’我只能说:‘《宪法》和《选举法》上就是这样规定的。无论你们怎么想,要想得高分,只能这样考。’学生就说:‘原来讲假话才能得高分。’你说,我还有什么尊严?我们要求讲诚信,但我们自己首先就不诚信了,我们就这样在扭曲学生。”在这种环境里,教育行政部门还强调要“抢抓机遇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向深入”,以此发出成吨的文件表示自己权威的智慧。
作者:
hzlpj1098
时间:
2005-10-22 18:52
标题:
re:五、破碎的教育梦 ...
五、破碎的教育梦
2003年7月,农民景统仕的女儿景艳梅考上了东北师范大学,学费要1万元。景统仕家里贫困,只好外出借钱。但他家里有的也只是穷亲戚。景统仕外出几天,空手而回。他听说可以为女儿申请大学的贫困生资助,就到当地派出所等部门盖章,以证明家境困难。没想到盖几个公章有这么难,他最终还是没有盖下章来。2003年7月14日这一天,景统仕喝下了农药。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在2003年8月6日播放的专题片——《贫困生:越过学费这座山》。面对电视镜头,景艳梅哭着说:“我爸爸回来,我不在眼前。他就跟我嫂子说,我已经老了,什么事都办不成了……”
自1994年起,高校招生开始改为缴费上学,教育迅速与医疗、住房一起成为普通中国家庭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一个所谓的清水衙门,迅速膨胀为社会的肥水单位。在全国价格举报的六个热点问题中,教育乱收费居首位,其次才是交通运输、医疗服务、房地产和物业、电力电信、政府职能部门等。教育至此成为中国十大垄断暴利行业的第二名。
过去的十年,中国公立教育领域最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就是老爹们(教育行政部门)不断高喊禁止教育乱收费,而他们的儿子(重点学校)则不断提高乱收费的强度,最后,老爹们、儿子们、利益关联者们,大家一起挽起手来,通通变成“独立学院”和名校所办“民校”的合法股东,海盗们就这样上岸洗钱了!“独立学院”和公办“民校”,就像蚂蟥一样吸附在重点公立学校身上吸血。公立重点学校录取线只要略提高一点,就会将成千上万的学生逼向“独立学院”或公办“民校”,钱就哗哗地收。北京市重点学校每名“择校生”收4~6万元,如二中、五中;区重点学校在3万元左右,如35中、14中;还有“准重点”,定价为每名学生约3万元,这些学校共有80所左右。初中高收费与高中高收费相互刺激,1996年,高中招收“议价生”的收费标准,市重点学校已突破8万元,区重点已突破5万元。重点学校不断拉高录取分数线,以将更多的孩子变成“议价生”,收取高额学费。
至于大学,近年北京地区明文规定的大学收费约在4200~6000元不等,几经达到中国人均年收入的55%~78%的高水平了。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指导性标准,从来低于实际的收费标准。景艳梅被录取的东北师范大学不算名校,收费标准就已经达到了一万元的水平,远远超过了中国的平均收入线。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孩子考上大学,往往带来家破人亡的命运。
显然,教育产业化的争论是可笑的,只有权力在操纵这种产业化,搞乱了教育产业,反过来跟着民间的声音高喊打倒教育产业化,不断地加高民间办学的门槛;他们在喊打倒教育产业化的同时,仍在不断地对家长孩子进行高收费和乱收费。二十多年前,郑州胡大白以30元起家办学,即现在的黄河科技大学;于陆琳借一千元办学,即现在的中华社会大学。这样的低门槛办教育在当下中国已是传奇神话。
不准进入民间分利,用《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这样的法令掐死中国的民办学校。胡卫在今年的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四川前几年有上百所民办学校,现在只剩下一所了。”任静玺则用“哀鸿遍野”来形容2000年以来中国民办学校的状态。他到河南、山东等地调查了数十天,民办学校真是万户萧条,惨不忍睹。商丘立博学校,学生最多时2000多名,于2001年倒闭。商丘南开附中,最多学生数1000多名,于2003年8月倒闭。洛阳凯通外国语学校,学生最多时1200名,于2003年2月倒闭。洛阳育良中学,最多学生数700多名,2001年倒闭。另外倒闭的学校还有洛阳三明中学、焦作市新世纪学校、开封盖亚学校等。现在仍有一些民办学校挣扎于死亡线上。洛阳市光华学校,最多学生数约2600名,现在只有学生约300。郑州市亿龙学校、先锋学校、绿荫学校、国栋学校等学校最多学生数都在1000名以上,现在普遍只有200~300名,根本不够维系学校的正常运行。河南如此,山东也如此。济南致远学校建校十来年,校舍设备精良,颇有声誉,最多学生数1000多名,刚于2004年春倒闭。老牌名校齐鲁私立学校因生源锐减,于2003年秋天被公立重点学校“济南市铁路第一中学”兼并。建于1999年的聊城市文轩学校,最多学生数2000多人,现已被聊城市公立学校聊城一中收购。位于潍坊的英才学府成立于1993年,2000年还有学生数1500多人,今秋开学仅余学生100来名,只好卖掉了学校。孔阜中英文学校2001年建校,260亩地,1•2亿投资,2003年秋学生不足40人。情况还好的就是山东民校的大哥大“双月园”,投资3亿多,占地560亩,最多学生数4000多人,现在仍有2000多人,减了一半左右。刚于2003年建成的泰山国际学校一片冷清,设计3000人的能力,现在招生人数不到300人。
面对这种专制独裁打压百姓(社会资源办学)和洋人(教育国际化)的畸形局面,任静玺哀叹“教育产业化”成了糊涂或天真人的眼里值得打杀的“风车巨人”,专制垄断借反对教育产业化之名反倒了民办教育,公立学校、公办私营的“独立学院”和公立名校开办的“民校”从来没少收过一分钱。任静玺所能做的,就是退出这教育领域,他的小册子也只是他“破碎的教育梦”的回声。他已经心力交瘁,“炼狱十二年,身累,心苦,意冷!”
任静玺先生已经不相信了。他收获的只是无望。“我不希望伤害任何人,也无意伤害任何人。我只是说了许多人都想说的话。我只是希望中国教育革新,希望教育能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有更多帮助,希望更多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从更为自由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受益。仅此而已,岂有他求?”任说,世事茫茫,沉者自沉,浮者自浮,“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六、类人孩的心智是怎样炼成的?
我这么不厌其烦地抄录任静玺的话,是希望人们能够理解一个有过理想的企业家的心路历程。一个清水衙门如今成了炙手可热的行业,一个八十年代初进入门槛极低的教育领域如今成了一个利益集团的禁脔。
任静玺的“教育炼狱”却在权利之外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类人孩的心智是怎样炼成的?为什么类人孩们会反智、无情、道德扭曲,为什么类人孩们会自我中心主义而无自我意识?为什么,一种现代文明意识,一种成人般的自由平等交往沟通理性,会成为类人孩们最为稀缺的品质?为什么,类人孩们失去了孩子的童真,一种关于人生世界的偏见及思维方法会将他们的心智格式化,他们终生会停留在一种前现代的蒙昧状态?甚至像任静玺这样有关怀有责任的类人孩,也必须经过十二年的摸爬滚打,才能获得一个文明世界眼里多少显得正常的认知?
作者:
润物细无声
时间:
2006-7-9 23:55
标题:
re:中国的教育很残忍 为什么周弘在做报告时屡...
中国的教育很残忍 为什么周弘在做报告时屡次声音埂咽,细想一下中国家长为什么是这种心态,中国的教育太残忍了,只有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才会产生要赏识。这是一种很可悲的现像。就像是面对一条会让孩子至残的路,但又不得不走,所以才会有很多人出谋划策,来应对目前的现状,让孩子的伤残程度减少到最低。
欢迎光临 赏识教育论坛 (https://bbs.ssj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