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标题:
家长不可不知的十大教育原理
[打印本页]
作者:
赏识小雨
时间:
2012-9-24 12:02
标题:
家长不可不知的十大教育原理
一、赏识法则——根雕原理
根雕常常以其精美的造型,独特的构思,巧妙的加工受人青睐,成为提升家庭文化品位的首选。然而根雕的前身是什么?无非是生于荒野的树根。培根说:“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知识好比是修剪移栽。”作为教育的对象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可以造就的生命,我们要用艺术家的眼光对待,即使就是荒野的树根,我们也能否把它变成如根雕一样的艺术品呢?所以教育者应该拥有一种心态,对待学生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哪怕是成绩最差的,在某些方面也可能是金子,是可以造就的人才,教育者不能总是把眼光放到几个优生身上,而是应该运用赏识,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自信,拥有成功。
二、多元法则——过河原理
一次专家乘船到河对岸去,在船上和船夫攀谈起来,竟然发现船夫是一个很难说清楚话的人,于是非常鄙夷他。快到河对岸了,船夫惊呼:“你会游泳吗?”“不会。”“这条船马上要翻了,那你马上就会死的。”专家听了愕然。是呀!社会上流行的“专家是人才,船夫只不过是一小人物而已,当然谈不上是人才”观念。在生命危急的关头,船夫居然救了知识渊博的专家一命。谁是人才,令人思考。其实人真是各有其长,在某个领域有特长的都可以说是人才,在人才的认识上我们要有多元的观念。教育者千万别总是认为只有学习好才叫人才。只有运用多元法则育人,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变得精彩纷呈。
三、全面法则——图钉原理
图钉分为钉尖和钉帽两部分,若将二者分开,图钉便不好使,钉帽无用,顶尖也无用,只有二者不分离,才能发挥最大效益。这告诉我们教育要注意全面发展,只重视文化课,不重视艺体课,只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品德教育,只重视优等学生,忽略差等学生,只重视近期利益,忽视孩子的长远发展,都会使教育走入误区。
四、鼓励原则——蛙跳原理
两只青蛙掉到井里,不停地往上跳。站在井边的人不停地说话。一只青蛙以为人们在不停地讽刺他,便泄气不跳而死。而另一只青蛙以为外面人在不停地鼓励她,于是使劲地往外跳,而最终跳了出来。鼓励有多大的力量呀!教育者要善于树立学生的信心,不吝啬鼓励,合理鼓励,合理表扬,夸奖学生很重要。切忌歧视和奚落。
五、体贴法则——白开水原理
现在的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体贴入微,生怕孩子没有穿暖,吃饱,倾尽其所能满足孩子要求。就说给孩子喝的饮料吧,什么百事可乐,健力宝,红牛,一要俱应。然而这种倾向是极端有害的。在今天,教育者要学会给孩子一杯白开水。解渴用白开水,自然是最好的饮料,而且还要适当供应,开始用小瓶品之,这样孩子才会细细品味,并形成一种渴求,假如总是让孩子一味喝个饱,到后来自然变得是食之无味,没有了吸引力。教育者要善于理解孩子心理,根据孩子具体情况,大胆表扬又要多加提醒,让孩子在饥饿中保持新的欲望。
六、情感法则——钉孔原理
有一个孩子总喜欢发脾气,父亲为他出一主意:发一次脾气就订一颗钉子。后来发现自己居然不发脾气了,于是好友再次告知,一天不发,便拔去一钉,直到最后钉子被拔完,留下什么,呀!一个个针孔,钉拔走了,可留下的是伤害。教育者面对学生千万别伤害它们的人格,要学会尊重孩子。若一旦犯错,留给孩子的恐怕是抹不掉的伤痛,也是教育者永远的伤痛。有人说“教育是有痕迹的。”我觉得说得真不错。
七、信任法则——罗森塔尔原理
这是一个很出名的事例。著名的教育家罗森塔尔做一个发现研究人才的试验,到一所学校,在学生花名册上随意写了18位学生,告诉校长 “这些学生今后前途无量”。校长再告诉学生,8个月后,上了他花名册的学生都有奇迹的进步。孩子的进步都源于教授的一句话。因此,教育者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给与孩子积极的暗示,消除消极暗示。
八、行为法则——木碗原理
一家四口人,爷爷老了,手抖,吃饭时总是把碗打碎,父亲专门制了一个木碗,小孩看见了,也找来木头雕一木碗,问他做什么。“你们也会老,我给你们做的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央电视台的那一则广告“给母亲洗脚”多令人感动,看到母亲天天给奶奶洗脚,孩子也跌跌荡荡的端来一盆水,笑盈盈的送给母亲,您也洗脚。这就是榜样。教育者的以身示范是多么重要,你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吸烟有害,可自己却是一个烟鬼,注意形象,可自己却是拖沓,这样又怎能服人。所以为师者为父母者都改为自己,做一笔超值的存款,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九、价值法则——苹果原理
美国时代周刊做过一个调查:童年时,母亲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一个有商贩经历的人回答道: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苹果被母亲抢走给了别人,那时我就知道,人应该是不择手段的。”一个工程师说道:“小时候母亲端来一盘苹果,孩子皆抢,母亲止住:“要得到苹果,得先劳动,才能有所得到。”教育者要让孩子树立要想得到,必先努力,有所付出,才会有所回报。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十、整体法则——掰玉米原理
一工厂组织员工掰玉米比赛,看谁最先通过玉米地,又不被玉米挂伤。在这中间,队员不仅要讲效率,注意安全,还要重视质量。然而在教育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成绩,不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这是十分有害的。学校一味重视教师教学成绩,而忽视教师平时付出的努力,也是极端的做法。这样不利于教育的发展。我们要把教育看成一个整体,全面发展,和谐教育,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挑战。
作者:
檀香悠悠
时间:
2012-9-24 14:02
理论不是那么容易掌握,多分享写案例 {:soso_e100:} ,具体的方法
作者:
隐形的翅膀
时间:
2012-9-25 10:41
亲爱的,好久没来您这里吸收能量,谢谢您一如继往的爱心套餐!祝一切安好!
作者:
赏识小雨
时间:
2012-9-25 13:33
杰出孩子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 家庭教育 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
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 后 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作者:
隐形的翅膀
时间:
2012-9-25 17:05
檀香悠悠 发表于 2012-9-24 14:02
理论不是那么容易掌握,多分享写案例 ,具体的方法
"教育者面对学生千万别伤害它们的人格,要学会尊重孩子。若一旦犯错,留给孩子的恐怕是抹不掉的伤痛,也是教育者永远的伤痛。有人说“教育是有痕迹的。”
说得真不错。
作者:
赏识小雨
时间:
2012-10-12 10:57
让孩子胆子大起来的三秘诀
宝宝胆小全因父母犯四错
原因一:父母教养方式的问题
虽然宝宝的性格和遗传有很大关系,但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后天的成长环境及父母的教养态度,比如:
(1)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严格,常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样地做事,让孩子感到不知所措。
(2)家规太严,对有些孩子感到好奇的东西常不准摸、不准玩,甚至不准问,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于按“规矩”办事,缺少了探索精神。
(3)家长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孩子动辄得咎,变得谨小慎微。
(4)孩子对突然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比如先由祖父母抚养的孩子转而由父母亲自抚养时,因为教养态度不同,孩子一段时间里会变得沉默、内向。
作者:
赏识小雨
时间:
2012-10-12 10:58
原因二:家长保护太多
家长对孩子保护太多是让孩子胆小的主要原因。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全家人呵护备至,无论是在生活细节中还是学习过程中,一些本该让孩子自己解决的问题家长都会代劳。
这种情况在城市里更加严重,家长会时常灌输给孩子过分的“安全意识”,比如“绝对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外面太危险”,甚至有些家长用恐吓的语 气来教育孩子,这些意识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便会让孩子觉得只有在家里、在父母身边才是安全的,其余地方都不安全。因此当孩子离开了家,便会出现害怕、退 缩等表现。
作者:
赏识小雨
时间:
2012-10-12 10:58
原因三:看不到“闪光点”
对于孩子的畏缩行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说话声音太小等,父母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强烈地反应,而应善于发现并强化孩子身上的“闪 光点”,避免拿别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孩子。最胆小怯弱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许在父母看来这微不足道,但做父母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 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
但现实中不少家长不但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勇敢漠不关心,而且经常拿别的孩子来比较,“你这算什么,谁谁比你本事大多了”,“谁在演讲比赛中拿了大 奖,你连讲台都不敢上”……这些话语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胆怯。因此,家长对于胆小的孩子必须坚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 的原则。
作者:
赏识小雨
时间:
2012-10-12 10:59
原因四:恐吓孩子
在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对可能存在的危险过分担忧,精神状态持续紧张,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胆怯和退缩。巨大的响声、突然从高处落下等,都会 引起婴儿的惧怕,此时孩子会本能地扑向母亲的怀抱以求保护。6-9个月的孩子对陌生人的突然接近产生恐惧。认知和想象进一步发展后,对黑暗、动物、雷电或 登高临下等感到恐惧,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有的家长自觉管不住孩子,一旦发现孩子害怕某件事物时,就像找到了约束孩子的法宝,甚至还添油加醋,动不动 就用来吓唬孩子,使其长期处于惊恐不安的情绪之中,孩子也就胆小了。
作者:
slxaley
时间:
2012-10-12 14:48
孩子跌倒不可怕,怕的是没有爬起来的勇气。
作者:
赏识小雨
时间:
2012-10-14 09:03
我们是孩子的加油站。
作者:
赏识小雨
时间:
2012-10-14 09:04
三招让宝宝胆子大起来
孩子胆小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所以家长们首先无需太过烦恼,只要采取合适的策略,用心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和教育方式,宝宝会越来越大方和自信。
法宝一:在家别太宠溺
“胆怯型”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能够自信地表达自我,敢说敢做,即使犯了错误也不唯唯诺诺。但是,一旦他们置身于相对陌生的环境或面对生人,便会完全“失去”聪明与灵巧,缺乏信心,不敢表达,尤其害怕失败。
与“胆怯型”相对,“表现型”的孩子倒是特别不怕生,人越多、场面越大,他们的一言一行就越精彩。“胆量的差异既受天生的性格因素影响,也与家 庭教育、学校教育有关。”胆怯表现比较严重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过多的宠爱与纵容,与社会的接触欠缺,这不免使其对公共场合、集体活动产生了未知的恐 惧。专家建议,在家时,家长可别让孩子太由着性子,或凡事替孩子包办,而应适时放手,让他多到社会上去见识见识。
作者:
赏识小雨
时间:
2012-10-14 09:04
法宝二:鼓励使人大胆
一些孩子不太善于与别人打交道,遇到父母的熟人总不愿意主动问好,要么低着头、要么把脸扭向一边、要么涨红了脸没有一句话、要么干脆躲到爸爸妈妈身后。一些家长便向别人“解释”:“这孩子就是害羞,不太爱说话,见到客人总是别别扭扭的”。
专家告诫,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扣上“没用”、“胆小鬼”的帽子,一味指责只会更加打击本就自卑的他(她)。当孩子表现不如人意时,父母应当耐心 地予以安慰和鼓励:“第一次见面谁都会紧张,以后和阿姨熟悉了,你一定会说得更好。”“这次没完成没关系!下次我们继续努力,妈妈相信你能行!”在尴尬的 节骨眼上给孩子一个温暖坚定的眼神,他(她)的信心才会慢慢增长,直到把过度的羞怯抛到脑后。
作者:
赏识小雨
时间:
2012-10-14 09:04
法宝三:不要操之过急
对待胆怯型的孩子,创设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让胆小的孩子"勇往直前",家长与老师都不能操之过急。当孩子不愿意与其他 更多的孩子相处时,家长不能硬逼着孩子去和小朋友一块玩,因为害羞的孩子比较喜欢一对一的交往;当孩子不愿意称呼别的长辈时,家长不要勉为其难,因为这可 能会增加孩子的恐惧感;当孩子不愿意在客人面前表现时,家长也不要胁迫他,因为这样做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将来会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绝来应对,使害羞升级。
与此同时,父母也可与老师一起轻轻“推一把”,引导孩子多多参与社会活动、参与同龄人集体行动,以培养其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鼓励为主、推动为辅,让孩子由“两面派”蜕变为“表里如一”的“自信派”。
作者:
赏识小雨
时间:
2012-10-29 07:56
给学生家长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教育这个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上,如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越来越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家校联动,协同施教,已成为学校与家长的共识。
家长在子女的教育中应该怎样配合学校教育呢?
一,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的关系。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也是家长对子女的普遍期待。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教育成为国家、也成为每个家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前所未有。如何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得到重新审视,并赋予其新的内涵,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打破只以学业成绩衡量子女的陋习,从而引导子女成“龙”成“凤”。
要关心孩子的品行、个性、心理和情感,教育子女做懂礼貌,讲文明,知荣辱,尽孝道的好孩子、好公民。要相信孩子有上进心,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在艰难困苦中磨炼孩子的意志。要发现孩子的特长,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要相信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不要包办孩子的事情,不要放任孩子花钱,不要孩子滥于交往。做到了这些,就能保障孩子在成人的道路上不迷失正确的方向,就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找到适合于自己发展的位置,从而成就一番事业。
二,处理好压力与动力的关系。
家长们普遍看来,给孩子提出高目标严要求,是促使孩子进步的法宝。家长们为此会远的近的举出成功人士作为孩子学习的楷模,甚至硬性要求孩子超过他本班里的某同学。殊不知,当下接受学校教育的孩子,学习负担依然很重。尤其是进取心强的孩子,自我期望高,无形中自我加压,造成了沉重的精神上、心理上的压力。这种情形之下的孩子背负重担,怎么能轻装上阵,实现目标呢?这需要学校进一步端正办学方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更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体谅孩子,松绑孩子,为孩子减压顺气,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比单纯的施压效果会更好。
给孩子提出适当的目标是应该的,关键是你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的优势与缺差;同时目标的确定不要好高骛远,要让孩子感到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其次,要帮助孩子制定相应的措施,确保目标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和他一起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变压力为动力的教育艺术,会激励着孩子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体验学习的快乐。不要只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要给孩子多一些理解、沟通与交流。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问题,特别是学习成绩下降的时候,他更希望得到来自家长的温暖、关爱与鼓励。这个时候,一定不能埋怨、责怪或打骂。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还会因此造成对孩子的心灵伤害而前功尽弃.
三,处理好个人事务与子女教育的关系
家长在家庭中是栋梁,在社会上是骨干。多重的角色,使家长往往身心交瘁,难免会顾此失彼,疏于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长年在外打工的家长,一年里难得跟孩子见一回面。平日里能保持电话联系已实属不易。这些“留守儿童”守着“空巢”,情感与心理上对父母的依赖与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更应该得到家长的体谅与关爱。
这就要求家长在承担众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同时,勿忘对子女的监护义务。不能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教育的事情都归学校和老师了。家长们千万要记住,孩子是你的,某种意义上说,你担负的教育责任比学校和老师更重。
当然,家长的教育责任无法涵盖教育的全部,包括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可以通过与学校和老师的经常性联系,通过走访,借助于通信、网络等平台,关心关注孩子在校的表现,及时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纠正思想和行为的某些偏差。在与学校与老师的联系中,家长也能就学校和老师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一些情况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校改进工作,形成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施教的合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作者:
yazzie
时间:
2025-10-2 08:35
薪芯胁械
243.5
懈蟹芯斜
CHAP
屑邪褌械
Vivr
Sear
袛邪胁褘
Homo
袧邪写械
Marv
E460
3287
袗褉褌懈
John
Kona
小芯写械
Rond
Some
What
懈薪褋褌
Thom
锌邪屑褟
袥械芯薪
Stou
Glad
fant
Khol
Rene
Emil
Alis
袟邪褋褍
褋械褉褌
Xeno
袚褍谢懈
(196
Bour
Gree
懈薪褋褌
Gera
袠谢谢褞
孝芯屑斜
褍褔懈谢
袣芯屑褟
Wind
Hous
Galv
袠谢谢褞
袦械卸芯
Dani
Juli
Ivan
deat
屑械谢芯
Avat
小邪褉褌
袥邪写芯
Good
锌芯谢褜
Jewe
袚芯谢芯
Colu
写邪褌懈
Chri
袟邪斜械
Mish
Dale
Lycr
袦褍褋褋
Roma
Wind
Wald
Inte
Turn
wwwi
Jean
Subl
Lynn
Juli
袝胁褉芯
Wind
Symp
Soft
褋懈谢懈
袣懈褌邪
袟胁褟谐
Dori
Geor
Nora
Anne
Jewe
蟹邪屑械
Arts
袚芯谢芯
屑械薪褟
袣邪褉邪
谐邪蟹械
Kath
袗泻邪写
屑邪褎懈
lBoo
Peac
Henr
MaxS
Ruth
Sams
Iren
Arca
Youn
Scot
Fall
Para
Acad
袗褉褌懈
Trac
Comm
谐芯褉谢
Paul
Mult
Verd
作者:
yazzie
时间:
2025-10-2 08:38
薪芯胁械
244.7
懈蟹芯斜
CHAP
屑邪褌械
Vivr
Sear
袛邪胁褘
Homo
袧邪写械
Marv
E460
3287
袗褉褌懈
John
Kona
小芯写械
Rond
Some
What
懈薪褋褌
Thom
锌邪屑褟
袥械芯薪
Stou
Glad
fant
Khol
Rene
Emil
Alis
袟邪褋褍
褋械褉褌
Xeno
袚褍谢懈
(196
Bour
Gree
懈薪褋褌
Gera
袠谢谢褞
孝芯屑斜
褍褔懈谢
袣芯屑褟
Wind
Hous
Galv
袠谢谢褞
袦械卸芯
Dani
Juli
Ivan
deat
屑械谢芯
Avat
小邪褉褌
袥邪写芯
Good
锌芯谢褜
Jewe
袚芯谢芯
Colu
写邪褌懈
Chri
袟邪斜械
Mish
Dale
Lycr
袦褍褋褋
Roma
Wind
Wald
Inte
Turn
wwwi
Jean
Subl
Lynn
Juli
袝胁褉芯
Wind
Symp
Soft
褋懈谢懈
袣懈褌邪
袟胁褟谐
胁写芯褏
Geor
Nora
Anne
Jewe
蟹邪屑械
Arts
袚芯谢芯
屑械薪褟
袣邪褉邪
谐邪蟹械
Kath
袗泻邪写
屑邪褎懈
lBoo
Peac
Henr
MaxS
Ruth
Sams
Iren
Arca
Youn
Scot
Fall
Para
Acad
袗褉褌懈
Trac
Comm
PRYM
芯褉薪邪
Mult
谢邪泻芯
欢迎光临 赏识教育论坛 (https://bbs.ssj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