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还小的时候,许多家长总是不自觉地帮助孩子,因为家长们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然而,专家提醒,孩子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支持远比帮助更重要。尤其是三岁以前的孩子,支持他独立尝试战胜困难,对于以后形成良好的性格有重要意义。
孩子有自我实现需要
教育家蒙特梭利曾经说过:良好的性格可以伴随人一生。其中的观点,就包括不要轻易对孩子说:我帮你完成。这样的帮助不仅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更是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机会。
“实际上孩子远比你所想象的懂得要多。”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治疗师李建学告诉记者,幼儿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有探索世界的心理需求和能力,但是碍于语言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表达。家长过多的帮助对于孩子影响的直接表现是孩子各种能力下降,包括独立思考、决策和动手能力。孩子在性格上会变得习惯依赖、无主见并且缺乏自信。
孩子喜欢探索的天性有众多实验支持。曾有专家对2个月的婴儿做过实验。一组婴儿的周围没有玩具,另一组婴儿能看到眼前有玩具。观察结果表明,在有玩具的情况下,婴儿更加频繁地伸出舌头,而且两眼盯着物体。这就说明了2个月的婴儿都有探索的欲望。这都是孩子最初的自我实现。 适应孩子的“步伐”
现代生活的节奏很快,很多时候,父母其实是为了方便自己而去“帮助”孩子。给孩子喂饭,是因为父母在喂完以后还要赶着去买菜,等孩子自己一小口一小口吃完,就会影响接下来的时间安排;帮孩子穿鞋,是因为孩子总是把鞋子穿反,到时还要帮孩子重新穿一遍;让他们自己洗手,搞得到处湿乎乎的,还不如我们给他们洗了省力……确实,比起“教”和“让孩子自己尝试”,“直接帮助”会省事许多,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些不必要的帮助却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早教老师lily称,适应孩子的“步伐”是每个家长在养育过程中应该有的耐心。支持孩子就是要依照孩子成长的规律,营造出适合孩子活动的安全环境,顺应孩子的成长需求,等待他们自我实现。孩子刚开始学吃饭,可能只能吃进去不到三分之一,其余的都洒在地上,而慢慢地,就会发现孩子的进步,当孩子真正能独立吃饭时,不仅孩子有成就感,大人也可以真正省事,节省更多的时间。
教育日记
一天,孩子们围成一圈,有说有笑。圈子中间放着一个水盆,盆里漂浮着一些玩具。
学校里有个刚刚两岁半的男孩。他独自一人站在圈外,看得出,他充满了好奇心。我饶有兴趣地在远处观察着他。他开始慢慢走近其他孩子,想挤进出,但他没有力气,挤不进去。于是他仍站着看着周围。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张小椅子上,显然,他决定把椅子搬到这群孩子的后面,然后爬上这个椅子。他开始向椅子走去,脸上露出希望的神情。这时,老师走过去蛮横地(她可能会说是轻轻地)抓住他,把他举过其他孩子的头顶,让他看水盆,还说:“来,可怜的小家伙,你也看看吧!”
小家伙虽然看到了那个水盆和漂浮物,可是他脸上原来那种使我觉得非常有趣的欢欣、探索和期望的表情,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是一种“相信别人会替他做事”的孩子的那种呆滞表情。
欢迎光临 赏识教育论坛 (https://bbs.ssjy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