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标题:
赏识教育教学论文
[打印本页]
作者:
树
时间:
2012-11-12 17:50
标题:
赏识教育教学论文
内容简介: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教书育人时,碰到了瓶颈,怎样找到出路,赏识教育成为一盏明灯。
关键词:赏识教育
自2005年大学毕业从教以来,这已经是第五个春秋了,送走了两届毕业生,新学期迎来的是一批高一新生。望着这些求知的小脸,我从内心中为他们加油。希望他们的高中生涯过得充实而又愉快,努力掌握知识,争取毕业的时候有令人满意的收获。刚上课,同学们用一种很期待的眼神望着我,我知道同学们对我满怀希望,希望能在我的带领下,非常顺利地走进化学这个广阔的世界。而我,面对这些聚精会神的双眼,努力展现化学美丽的一面,力争深入简出,让同学们轻轻松松的学习化学,掌握化学知识。
一星期,两星期,渐渐的,我发现,同学们的眼神不再像以往一样期待,个别的同学还在课堂上讲小话,我顿时意识到,我与他们的交流出现了问题,我主动问一些同学,同学说老师,太难了,我感觉这样很吃力。我想起来,最近几堂课,我在讲解粗盐中杂质的除去,以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当时同学们并没有提出问题,直到我讲解相关习题时发现对于这两个知识点,只有少数同学掌握了,大部分同学还是们懵懵懂懂。一问,翻查笔记,这时,同学们才知道怎么去做。我有种挫败感。语气自然加重了,课堂气氛顿时凉了一截。再往后讲,同学们都闭不出声,都怕犯错。
这种情形让我想起我之前的经历。在2009年上学期,我执教了高二两个班级。这期的目标是通过期末的学业水平考试。甲班思维活跃,但少数同学学习习惯不好,甚至影响课堂纪律;乙班基础稍逊甲班,学习欠缺主动,但课堂纪律良好。两个班的班级气质完全不一样,甲班太过活跃,乙班太安静。
面对甲班,因为纪律的缘故,经常需要维持纪律,这样的直接后果是:我的授课思路被多次打断,我的情绪受到影响,我被激怒,所以他们被批评的次数远远多于鼓励。久而久之,师生关系自然不和谐。因此在最后学业水平考试中,甲班共四人没通过。
乙班在学习中欠缺主动,但课堂秩序良好,所以当他们有一点小进步,我都会鼓励他们,希望调动课堂积极性。慢慢地,同学们主动向我问题目,并和我讨论怎样更快的提高自己的成绩。但基础的问题,多次成为他们的绊脚石。在一次考试中,他们的化学班平分比甲班少了几乎五分。于是利用发试卷这个机会,我开始自我批评,过后,让一些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对化学的学习遇到了障碍。同学们各抒己见,大多数都是分析自己的原因,也有向我提出意见:哪些类型的问题应该多讲。越来越多的同学受到鼓舞以后,都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这一课,不仅使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更多的是经过这次成功的交流会,同学们学习起来更有劲了,更主动了。在最后的学业水平考试时,只有一位同学没通过。
甲乙两班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开始对我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刻的反思。我想到了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中央教科所的支持和重视下,在著名教育专家方明、朱小曼及当代教育家杨瑞清等一批仁人智士直接参与和帮助下,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赏识教育倡导者周弘老师全身心致力于赏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普及推广。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的好理念。它是实现自身和谐、家庭和谐、亲子和谐、团队和谐的秘方;是和谐社会的细胞工程。
对每一个人来说,希望得到尊重、认可或赞扬都是最重要的需要,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拥有他人的赞赏。”人对尊重、赞赏的渴望和追求是自我成长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而且,正是随着这种需要的不断满足,才能真正确立起对一个人一生都至关重要的心理品质—自信。正因为如此,所有教育者耳熟能详的教育故事“皮革马力翁效应”才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得到印证。
但是我们(教师、家长)在许多时候忽视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使得他们得到的否定或批评往往多于肯定性评价,导致学生在心理成长过程中很难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当然就少有自信,这种情况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既当一个人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获得成功或得到肯定时,就会陷于一种非常消极的“认命”状态而放弃努力。这是值得家长和教师都深思的。如果我们的教育行为没有带给学生积极的肯定的评价,没有带给学生希望和期待,就不要指望教育理想的实现。心理学研究表明,无论多么顽皮的学生,无论多么冷漠的学生,其内心深处都非常渴望被别人赏识。赏识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这种情感因素正是学生成长的关键。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批评就是不好的呢?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看到一名男生拿起砖头要砸同学,立即上前制止,并责令男生到他的办公室。等他来到办公室,那名男生已经到了。他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早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同学,你马上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来。老师接着又说:“据我了解,你要打的同学在这之前欺负了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随即掏出第三块糖奖励他。这时男生哭了:“老师,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拿砖头砸他啊。”老师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经知错,再奖励你一次。我的糖送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由这个故事我感到,原来竟可以用赞美来批评教育学生。
批评其实也可以成为一种赏识,只要讲究艺术。在批评学生时,要含有肯定和鼓励的意思,要让他感到你批评他,正是因为对他满怀信心,对他有更高的希望,从而激起他奋发向上的勇气。
教育其实就是干预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这种干预的作用从何而来?既需赏识、激励,也需要正面批评以帮助孩子端正前进的方向。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园丁,把青少年比喻为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小树。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园丁不停地为其浇灌、施肥、剪枝和除虫。如果我们把表扬、鼓励、赏识当作施肥浇水,那么,批评乃至惩罚就是剪枝、除虫。
赏识和批评,就像鸟的两翼,缺一不可。每个学生都有可以赏识的地方,自然也有可批评之处。正确的赏识,可以给学生以极大鼓舞;恰当的批评,也会促使学生进步。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赏识孕育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越变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越变越坏。
必须时刻记着,赏识学生,找出学生的点滴优点,最好是令他自己都没感觉到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而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
赏识教育,让我找到了我的教育事业的突破口。我将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潜心育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的缺点。
作者:
树
时间:
2012-11-12 17:54
让我感触最深的也是这一点。在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有不少教育界人士提出要让儿童接受挫折教育,让学生脆弱的心理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练、锤打。实际上,对小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者,特别需要的不是失败,而是别人的肯定、老师的赏识和成功的体验,通过这些,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促进他们成就动机的发展,促进他们发现自己、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和优点,从而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作者:
yazzie
时间:
2025-10-2 21:49
锌芯-褋
115.1
Bett
CHAP
袗谢懈械
袘械谢芯
褋斜芯褉
Heif
Vikr
褞褋褌懈
锌芯褋谢
Simp
Jame
些懈锌邪
懈褋褋谢
锌褉芯胁
袟邪泄褑
袚芯谢褍
袘邪褉懈
SG14
Will
泻邪薪写
袗褋褌邪
Kere
Deko
Orie
Tesc
Garn
Skin
褋械褉褌
Hugo
袘懈褉褞
Mine
Dash
Wait
Mind
Wash
褋械褉褌
Neut
Nive
Free
Nick
褋械褉褌
袟邪谐褉
Dove
Ahav
Jorg
袣邪屑褘
Rich
袣懈褌邪
7472
楔械胁褔
Fash
Kurt
Read
袩谢邪褌
褌械泻褋
Isaa
Come
袠谢谢褞
袚褍褖懈
Sela
Eric
Sela
锌谢邪褋
Plan
Circ
tour
Agat
谢芯卸薪
Eric
袙芯褋褌
Stel
Kazu
Genn
Gonz
Zone
John
袟械谢械
Fili
袠胁邪薪
Tobi
tapa
泻邪褉邪
泻邪褉邪
Zone
写芯斜械
Miyo
02-1
Zone
泻芯屑锌
Zone
Frit
笑邪褏邪
Rusi
写褉褍谐
校芯褉斜
褉芯屑邪
Klau
XVII
(袠袗袝
Even
Thom
Paul
褎懈谐褍
胁谢懈褟
Rhod
XVII
Tric
Alic
Emma
效械褉薪
泻芯屑锌
袠芯谐邪
Anwo
袪褘卸懈
褋泻芯谢
孝芯泻邪
屑械褋褟
褉卸邪胁
欢迎光临 赏识教育论坛 (https://bbs.ssj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