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标题: 浅谈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 [打印本页]

作者: faithful    时间: 2012-11-18 22:28
标题: 浅谈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
黄薇      深圳龙岗学校
摘要】随着赏识教育在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推行,越来越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其特点即是肯定孩子的正确行为,引导其积极向上地进取,并追求成功。但赏识教育也存在着误区,赏识并不是拒绝批评。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在实践赏识教育中结合赞赏和批评,正确引导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关键词】赏识教育  教学  运用  激励
随着教育的创新发展,赏识教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家庭和社会所认可,并实践之。而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教师坚持将赏识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指导着教学。在运用得当的前提下,收效甚好,学生也获得相当的进步。本文探讨赏识教育的现实案例和笔者在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运用。
一.    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何为赏识教育?“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百度百科)赏识教育的首倡者周弘说“赏识教育是一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奥秘在于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然而,与之相对地,中国的传统教育中一直存在着“不打不成才”“棍棒出孝子”等教育思想,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父母。记得小时候好不容易争取到了当班长的职位,回家兴高采烈地跟妈妈报告。妈妈却冷冷地说:“当一次班长算什么,如果年年都当班长才是厉害咧!”顿时心里颇为难受。
许多孩子就是成长在这样的打压环境中,头顶着“你真笨”“你怎么都做不好”等等伤害自尊与自信的帽子。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对“看样子你很笨”、“你怎么这么差”这样的评价印象深刻。这种不负责任的话可能会伴随并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样成长的孩子往往都是消极的,缺乏自信,面对世界和社会容易不知所措。记得小时候好不容易争取到了当班长的职位,回家兴高采烈地跟妈妈报告。妈妈却冷冷地说:“当一次班长算什么,如果年年都当班长才是厉害咧!”顿时心里颇为难受。
在教学中推行赏识教育,一方面能使学生获得长足进步,学生能在被肯定的积极心态中不断取得进步;另一方能使教学更顺利地进行,学生的正确行为被肯定和鼓励,让整个课堂互动性更强,更能促进课程的进行,并收到相当效果;再者,学生被鼓励的同时,让学习气氛更融洽,更利于学校的管理。教师对学生赏识,这本身也是一种负责和爱的体现。因为真的是爱了,才会对学生负责。
所以,据上所述,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推行赏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改变的是人们的教育观念,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能有自信地追求成功,让孩子能更好地跟随社会的不断发展,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    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误区
很多人都曲解了赏识教育的本质,认为赏识就是鼓励赞扬,不批评孩子。当看到孩子做了一点点的事就动不动就说:“孩子你真棒!”到底棒在哪里?久而久之,孩子被养成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对什么都要争最好的,不然决不依。周弘有说:“赞赏其实不是夸,最重要的是态度,要看得起孩子。”所带学生当中有一名学生,长得漂亮,有聪明。人人都夸她长得可爱,聪明。久了,孩子便养成任性,固执的性格,认为自己很聪明可以随自己心意做任何事,包括应当做的和不应当做的。妈妈很是担心,就希望老师给她一些挫折教育,帮助她纠正骄傲任性的性格。其实如果大人的赞扬中加上“在xx方面,你做得很棒,这样XXXX做真的很不错哦。”相信这样的赞扬能够给孩子多一些内省,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因此赏识教育,我们要正确地使用。应当侧重孩子正确行为的引导,而并非表象。而在教学更不是为了一味地兼顾孩子的好胜自尊心,而屈从,给他不真实的表扬。这只能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的赏识,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并加上老师本身对于学生真切的爱。
三.    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激励方法
赏识教育着重孩子的努力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推行的赏识教育便是要建立在这个前提下。
教学中激励学生的方法有很多中,体现在有以下几方面:
(一)  眼神:当赞赏孩子的行为时,眼里一定要有孩子,眼神也是赞赏的。俗话说得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最能体现内心的想法。如果赞扬没有了眼神的赞赏,是不真诚的。同样地,受赞扬者也没能感受到。自然效果就没有达到。
(二)  语言:语言是最直接的方式。语气要肯定,有力。通常都有:“你真棒!”“你做得很好!”等等。但如果是这样:“哦,刚才你帮助老师拿卡片了,我刚好就需要帮助呢。谢谢你帮助了我!”很显然地,较于前者流于表面的表扬,后者更能体现赏识的本质,当然效果也不言而喻。因此,赞赏要抓重点,有的放矢。
(三)       动作:翘起大拇指是最直观的,鼓掌的作用一般。笔者常用的有“Give me five/Give me ten!”此类击掌的动作。有时会伴以拥抱。更夸张一些,因为学生的成功,会激动地跳起来,情绪激动。最真情的流露,让学生真正地相信是自己的能力达到了这样的结果。
(四)       其他:笔者作为一名少儿英语教师,在课堂中经常辅以各类激发方式,如较常用的加分,加星星,爬梯等等。在学生完成相应任务之后会获得相应的奖励。实践证明,学生不但能较快地完成,而且还勇于挑战高难度的任务。无疑地,这样的激励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其在积极向上的态度中领悟学习的快乐。
激励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但只要能够遵行其本质,正确地使用,便能最大地发挥其作用。赏识教育的首倡者周弘在教育其双耳失聪的女儿走向成功的实例便是最好的佐证。
四.    笔者实行赏识教育的案例分析及成效
案例一:H学生生性好动,也经常会搞破坏,严重影响到其他的同学。学校老师也很头痛。但其妈妈没有放弃,坚持一步一步教育,让其行为习惯纠正。上课时,老师拿出丰富多彩的教具展示,H同学兴奋不已。这时他又坐不住了,跑到讲台不住地翻老师的教具。这是老师说:“Ben,can you give me the picture?”老师示意。H学生拿过去给老师。这是老师睁大眼睛,表情夸张地竖起大拇指“哇,你真棒!谢谢给老师拿教具。那下次老师需要你帮忙的时候在请你上来好不好?”这时,H同学满怀自豪地点头回去坐好上课了。H同学的例子很多老师都会遇到,可是很多老师的应对策是警告,惩罚等。这些方式只能让学生更反感。其实H同学也是在其妈妈的坚持下,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会变得更棒,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着赏识教育。慢慢地,孩子也改变了许多,成为爱学习的,上课认真的学生。赏识教育渗透在每一个跟孩子接触的时刻,认真发现,抓紧时机,赞赏孩子,建立其孩子的自信心。
案例二:Z同学聪明好学,上课认真。可是他好胜心强,溺爱太多让其变得骄傲。这一次,上课时老师让各小组完成任务。但是,Z同学所在小组却落后了。别的小组在为胜利欢呼时,Z的眼神却是仇恨的。这是老师便对其进行教育。以后的每次活动一旦失败,Z同学在仇恨的同时,还会安慰自己:下次努力一定会超过你们的。其实他理解了努力才是成功的根本。每次活动失败,老师都会教育Z同学。但对于他做得好的部分给予充分的肯定。现在Z同学已经能接受失败了。
这也验证了赏识教育并不排除批评。而笔者认为,如果这两者巧妙的结合,便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贯彻赏识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老师的赞赏和肯定。学生的心态由消极灰心转变为积极活泼,勇于挑战。另外,这也成为老师在课堂中课室管理不可或缺的方法。根据归因理论(Weiner,1994,2000)的核心假设:人们都试图维持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所以当活动较成功时,个体就倾向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努力或能力;当活动失败时,个体就会认为失败是由一些自己不能控制的原因造成的。尤其是那些经历了失败的学生会试图寻找一个理由,以使自己在同伴面前能够挽回面子。因此在赏识教育的激励中也应当强调努力。
五.    启示
    将赏识教育贯彻在教学中,不仅是鼓励学生,更是体现老师对学生的爱。但也不能因为学生喜欢表扬,就一味地赞扬学生,这样反而收效甚微,甚至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赏识应当强调努力,而非努力的对比。
    根据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B.Weiner,1994,2000)的核心假设:人们都试图维持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所以当活动较成功时,个体就倾向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努力或能力;当活动失败时,个体就会认为失败是由一些自己不能控制的原因造成的。尤其是那些经历了失败的学生会试图寻找一个理由,以使自己在同伴面前能够挽回面子(Robert.Slavin,Educational Psychology)。比如,看重分数和名次的老师会让学习好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力很强,自己很聪明。而分数低的学生则感到自己永远也学不好。相反地,淡化分数和名次的老师会给学生传达一个信息:班上的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学好.这使学生产生这样的期待:如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来就一定会成功。由此可见,赏识教育应当强调努力,而非能力的对比。这样的赏识才能使学生付出最大的努力,效果才能达到预期。
      赏识教育需要更清晰的认识,适当地运用,使其真正能成为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这也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尝试,并在正确的时机下,运用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斯莱文(美),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Educational Psychology),姚梅林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安德里亚.比朔夫(德),教育者谬误手册,段建明译,知识出版社,2007.





欢迎光临 赏识教育论坛 (https://bbs.ssj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