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标题:
【家庭棍棒教育PK賞識教育】
[打印本页]
作者:
slxaley
时间:
2012-12-10 09:53
标题:
【家庭棍棒教育PK賞識教育】
[attach]1166[/attach]
家庭棍棒教育PK賞識教育3 - 新疆天山網_图层 1.jpg
(247.0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12-10 09:52 上传
[attach]1164[/attach]
原文如下:
小朋友經常亂丟亂扔東西,不好好吃飯睡覺,和別的小朋友不能“和平共處”……遇到這些情況,不少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打屁股、打手板,但這種教育方式所引發的爭議卻越來越大。在快樂教育、賞識教育理念沖擊下,“不打不成器”傳統家教觀念依然流行,家長自己打罵孩子的現象也依然廣泛存在。
“棍棒教育”應“下崗”
原本家長都是把孩子當“小皇帝”的,只有對極少數頑童,家長實在是管得沒招了才會選擇棍棒教育。家長如果不是一時氣急,一般來說是不會打罵孩子的。實際上,對于0-6歲的孩子,這些不得已而為之的“棍棒”教育並非合適的教育方法。無論什麼情況下,打孩子都是不可取的。
豆豆︰兩歲半的小男孩
被打情形︰豆豆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總愛擺弄家里的各式電器,電源插座被他看上了,一個勁地玩個不停,媽媽批評了他好幾次,他仍然屢教不改,媽媽情急之下打了豆豆。
豆豆媽媽理由︰電源插座不像別的東西,危險性很大,雖然有防電裝置,但小孩玩東西沒有分寸,可能會把它玩爛,漏電,後果不堪設想。和豆豆說5次了,他依然好像沒有听見,裝不知道,繼續擺弄電源開關,情急之下我就打了他屁股。
專家觀點︰《父母必讀》雜志主編、搜狐母嬰頻道專家顧問徐帆認為,兩歲的孩子還不能知道“電”是什麼,也不知道觸電是什麼樣的危險,家長可以用一杯熱水踫一下他的手,讓他感覺到危險的概念。另外,這個年齡的孩子都有對外界環境好奇的特點,應給他們營造安全的環境,少下禁令,給他們自己探索的自由和權利。像豆豆媽媽,就可以把插線板收起來,另外在電源處貼上有圖案的貼紙,這樣就不會有危險了。
妞妞︰兩歲的小公主
被打情形︰每到吃飯時,妞妞都不高興,不喜歡吃飯,喜歡吃零食。一到吃飯時就把嘴閉得緊緊的,媽媽怎麼說都不听,媽媽著急了,就打了妞妞。
妞妞媽媽理由︰她最近也不知道怎麼了,對吃飯特別抵觸,一到吃飯時就鬧脾氣,不肯吃,怎麼講道理都不行,現在這麼大的孩子不吃飯只吃零食怎麼行,我實在沒辦法就打了她幾次。
專家觀點︰金寶貝資深專家劉寧分析,妞妞這麼大的孩子正處于“第一反抗期”,她有了“我”的概念,她認為吃飯沒意思就會強烈反抗。她認為吃飯是大人強加給她的意願,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另外,她開始反感吃飯,覺得吃飯不快樂,到了吃飯的時間孩子不吃飯,家長一再說教,可能適得其反。這時候,家長應該找一件孩子喜歡做的事,和飯菜結合起來,比如妞妞喜歡玩兔子毛絨玩具,可以把胡蘿卜插在米飯里,告訴她小兔子最愛吃胡蘿卜了,把飯菜做得五顏六色,這樣孩子在吃飯時就能感覺到有樂趣、有食欲。這時候打孩子只會使她更厭惡吃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子墨︰3歲的小男孩
被打情形︰子墨剛上幼兒園,平時在家里玩具都是他一個人玩,到了幼兒園也不許別的小朋友和他一起玩玩具,誰敢動他心儀的玩具,就打誰。一次,爸爸來接他,看到他打了別的小朋友,就打了子墨。
子墨爸爸理由︰這麼小的孩子就開始使用暴力解決問題還得了,況且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別人家的孩子要是被打了家長肯定也不干,我要先板過來他這毛病,讓他嘗嘗被打的滋味。
專家觀點︰北京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保教主任張曼認為,用棍棒對待孩子是家長最後的武器,也是家長無能的表現。
遇到類似這種情況,家長首先應該分辨自己的孩子是因為自我意識太強,不允許其他孩子共同玩玩具,還是不會與別的小朋友溝通、交流,用身體踫觸來表示對別的小朋友的喜愛。子墨屬于第一種情況,家長應該先批評他,告訴打別的小朋友是不對的,這樣做會讓別的小朋友害怕,以後就不和你一起玩了,然後告訴他怎麼和別人相處,不厭其煩地和他講道理,並且密切關注他的舉動,有苗頭及時糾正過來。
寶寶不听話家長應該怎麼辦
★懲罰教育——藝術批評的方式千萬種棍棒教育不可取
北京市第一幼兒園園長馮蕙燕認為,孩子犯錯的時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機,因為內疚和不安會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銘心。
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一定要冷靜,不能打孩子,如果家長打了孩子,恰恰讓孩子又增加了一個不好的模仿對象。家長應該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讓孩子向好的方向發展。
馮園長介紹,教育從來都不應該只采取單一的手段,在鼓勵的同時,如果發現問題、毛病,應該及時進行批評,甚至懲罰。懲罰有很多種方式。如對幼兒園孩子的打架行為,老師可以將他們強行隔離,坐椅子上十分鐘不許動,這對幼兒來說非常有效;懲罰也可以是剝奪做錯事的孩子的某些自由,家長可以讓酷愛看電視的孩子幾天都不許看電視,在一段時間內取消吃美食的機會;學校可以通過處分、警告,剝奪參加活動或評獎的機會等進行懲罰;還有一種行之有效的懲罰方法叫“後果懲罰”,根據孩子的年齡確定孩子對所犯錯誤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損壞、弄髒家里的物品,可以讓他自己修復、打掃,如果他不能勝任,就要教育他,這樣做給別人增加了麻煩。
育兒專家鄭蓉表示,懲罰是把雙刃劍,是一種危險的、高難度的教育技巧,必須要因人而異、適度。懲罰不是侮辱,更不是體罰,體罰、侮辱是對兒童的一種傷害,是侮辱人格的行為。家長打罵孩子也是非常錯誤的做法,“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封建觀念,且不說體罰孩子是一種違法的行為,單就其後果來說也是非常糟糕的。從長期研究數據來看,經常受到家長或老師打罵的孩子容易產生兩種極端傾向︰一種是挨打後轉過身去打別人,產生了比較嚴重的暴力傾向;另一種是變成膽小鬼,怯懦怕事。
孩子的世界里沒有驚天動地的事,在成人眼里所謂的“小事”往往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長的良機。只有注意從點滴小事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才會培養出有健全人格的孩子。
★賞識有度——賞識是孩子的陽光賞識也講技巧
懲罰教育與賞識教育,真的是水火互不相容嗎?記者采訪的多位幼兒教育專家均認為,應該以賞識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對兒童教育來講,當然應該以鼓勵、表揚為主。因為孩子越小越容易認不清自己,非常容易自卑。“世上沒有壞孩子”,賞識教育的奧秘在于喚醒“好孩子”。0-6歲的兒童處于一個“他律”階段,容易以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為判斷自身行為的標準,如家長、幼兒園老師說自己是好孩子就認為自己是好孩子。
懲罰是“要喚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目的是讓孩子對自己的過失負責。懲罰也是先要鼓勵、肯定孩子,告訴他是個好孩子,大家都很喜歡他,而不能讓孩子產生被侮辱、被孤立的感覺;第二步是告訴孩子他犯了錯誤,做了錯事;第三步要指出孩子錯誤行為的危害性;最後要讓孩子積極面對錯誤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父母要懂得賞識孩子、鼓勵孩子、多對孩子豎大拇指、幫助孩子“找光明”。教育孩子,態度是最好的方法。但賞識也要有度,一味的賞識會使孩子混淆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盲目自信。
★賞識教育的誤區
家長可以經常賞識孩子,說了以下這些話語,這些話听起來是正面賞識的,也有鼓勁的作用,似乎也符合一些基本的教育理念。可認真分析,它們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賞識教育是很有技巧的︰
事例1︰
小凡從幼兒園回來後對媽媽說︰“我一點也不喜歡大龍。”
媽媽回答︰“別這麼說,大龍是個好孩子。”
分析︰媽媽本意是希望孩子能與他人友好相處。但孩子畢竟是在向你表達觀點,你不加分析地就一口否定,等于也否認他對小伙伴的判斷力,可能抑制他今後判斷他人、發展人際關系的能力。
建議︰劉寧表示,孩子不喜歡他人總有一些理由。還是同孩子聊聊吧,問問他︰“大龍對你怎麼了?他做了什麼事情讓你不高興了?下次踫到他準備怎麼辦?”通過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
事例2︰
6歲的錚錚告訴媽媽今天她的畫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媽媽回答︰“我早就知道你是最棒的。”
分析︰如果總是用“最漂亮的”、“最可愛的”這樣的語言鼓勵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太多的壓力,令孩子對自己的期望過高。一旦孩子漸漸發覺並非如此,反過來有可能導致自我懷疑,產生自卑等負面情緒。
建議︰鄭蓉分析,別用“最聰明”“最漂亮”這樣的詞語表揚孩子,最好用“你努力了”“你動腦筋了”這樣的句子鼓勵孩子。
事例3︰
樂樂從幼兒園回來悶悶不樂,因為小朋友嘲笑他有個大蒜頭鼻子。
媽媽回答︰“你的鼻子挺漂亮啊,媽媽就喜歡你這個樣子。”
分析︰媽媽當然知道自己不過是在寬慰孩子。可是,孩子就真的不知道嗎?他甚至可能會因為你不理解她的傷心,從而把不快壓在心底,造成在今後的社交中出現心理障礙。
建議︰徐帆認為,家長應先問問他,是不是在和誰做比較。然後告訴她每個人的相貌都有自己的特點,這是無法比較的,多說幾次孩子就會習慣于接受現實。對于能夠改變的現實你可以給孩子提出積極的建議。千萬不要一上來就亂安慰。
链接地址:
http://www.tianshannet.com.cn/big5/edu/content/2008-10/14/content_3235485.htm
欢迎光临 赏识教育论坛 (https://bbs.ssj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