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标题: 赏识教育有奇效 [打印本页]
作者: 胡老师在线 时间: 2012-12-11 08:30
标题: 赏识教育有奇效
歌德说:“最真诚的慷慨就是欣赏。”家长们把对孩子经济上、物质上的慷慨转换一下,慷慨表扬、慷慨赞美,满足孩子在心理上的需求,从而激发孩子上进的内在动力,久而久之就绝不仅仅是有益于孩子眼前的一时一事,而是使孩子在人生旅途中多一些自信,少一些自卑;多一些自强,少一些自弃,进而实现真正的自立。我相信,在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在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过程中,鼓励、表扬的积极作用要远远大于压制与批评。
批评--一味批评意味着批评失效
关于赏识教育,家长们可看的东西很多,我不再赘述。但是我想换一个角度剖析一下赏识、表扬、夸奖的反面——批评,这一家长、老师最常用的教育手段。
首先我必须声明,我绝不是反对或者拒绝使用批评这种教育手段。及时的批评可以纠正错误;恰当的批评可以使人认识错误,改过自新;严厉的批评可以使人猛醒而悬崖勒马……总之在社会生活中,批评是修正和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帮助他人改正缺点错误的重要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他们由于不成熟、自我约束力差、自我纠错能力差,所以在成长过程中不但错误百出,而且经常是在犯同样的错误。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家长最感到挠头的是:“孩子怎么没记性?”“为什么屡教不改?”于是频繁地使用批评手段,意图把孩子“骂”醒。但是不管你是苦口婆心地骂,言词激烈地骂,还是语重心长地骂,这种带有批评成分的教育效果都不十分理想。尤其是针对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他们的逆反心理作祟,或固执己见不认错,或明知故犯不服输。如果大人们再不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策略,形成与孩子的对立局面,那么这时候的批评不但无效反而要适得其反了。如果再碰上一个破罐破摔的孩子,被批评烦了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我今年接手的初一新生中有一个小男孩,开学第一天就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习惯不好,比较散漫,总爱做出一付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班主任老师批评他,他表现出了极大的抵触情绪。我断定这是一个从小挨批评比较多,被说“皮”了的孩子,批评对他已经不起作用了。我第一次上他们班的课,他在下面偷偷摸摸看卡通漫画,我提醒他时,他用眼睛不屑地瞄着我,一条腿不停地颠着,做出一付不以为然的神态,但我已经看出了他心中的恐惧与不安。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没有他预料中的批评,而是温和地告诉他:“来到新的学校,怪关老师没有把有关规定详细地向同学们介绍,咱们《初一年级一日常规》中‘不带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到校’就包括卡通漫画书。今天先把书拿回去,我相信你以后一定不会再带到学校来了,我已经看出你是一个挺聪明的孩子……”这次谈话后老师们都反映他有了“想好”的意识,尤其上我的课,还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当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不稳定是他们的特点,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现象,可是对这种类型的孩子确实不可以再一味地批评,因为他们对批评已经产生了“抗体”,很难再有好的“疗效”了。有一学期刚开学的第一周,初一的孩子们就向我诉说他们的烦恼——家长的唠叨。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孩子们嫌家长唠叨,表面看起来是嫌家长“说得多”,实质上是因为家长们说的内容多批评,少表扬;多指责,少鼓励;张口一表扬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的话谁爱听?谁爱老听?听多了,没用了,不就成废话了吗?对孩子的批评要掌握适时、适当和节制的原则。
欢迎光临 赏识教育论坛 (https://bbs.ssjy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