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标题:
浅谈幼儿的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
[打印本页]
作者:
烁震郎
时间:
2013-1-21 14:10
标题:
浅谈幼儿的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
这学期刚开学不久,有一位从机关幼儿园转学过来的幼儿家长来找我说,她的小孩今天不想来上学,因为昨天老师批评了他,当然,她也知道是她的小孩抢别人的玩具时,打了那个小朋友,并告诉我,上学期在机关幼儿园就是这样,老师不会赏识教育,批评了他的孩子,所以才转学来我们园。言下之意,任何情况下都得用表扬的口气来鼓励小孩,因为孩子自尊心太强。上星期,我们园在蝶园广场组织了一次轮滑比赛,邀请家长们一起参加。姗姗,一位很聪明,很优秀的小姑娘,平时园里的一些教学、游戏活动,她总是起着带头作用,但轮滑不是她的强项,比赛没多久,她便落后了,停在半途不滑了,当爸爸妈妈跑过去时,她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还嚷嚷着以后再也不玩轮滑了。直到今天,她都不愿意碰冰鞋一下。
其实,这样的事例很多。在赞扬声中长大的孩子,受不得一点打击,但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侯经常受到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 我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所以,在赏识教育的同时,必不可少的要进行一些挫折教育。下面就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赏识教育 .
赏识教育不是无原则的赞美,而是赏识孩子的爱心,赏识孩子的进步,赏识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赏识孩子抗挫折能力,赏识孩子的理财能力等。
1、鼓励与赏识的区别
鼓励是帮助孩子形成某种能力。"你一定能做好!","你很棒,你会完成!"。这是鼓励孩子去做。赏识是肯定孩子的能力。"你真行!","你真棒!","你真能干!","宝宝真聪明!",这是肯定孩子。鼓励、肯定都是对能力的鼓励与肯定。分不清什么是赏识,什么是鼓励。结果只能是以自我为中心,情感脆弱,耐受挫折差,自恋,不能客观的去看待事物与自己。
2、不能滥用赏识教育!
现如今的孩子,自小一帆风顺,除了一些父母或许对孩子发发“威”以外,哪个孩子的爷爷、奶奶不把孩子当“皇帝”“公主”般呵着护着,可以说已经“赏识”到极限了,试想,在家庭里受了几年“赏识”的“皇帝”“公主”们如果再接受学校十几年的“赏识教育”,那会被赏识到什么样子啊?会被赏识到什么地步啊?试想,在家庭、学校被一路“赏识”下来的孩子们参加工作以后,他(她)不会遇到挫折吗?那遇到挫折后他(她)会有什么想法呢?他(她)会怎么办呢?我想不外乎两种想法:一是就此沉沦下去萎靡不振,二是愤而走向极端闯下弥天大祸。
3、有目的、实事求是地进行赏识教育
毫无目的、不实事求是的赏识很糟糕。什么是毫无目的的赏识?比如一个一岁多、两岁的孩子,从一个较低的台阶上往下跳,孩子跳下后,妈妈说:你真棒!孩子为了得到妈妈的认同,每次给妈妈表演,妈妈每次都说:你真棒!这就是毫无目的的赏识。一个较低的台阶三次能跳下,说了三次"你真棒",就要有一个更高的目标,鼓励孩子去跳一个稍高的台阶,只有获得更好的能力时,才能给与进一步赏识与称赞。什么是不实事求是的赏识,这个孩子根本就不能很好的从这个较低的台阶上跳下,妈妈也一味的说他真棒。这种不实事求是的称赞,只能当做一种鼓励,并且不能用的太多。毫无目的的、不实事求是的赏识,孩子根本就搞不清自己是否有某种能力。
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较艰苦困难的条件,让孩子在困难和挫折作中经受磨练,以提高孩子战胜困难、应付挫折能力的教育。 挫折教育绝对不是简单的批评和打骂。简单的批评和打骂,只会使家长和孩子产生心里沟通障碍,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培养孩子的耐挫折能力。挫折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孩子受挫的恢复力。
1、 挫折教育的作用
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人总有
种潜能不能被激发,这种潜能只有在一些非常的情况下才能被激发。当其遭受挫折时,便容易激发其的潜能,所以说,挫折也是成功的动力。
挫折教育能打击人的骄傲情绪。,人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应当有的错误,如:粗心大意、骄傲自满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为地设置一些挫折让其遭受以打击其骄傲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种挫折应当有一定的限度,并且不是以真正打击为目的,而只能是通过这种人为设置的挫折,让其受到教育,使其明确挫折对自己的作用,并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排除自己的骄傲情绪,戒骄戒躁,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挫折教育能够使人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完一个难题时,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绝知须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个人没有遭受挫折的洗礼,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就好象是温室里的“花朵”,是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而只遭受许多挫折(无论这种挫折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掌握了应付挫折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讲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2、挫折教育的方法
从小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孩子们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让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至于遭到挫折便束手无策。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孩子们讲解那些身处逆境仍然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人生经历,如:经历无数次失败都不气馁的电灯的发明者爱迪生的故事,在地震过后的废墟中,没有水,缺乏氧气,无助且坚强的人是怎样坚持直到获救的等等,这对于培养孩子们顽强的意志是有帮助的,从而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且让其终生受益。
人为地制造挫折。有些孩子比较聪明,家庭环境好,在生活中遭到挫折的机会可能很少。而这种孩子在顺境中应对自如,但一旦遭到挫折,便一撅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所以对其应人为地设置障碍制造挫折,让其人为地遭受挫折,以训练其对逆境的忍受能力、受挫折的能力,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
3、 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
正视挫折。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遇到挫折便心灰意冷,就会一无所成。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树立这样的思想:挫折使我们又多学到了一些在通常情况下无法学到的知识,是使我们更加倾向成熟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怕挫折,才能会更加正确地对待挫折。
克服挫折。有了正确的思想,接下来便要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遭到挫折以后,便要想方设法去克服它。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孩子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解决问题后对成功的喜悦,这是在其它任何情况下都无法提供的。
从挫折中学到知识,吃一堑,长一智。对于在生活中遭到的挫折,我们要善于总结,以便从中学到一些经验,从而内化为我们的知识,为我们以后使用,帮助我们不要在同一个地方再跌倒,这才是我们要做到的,也是挫折带给我们的礼物。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说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才能够对我们的人生有一定的帮助。
三、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的有机结合
有人说:“赏识太多,孩子容易骄傲,会输不起;批评太多,孩子会缺乏自信。”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在“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中寻找一种平衡,找准最佳着力点让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该赏识的时候赏识:教育者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微微的点头,一句看似平常的表扬,都能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该批评的时候批评:注意方式方法,道理说到他们的心坎上。即使要惩戒,也可以采取聪明的办法,寓尊重、期待、激励、教诲于“惩戒”之中。 赏识也好,批评也罢,甚或惩戒,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师长教育孩子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智慧,孩子们便会多一份希望多一份成功。
欢迎光临 赏识教育论坛 (https://bbs.ssj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