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标题:
海豚老师引导家长教育专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7 23:50
标题:
海豚老师引导家长教育专题
如何激励学生高效学习 小海豚著
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服从于一个“期望X价值”理论,这个理论假定,人们倾注于某项工作的努力是产生于;(1)他们致力于这个工作时所期望的成功程度;(2)他们对所参与的工作本身或完成工作所带来的利益报酬的估价程度。
这就是说,人们在估价工作结果之前是不会作出努力的,即使他们知道能够成功地完成这项工作;同时,即使这是个很有价值的工作,如果人们认为无论怎样努力也不可能成功的话,他们也不会作出努力。期望X价值的动机理论表明,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必须帮助学生评价学习活动的结果,并且使学生确信,只要作出适当的努力,他们就能获得成功。下列策略就是按照期望X价值理论的观点构成的:
(一)必要的先决条件
1.支持性的环境。教师必须把课堂组织和安排成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这包括鼓励学生,耐心地帮助他们学习,以及让他们乐于智力冒险而不必担心以犯错误会导致批评。
2.适当的挑战/困难水平。如果学习太容易,学生会感到厌烦;如果太难,他们会产生挫折感。最能激发学生动机的是,让他们作出一定努力并达到较高的成功水平。
3.富有意义的学习目标。某些学习活动对于激发学习动机是不合适的。例如:反复练习已经完全掌握的技能,缺乏恰当理由的背诵,抄写在阅读或其他学习中永远用不上的名词术语的定义等材料。
4.适度的运用。激励动机的尝试可能会被滥用,而任何特定的教学手段如果被过于频繁地使用都会丧失它的有效性。
(二)通过保持成功的期望激发动机
1,走向成功的程序。保持学生成功期望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确保他们不断地达到成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确定适应学生水平的教学起点,小步前进,让学生在每跨出新的一步之前都有充分的准备,使学生能够调整学习步骤而避免过多的疑惑和挫折。
2.教学目标、成绩评定及自我增强技巧。应确认下列目标:
(1)近比远好(提出需要即时着手的学习任务比遥远的将来才能达到的最终目标要好);
(2)明确比笼统好(比较“完成一页数学题,最多错一处“与”学习要细心,做好功课”);
(3)挑战性比过易或过难好。教师要提供明确详尽的反馈,并恰当地帮助学生运用判断成绩的标准(例如,用绝对标准衡量或以他们取得的进步与同伴们的成绩相比较),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并继续努力。
3.帮助学生认识努力与结果之间的联系。通过树立典型、集体交流和学习反馈,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所付出努力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他们能得到什么。
4.提供矫正背景。对于灰心丧气的学生,要坚持原定目标,运用掌握学习原理及有针对地补课(把失败的原因归之于努力不足、缺乏知识或方法错误,要胜过归罪于缺乏能力)。
(三)通过利用外部动机激励学习
1.为好成绩(或进步)给予奖励。除分数外,它们还可包括:
(1)物质奖励;
(2)特别的权利;
(3)精神奖励;
(4)表扬和社会尊重。教师给予的奖励应能引起对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视而避免学生仅仅注意奖励本身。
2.组织适当的竞赛。竞赛和外部刺激与引导思考和强调学习质量相比,能更有效地刺激努力的强度。因此,竞赛内容的设计及奖励最好依据简单技巧的掌握而不是着眼于繁琐的问题或发现学习,要注重表现的速度和成果的数量而不是剧造性或艺术性。
3.表明课堂学习的实用价值。这就是让学生注意到,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将会符合他们的现实需要,课堂学习是今后生活和事业上获得成功的准备。
(四)通过利用学生的内部动机激励学习
1.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兴趣。无论何时都应运用多样化的例证、活动及学生感兴趣的其他内容来达到课程目标。如说明或应用概念原理时。可利用新闻或青年文化中引人注目的人物、事件和流行的事物。
2.允许选择和自主决定。在教学目标限定的范围内,向学生提供多种方法和机会。
3.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的反馈。学生特别欢迎这样的教学方式,即不仅允许他们积极活动,而且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来指导随后的反应。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以便轮流指导。也可以指定小先生或让学生分对或分小组互相检查作业。
4.允许学生创造最终产品。学生们愿意由自己来完成一项有意义的任务而不仅仅是做部分工作。当他们完成这样的任务时会体会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5.包含幻想或模拟的因素。除了正规的戏剧、角色扮演、模拟比赛等重要形式,还应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恰当的模拟活动。例如:让学生假想作家、科学家的心理活动,或让学生设想自己生活的某个历史年代或地理环境中。
6.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最有效地互相交流活动将取决于教师:
(l)给予学生有价值的学习经验,而不仅仅是围绕课程目标把学生组织起来;
(2)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扮演一个实际的角色并主动地参与。
(五)激发对于学习内容直接兴趣的策略
1.学习兴趣和动机的示范。向学生表明,你把学习看作是一种奖赏和报酬,是一种丰富个人生活的、令人满意的自我实现活动。与学生分享与你所教科目有关的书籍、文章、电视、电影的乐趣,注意把所教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地环境或当前事件中去。
2.引起好奇或悬念。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积极的信息处理或问题解决的过程。
3.引起不协调或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对所熟悉的课题进行逆向思考,指出已知事物的出人意料、含混不清及不合常规的方面。
4.使抽象的内容更加具体明晰。当课文过于抽象或概括时,应补充足够的细节以帮助学生想象所描述的内容,并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加以说明。
5.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动机。要求学生列举自己对某个课题或活动感兴趣的地方。
6.呈示学习目标和先行组织者。当学生在处理各种信息时,教师应更多地通过讲述、电影幻灯或阅读材料使他们弄清教学要求。区分学习要点,研究学习提示,提出有关做好笔记的建议,提请注意学习内容呈示的结构特点等,可以帮助学生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进行记忆和理解。
海豚著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7 23:52
标题:
re: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小海...
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小海豚著
刚刚念初中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
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是一个飞跃。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口罗口罗嗦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难怪此时,许多家长常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整天不想回家,不愿与家长说心里话,交换想法,做事比较任性。而许多孩子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烦死人了!规定这不许,那不准,真讨厌!显然,家长和子女在“对着干”。
初中的孩子,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对,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就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现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家长知道了“心理断乳”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对待他们就更应避免简单粗暴,也不能用“哄骗”的方法来对待他们。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
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独立。于是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反抗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不与父母交谈,有的与父母阳奉阴违,有的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为此,家长光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学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关心少年儿童的心理学。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积极地教育孩子。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应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批评,人们越是想看,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一睹为快。
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的缘故。二是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这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
应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当父母的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
为此,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应善于理解孩子
(1)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2)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3)家长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子女应理解父母。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们大都视子女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子女应经常向父母谈谈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内容。当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愿望相违时,要通过商量来解决,要摆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7 23:56
标题:
re:家长管教孩子要注意十三戒 小海豚著...
家长管教孩子要注意十三戒 小海豚著
1、戒过度保护
有时候,由于太注重表面的安全,忽略看不见的心理需求,纵使孩子具有优秀的先天条件,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当孩子想跑、想玩时,大人会害怕孩子受伤而禁止他。如此的话,孩子便会养成不好动的习惯,身体变得迟熟、孱弱多病,心智的发展也必然受到阻碍,性格也会变得退缩胆小、缺乏自信、无法面对困难。我们必须明白,关怀是心灵上的沟通,并不是行为上的干预。过份的干预既令孩子反感,也妨碍他发展潜能。
2、戒过份宠爱
事事顺从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动手,于是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依赖、迟熟、不能忍让、也不懂自己照顾自己,即使表面看来柔顺温和,但当孩子长大,需要面对难题时,就可能出现性格突变。
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
3、戒揠苗助长
孩子年纪愈小,基本动作愈少受学习或训练影响。不顾孩子的发育情况,强迫他提早学站、学走路、学写字……造成孩子身心严重失衡,导致产生脾气暴躁、焦虑、冷淡、退缩等问题,兼且会拒绝学习,也不懂与人和谐相处。
4、戒过份专制
经常以权威口吻规范孩子的举动、限制他的自由、否定他的想法,会使孩子长期处于恐慌之中,无法表达自己,只懂唯唯诺诺,不懂快乐;并使他失去自信,变得紧张、没有安全感,面对事情不知所措,失去尝试新事物的勇气等。另外,为了发泄不满,孩子会欺负比他小的孩子,当孩子长大,他更可能会对我们存有怀恨的心理,把以往积压的不满,发泄回我们身上。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7 23:57
标题:
re:9000万独生子女:垮掉的一代?...
9000万独生子女:垮掉的一代? 小海豚著
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好吃懒做、自私专横……这是社会给出的评价。人之初,性本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没有本质区别……这是专家的观点。于是,“皮球”踢到了教育上。近日,国家人口计生委透露,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已累计出生9000万独生子女。9000万,这样的数据再次拷问了教育。
“独苗”到“森林”的希望
今年14岁的宣宇在重庆市区的一所中学念初二,那是一所在该市数一数二的中学。但记者了解到,宣宇的家并不在重庆市区,而是在很远以外的郊县黔江。
为什么宣宇会跑这么远来上学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都希望我能上好高中,考好大学。”
宣宇的妈妈王小洁告诉记者,小宇是家里的“独苗”,一大家人都盼着他能有出息。所以从小到大,家里都尽可能地给他的成长创造最好的条件。
记者了解到,小宇家的情况并不特殊。很多家长都是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到了“独苗”身上。“在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处在一个很核心的地位,一家人把全部希望都寄于其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张晓曼认为,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自然会对这个孩子投入全部精力、倾入全部感情。她说:“家长们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有出息,这是人之常情。特别是‘第二代独生子女’形成后,一个孩子往往承载着两辈人、三个家庭的希望。”
此外,有人提出,在21世纪,我国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将支撑起中国现代化建设,承担起迎接未来挑战的重担,他们是中国未来希望的寄托。西南财经大学人口专家吴忠观认为:“‘独苗’不但要成长为一个家庭的‘大树’,更要成长为整个社会的‘森林’。”
“关爱”到“溺爱”的倒退
孩子是希望,关爱孩子无可厚非,但记者采访发现,有的爱似乎过了头。
王静然是北京中关村一小的一名小学生,她的家是个典型的“六加一”家庭,父母都是独生子,结婚后又只生下了静然。据记者了解,静然是家中的宝贝,也是绝对核心。家里人对她是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她的妈妈蒋女士说:“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我和他爸爸把孩子当宝贝,两家老人更是把孩子当心肝。”蒋女士回忆道,从小到大,静然提出的要求都是尽量满足。有一次过生日,全家人花了一千多元给孩子买了个芭比娃娃,就因为她说同桌的小朋友有一个。
家长辞掉工作给孩子做陪读,家长排队给军训的孩子送吃送喝、16岁的孩子从没自己洗过一次衣服……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独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这种爱却有些过火,‘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是一种不恰当而且十分危险的家庭教育。”
家长们爱过了头,我们的老师面对这些宠爱有加的孩子们,又会做何反应呢?山东烟台开发区二小教师徐芬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金贵得很,我们做老师的根本不敢批评他们,有时候对学生说话的语气稍微重一点,都让我们诚惶诚恐。”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很多老师中间,都存在不敢批评学生的心理。
“错爱”到“会爱”的期盼
溺爱独生子女已经成为教育界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教育专家呼吁:“只有学会爱孩子,才能让独生子女承载起希望,而不至于成为‘垮掉的一代’。”
“溺爱孩子只能导致失败的教育。”儿童教育专家卢勤认为,家长出于对独生子女的疼爱,而事事满足、事实包办,这种做法的后果则会养成孩子依赖性强、惟我独尊等不好的品行。所以,家长应该学会把对孩子的爱藏起来一半。此外,卢女士还特别提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应该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这样也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适当、科学的批评是必要的。作为老师,要及时引导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独生子女的教育是家庭的事,是学校的事,更是社会的事。”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风笑天认为,全社会都应该关心独生子女的成长。
不要太强调独生子女的“独”
——访北京教科院冉乃彦副研究员
记者:现在,不少人感到一种危机,认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能吃苦、依赖性强等等。
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冉乃彦:其实,不少教育专家已经达成一个共识,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并不存在本质的区别。我个人也认为,独生子女并不像大家所认为那样,是垮掉的一代,这种观点相对有些偏颇。事实上,在很多独生子女身上,有着很多优点。
记者: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对吗?
冉乃彦:对,大家之所以觉得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能吃苦,就是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种感觉和印象。的确,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看到一些独生子女很娇气,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独生子女生就这么娇气,没准娇气的孩子中有很多是非独生子女呢。所以,我们应该反思,是不是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出了些问题。
记者:那您觉得对独生子女的教育目前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
冉乃彦: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把所有的希望和关爱都集中到这个孩子身上,这就会形成对孩子的一种溺爱。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包办过多、满足过多、期望过高,这些在教育中都是不得当的。另外,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也促使大家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倾向。虽然大家平时口头上也在强调德育教育,但有不少人还是把孩子考高分、上大学放到了第一位。特别要强调一点,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如果孩子因为家庭溺爱而养成惟我独尊等不好的习惯,就很容易影响孩子以后的成长。
记者:除了家庭方面的原因,学校方面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吗?
冉乃彦:就孩子的教育而言,家庭、学校、社会是一个都不能少。由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这种特殊地位使得现在的老师把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偏了,老师们不再随意批评学生,因为他们不敢去批评。于是,教育专家们忧虑了,因为这种无批评的教育是不可行的,没有批评,孩子可能就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一错再错,而且没有受过批评的孩子的,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容易脆弱。所以,老师们应该学会正确对待这些“独苗”,学会科学的批评。
记者:您觉得在独生子女的教育方面应该把握怎样的方向和原则呢?
冉乃彦:独生子女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他们交流欲望比较强,这样我们的教育就该因势利导,带孩子们多去接触外边的世界。但是,我认为不要过分强调独生子女的独,这样大家就觉不出有什么特殊了,也就会很平和地去对待独生子女教育。
作者:
快乐小鸟
时间:
2005-12-18 00:01
标题:
re:家长管教孩子要注意十三戒 5-8...
家长管教孩子要注意十三戒 5-8 小海豚著
5、戒脸孔严厉
孩子无法在严肃当中感受到我们的爱,摆出严厉的脸孔,只会令他对您却步。我们应避免用苛刻字眼责备他,即使他做得不够好,也应温和地给他意见,使他容易接受。
许多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却又很吝啬赞美自己的孩子。他们常常摆出一副长者的面孔责备孩子,以为这样才是教育,其实却忽视了赞美所带来的奇妙的教育效果。适宜的赞美能产生多方面的教育效果。
6、戒忽略孩子优点
觉得孩子没什么长处,就算有,也视之为理所当然,使其天份无从发挥。
中国人比较谦逊,不在人前称赞孩子,有时还会不经意地批评他。其实,我们对孩子的评价是他建立自我形象的依据,如果经常提及他的缺点,孩子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不仅影响其自信心,甚至会认定自己一无是处,更不思进取。
表扬要及时,对应表扬的行为,父母要及时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表扬要具体,表扬的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7、戒忽略孩子说话
孩子喜欢问问题,我们会觉得很烦,而打断孩子的话,或要他收口;人家问孩子问题,我们却经常替孩子说话。这样,会剥夺孩子练习说话的机会,导致自我表达能力差,孩子并会渐渐不再跟我们说话,严重影响亲子间的沟通。
与孩子交谈,首先要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说句笑话,讲点令人高兴的事情,拉近了感情距离,效果就会好得多。
8、戒经常对孩子唠叨
误以为多对孩子说几次,他就应该懂得如何做,即使在安慰孩子时,也是喋喋不休地指出他的过失,叮咛告诫他应该如何做,而忽略孩子的难处。孩子难免会感到麻木,变得了无生气,没有自信。另外,唠叨还会使自己的脾气变得暴躁,情绪变得无法控制
作者:
yazzie
时间:
2025-10-4 01:20
褋褌芯谢
275
CHAP
Fund
Hour
泻邪屑懈
袣邪屑褔
Bois
袘谢芯褏
袦邪褌胁
泻谢械泄
Donn
袠袗袗薪
Rodn
Herb
Simo
锌褉械写
Stev
Vien
啸谢械胁
袚械褉褕
袙袗孝懈
Wand
Hamm
Simo
SALS
Todd
袦懈薪械
Cred
袩邪褉懈
Ther
Jame
袠谐芯褉
XVII
Juli
懈薪褋褌
Open
袦懈泻泻
小械屑械
prog
楔褌褉懈
袗褉懈褋
Prof
Tesc
Fran
褋械褉褌
Smar
袪邪蟹胁
褔懈褌邪
小芯写械
孝械泻邪
Coto
Judi
小芯写械
泻邪褉屑
小懈斜懈
comp
ELEG
Roll
Basu
袣芯谢褘
Paul
袘邪斜械
笑褍泻泻
Juli
小泻邪斜
Memo
褋械褉褌
袠胁邪褕
XIII
褋械褉褌
Sela
袣懈褌邪
Plan
GUES
袠胁邪薪
袩懈薪褔
Bill
褉械屑械
袘褍褉邪
袚芯谐芯
袙邪泄薪
褋褌械褉
袣薪芯褉
York
袩褉芯泻
泻邪褉褌
John
Suit
arch
褔邪褋褌
Jean
Eman
袚褉芯屑
芯褋胁芯
Zone
Zone
Zone
Zone
Chet
WYSG
Miyo
Zone
Zone
Zone
Zone
Miyo
斜懈褌胁
Zone
屑械薪褟
Zone
Chet
Haro
Chet
Zone
Zone
Prin
nejr
锌褉芯写
锌芯写邪
欢迎光临 赏识教育论坛 (https://bbs.ssj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