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一件能够让自己想起来就兴奋的事并不容易,这需要一定的运气。如果你足够幸运,在大学期间找到了这么一件事,抓住它别放。因为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才有可能做到最好。
n 学会学习。大学里学的99%的具体的东西可能同未来的职业一点关系都没有。譬如,很多优秀的投行人士以前在大学里可能学的是生物、医学、物理、机械、计算机、法律、甚至文学或者哲学。因此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学习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能力和习惯。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学习工具;不是所有会上网、会使用Google和百度的人都会使用这个工具。
n 练好英语。在同等条件下,英语好的占便宜。连演员和主持人都是这样,更不用说普通白领了。这是全球化经济带给我们的一个难以回避的现实。
n 交几个一辈子的朋友,谈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没有特别的理由,就是不这样做没理由。
(关于上面几点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大学里应该做的四件事》。)
2.关于职业生涯
n 职业生涯是马拉松,不是100米跑。不要把长跑当短跑来跑。对刚刚走出校门的同学们来说,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是多少,其重要性等于零。重要的是你能在那里学到些什么,它又能给你带来些什么。
n 职业生涯是马拉松跨栏跑,不是100米平地跑。职业生涯中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障碍,会经历很多的辛苦、压力、冷遇、委屈乃至不公,因此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心态决定姿态,姿态决定未来。
n 职业生涯是团体马拉松跨栏,不是个人100米平地跑。现在的商业社会是容不下好莱坞大片里的孤胆英雄的,几乎你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在团队协作的结构和氛围中完成的,因此只有善于同他人合作并且在合作中能够赢得他人信任和尊重的人才有可能在这场团体赛中脱颖而出。
n 职业生涯是有感情投入的团体马拉松跨栏,不是仅仅需要投入体力和精力的个人100米平地跑。你对你做的事有没有感情、有没有激情将直接决定你能把它做到什么程度。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找到那件能够让自己持久地兴奋不已的事情的重要和幸运。
3.找什么样的工作
n 能找着的工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总要从某个地方开始。如果总是在看,你就可能成为一个看客。这个社会只奖励玩家、奖励参与者,不奖励看客。
n 有学习和积累空间、需要付出辛苦的工作。除非你是那幸运的0.1%的人,否则这第一份工作其实是在为后面的工作做积累和准备。因此,你能在这个岗位上得到什么样的学习和积累的机会比你能在这个岗位上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实在是重要太多了。而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学习和积累的多寡通常是和付出的辛苦(包括体力、脑力和心力上的辛苦)百分之百成正比的。
n 需要团队合作的工作。在智商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谁的职业生涯走得远一点往往和性格有关。虽然到了大学毕业想完全改变自己的性格已经不太可能,但是把自己的性格打磨一番还是有可能的,而打磨自己性格最好的地方就是在团队里。
n 有品牌价值的工作。很多用人单位负责招聘的人在看简历的时候第一眼永远不会看学校,更不会看你在学校里的成绩,而是看你的上一份工作在哪以及在那里做了多长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一份工作进入一个有品牌的机构对于以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便利。在找工作方面,有时候我们也像大闸蟹一样,扔进阳澄湖里涮一下再捞出来就不一样了。
4.用人单位最看重什么
n 态度与渴望:眼睛里是不是有火花。你是不是真心渴望进入一个行业或者加入一家公司从你的眼神里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n 逻辑思维能力:脑子里是不是有轨道。我们负责面试的同事有的时候会问诸如“此时此刻三环路上一共有多少辆车”、“拿百元大钞从楼下码到楼顶需要多少钱”这样的问题。天知道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因为它们一点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推导答案的过程,是你从A点到B点再到C点的路径是否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