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标题:
花季少年为何患了精神病(转)
[打印本页]
作者:
盈怡
时间:
2004-9-22 15:47
标题:
花季少年为何患了精神病(转)
2004-7-24
太原精神病医院及其开放区病房
就在许许多多中、高考学生满怀喜悦地期盼着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谁会想到,还有一些同龄人却被送进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这些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不少曾是众人眼里的佼佼者,都是父母的希望和骄傲。然而,这些如花的生命如今却目光呆滞,语无伦次,行为失控……他们为何从正常走向异常,从校园走向病房?追根溯源,令人痛心,震惊!
太要强 精神分裂
“他们嫉妒我,在背后嚼舌头,有信号传过来了,我心里能听见他们说我的坏话。”
“我听见考试时他们说,不用你告诉我们,你学习好有啥了不起?”
“他们有探测机,我想什么他们全知道,他们之间也能发信号。”
“我要上清华,我要去美国,清华的老师在点我的名字……”
这是一位患了精神分裂症的初三女生在日记中的独白。她精神紧张,心灵扭曲,出现幻觉,学习竞争带来的压力让她歇斯底里。熟悉的人谁也没有想到,小玫(化名)竟然成了这个样子。
从小到大,小玫一直是父母心中的乖乖女,是老师同学眼里的好学生,是亲戚熟人给自家孩子树立的学习榜样。她文静内向,酷爱学习,成绩优异。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里藏书较多,从上小学开始,每天放学回家,小玫一写完作业就拿上书看。她妈妈回忆说,邻居家的孩子老是在外面疯玩,喊也喊不回来,而小玫这个“书呆子”是赶也赶不出家。小玫父母的同事、好友都鼓励道:“是个好苗苗,好好培养吧。”
进入初中后,父母和小玫共同制订了“升学计划”,高中要上全省一流的,大学只选清华、北大,任何阶段都不能出了班里前三名。父母高期望,老师严要求,自己加压力,小玫感到紧张,反复在日记中告诫自己:“不能输,只能赢!”别人的成绩稍微超过她一点,她就又恨又急,把同班几个好学生当成“死对头”。
初二时小玫得了鼻炎,偶尔听见个别同学背后说她“学习好算啥,说话嗡嗡的真难听。”从此,小玫经常怀疑同学在背后讽刺她、嫉妒她、窥探她的心理。看书时眼前不时浮现出同学们挤眉弄眼、嘀嘀咕咕的样子。她学习走神,又害怕成绩落后,更加烦躁,时常失眠,很痛苦,但父母不知原因,反而责怪她“越大越不懂事”。老师后悔地说,那段时间他对小玫的批评也多,没有正确分析引导。
初三时,小玫症状加重,经常出现幻觉,语无伦次、喋喋不休,说听见对面楼上的男生要和她约会,说美国派人来找她,说妈妈也在探测她,说有人要杀她爸爸……
给小玫治病的张素霞大夫说,学习压力大是导致青少年精神分裂较为普遍的因素。小玫在家发生咬舌等危险行为时住院,现在好多了。小玫的病床头还放着书,她目光平静,没有狂躁反应,话不多,偶尔念叨两句“清华、美国”……
遇挫折 心理脆弱
除了学习的压力,早恋失意也使个别心理脆弱的中学生产生精神疾患。高二男生高杨(化名)因早恋受挫精神分裂,刚刚住院半个月。
当记者在精神病医院开放病区花园里和他面对面坐下时,瘦高、文弱的高杨一开口就反复问记者:“我对她那么好,她怎么就不理我呢?”
高杨的父亲说,从高一开始,高杨对同桌的女同学有好感,买雪糕总是买两支,有新书主动借给人家,常帮着给自行车打气,中午不回家一起吃饭,晚上放学还要护送同桌回家。在同桌眼里这些都是正常的男女同学交往,但高杨却感到两人关系非同一般,有朦胧又甜蜜的爱情滋味。一个学期结束时,高杨自认为水到渠成,兴奋地向同桌提出“发展恋爱关系”,同桌大为惊奇,一口回绝,说他“歪心眼”,并让老师给调了座位。
被浇了一盆冷水,高杨不但没有冷静下来,抛弃杂念,以学业为重,反而开始内疚自责:“她为什么不喜欢我呢,我的牙齿不白?我不喜欢运动?我长得太瘦弱?我的性格不豪爽?我考第七名是不是成绩太差?我对她还不够好?”等等,并觉得同学们在笑他无能,感到活得没意思,变得郁闷起来。他逐渐远离集体,终日郁郁寡欢,最后发展到眼睛看着书、嘴里念出字,但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呈现思维、情感、意识联系不紧密甚至脱节状态,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状。他后来每天问母亲:“妈妈,我能不能好?是不是会死?我死了你怎么办?”像霜打的茄子,有气无力,食欲减退,更加瘦弱,父母束手无策,只是着急,做医生的叔叔发现后,赶快将他送到医院治疗。
开放病区的王斌红主任指出,青少年情感丰富而脆弱,包括一些大学生在内,恋爱受挫往往使他们心灰意冷,感到前途黯淡,心理承受力差的容易发病,这时需要老师和家长及时引导。
呵护多 心态逆反
生活环境在一个人成长历程中会留下深深的烙印。18岁的倩倩(化名)是被单亲家庭禁锢了18年而精神分裂的。
倩倩的家在太原郊区,两岁时父母离异,她被判给了妈妈。父母离异的原因是母亲“脑子有点不对劲”。实际上,从来没有到医院看过病的母亲是轻微精神病患者,只是人们不清楚而已。经受了失去丈夫的打击,倩倩的母亲怕了,生怕一不小心惟一的女儿会被丈夫偷走。母亲坚持接送倩倩上下学,一回家,就把大门从里面反锁上,她和女儿都不迈出家门一步。周末时,如果母亲上地里劳动,她肯定把心爱的女儿锁在家里。没有玩耍的同伴,没有畅快的奔跑,倩倩从小就胆小内向,但特别懂事,她听到母亲最多的教诲就是:“妈妈这样做是因为爱你,是为了你好,妈妈是你惟一的亲人。”她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小院里长大的倩倩渴望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她渴望像同学们一样到镇上玩一趟,买根漂亮的头绳;她渴望在村里的大槐树下,和同龄的伙伴痛痛快快地玩捉迷藏,她甚至想到进城里去游玩。但她只能在同学们绘声绘色的讲述中,让耳朵过过瘾,妈妈不允许她离开小院。直到后来到外村上了中学,到市里上了中专,和社会接触后的倩倩眼前豁然开朗。
她开始厌恶母亲,痛恨母亲,但放假回家照样被锁在家里,这让她受不了,她转而痛恨从不见面、不负责任的父亲。在仇恨的心理下,她偷跑、反抗,和母亲吵架甚至动手打了母亲,但事情过后,看着含辛茹苦将自己抚养大的母亲,又悔恨不已。在这种反复无常的情绪波动下,倩倩狂躁不安,又哭又笑,在叫喊着要杀了母亲的同时,自己精神分裂。爱她的母亲病情也加重了,母女俩都被亲戚送进了医院。
性格怪 缺乏引导
羊角辫上扎着两只跃跃欲飞的淡粉蝴蝶结,背对着病房的门眺望窗外的“虹虹”(化名)显得很灵性,她的背影不由让人想起了唱着歌谣在皮筋上跳跃的童年。遐想之间,虹虹的妈妈走过去轻轻抱住女儿的双肩,让孩子转过来问记者“阿姨好”。虹虹突然转过脸来,瞪着惊恐、痴呆的眼神直往妈妈怀里钻。一刹那,记者的心被刺痛——虹虹只有11岁,是山西省太原精神病医院最小的病人。
哄女儿睡了午觉,在医院花园里的绿阴下,虹虹妈妈哽咽着讲述了女儿的成长过程。虹虹爸爸工作很忙,在家时间少,虹虹基本上是妈妈一个人带着。从小,这个女孩儿就胆小内向,特别依恋妈妈,一遇到生人,就抱住妈妈不放。上幼儿园时,每天早晨入园,虹虹几乎都要声嘶力竭地大哭一场,眼泪汪汪地扬着小脸,死抓着妈妈的手不放。老师和妈妈对这个特殊的孩子都很发愁,遇到啥事都尽量哄着让着,一味迁就,只求她不哭就行。
虹虹胆小不爱说话,却常常莫名其妙地大发雷霆。她很孤僻,从来不主动找小朋友玩,自己的东西也从来不让外人动,同学们都知道她性格古怪,一般不招惹她。上小学二年级时,班主任老师的孩子来教室里玩,好奇之下打开了虹虹放在桌上的文具盒玩里面的小熊橡皮。虹虹从教室外进来后,尖叫着抓起文具盒就摔到黑板上,文具撒了一地,吓坏了在场的同学。此后,同学们更不敢接近虹虹,在背地里悄悄传着:“虹虹有精神病。”
老师感觉到情况严重,劝母亲带孩子看看心理医生。但做妈妈的接受不了“孩子不正常”这个打击,总是抱着侥幸心理,心想,长大点可能就好了,仍哄着让着,虹虹的爸爸也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性格缺陷。渐渐地,虹虹离正常的儿童生活越来越远,只得休学在家,没有好转之下,最后住院治疗。
“也许当初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该找医生帮助,好好引导孩子。谁能想到性格有点缺陷最后害了孩子呢?”虹虹的妈妈痛苦地反思着。
应提倡 挫折教育
据太原精神病院的医生介绍,今年中、高考前后,他们医院门诊已经接诊20多例因考前紧张、考后失落的患者,其中有一名女高中生,高考第一天就在考场上发病,被送往医院,目前还在住院部治疗。
该院副主任医师王斌红分析说,临床中,青少年患者致病原因复杂,其中性格缺陷、学习压力、早恋打击、单亲家庭因素比较常见,这几种原因的根源都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评判一个完全健康人的标准,应该是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目前,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在从家进幼儿园、从幼儿园进小学、从小学进中学、从中学进大学、从大学进社会的各个关键阶段,科学的家庭教育、全心的关爱、适时的引导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他说,在家庭教育中,尤其要提倡挫折教育。如今,因子女减少,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都很高,希望孩子将来大有作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会尽可能满足孩子需要,常常表现为溺爱,而且只重视孩子的知识培养,忽视性格培养,缺乏教给孩子适应社会能力的教育。在这种状况下,孩子会变得眼高手低,心理承受能力弱,受不了挫折。而一旦孩子受到挫折时,家长要么一味指责孩子,要么忽视问题,说一句“没事”就过去了,使孩子下次遇到挫折时仍然不知如何应付。科学的挫折教育应该是在孩子遇到大事大坎上,帮孩子分析失败教训,教给孩子经验,告诉他非预期困难的存在,使孩子考虑事情时,既考虑到最好的一面,也考虑到最坏的一面,使其思维、谋划渐渐周密,少犯错误。
针对挫折教育的必要性,省社会科学院一位社会学专家指出,在人生的大事面前,要把每一次挫折向孩子好好说清楚。一个人性格的改变往往和压力、挫折有关,面对挫折,有的孩子变得更坚强,有的孩子不堪一击,关键是家长、学校、社会给予他怎样的引导、教育。性格决定一切,人们常说的养成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心理、习惯、行为,成功地养成教育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
(本报记者 申毅敏 本报通讯员 储春秀文/摄)
作者:
居里夫人
时间:
2004-9-22 21:28
标题:
re:我儿子聪明、淘气、学习好,早期教育之智力...
我儿子聪明、淘气、学习好,早期教育之智力开发不错,5岁能背圆周率260位,后来没时间就没往下背。现在10岁毛病也不少,写作文尽写阴暗面以及不好的行为和事,上课很少聚精会神的听课。只是因为他学习好,老师也没太当回事。脾气暴躁,好打同学,谁能帮我说说着孩子是怎么回事。
欢迎光临 赏识教育论坛 (https://bbs.ssj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