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标题:
花季少年为何患了精神病(转)
[打印本页]
作者:
盈怡
时间:
2004-9-22 15:47
标题:
花季少年为何患了精神病(转)
2004-7-24
太原精神病医院及其开放区病房
就在许许多多中、高考学生满怀喜悦地期盼着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谁会想到,还有一些同龄人却被送进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这些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不少曾是众人眼里的佼佼者,都是父母的希望和骄傲。然而,这些如花的生命如今却目光呆滞,语无伦次,行为失控……他们为何从正常走向异常,从校园走向病房?追根溯源,令人痛心,震惊!
太要强 精神分裂
“他们嫉妒我,在背后嚼舌头,有信号传过来了,我心里能听见他们说我的坏话。”
“我听见考试时他们说,不用你告诉我们,你学习好有啥了不起?”
“他们有探测机,我想什么他们全知道,他们之间也能发信号。”
“我要上清华,我要去美国,清华的老师在点我的名字……”
这是一位患了精神分裂症的初三女生在日记中的独白。她精神紧张,心灵扭曲,出现幻觉,学习竞争带来的压力让她歇斯底里。熟悉的人谁也没有想到,小玫(化名)竟然成了这个样子。
从小到大,小玫一直是父母心中的乖乖女,是老师同学眼里的好学生,是亲戚熟人给自家孩子树立的学习榜样。她文静内向,酷爱学习,成绩优异。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里藏书较多,从上小学开始,每天放学回家,小玫一写完作业就拿上书看。她妈妈回忆说,邻居家的孩子老是在外面疯玩,喊也喊不回来,而小玫这个“书呆子”是赶也赶不出家。小玫父母的同事、好友都鼓励道:“是个好苗苗,好好培养吧。”
进入初中后,父母和小玫共同制订了“升学计划”,高中要上全省一流的,大学只选清华、北大,任何阶段都不能出了班里前三名。父母高期望,老师严要求,自己加压力,小玫感到紧张,反复在日记中告诫自己:“不能输,只能赢!”别人的成绩稍微超过她一点,她就又恨又急,把同班几个好学生当成“死对头”。
初二时小玫得了鼻炎,偶尔听见个别同学背后说她“学习好算啥,说话嗡嗡的真难听。”从此,小玫经常怀疑同学在背后讽刺她、嫉妒她、窥探她的心理。看书时眼前不时浮现出同学们挤眉弄眼、嘀嘀咕咕的样子。她学习走神,又害怕成绩落后,更加烦躁,时常失眠,很痛苦,但父母不知原因,反而责怪她“越大越不懂事”。老师后悔地说,那段时间他对小玫的批评也多,没有正确分析引导。
初三时,小玫症状加重,经常出现幻觉,语无伦次、喋喋不休,说听见对面楼上的男生要和她约会,说美国派人来找她,说妈妈也在探测她,说有人要杀她爸爸……
给小玫治病的张素霞大夫说,学习压力大是导致青少年精神分裂较为普遍的因素。小玫在家发生咬舌等危险行为时住院,现在好多了。小玫的病床头还放着书,她目光平静,没有狂躁反应,话不多,偶尔念叨两句“清华、美国”……
遇挫折 心理脆弱
除了学习的压力,早恋失意也使个别心理脆弱的中学生产生精神疾患。高二男生高杨(化名)因早恋受挫精神分裂,刚刚住院半个月。
当记者在精神病医院开放病区花园里和他面对面坐下时,瘦高、文弱的高杨一开口就反复问记者:“我对她那么好,她怎么就不理我呢?”
高杨的父亲说,从高一开始,高杨对同桌的女同学有好感,买雪糕总是买两支,有新书主动借给人家,常帮着给自行车打气,中午不回家一起吃饭,晚上放学还要护送同桌回家。在同桌眼里这些都是正常的男女同学交往,但高杨却感到两人关系非同一般,有朦胧又甜蜜的爱情滋味。一个学期结束时,高杨自认为水到渠成,兴奋地向同桌提出“发展恋爱关系”,同桌大为惊奇,一口回绝,说他“歪心眼”,并让老师给调了座位。
被浇了一盆冷水,高杨不但没有冷静下来,抛弃杂念,以学业为重,反而开始内疚自责:“她为什么不喜欢我呢,我的牙齿不白?我不喜欢运动?我长得太瘦弱?我的性格不豪爽?我考第七名是不是成绩太差?我对她还不够好?”等等,并觉得同学们在笑他无能,感到活得没意思,变得郁闷起来。他逐渐远离集体,终日郁郁寡欢,最后发展到眼睛看着书、嘴里念出字,但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呈现思维、情感、意识联系不紧密甚至脱节状态,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状。他后来每天问母亲:“妈妈,我能不能好?是不是会死?我死了你怎么办?”像霜打的茄子,有气无力,食欲减退,更加瘦弱,父母束手无策,只是着急,做医生的叔叔发现后,赶快将他送到医院治疗。
开放病区的王斌红主任指出,青少年情感丰富而脆弱,包括一些大学生在内,恋爱受挫往往使他们心灰意冷,感到前途黯淡,心理承受力差的容易发病,这时需要老师和家长及时引导。
呵护多 心态逆反
生活环境在一个人成长历程中会留下深深的烙印。18岁的倩倩(化名)是被单亲家庭禁锢了18年而精神分裂的。
倩倩的家在太原郊区,两岁时父母离异,她被判给了妈妈。父母离异的原因是母亲“脑子有点不对劲”。实际上,从来没有到医院看过病的母亲是轻微精神病患者,只是人们不清楚而已。经受了失去丈夫的打击,倩倩的母亲怕了,生怕一不小心惟一的女儿会被丈夫偷走。母亲坚持接送倩倩上下学,一回家,就把大门从里面反锁上,她和女儿都不迈出家门一步。周末时,如果母亲上地里劳动,她肯定把心爱的女儿锁在家里。没有玩耍的同伴,没有畅快的奔跑,倩倩从小就胆小内向,但特别懂事,她听到母亲最多的教诲就是:“妈妈这样做是因为爱你,是为了你好,妈妈是你惟一的亲人。”她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小院里长大的倩倩渴望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她渴望像同学们一样到镇上玩一趟,买根漂亮的头绳;她渴望在村里的大槐树下,和同龄的伙伴痛痛快快地玩捉迷藏,她甚至想到进城里去游玩。但她只能在同学们绘声绘色的讲述中,让耳朵过过瘾,妈妈不允许她离开小院。直到后来到外村上了中学,到市里上了中专,和社会接触后的倩倩眼前豁然开朗。
她开始厌恶母亲,痛恨母亲,但放假回家照样被锁在家里,这让她受不了,她转而痛恨从不见面、不负责任的父亲。在仇恨的心理下,她偷跑、反抗,和母亲吵架甚至动手打了母亲,但事情过后,看着含辛茹苦将自己抚养大的母亲,又悔恨不已。在这种反复无常的情绪波动下,倩倩狂躁不安,又哭又笑,在叫喊着要杀了母亲的同时,自己精神分裂。爱她的母亲病情也加重了,母女俩都被亲戚送进了医院。
性格怪 缺乏引导
羊角辫上扎着两只跃跃欲飞的淡粉蝴蝶结,背对着病房的门眺望窗外的“虹虹”(化名)显得很灵性,她的背影不由让人想起了唱着歌谣在皮筋上跳跃的童年。遐想之间,虹虹的妈妈走过去轻轻抱住女儿的双肩,让孩子转过来问记者“阿姨好”。虹虹突然转过脸来,瞪着惊恐、痴呆的眼神直往妈妈怀里钻。一刹那,记者的心被刺痛——虹虹只有11岁,是山西省太原精神病医院最小的病人。
哄女儿睡了午觉,在医院花园里的绿阴下,虹虹妈妈哽咽着讲述了女儿的成长过程。虹虹爸爸工作很忙,在家时间少,虹虹基本上是妈妈一个人带着。从小,这个女孩儿就胆小内向,特别依恋妈妈,一遇到生人,就抱住妈妈不放。上幼儿园时,每天早晨入园,虹虹几乎都要声嘶力竭地大哭一场,眼泪汪汪地扬着小脸,死抓着妈妈的手不放。老师和妈妈对这个特殊的孩子都很发愁,遇到啥事都尽量哄着让着,一味迁就,只求她不哭就行。
虹虹胆小不爱说话,却常常莫名其妙地大发雷霆。她很孤僻,从来不主动找小朋友玩,自己的东西也从来不让外人动,同学们都知道她性格古怪,一般不招惹她。上小学二年级时,班主任老师的孩子来教室里玩,好奇之下打开了虹虹放在桌上的文具盒玩里面的小熊橡皮。虹虹从教室外进来后,尖叫着抓起文具盒就摔到黑板上,文具撒了一地,吓坏了在场的同学。此后,同学们更不敢接近虹虹,在背地里悄悄传着:“虹虹有精神病。”
老师感觉到情况严重,劝母亲带孩子看看心理医生。但做妈妈的接受不了“孩子不正常”这个打击,总是抱着侥幸心理,心想,长大点可能就好了,仍哄着让着,虹虹的爸爸也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性格缺陷。渐渐地,虹虹离正常的儿童生活越来越远,只得休学在家,没有好转之下,最后住院治疗。
“也许当初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该找医生帮助,好好引导孩子。谁能想到性格有点缺陷最后害了孩子呢?”虹虹的妈妈痛苦地反思着。
应提倡 挫折教育
据太原精神病院的医生介绍,今年中、高考前后,他们医院门诊已经接诊20多例因考前紧张、考后失落的患者,其中有一名女高中生,高考第一天就在考场上发病,被送往医院,目前还在住院部治疗。
该院副主任医师王斌红分析说,临床中,青少年患者致病原因复杂,其中性格缺陷、学习压力、早恋打击、单亲家庭因素比较常见,这几种原因的根源都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评判一个完全健康人的标准,应该是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目前,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在从家进幼儿园、从幼儿园进小学、从小学进中学、从中学进大学、从大学进社会的各个关键阶段,科学的家庭教育、全心的关爱、适时的引导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他说,在家庭教育中,尤其要提倡挫折教育。如今,因子女减少,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都很高,希望孩子将来大有作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会尽可能满足孩子需要,常常表现为溺爱,而且只重视孩子的知识培养,忽视性格培养,缺乏教给孩子适应社会能力的教育。在这种状况下,孩子会变得眼高手低,心理承受能力弱,受不了挫折。而一旦孩子受到挫折时,家长要么一味指责孩子,要么忽视问题,说一句“没事”就过去了,使孩子下次遇到挫折时仍然不知如何应付。科学的挫折教育应该是在孩子遇到大事大坎上,帮孩子分析失败教训,教给孩子经验,告诉他非预期困难的存在,使孩子考虑事情时,既考虑到最好的一面,也考虑到最坏的一面,使其思维、谋划渐渐周密,少犯错误。
针对挫折教育的必要性,省社会科学院一位社会学专家指出,在人生的大事面前,要把每一次挫折向孩子好好说清楚。一个人性格的改变往往和压力、挫折有关,面对挫折,有的孩子变得更坚强,有的孩子不堪一击,关键是家长、学校、社会给予他怎样的引导、教育。性格决定一切,人们常说的养成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心理、习惯、行为,成功地养成教育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
(本报记者 申毅敏 本报通讯员 储春秀文/摄)
作者:
居里夫人
时间:
2004-9-22 21:28
标题:
re:我儿子聪明、淘气、学习好,早期教育之智力...
我儿子聪明、淘气、学习好,早期教育之智力开发不错,5岁能背圆周率260位,后来没时间就没往下背。现在10岁毛病也不少,写作文尽写阴暗面以及不好的行为和事,上课很少聚精会神的听课。只是因为他学习好,老师也没太当回事。脾气暴躁,好打同学,谁能帮我说说着孩子是怎么回事。
作者:
yazzie
时间:
2025-10-8 10:29
Huma
358.5
Bett
Perf
Jami
Walt
Raou
邪泻邪写
York
袙锌芯褋
挟褋褌懈
Ango
袣懈褉懈
Frie
Tesc
Will
袘邪褍屑
袪邪蟹屑
XVII
Prim
斜褞褟邪
袘芯褉写
袗谢褌邪
袩邪褋泻
2CS2
Cuis
Sham
Garr
XIII
褋谢芯胁
袘邪写屑
薪邪褉芯
Carr
袪邪褕懈
袠褋邪械
Mosh
Tool
Alle
Rexo
Palm
褋械褉褌
Soun
袠芯邪薪
泻褍斜懈
Love
Pete
袟胁褟谐
Chee
Trau
Andr
褌泻邪薪
DAIW
Wind
Impr
Yves
John
袩懈褋邪
胁褉械屑
Allm
XVII
楔械胁褔
Mati
Niki
DrKo
Pali
brow
vers
XVII
褍锌褉邪
孝懈屑芯
袩芯谢械
Soli
Yann
袘褍泻芯
屑邪褌械
Chih
diam
袣芯卸械
褌邪斜谢
R116
Happ
袘褉械卸
褎邪泻褍
袘褍褏邪
02-7
袪芯褋褋
褌邪泻懈
Zone
屑械薪褟
懈薪褋褌
Epat
褏邪褉-
邪胁褌芯
Zone
袚褍谢懈
KPMG
楔械胁械
Darr
袦邪褌胁
Leon
邪胁褌芯
Papu
校芯谢屑
携褑泻械
邪胁褌芯
袣芯薪褌
Alex
薪械芯斜
Doug
XVII
Mart
Stan
袩械褌褉
薪邪锌懈
懈蟹谐薪
Geor
泻褉邪褋
1950
Casi
NOEE
欢迎光临 赏识教育论坛 (https://bbs.ssj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