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理性思维能力较弱,具体的、直观的、身边的事物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触发联想。进行耐挫折的教育,如果空对空地讲道理、列条条,很难受到实效。必须使学生从"挫折中悟挫折",多利用报载的、现实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不失时机的进行教育。 ① 利用自然环境挫折,开展教育。自然一旦横施淫威,人的力量就显得渺小和苍白。但如果这时人的心理堤坝没有被冲跨,那就能实现根本意义上的"人定胜天"。例如前两年我国遭受洪闹灾害后,在结合学校的一日捐活动的同时,我不失时机的向学生进行了教育,让学生懂得了即使面对困难,只要自己能正视它,终有解决的办法。 ② 利用社会环境挫折,加强教育。由于社会条件的某些限制,人的某些需要和动机可能无法实现。对此准备不足,就可能导致心理失衡。针对这一情况,我总会在班干部选举之前,抓住时机,在班中开展"假如我落选"、"为啥别人不投我的票"的小型讨论,这样,就可以防患于未燃了。 ③ 利用个体的挫折,深化教育。当一个人自我实现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就拿刚才谈及的那个自幼丧母的女孩为例,自从我接班后,除了对其生活、学习上给予适当帮助外,我决不对其搞特殊化。刚开始时,她相当受不了,经常无端发脾气,甚至有时会因上课举手每被我叫到而闹上一节课。于是,我抓住这些细小事例,我找其个别谈心,告诉她这个社会是公平的、竞争的社会,总会有不顺她心的地方,遇到挫折,应想办法克服,而非怨天尤人。同时我还在班中开展了一次"如何参与竞争?""万一竞争失败,该怎么办?""万事要靠自己争取"等大讨论,使小朋友知道了要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道理。终于,在第二学期的一次班干部选举中,这个女同学以自己的努力,被同学们推选为小队长。事后,她对我说:"通过自己努力争取来得荣誉,要远比老师送给她的中队长更令她感到高兴。"后来,该生耐挫折力渐渐有所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