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标题:
转帖]王财贵教授谈经典诵读
[打印本页]
作者:
xjdszyqh
时间:
2004-9-27 14:37
标题:
转帖]王财贵教授谈经典诵读
第一节 儿童经典诵读的基本理论
从儿童时期起就诵读经典,是一种意义深远,合乎人性的素质教育,具体的施教也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但由于近现代教育观念的片面性及其影响,一般人还不太理解诵读经典的深刻意义及其合理性,不易接受传统的诵读学习方式,因此必须略作理论之说明。
近代的教育观念,大体是以美国实用主义为主导,也可以说是以"儿童中心本位"为主的教育观念。其理论的大要如下:
(1)教材的选编要按照类化原则,也就是教材要依儿童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也就是他能懂的知识才教给他。
(2)教育的目标是遵循实用原则,也就是他生活上有需要的知识才教给他。
(3)教学方法要注意兴趣原则,也就是要顺应儿童的兴趣,对某些知识有兴趣才学得好。
如果依照这三个原则去推论,也许是不该教儿童诵读经典的。不过,以上三个原则,虽有其合理性,但从完整的人类教育的理念看,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首先,以类化原则说,要求教材依由浅入深的顺序,以适合学生的理解力进行教学,这只有在科学知识技能的学习中才是完全合理的。然而人类的学习,不能以科学知识技能完全概括之。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地位的关于精神性、文化性、人格性的陶冶培养,是否也要遵循"理解而后?quot;的原则?还有一个问题,什么叫做理解?是不是人类所有的精神活动,都得像理解数学公式那样具有精确性才算理解?这些都是一直被含混的问题。
其次,所谓实用,有儿童期当前能用的知识,也有他将来成长时乃至终身所需的知识,要不要一齐照顾?儿童能不能学他现在不用(或不考试)的知识?要不要教他将来成长所需要的知识?这是当今的教育界应该深切讨论的问题。
其三,所谓兴趣,是可以用各种方式培养的,儿童是否一定要做游戏才有兴趣?是否对不了解的东西,就没有兴趣?这种问题,应该由实验来判断才对。
姑且举音乐的学习为例。如果我们的音乐教育,一向只教他能懂的音乐,只教他当时要用的音乐,则一个小学儿童因为只懂儿歌,所以只能教给他儿歌。如是,则小学毕业时,他只有小学音乐水平。升初中后,便觉得儿歌太浅用不上,必须再学少年之歌,初中三年又只学少年歌,毕业时也只有初中的音乐程度。到了高中,初中音乐又无用,又必须再学青年之歌。如此,则每长一岁便没有音乐可用,须学新的音乐,从小学到高中十余年的音乐教育,到高中毕业时,只有高中水平。除了音乐系之外,我们所有大学生、成人,一辈子的音乐素养只停留在高中的水平,成人若只有高中水平,便是没有水平。难怪我们社会中的成人,一辈子只能跟着儿女听流行歌,这是音乐素养低落的表征,现在书店的音乐类畅销书大多是古典音乐的"入门书",可见十余年的学校音乐教育是多么贫乏而不足。
应该更换一些教育思想,充分理解教育的多元性质,教育起码有两个基本层面:即除了有知识性的学习和当时年龄实用性的学习之外,另外还有性情的、美感的学习和属于永恒性的学习。在其理解性的、技巧性的学习,如乐理和歌唱乐器上的学习,遵照类化原则,配合年龄,由浅到深以外,在其精神性的欣赏方面,多用高水平的、有美感的音乐,让他多听多接触。这样做,不见得儿童就会排斥,但他的音乐鉴赏力必能在耳濡目染中渐渐养成,而永远成为一个有音乐审美素养的人。请看有些音乐家庭,儿童自出生起即听经典音乐,没听说孩子会掩耳不听,长大成人之后,其音乐感受力自然与众不同。
若要问儿童不懂那么深的音乐,怎么学?则必须辨明:懂音乐和懂数学不一样,我们如果要用现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的方式去衡量他的知识,那他当然一点也"不懂",但如果教育思想不那么僵化,如果我们从更长远的观点看,可以推断,他当时表面上好像不懂,但其实他可能有某种默默的"懂",而且可能"懂"得很深,"懂"到他整个生命里去,或许这才是"?quot;的真意!毕竟生命是一大神奇,你以为儿童不懂,甚至连儿童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懂不懂,但小时有了默默的酝酿,到了适当时候就会"豁然开朗"。我们应给教育保留这一扇人生的可贵之门才好。
我们当然要尊重科学、重视实用,但一切以实验科学为标准,唯实用是尚,泛科学化、泛功利化的教育,可能会抹杀了一些人生很宝贵的面向。
语文的学习也一样,可分为技能性、实用性的一面和文化性、永恒性的另一面。技能学习大体是解决认字写字的问题,实用性则照顾到现实所需用的语文技巧和生活观念。依照当前流行的教育理论制定的小学语文课本,只供应现实技术层面的知识。既然儿童所知、所需的语文知识甚为简单,因此语文教学内容也就十分简单。
如此教下去,到了初中、高中,他除了认得一些字外,其它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便不够用,他必须再打基础,这时他已经太忙,基础再也打不起来了,他已不可能从语文教学得到深刻的、永恒性的东西了。若不是大学语文系的人,一生便只能具有高中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他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语文程度低和人文素养苍白的人。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人一辈子都会有缺乏之憾,十余年的语文教育,这样的浪费是非常冤枉的。古人所谓"十年寒窗"不仅是为了考状元,更重要的是学习和修养一生受用不尽的才华,低水平的语文教育,明显的不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这种教育实在是值得我们反省的。
我们现在的教育观念把语文教学弄得太扭曲、太繁杂了。现今的学校的语文课费力很多而收效甚微。儿童仅仅学到两三千个字,以及应付他生活上需用的浅显语言,文字要表达一点文采也很难。
且从认字说起。低年级学生的认字能力虽然很强,但是到了实际的写字、用字则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认字是靠记忆力,而实际应用则需要理解力。本来,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力弱,应着重认字,而少要求书写及应用。字会认了便可阅读,阅读时不太明白也没有关系,从糊里糊涂的大量阅读中,自然会有一些吸收,自然可培养出理解力。而大量阅读的同时,也增加认字数量,认字如滚雪球,会愈认愈多,一般智力的儿童,在两三年内,几乎可以认完一辈子所需用的字。起先是会认不会写、会读不会用,但这都不要紧,等长大了,理解力提高了,自然就会写、会用,这岂不是简单又自然!但是我们正规的教育观念认为,每教一字就要求先会写,然后会用,才算学会了,号称"深究"。其实这是强他所难,所以老半天教不好一个字、一个词。最后,认为既然不会写不会用,就是不懂,不懂就不要教,所以课本就那样简单。但虽然教得很少,却要学得很精,天天在原地磨呀磨。老师教得很吃力,儿童也学得很痛苦,不知道错过了多少时机、浪费了多少心血、埋没了多少才华!
曾有某日本学者认为汉字最能训练图形智力,所以在幼儿园教日本小孩认汉字。他的方法是:每天让儿童读一首中国诗,只读十分钟,便挂在教育室后面不管,明天再读一首。三年下来,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可以认得一千多个汉字,比日本高中学生还多。此法如应用在国内,以读经的方式进行,光从认字的价值来说,则三年的幼儿园读经,可能认得三千字至五千字以上,在他升上小学一年级时,便可能随意阅读。此时,若能提供大量的课外读物,则一个儿童在小学期间,不知能吸收多少知识,还愁他不会造句、不会作文吗?一个提早认字的儿童,可以提早阅读,而养成阅读习惯的儿童,不但自己吸收知识,也省了父母亲多少担心!更能消减社会上多少的暴戾之气!
要解决当今语文教育问题,须从教育观念入手,不要再迷信"懂不懂"的理论,不要再把儿童当作理智的"工具"看,要正视儿童学习能力的特点,要给予他合乎人性的教育!即是先要分清实用的知识学习和永恒的文化学习的不同。而在实用的考虑上,以提前认字和增广阅读来代替单调繁复的课文深究。特别是应该在永恒性的文化陶冶方面,参酌加入一些有长远意义的"经典教育"。
儿童的经典诵读教育总括地说,只有两个重点:一、从教材说,自小就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书"、"永恒之书",只要有价值,不管艰深不艰深。二、从教法说,就是要他反复多念,乃至于会背诵!只要能背,不管懂不懂。
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记忆力和理解力。记忆犹如电脑资料的输入和保存,理解犹如程序的设计和应用。无程序空有资料,则资料是死的,无资料空有程序,则程序是虚的,二者缺一不可。但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 0 岁开始,1-3 岁即有显著的发展,3-6 岁其进展更为迅速,6-13 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至13 岁达到一生记忆力的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20岁以后,心境若不平衡,便有减退的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 0 岁开始酝酿,1-13 岁总是缓慢上升,13 岁以后方有长足的进步,18 岁以后渐渐成熟,因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
我们提倡儿童诵读经典教育,即是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你不准备些有价值的书让他背,他就只好背小学课本,甚至背电视广告。如果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程度,(根据近年的实验,读经半年一年之后,约有百分之五十的儿童,可达到近?quot;过目不忘"的能力)其能力一辈子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如错过了13 岁的时机,将永无翻身之日。好像一个弱视的小孩,过了15岁就无法再训练了,此点请务必慎重关切,勿错过了时机!
有些人认为,理解才重要,叫一个不理解文意的人背书,是不应该的,那是"填鸭"式的教育,所以特别讥之为"死记硬背"、"食古不化"而反对之。殊不知,在理解力不发达的年龄,该"死?quot;就须"死背"而不理解,应"食古"就须"食古"而不理解,以后慢慢理解,可谓终生受益。这正是合乎人性的教育。他如果善于背而给他背,他很自然就背上了,怎可说是"填鸭"呢?"填鸭"是鸭胃小,吃不下硬填,填了不消化。现在,儿童背诵的能力强得很,好像一头有四个胃的牛,给他"读经",应该比喻为"填牛"!填多了,年龄大了,他会慢慢"反刍"(理解)!你现在不给他好好的"吃"几本经典,正是"饿牛",等他长大了,一点本领和理解力也拿不出来!所以在儿童期不给他背诵,正是浪费他的时光;在儿童期就要求他理解,正是遏止他的成长。如今的教育恰恰相反,儿童理解力发展尚未到时期,硬要他"理解",现今的科学教育,教材太深,超乎正常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加上参考书和联考的推波助澜,造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儿童少年"怕"数学、"怕"科学。其实,有关理解力的学习,在儿童少年时期,是只能凭其天生的发展,而很难训练的。天分高、早开窍的只占少数,现在的科学教育却是以高标准来要求一般的学生,致使绝大多数的人产生理解能力上的困难,而这种理解能力上的困难是不能"勤能补拙"的,是打他骂他也没有办法的。在理解力低下的年龄硬逼着他学习很多需要高度理解力的科学知识,学生何其痛苦!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填鸭"!
我真希望我们的科学教育学学美国,把数学科学教育的难度降低两三年程度,使人人先不怕数学科学,而代之以多量而多变的习作,以养成善用思考的习惯。我们初中高中的数学科学知识实在太深,平时生活用不上,而其高度又不足以参与发明创造,变成两不着边。其实中华民族要迎头赶上科学先进国家的发展,恐怕不是教一般人在课程上塞得很多就可以达到的,而是要出"天才",有创造性的科学家要靠天才,我们应在发现并特意培养科学天才上努力,方是正途。
一般人所需要的思考训练是逻辑和人生哲学,而我们高中教育却没有逻辑和哲学,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是想要以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演算来训练洞察力与思考力,但学那么深的数理化,又要求解题速度,反而不能培养其洞察的眼光和思考的习惯,只有令他在学校时以解题技巧掠取分数而已,只令他一辈子害怕思考、心胸滞浊而已。这样的教育不但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科学家,连整个社会的"科学精神"、"研究风气"也都被扼杀了,此为"科学填鸭"之过也。
科学教育与语文教育走的是两条路,不应该相互抵触,而应兼顾互补。简而言之,儿童时期背经典,不浪费好的记忆力,好的记忆力有助于将来提高理解力。
在儿童时期,让他在语文学习上"死背"、"食古",犹如电脑之输入资料,愈多愈好,选择愈珍贵的愈好,"食古"多了,其中自会有所酝酿发酵,将来他理解力提高了,或与生活经验恰合了,自然会"活用"。生命是难以测度的,你安知"食古"一定"不化"?依认知心理学家的观察,记忆多的人,其理解力也相对提高,其想象力也比较丰富。我们当然不必像考数学那样确切判定他一定懂还是不懂,也不必像实验室实验一样预测他什么时候能用得上,甚至怎么用。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的是:现在预备了,将来一定有用。事到临头只凭原始的一点聪明,因着刺激而反应,常不免慌乱失措,窘态毕露!
以上是从"懂不懂"、"有用无?quot;的角度看,说经典教育是可以暂时不懂,但将来却有大用的,以破除当今偏颇的教育思想。若再进一步说,光从"用得上、用不上"的角度来衡量经典诵读教育,也还是很表面的。其实现在就用得上,只是考试用不上而已--因为不考。何谓现在就用得上?请看现今社会上、校园中,"问题青年"、"问题学生"愈来愈多,大家都知道,原因不是出在经济上,也不在聪明不聪明上,甚至也不是知识够不够的问题,而是文化教养的问题!文化教养之出问题,由来也久,病怎么来就怎么去。有人天真地以为社会乱到一个程度,就会"物极必反"地自然纠正,这是错把天地的自然变化误想成文化也会如此。天地可自然地循环,但文化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坏,是人的自我破坏;好,也需要人的自我培植。我们社会必须重植文化之根!而植文化之根的最简易可行之策即是教儿童诵读经典,使他及早受经典文化的浸润。
有些现代人的心态,凡是不能一时见效的,就等不及,凡不能供将来耍嘴皮、争名位的,就认为没有用,这是社会风气的浮燥,是人世间的衰象!要给儿童读经典,凡此等陋习鄙见均须淘滤净尽才可。
究实而言,让一个儿童接受经典诵读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要他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使他的生命陶溶出某种深度,以维护人性光辉,以提升人格品质,以造就人才,以陶铸大器。这是人类天经地义的期盼,这是教育主政者以及所有教师、所有家长的责任!也是一个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一个谋国以忠的政治家,所应慧眼洞见的远谋!
作者:
xjdszyqh
时间:
2004-9-27 14:38
标题:
re:第二节 儿童诵读英文经典的基本观念...
第二节 儿童诵读英文经典的基本观念
从实用性说,语文是沟通的工具,多学一种外语外文,即是多了一项才华。从教育的立场说,人类的任何一种语文,都是非常复杂的,语文学习,即是开发儿童潜能的最好方式。语文能力好的儿童,在各方面的表现也往往比较特出。
虽然学习任何语文,对潜能开发的功效,大体相似,但"英语英文"在国际上,至少尚有四五十年的通用性,当今我国国民的外语教育,宜先学英语英文,行有余力,再兼学其它。
要学好外国语文,和学本国语文并无两样,即是愈早愈好。人类本有极强大的"语文天赋",可以轻易学得多种语文。这种"天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零到三岁,是完全饱满时期,学什么像什么,一学就会,不费吹灰之力,轻易地奠定了一生基础。第二阶段是三岁到六岁,其天赋便减低了一半,然犹虎虎生风,一日千里。六岁到十三岁,又减去其一半的一半,但如善加把握,尚有可观。唯若错过了十三年关键之期,则"天赋"丧失殆尽,永不再得。
把握这种时机的责任,完全在儿童的父母及老师身上。所以,负责任的父母老师,应该及早注意儿童的语文教育了!以多样的高度的语文,开发孩子的高度心智,并为人类培养融通文化之国际性人才。
有关语文教育的内容,可分"语""文"两方面。"语"为"文"的基础,"文"是"语"的升华。所以教材也可分为两方面:
第一,"语"的部份,一个民族的语言,其基本句法只不过数十句,常用语句也只不过数百句。当地的人,两三岁之内,就耳熟能详,一生所说的话,不过是这些句子的扩充应用而已。身为外国人,其实只要熟练"常用语句"约一千句,则发音自在其中,语法自在其中,民情风俗自在其中,其语言基础也就够深够广了,辅之以广播媒体,随其年龄经验,累积变化,则将应对自然,宛如土生。
第二,有关"文"的教材,一个民族数千年文化,其精华只不过几本经典之作而已。经典之中,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不朽范例,也可以精选出数十百短篇以作代表。如能熟透这数十百篇,则单字自在其中,文法自在其中,文艺自在其中,思想自在其中。由此立下根基,则无书不可读,无理不可通矣,此执简御繁之道也。从外文经典入手,方是培养外文能力吸收外来文化的正途。
至于熟习之道,则唯在"背诵"一法。背诵之道,唯在"反复"一途。反复与背诵,又是儿童之专长。况且儿童对声音极为敏感,十三岁之前,只要所听者正确,即能发正确之音;儿童对视觉图案的记性也特别灵敏,一个字只要多看几次,即能牢牢记住。又,儿童天生直觉能力极强,只要有千百句语句常在口头绕心头转,久而久之,自能融会旁通,进而应用自如。
教任何语文,首先,要相信如果儿童是"活的",则其耳朵自有听的能力,其舌头自有说的能力。只要听的是正确的,其说的也自然正确。所以,"发音",是不必费心教的,教发音是徒劳无功的。现在国内的英语教学,不相信儿童是活的,不教学生多听标准的英美人讲英语,却由老师一点一滴地教不甚标准的发音,这就是国人的英语一直讲不标准的主因。
其次,要相信如果儿童是"活"的,则其心智本来是灵敏的,只要累积的句子够多了,自能领悟文法文意,而通过"领悟"的,才是最真实的了解。所以,"文法",是不必费心教的,教文法,往往弄巧成拙。现在的国内的英语教学,因为不相信儿童是活的,所以一直不愿意多放点东西在学生肚子里,让他去自然消化。却把学生看成机器,由老师一点一滴的教文法。这就是国人英语反射反应建立不起来的主因。
总之,选取"英语句型"约一千句,"英名名作"约一百篇,录出正确读音,即是吾人的教材。反复让儿童或听或读,约五十遍即会跟着念,一百遍即熟练,三百遍,至于琅琅上口终身不忘,即是吾人的教法。以上的教材教法,简?quot;英语英文读经教学法"。不需专业老师,不需特别教室,不需特定时间。任何家长任何幼儿园小学教师,只要会按录音机,说一句:"小朋友,跟它念!"就是最理想的专业老师;任何地点,只要有一本书,一架录音机,即是最适当的专业教室。任何时间,只要拿着书,或听到声音,一分钟两分钟或十或二十分钟,就寝后、起床前、游戏时、洗澡时,都是最好的教学时间。
依照近年的实验观察,若从幼儿园中班起,每天半小时的学习,第一年,每周平均可背十五条语句(每句十至十五个字),或半篇文章(每篇约五百字)。一年之后,背完七百句型,或二十余篇名作,即可看字读音,语音正确,略能与外人交谈,并认得数百单字。以后背诵速度及融会能力加倍,则小学一年级时,识字量达到一千以上,即可自行阅读英文课外读物。 只有正式的直接的"英语""英文"教育,不须要绕道"儿童英语""儿童英文"。浅度无聊的教材,只是在浪费儿童的生命。须知,英美的儿童,三岁就学会一生?quot;英语"了,因为他们从没学过"儿童英语"。但是美国青少年"英文"程度低落,乃是由于他们从小只学"儿童英文",错过了一生学"真正英文"的时机。吾人不要再重蹈美国人的覆辙了!直接学会了成人的"语",儿童的"语"也会了。直接学会了深度的"文",平浅的"文"也会了。
一直注意"懂不懂"的问题,于是,"从浅到深按部就班,零零碎碎分析讲解"的教学法,已造成八十年来我国英语教育的严重失败。要改善英语教育,吾人应该改弦更张了。"只要多听多读多背,不要管懂不懂,听多读多背多了,自然就会懂。"这是吾人的新主张。
资质好的儿童,可以同样方法,同时教其法文、德文、日文、希腊文等。
"外文经典诵读"的基本前提是"中文经典诵读"。如果只侧重外文,偏废了中文,最多只成一个洋奴而已。不仅迷失了自己,对世界也无所贡献。
作者:
居里夫人
时间:
2004-10-2 14:42
标题:
re:我愿意
我愿意
作者:
yazzie
时间:
2025-10-8 13:25
Grou
443.4
Bett
Repr
Mini
袘邪谐褉
Jame
袙谢邪写
Hung
褋褌芯褉
袣薪褟蟹
锌懈褋邪
Rena
袣芯谢芯
NX10
Enid
袛械卸泻
Dire
Work
褏褍写芯
泻谢械泄
1960
Prem
孝胁械褉
袙芯谢泻
Jose
Step
Marg
小邪胁械
袥械谢褞
懈薪芯褋
锌褉械褋
Fair
写褉褍谐
Carl
孝械胁芯
Robe
John
OLAY
Agne
Aquo
胁械褖械
孝褉械褌
Else
Palm
Agua
Geor
泻芯写械
懈蟹写邪
褋械胁懈
Mari
Avon
小芯写械
Niki
褟蟹褘泻
袩邪胁谢
携泻卸懈
袥械斜械
Figh
Mari
袥懈褌胁
Rend
Circ
小芯胁械
Eleg
Sela
Beeb
Marg
Vogu
袣芯蟹谢
袠谢谢褞
Stev
Henr
袨褋褌褉
褍泻褉械
XVII
Miyo
Walt
薪芯褟斜
Naso
袪芯褋褋
袣褍褔械
袗褉褟褋
袦邪屑芯
ASAS
Chet
校褋谢褍
袣邪薪懈
褎懈邪薪
袣褍褔械
Zone
Alfr
袙邪泻褋
Zone
袘邪褏褉
芯锌械褉
Jose
孝械褉薪
Stan
Bill
Zone
褋芯泻褉
小泻褍谢
袛械屑懈
Robe
楔懈褉芯
袦芯褉谐
袙械薪械
谐邪蟹械
效褍写芯
袩邪褉褎
袘谢械泄
褝薪械褉
Alan
袪芯斜褋
Zone
褏芯褉芯
褎邪褉褎
TRAS
Fros
欢迎光临 赏识教育论坛 (https://bbs.ssj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