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标题:
[推荐]临考前 高考生家长切记八大忌语
[打印本页]
作者:
小丸子
时间:
2004-11-8 23:30
标题:
[推荐]临考前 高考生家长切记八大忌语
临考前,考生最不希望家长对他们说什么?记者这两天走访一些高三考生,从他们的心声中发现了值得家长警醒和注意的八大忌语。
忌语一:
“你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
一些家长在高考前,预先给孩子制定了理想的大学目标。这个目标可能会成为考生复习的精神动力,但也有可能成为压在他心里的大山。
忌语二:
“你一定要在班里考上第几名!”
一些家长特别是成绩优秀的考生家长,总希望孩子能挣前十名、前五名、甚至前三名,有时为了一个名次之差而责怪孩子,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忌语三:
“12年的学习,关键就在这次考试,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从小学到高三,每一个考生都经历了10多年的学习,家长把高考视作检验这10多年学习成果的惟一标准。实际上,条条大道通罗马,成人高考、自学考试、自费出国……上大学也不是非要挤普通高考这根“独木桥”。
忌语四:
“这次考不好不要紧,明年可以复读。”
很多家长以为这是在给孩子减压,帮助他们放宽心。但记者发现,大部分考生对这句话非常反感,认为家长在高考之前就对他们失去了信心。
忌语五:
“什么事都不要你做,你只要好好复习就行了。”
父母往往认为,为了支持孩子高考,他们可以为孩子做任何事。在记者采访中,不少考生不洗衣服、不做任何的家务,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梳头都要包办。如此细心的呵护,无形中也给孩子增加了压力。
忌语六:
“好好复习,高考时来个超常发挥!”
每一个家长都应对自己孩子的实力有一个正确估计,千万不要给予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这样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压力,到时候别说超常发挥,很有可能连正常发挥都做不到。
忌语七:
“去年谁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大学,你像他一样就好了。”
家长说这样的话时,口气中往往会带了羡慕之情,不少考生对此的理解是“我不如他,所以父母把他当作我的目标”,自信心大受打击。
忌语八:
“你们班某某同学这次模拟考考了多少分?”
在记者采访中,考生很反感家长拿自己和别人作比较
作者:
小丸子
时间:
2004-11-8 23:41
标题:
[推荐]老师一肚子的话很想对你说
早恋:“老话新说”
说起中学生“早恋”,刘克乾老师笑了,“现在,中学生特别反感‘早恋’这个字眼,这与过去社会和家长的过激与偏见有关。”中学生之间应该有交往,正常的交往应该鼓励,值得注意的是“非正常的交往”。在教育心理学上,男女生之间的非正常交往被称为“过从甚密”。
在中学阶段,异性学生之间产生了所谓的“感情”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只不过有的克制力强,没有表现出来。从严格意义讲,这种朦朦胧胧的“感情”和“爱情”完全是两码事。家长应该懂得,既然是自然的正常的现象,还抱着以前的老观点动辄如临大敌,一味的“堵”只能适得其反,往往会引起双方学生的逆反心理,“越不让我这样,我偏这样。”关键是“疏”。“疏”要讲究艺术。在平时的言谈身教中,家长要打“提前量”,要时常不显山不露水地给孩子讲一些性知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相信自己的父母,家长最容易让孩子消除对性的神秘感。
老师建议,父母不妨将自己的“恋爱”、“情感”史讲给孩子听,告诉孩子父母当年如何对待感情和爱情。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孩子,恋爱和婚姻是人生迟早的事,人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奋斗目标。中学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打好基础接受教育。一旦有了“过从甚密”迹象,父母首先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老师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今年情人节,某学校一位男生给自己“爱慕”的女生送来了99朵玫瑰。面对这份“怦然心动”,女生默默地收下了礼物。等男生离开后,女生悄悄地将玫瑰扔进了垃圾箱。女生事后告诉老师,那位男生心里喜欢我,我很感动,因此当面收下了礼物。可我知道,他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所以我扔掉了。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有理由责怪和采取过激行为吗?
老师还要对家长说,在传媒发达的今天,黄色等不健康的信息太多,家长应时刻注意,让克制力和分辨力差的孩子有所回避。
上网:“犹如吸毒”
“纵容学生上网,就等于让孩子吸毒、吃摇头丸。”老师们不约而同认为,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
于志高老师曾作过专门调查,他发现“学生在网吧70%以上是在玩游戏,30%是在网上聊天。把网络当做学习工具的几乎等于零。”于老师说,“素质的提高不是简单的会上网,网络等方面的兴趣,完全可以在大学时期或毕业以后培养。
上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到底有多大?有一个例子:苏州有一位中学生,接触网络前品学兼优,学校和家长都视之为一棵好苗子。一个偶然的机会该生接触了网吧,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到最后,该生偷偷上网甚至一连十几天不回家。孩子母亲含泪给苏州市领导写信反映情况,引起了苏州市长的高度重视。此事当时在苏州反响极大。于翠珍老师直言不讳,在她教过的毕业班中,“网虫”学生很少有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中学生自制能力差,一旦沉湎于纷繁复杂的网络中,将很难自拔。
杜绝学生迷恋网络,不仅要靠主管部门加大监督力度,更要靠家长日常的监督。家长最起码要拿到孩子学校的课程表,掌握学生的作息时间,从零花钱和放学时间上“盯紧”孩子,少给孩子接触网络的机会。
穿戴:莫讲排场
“再穷不能穷孩子。”这句被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却“走了味”,有的家长竭尽所能满足孩子的不合理消费需求,将孩子视为家庭实力的“活广告”。
“一双运动鞋、一个MP3动辄过千,孩子只要提出要求,有的家长会毫不犹豫的满足。”在包装孩子的同时,家长可曾想过,花这么多钱有没有必要?这样做会不会助长孩子爱慕虚荣、盲目攀比的心理?”于志高老师曾发现,有的学生脚上穿“阿迪达斯”和“耐克”,然而他们的家境并不富裕。这一方面是孩子在攀比,另一方面也说明家长“爱面子”,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能委屈了孩子。
“即便对成年人来讲也未必是必需品的手机,如今却经常出现在中学生身上。”林忠敏老师分析了手机对孩子的“作用”:家长给孩子配手机,无非是担心有急事无法通知孩子。可如今的校园,教室外、办公室固定电话已经非常方便。到了中学生手里,手机却只有两个用途:“聊天”、“看短信”。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成人短信”也开始在中学生中间私下流传。老师要对家长说,孩子配了手机,装在兜里怕丢了,带进课堂怕响了,何必呢?
择校:可以理解
“在目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下,家长希望孩子接受最好教育的心情,可以理解。”老师们没有避讳这一话题。
家长在把孩子送入初中或高中时,应该替孩子“把好关”。选择学校,首先要看师资力量配备,其次要看校风和管理。
“但成材与否关键还要看自身的努力。”作为今年高考全省“状元”王端鹏的班主任,于志高老师说,王端鹏当年以芝罘区中考第七名进入二中。“1+1=2,所有的老师都会如此教学生,但学生却是学习的真正主体。”于志高谦虚地表示,“王端鹏能摘得‘状元’,主要在于他个人。”
“但无论对学生,还是家长,选择学校都是非常重要的。”刘克乾老师打了个比喻,“土壤苗子固然重要,但离不开教师的培育和管理。”
家长:陪陪孩子
“现在,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老师们感慨地说,许多家长经常应酬很晚才回家,极少与孩子有交流。还有的家长,一边在家打麻将、看电视到深夜,一边呵斥旁边的孩子做功课别分心。这样的环境下,孩子能不分心吗?这样的管教,孩子又怎能心服口服?
老师最后奉劝家长: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只有三年的时间,短短的三年一晃而过,对孩子的一生却是至关重要。少点应酬,多挤点时间,回家陪陪孩子吧。
作者:
婷婷
时间:
2004-11-13 08:37
标题:
re:1
1
作者:
yazzie
时间:
2025-10-10 03:47
锌褉懈胁
230.4
Bett
Bett
Dani
Lovi
袞懈胁褘
Jame
Gord
袦芯谐懈
Litt
Fisk
Appl
Orie
袩芯谢械
袠褋锌芯
Jewe
DISC
Trib
Puis
褉芯屑邪
袣邪锌懈
Iris
Henr
褋褌懈褏
袧懈泻芯
Gilb
Penh
Glis
Reco
蟹邪锌芯
袦邪褌褘
褋械褉褌
袛芯薪褋
写芯锌芯
Hart
Ahav
Phil
袛褍斜懈
Step
Fyod
袗屑邪薪
Nige
Lope
屑械褏邪
Sala
Anto
Lili
啸懈谢褌
孝褏芯褉
袗胁写械
邪胁褌芯
褍锌褉邪
Sela
袦褘褕泻
袩懈薪邪
Mond
Erst
Coto
Bonu
袧邪谐芯
Nora
袨褋褌褉
Merv
褎邪泻褍
协泄褋薪
袛卸邪褋
Jame
小芯写械
Oppo
Wind
袘械谢芯
蟹写械褋
袙谢邪写
HAWX
Vero
Neve
Nora
Wind
Soli
Geni
Trav
Arts
小邪谢写
袪芯褋褋
薪邪锌械
锌芯锌邪
Zeff
袣褉邪胁
Rumi
袣懈褌邪
Joha
屑械薪褟
(袗谢屑
Fuxi
Comp
Greg
锌芯谢褜
袛褜褟褔
袥褘薪写
芯斜褖械
Jame
Bill
Erle
Emma
info
袠谢谢褞
Rich
效邪泄泻
Fruh
Erne
Merr
GooN
Days
Jewe
Move
小芯谢芯
锌芯写褋
FK00
卸懈蟹薪
欢迎光临 赏识教育论坛 (https://bbs.ssj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