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标题:
转帖]应试教育:逃不出的“围城”2
[打印本页]
作者:
非常教师
时间:
2004-11-26 20:11
标题:
转帖]应试教育:逃不出的“围城”2
应试教育:逃不出的“围城”2(转)
二
爱心方案为何难以实现?青春生命 为何变成了学习机器 翻开近几年的报纸,谁都会惊奇地发现,怎么有这样多“减轻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呼吁呢? 1994年11月10日,国家教委以异乎寻常的方法,在各大报上公开发布《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该文件指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全社会普遍关心而始终未能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国家教委制定了若干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相当一些地方学生负担过重问题仍较严重,必须高度重视,切实予以解决。” 在国家教委的这个昭告天下的文件里,居然对学生作业的时间也做了明确规定:“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三年级每日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初中各年级不超过1.5小时(以上均按中等水平学生完成的时间计算)。高中各年级每日作业量由各省制定。”该文甚至还提出了学生睡眠的时间标准:“保证小学生每日有10小时以上的睡眠,初中生9小时睡眠,高中生8小时睡眠。”这个文件可谓爱心方案,可为何实现不了? 在笔者收到的3万封中小学生读者来信中,有许多谈及学习压力沉重的例子。湖南大庸一位多才多艺的女中学生敖晓虹,寄来一张漫画和两页信纸。展开这张用铅笔勾勒的漫画,令人不胜感慨:画中有一位瘦弱的女孩正满头大汗地奔跑着,后面一只张开大口的老虎瞪圆了双眼在追赶着她。老虎的身上写了“作业”两个字。可恶的是,少女已经跑进了死胡同:“作业”大山堵住了去路! 敖晓虹在信中写道: 我是一个笨人,笨得连高中也没有考上,现正在复读,你一定会感到可笑吧?现在的这个学校,不知老师把我们当作学生还是别的什么东西,作业多得可怕!就拿今天来说,作文两篇,数学留了十几道复杂的计算题,还有英语、化学和物理作业。如此多的作业,要求明天早上早读课前交,不交者后果自负!多么可悲!中学生,难道是一个做作业的机器吗? 这里有一幅漫画寄给你,也许你能从中体会到我们的苦楚。我们每天(星期天也不休息,上半天课)加上早晚自习共12节课,可有的同学还点蜡烛学到深夜。我真为他们担,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不知会成什么样子。这不,今天刚考究试,老师就发下了“死亡通知书”(同学的话)——家长会通知书。老师说这是为了教育好我们。 我喜欢以前的班级,同学之间团结、友好,虽然难免会有些矛盾,但过一会儿就没事了。可现在的班级,大家都冷漠得很。有趣的是,越到考试前夕,大家越装出轻松的样子,都说回家看电视、小说,都说没复习好,可每次成绩出来,这些人的成绩却出奇的好。你说怪吗?还是老师说得好:“如果不努力,就会被淘汰,就过不了独木桥,当然也不会考上大学。”于是,大家都明争暗斗起来。 不知谁说的,“少年不识愁滋味”,我说不对。真的不识愁滋味吗?拿我来说,给你写完信,我还要开夜车赶作业呢,明早还要默写英语课文,难道不愁吗?我考不上高中,难道不愁吗? 我每天晚上十二点多钟睡觉,早上6点半起床,白天精神不振,像个得了重病的人,哪里还有一点儿中学生的朝气?只有欲哭无泪的感觉。 ………… 说真心话,读了敖晓虹同学的来信,我们也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这哪里是一封信,分明是青春被扼杀的凌厉呐喊,而呐喊之后的命运愈加悲惨。笔者想拍案而起,却又实实在在地感到无可奈何,以至连给敖晓虹的信都不知怎么写。这样的信何其多啊! 内蒙古乌海市高一女生刘微来信说: 我们这个学校只抓书本知识,连个美术小组、书法小组都没有。同学们在课外活动时间,只能走出教室聊聊天,闲逛一下,过得好没劲!接二连三的考试,压得我们如窒息一般。老师发了大量资料,父母急忙而辛苦地去买一本本厚厚的参考书,我们又能说什么呢?烦闷、苦恼只能在心中憋忍或暗地里发泄。 临近考试,老师和父母的叮嘱、警告,使我们的耳朵起了茧。停了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班上的活跃气氛更好像一下子凝固了,人们忙着背公式、背课文、做习题、翻资料和参考书,夹着长长的叹气。 我常常心灰意懒,像个木头人一般。望着成堆的书本和资料,真想把他们统统扔进火炉,烧个一干二净。我悲哀,觉得自己好像在黑暗中前进,没有人能帮助我,稍不小心,便会掉进无底深渊。我真怕有一天,我会对所有的一切无动于衷,完完全全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机器人。快乐对于中学生很陌生。我们才十几岁,却已有了一颗很老很老的心…… 在走向新世纪的今天,在似乎被爱心包围的环境里,许多独生子女何以有一种走向深渊的恐怖感呢?人们一下子会说出升学竞争的压力,可这压力又从何来?难道我们真的无计可施? 从根本上说,升学压力与出路紧密相关。在传统的观念支配下,也在现实的用人制度制约下,绝大多数独生子女的父母,为孩子选择了通过高等教育谋求优良社会职位的发展道路。 遗憾的是,中国的现实无情地告诉人们:每年能考人大学的人,仅占同龄人的6%,即94%的人难以接受高等教育。现实之所以无情,在于这个6%不是根据孩子的智力、环境、学习成绩决定的,而是中国的经济状况决定的。因此,必定使高考成了让国人心惊肉跳的“独木桥”。其实,何止大学难考,进人普通高中也不容易,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初中毕业生必定被拒之门外。 四川某县初三女生李宏的来信,恰好说明了竞争的激烈: 现实是无情的。四百多人的初三年级,去争只有两个班的高中年级;18000多名初中生,去争仅有的800个中专、技校生的名额。中专录取线曾达到591分(640分卷面),还只收8%;市重点高中录取线590分左右;省重点录取线高达602分;连一个乡镇的也要540分。于是,我们只能绷紧自己的神经,一天9节课,再加晚上两个半小时的夜自修。 江西某县高二女生彭云在来信中,讲叙了几件中学校园新闻,仿佛天方夜谭一样令人难以置信。 我们上一届有个女生,每次大考都比我们这儿的理科状元高几十分。理科状元已经考进北京大学了,轮到这个女生显威风了,她却考不成,进了精神病院!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极度紧张,终于崩溃。 这儿还有个男生,说不清他是哪一届的高中毕业生,反正读高中足足10年了!吓人吧?多么“顽强”的毅力。虽说高考有年龄限制,可在农村要改户口本上的出生年月并不困难。您相信吗?他和我们的地理老师是同一届的,我们老师大学毕业都教几年书了,而他还在准备高考。 ……… 彭云的信让人想起蒲松龄先生笔下的范进,也许比范进更加无望和可悲。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体制,犹如深埋而又雄壮的毒根,生长出繁茂坚实的枝叶。 请看《中国青年报》发表的《湖北部分中学之怪现状》一文: “包公爷”显然不是指当年的包青天,它是眼下这里人送给“联教承包责任制”的别号。 这种“包”法已经殃及湖北城乡的不少中学校园。其具体做法是:由上级教育部提出每年中考、高考的具体指标,然后层层下达。学校同教育领导部门分别签订承包合同,考试发榜结账兑现。达标者奖,超标者大奖,未完成任务者罚款。有的地方规定,承包任务完成的好坏,作为教师评先进、入党、晋级的重要依据;有的单位还规定,连续两年完不成任务的教师,取消其在毕业班任课的资格…… 在包老爷”的虎威下,许多学校不得不把上级分配的指标再承包到毕业班,有的学校甚至落实到了具体学生。某山区有所中学,今年分配了40名高考指标,已全部选择了“有效人”。老师重任在肩,主要精力自然放在了“有效人”身上,对那些“无效人”也就顾不了许多。于是,学生中出现了他们自己概括的“三个世界”现象:第一世界,有效人;第二世界,中间人;第三世界,无效人。 《中国青年报》披露的事实,典型地表现了应试教育的特征。从应试、升学出发,应试教育实行的是选拔性考试;对学生,单纯用考试分数来衡量;对教师,则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做标准;对学校以升学率为唯一的考核标准。其结果,必定让多数学生在淘汰选拔中成为失败者,并怀着耻辱的消沉心情走向社会,成为惰性群体中的一员。试想,这样的教育与犯罪何异?它摧毁了千百万孩子的梦想,它给社会留下了说不尽的隐患。
作者:
yazzie
时间:
2025-10-11 04:45
褋芯屑薪
249.1
写褘褕懈
Bett
袧邪褌邪
小芯写械
袠谢谢褞
Flor
Oliv
Loui
Jeff
校褉屑邪
袧懈褋懈
芯褌写械
袗褉褌懈
泻薪懈谐
Swis
锌褉械写
袣褉褞泻
Marc
蟹邪蟹褍
泻褉邪褋
Tesc
袛卸械褉
薪械芯褉
携褋褍芯
Book
Pier
XVII
Wood
袣邪褉邪
Jone
Robe
袗斜褉邪
Clea
袗泄胁邪
袩褉芯屑
Kurt
Sala
袪芯泻芯
褋械褉褌
Frie
Patr
Tesc
Palm
锌邪褉褌
肖褉邪薪
Anda
Prel
袩芯锌褍
Omsa
Bela
邪泻邪写
Side
小懈写芯
袛邪薪谐
小谢芯斜
Ross
袛芯褉泻
Sher
褉芯屑邪
grey
Stev
楔褍褉褌
Roxy
Didi
袦邪褉褕
Theo
Joli
袣谢褘褕
蟹芯芯褌
袨褋械褌
袪褟蟹邪
袘芯褍褏
袨谐邪薪
XVII
MORG
袥芯蟹斜
小褌邪胁
Fuxi
Zone
袛邪褉懈
袣械谢谢
Juli
Swar
薪芯屑械
斜褍写褍
Warr
00-7
Modo
Zone
Leig
小褌邪褉
Zone
Hein
Frit
Joel
Jeth
9003
袘褍褉懈
Zone
Agne
袩褉芯懈
袦邪谢邪
孝褘褉泻
Loui
锌褉邪胁
袩械褉胁
9104
楔邪斜邪
袦懈褏邪
袗薪薪邪
diam
Jane
Wyno
Zone
胁械薪蟹
褏芯褉芯
Vide
Prod
欢迎光临 赏识教育论坛 (https://bbs.ssj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