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标题:
[转帖]谁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李
时间:
2007-1-4 14:32
标题:
[转帖]谁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编者按:赵勇博士是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授,多年致力于国际教育研究。2006年12月,他在“美国教育领导论坛”上发言,反思了学校和教育体制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欢迎读者就此话题发表看法。
■孩子们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
■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学校强调并执行着统一的课程标准以及对学生统一的严格要求,缩小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同时也扼杀了创造力。
■不是因为美国学校比亚洲学校创造力教得好,只是美国学校扼杀学生创造力的程度没有亚洲学校那么深。
谁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赵勇
创造力的差异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这种差异是由于后天的文化和环境的影响所致,而不是“先天”就有的。美国和亚洲国家目前在创造力方面有差距的原因可能归咎于:亚洲国家传统文化和现有的教育体制更多地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潜能,而美国的文化和现有的教育体制对孩子创造力的扼杀没有那么多。
具有创造力潜能的孩子生活在不同寻常的家庭和环境中
具有创新潜能的人经常在观念、行为、信仰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与常人不同,并偏离传统的要求。一项“社会和环境对创造力的影响”的研究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偏离传统和正常行为的人往往会产生更多创新的想法。那些具有创新能力的孩子的家庭,通常在家中对孩子没有什么规定和约束;相反,在一般的家庭中,通常对孩子的规定和约束达6项之多。具有创造力潜能的孩子生活在不同寻常的家庭和环境中,这些家庭的父母在孩子幼年期就鼓励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在美国这样鼓励个人发展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力被认为是个人独特的表现,受到社会的尊重;而集体主义文化环境强调传统和继承,不提倡或不允许违背传统的行为和想法产生。
研究还发现,因为学校总是要求学生符合统一的标准以及服从纪律,目前学校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并没有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反而抑制或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大多数孩子天生都是好奇并具有很强想象力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学校生活的训练,他们就会变得更谨慎,更缺乏创新意识。教师、同伴和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大减弱了孩子们表现他们潜在创造力的激情。
当然,学校要求学生符合统一的标准和服从纪律也有充分的理由,因为学校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学校的教师也要求最好一个班的学生都能保持一致的知识水平,以便能够实施统一的教学。学生也必须服从一定的规定以便适应学校的要求。这样,所有的学校都不可避免地要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以达到对学生实施统一教育目标的要求。
孩子的创造潜能在进入学校的最初阶段就被扼杀了
亚洲学生和美国学生存在创造力的差异。首先,美国孩子在学校的时间远远少于亚洲国家的孩子,大多数亚洲国家的孩子往往视学校为生活的中心,而很多美国孩子不会把学校看成是他们生活的中心。总的来说,美国孩子暴露在扼杀创造力的机器———学校面前的时间较少。
其次,严格的纪律和统一的标准要求压制了创造力的发展。亚洲国家的教师经常表扬那些在课堂上能够遵守纪律的孩子。在孩子进入小学的头几个月里,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教会孩子们在集体中相处的技巧和技能。另外,亚洲国家的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多于美国的教师。
再次,美国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孩子成功的定义更宽泛一些,特别强调孩子的个性发展,他们认为尊重孩子的愿望和能力发展才是最重要的。美国的家长和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要求和学业期望都比较低,因而经常受到教育改革家们的指责和批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的母亲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成绩的满意程度要高于中国和日本的家长。学业上的成功,取得高分数固然很重要,但对个人创造力的发展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成绩更多地是在取悦他人。过多或是仅仅关注那些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等表面成功的指标,只能给孩子更多的压力。然而,亚洲国家的很多家长特别重视表面的指标,学生的成功与否是根据考试成绩以及能否进入好的大学来衡量的,而诸如艺术、音乐、社会活动、体育等活动都被认为是不重要的,除非是学生想要凭借这些方面的特长进入更好的高校。这种取向导致孩子们的创造潜能在进入学校的最初阶段就被扼杀了。对于成功的宽泛定义和强调学业成功其实并不矛盾,二者的结合不仅能够保护并保持孩子们的个性和创造性,而且也可以保护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获得好成绩。
最后,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课程是亚洲国家教育体系的特点,而这种方式只能进一步缩小个性差异,对所有的学生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一致的教学进度、一样的教学顺序、使用同样的教科书,这样留给学生们发展个人兴趣空间,以及适应不同学习方式的机会都很小。正是这样的教育体制、教学方式,正是这样的学校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潜能。
创造力不是教出来的,学习的内在动机对发挥创造力特别重要
美国家长对孩子成功的概念定义得很宽泛,而且很少强调那些外部指标,允许学生去“感觉很好”,即使他们在其他方面所花费的时间和力气超过学科学习方面,也鼓励他们去做。这些鼓励,能够使孩子们继续保持他们自己的兴趣,并且因此也保留了一些学习的内在动机,而这些内在动机对创造力来说特别重要。相反,亚洲国家的家长和教育体制强调外部指标,并且外界对学生都有很高的期望值,导致学生缺乏自信或动机表面化,这些对创造力的发展都是很不利的。
根据布朗中心2006年美国教育报告,在“快乐程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国际数学学习比较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悖论现象:亚洲国家的八年级学生在TIMSS(TheTrendsinInternationalMathematicsandScienceStudy国际数学和科学评测趋势的缩写)数学测试中成绩很高,但对数学学习有自信心的人数比例却很低,韩国是6%,日本只有4%;美国学生在同样的数学测试中成绩不太高,但对数学学习有自信心的学生达39%,另外一些在TIMSS数学测试中成绩很低的国家,比如约旦,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却达到了48%。在不同国家的数据比较中可以看到,自信心与学习成绩呈反比例。
当孩子们长大成人进入到劳动大军行列时,亚洲国家的年轻人比美国的年轻人表现出对表面的奖励更感兴趣。例如,最近在一项价值观调查中发现,当回答“你选择工作时侧重哪些方面”的问题时,82%的美国年轻人回答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而只有18%的中国年轻人这样回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超过42%的美国学生选择在找工作时,将“做一个重要的工作”作为第一选择,而只有23%的中国学生作出这样的选择。
创造力不是教出来的,但是创造力可能被扼杀。美国和亚洲国家创造力差异的存在,不是因为美国学校比亚洲学校创造力教得好,只是美国学校扼杀学生创造力的程度没有亚洲学校那么深。
当然,创造力不是一切,科学创新还必须以牢固的知识为基础。并不是那种让孩子们为所欲为的教育体系就是成功的,而恰恰相反,系统、深入、严格的学习训练对于每一个想要在生活中成功的人都是必需的。但是这种学习一定不要禁锢在有限的学科学习中,学校不要只重视在某些学科表现突出的天才学生,还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因为每一个人具有不同的创造潜能和才能,具有不同的思维特点。
(本文由正在密西根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的北京师范大学王安琳博士编译)《中国教育报》
[em13][em13]
作者:
暗上玄月
时间:
2007-1-5 20:14
标题:
re:学校呗
学校呗
作者:
碧水蓝天
时间:
2007-1-6 10:43
标题:
re:看了文章以后,感触破多。在我们的生活...
看了文章以后,感触破多。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父母,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甚至是力所不能及的物质条件,而自己却省吃俭用。可却忽略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对孩子的情感和人格缺乏应有的尊重。
中国的父母关心孩子上什么学校,而美国的父母关注孩子适合干什么。
许多父母出于本能的爱,希望孩子第一,由于要求太高,孩子不堪重负。有时孩子取得好的成绩,也不鼓励,而是提出更高更苛刻的要求。有这样的一个母亲,她的女儿在考试中虽然两门功课的了197分的高分,她依然难过的泪流满面,因为孩子没有达到她心中的目标“双百”,女儿站在一边,十分困惑,妈妈的痛苦她不理解。这为母亲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幼小的心灵就会产生疑问:妈妈这就是爱我吗?
如果只有对子女的爱,但缺乏洞察孩子天才闪现的能力,这样的父母是平庸的;如果对这种探索能力加以抑制,那简直就是犯罪!一个老师在上课时问了一个动脑筋的问题:雪化了之后是什么?
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雪化了之后是春天。”
这个老师很生气,认为这样简单的题都回答不了,就在黑板上写下答案:雪化之后是水!
老师很慎重的说:“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一定要记住,不要再出笑话了!”
我们不是经常说“冬天的后面是春天,雪花里孕育春天”吗?这个孩子的答案虽然不合乎常识的规定,但其中的想像力,不是令人欣慰吗?
还有一个,一个老师在上语文课时,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杜鹃。
老师正读的津津有味,一位学生要求发言,老师停下来让他讲。
“老师,课本上的说法是不对的,烈士的鲜血是不可能染红杜鹃的,花之所以有各种颜色,是因为.................”
他滔滔不绝地讲述花各种颜色的光学原理等等,可说是有理有据,可是老师已经火冒三丈,最后把这个学生赶出了教室,晚上还去家访,说孩子的脑子出了问题。
其实,可爱的老师一点也没必要大动肝火,跟孩子讲清道理不就行了,这个句子使用的是比拟句,取一种象征意义。其实我觉得,这样的学生应该表扬。
有时问题虽然出在孩子身上,根却在父母或学校。儿童期是一个特殊时期,思维异常活跃,观点天真单纯,富于幻想,超乎逻辑,在成年人看来似乎“有点离谱”和“异想天开”但正是这样的孩子,才是最有创造潜力和发展前途的。
作者:
木-木
时间:
2007-1-6 11:05
标题:
re:不光是孩子的创造力其实孩子的好多天性...
不光是孩子的创造力
其实孩子的好多天性
都被家长和老师用“爱”给扼杀了
作者:
暗上玄月
时间:
2007-1-7 00:44
标题:
re:你们就光说!!!都没有行动!!!鄙视下!...
你们就光说!!!都没有行动!!!鄙视下!!!
作者:
龙儿她爸
时间:
2007-1-8 10:46
标题:
re:总是想着自己不容易,很难设身处地想到别人...
总是想着自己不容易,很难设身处地想到别人的不容易。
尤其是对待孩子。
当沉醉在自己不容易之中创造的得意时,对孩子就会更加“变本加厉”-----恨铁不成钢!
哪里还会有赏识的言语和动力?
即使有-----也是“假赏识”,更让孩子受不了。
假赏识,想唤醒孩子很难,自己的态度很难转变,对待生命的态度“飘忽不定”,孩子无所适从。
真赏识,是发自内心的为孩子骄傲、自豪,再糟糕中找太好,对待生命的态度“自然恒定”,孩子感觉到的永远是奔腾不息的爱,在呵护中快乐成长...
假赏识不如不赏识,因为它是“夹生饭”!
真赏识才是真爱的升华和体现!!!
[em14][em13][em14]
作者:
老李
时间:
2007-1-8 10:50
标题:
re:家长的错,把钢练成了铁,所以有权利恨...
家长的错,把钢练成了铁,
所以有权利恨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
作者:
yazzie
时间:
2025-10-11 20:16
leve
222.9
CHAP
CHAP
Chan
袠斜褉褟
Butt
Feli
MPEG
胁薪褟写
Ital
袦芯褉芯
袣芯胁邪
邪褉屑懈
小芯写械
Zhan
褍褔懈褌
Rodn
Tesc
Kerv
XVII
袛邪胁褘
Edwa
Thun
Prof
锌谢械褌
袧械谐褉
小褍褉谐
Garn
袛懈褌械
What
Intr
Mart
袠谢谢褞
Conn
Step
Over
肖芯褌芯
袛褍斜懈
锌褉芯懈
小邪胁懈
协泄褌胁
Tesc
褍褋褌褉
Gavi
SKWP
Acca
袛械薪懈
写械褌械
袦懈褌械
锌邪褉褌
Robe
褍锌褉邪
袪芯写懈
beco
袙芯谢芯
泻邪褉屑
袪邪蟹屑
袚褉械薪
Timo
Aste
Phil
袗褋邪褍
孝芯屑褋
褋锌械褑
Geor
Basi
Coto
Herb
懈薪褋褌
Coto
Circ
楔褍谢褜
Eleg
Zero
Orla
袩械褉械
Deco
Firs
Hein
Masa
泻邪褉屑
袩褉芯蟹
袥邪褋谢
Love
袣芯蟹谢
kbim
Dina
袙芯谢褕
Mila
胁褍蟹芯
McBa
孝械褋褌
袟邪谢械
袘芯褉懈
Zone
Zone
Zone
Zone
Chet
Zone
Zone
Zone
Zone
Zone
Zone
Zone
Cons
Chet
Zone
Zone
Zone
锌褋懈褏
Zone
Zone
Zone
锌芯谢芯
褍泻褉邪
Indu
薪邪写锌
欢迎光临 赏识教育论坛 (https://bbs.ssj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