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赏识致成功 抱怨致失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1-8 23:5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企业QQ : 4000888552
 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用20多年的爱和不懈的努力弥补着女儿先天残缺的生命,把听力完全丧失的女儿培养成了教育心理学硕士。他一年到头奔波于全国各地推广赏识教育,改变了众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同时也改变了无数孩子的童年和命运。他就是周弘
  学会做合格的父亲
  女儿婷婷生下来就聋,一岁多时因病雪上加霜,导致双耳全聋。
  我曾经对最要好的朋友说:“哪怕一把火把我家烧得精光,只要女儿能喊我一声‘爸爸’,我就心满意足了。”
  本来对命运已经屈服,可在婷婷三岁的时候,一部日本电视连续剧《血凝》唤醒了我沸腾的父爱,我找到了一个做合格父亲的感觉。幸子虽患不治之症但却含笑离开了人世!她的父亲大岛茂坚强而勇敢地面对现实,对女儿付出了无尽的父爱。我想女儿虽失去了听力,但生命是最可贵的,最美好的,世上还有比生命和爱更宝贵的吗?我发誓要用自己沸腾的父爱和百分之百的努力,为婷婷打开有声世界的路!为婷婷探索一条快乐成长之路!即使不能成功,女儿长大后也不会抱怨我——这个为她历经磨难的老爸。
  发现一个宝藏
  女儿七岁时,我在上海买了一本极其普通的书《幼儿才能开发》。
  这本书是介绍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教育思想的。铃木发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是人世间最好的教育方法,他尝试用这种教育方法,一年培养出七百名达到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提琴神童,全世界为之轰动。
  我就是看到这本书再次觉醒的。铃木能把所有正常的孩子,而不是超常的孩子培养成小提琴神童,我为什么不能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婷婷培养成神童呢?
  我把女儿作为第一块试验田,从此,女儿做任何事我都以教她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对待她。让她找感觉、尝甜头——找到“神童”的感觉,尝到成功的喜悦。
  就这样坚持数年,结果奇迹产生了,婷婷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而且品学兼优,成了全国十佳少年,接着我把这种方法在其它聋童和健全孩子身上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方法太灵了。一批周婷婷式的早慧聋童应运而生。
  悟出一个道理——行
  在父母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有一种方法成功率最高,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健全孩子在爸爸妈妈教育下,最后几乎百分之百地学会说话、走路,这中间的奥妙是什么?
  家长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之所以成功的奥秘在于所有家长心灵深处都是绝对地相信自己孩子“行”这一个字上。
  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家长是天生的教育家,家长本能地拥有两个宝藏,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由于坚信孩子“行”,在孩子学说话时,家长就承认差异。说话早的孩子行,说话迟的孩子也行,不仅承认差异,而且欣赏差异;由于坚信孩子“行”,在孩子学走路时,家长就能允许失败。孩子不小心跌跤后,会遇到家长的斥责吗?世上有没有这种事?绝对没有。孩子学走路时,哪怕跌十次跤,一百次跤,一千次跤,家长都会鼓励孩子站起来。
  持之以恒地相信孩子行,是我教育女儿的心得,也是让孩子心灵舒展,生命和谐的秘诀。
  满足一种需求———赏识
  我发现所有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父母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本能地看到孩子的优点。孩子上学后,父母开始怀疑孩子,认为孩子不行,目光总盯在孩子的缺点上。父母的目光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壮。孩子的无形生命好比一棵果树,果树有果枝(优点),有风枝(缺点),父母的目光如果一直盯着缺点的风枝上,风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颗粒无收。父母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优点的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必将是桃李满树。
  现在的父母希望孩子进步快,老说孩子慢;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父母总是习惯地认为: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而赏识教育恰恰相反: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现在的孩子得到的赏识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我用十几年的生命体验得出一个结论: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赏识是每个孩子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氧气。
  我是怎么赏识女儿的
  ——当三岁半的女儿刚开口说话,把“水”说成“堆”时,全家人欣喜若狂。
  ——当女儿用颤抖的小手画出第一幅杰作——几根蚯蚓般的线条时,全家人欢呼不已。
  ——当女儿刚学会做应用题,十道题仅做对一题时,我却对着这道题惊呼:“太了不起了,这么难的题目你竟然会做,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啊,连碰都不敢碰呢!”
  ——当女儿刚开始写作文,晚上吃饭的时间,就是一家人共同欣赏她作品的时候,每当出现了一个好句子,他们就热烈鼓掌,拍手称快,于是激发了女儿写作的兴趣。于是女儿找到的作家的感觉,后来与我合作了一本书《从哑女到神童》,现正在写一本书《做一个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
  就物质生活而言,女儿并不比一般儿童富有,而就精神生活而言,女儿也许算得上是百万富翁。
  赏识犹如生命的营养,赏识是孩子无形生命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
  达到一个目标——通
  中国家长最爱孩子,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但他们爱孩子,更爱面子。
  我也经历了由功利性赏识到对生命赏识的阶段。
  初一时,女儿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伴随着这巨大的荣誉,女儿遇到了新的挫折,童年的磨难没有把她压垮,但是巨大的荣誉差点淹没了她。掌声、鲜花、闪光灯包围着一个刚刚十岁出头的小姑娘,女儿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飘飘然了。
  同学们按“神”的标准要求她,加上老师动不动就批评其他同学,人家周婷婷做得如何,你们又做得如何,无形中又拉开了女儿与同学的距离。于是本来婷婷与班上同学融洽的关系慢慢开始疏远了,结果婷婷重新走向孤独,上学、放学的路上,没有同学和她一起走,女儿感到伤心,她发现自己笑都笑得不自然了。
  女儿含着泪水把心中的痛苦告诉了我,我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长期以来,我只注意培养女儿的成功感。跳级、打破吉尼斯世界记录、成绩名列前茅等等,而现在我才发现,成功了未必幸福、快乐。如果女儿不能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即使得到更多的荣誉,将来也不会有美满快乐的人生。
  赏识教育应该与幸福有约,一个与幸福有约的人,一定与成功有缘。
  因此,赏识教育目标就是一个字——通,让家长与孩子的生命处在和谐的状态。
  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人下人,更不是人外人。
  联想到我教育婷婷的过程,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婷婷小时候因为听不见,也不会说话,很自卑,处于人下人的阶段;当了全国十佳少年后,有了极强的自信心,而且性格上乐观开朗,完全摆脱了小时候的自卑状态,于是心态有些膨胀,盲目自信,处于人上人状态,后来我开始关注女儿的幸福感,快乐感,关注人格塑造,使得她心灵舒展,关系和谐,人格健全,又回到人中人状态。


  我们好久好久没有用赏识的目光凝视自己的孩子了——小时候,正是这种目光把孩子包围,使他们心里充满温暖……
  我们好久好久没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了——其实每个孩子的心里话都最想对父母说。面对亲生的父母却往往是相对无言,默默无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我们好久好久没有拥抱自己的孩子了——在发达国家常常看到这样的标语:“你今天有没有忘记拥抱你的孩子?”
  ……“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
  这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
  这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
  这是让所有孩子欢乐成长的教育。
  这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自然的教育。
  说到这里,许多家长大概已渴望知道这“追蝴蝶”式的教育方法到底从何而来,为什家长都曾经拥有,应该如何运用等问题了吧!
  此时,我多么希望你也能化作一只美丽蝴蝶,在我——一位普通父亲心路的花草丛翩翩起舞,分享我生命成长的无限欢乐。”摘自《赏识你的孩子——序》
2#
 楼主| 发表于 2004-11-9 00:01:43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你能降低那把期望的尺子吗?

放假期间,一位学生的家长在拿儿子成绩单的时候,指着成绩单对我说:“我儿子为什么这两门只得了个‘良’而不是‘优’?”其实成绩单上面除了这两门是“良”以外其他的都是“优”,为什么他看不到儿子得“优”的科目,而偏偏只看到得“良”的科目呢?
    我想这是我们中国父母典型的行为,一是不会赏识自己的孩子,二是对自己的孩子期望过高。这也是为什么还有很多父母亲逼着自己的孩子在周末和寒暑假补课、学弹琴、学绘画的原因。看着那些可怜的孩子,我心想:中国将来要造就多少外交官,多少钢琴大师?
    由此,我想到了很多。自古至今,中国的父母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比较高的期望,因为父母大都希望孩子将来做个成功的人。中国的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也有比较高的期望,因为希望自己教的学生比别班的学生好。所以我们就不自觉地会用过多或过高的期望作尺子,去衡量孩子是不是达到了要求。太多的过高期望,失望也就难免了。在失望的心情下,一个正常的错误或小小的失误,这时候就被我们放大成了一个大问题。
    如果我们时时刻刻都抱着这把尺子不放,结果只能是频繁地失望,对孩子喋喋不休地批评。而他们做得好的地方被忽视,做得不好的地方又被骂,他一定觉得很挫败。频繁的挫败,怎么能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体会到学习上的快乐呢?
    无论你对孩子抱有多么高的期望,孩子都有他绝对的权利做一个不成熟、需要时间慢慢长大的孩子。所以我们的父母首先应抛弃所有为孩子设计的过高期望。
    学校教育在对待差生上也是这样,我们也往往只会把他们的缺点无限放大,而很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推动学生内心中那种积极向上的内在力量。那些经常受到老师批评和处分的学生,很可能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找不到自己的优点,并会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一直处于一种消极的心态,哪里还会取得学习的进步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赏识教育网 ( 粤ICP备12091507号-1 )

GMT+8, 2024-11-22 16:32 , Processed in 0.0497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