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790|回复: 7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帅气的日记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7 11:4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企业QQ : 4000888552
我帅气以后打算用这个帖子发我一些我帅气的故事和文章,希望大家多来光临!谢谢!
2#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1:52:13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何谓有?何谓无? 从无到有...

何谓有?何谓无?
    从无到有的快感,只是承认你的价值,但是缺少尊重。而从有到无的过程,这是人间所有人对你尊重的快感,这种快感是金钱、权力远远不能带来的。
    智者追求的是更大范围内的有,是分享。分享远比占有更快乐。记得有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是越分给别人,而你自己却拥有更多的。谜底就是快乐。
    美好的东西,例如: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次赞扬、一种幸福,都需要分享。快乐是越分享越多的。不要总想着自己,应该把自己美好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一起分享。当你看见别人脸上洋溢着笑容时,你会体会到,其实与别人分享幸福比自己占有幸福更幸福。
    痛苦和快乐一样,都要有人一起分享。没有人分享的人生,无论面对的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种惩罚。

家长在线365
3#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1:52:51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也许是过了而立之年,即将步入不惑之年,也...

也许是过了而立之年,即将步入不惑之年,也许经历了许多变故,在回眸人生留取痕迹之时,我会经常将思绪定格在一种情境里,好让自己的心态变的平常,好好感悟绚丽人生和生命真谛。
  休闲的时候,特别在春夏之交换季时节,应该放松自己的心情到乡下走走,在挂着露珠的清晨果树下,田野清澈的微风擦肩而拂,蒙蒙的、悠悠的庄稼房屋做我绿色的画屏,淡淡的云彩在天空中飘荡,果树的清香在园中漫溢,顿感生命的流光象涟漪慢慢的向外扩展,想想过去、想想现在、想想岁月痕迹,也在怀想珍藏在记忆中的点滴片刻,容颜随时光而同流,生命却随时光流转而凝集升华。
  的确,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中,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遗世独立者,人们彼此以千百万种方式、千百万种理由依存着、连结着、延续着,互相以爱的呼应做彼此生存的给养,生命因此变的丰盈和舒展。也因为有了情感的回应,悲伤和焦灼便有了停靠的港湾,从而转换成期待的嗔满,转换成经历秋收冬藏后的沉甸甸的喜悦。
  因此,一旦你掌握了这把能够打开生命之门的钥匙,你的将来将不再一样,你的生命将变的不同。为什么不呢?用心和爱汇成的情感之河,何不把它作为生命的甘露,在任何时刻都可以尽情的畅饮,好让生命变地清凉,那种眉宇间藏着的落寞、忧伤忽然间消失地不见踪影。那种圣洁、光亮会在笑颜中透视出来,生命价值的精华就会油然而生。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一种对待生活的心情,只有心情牢牢粘附在胸膛最隐蔽的地方,坚定不移地伴随着我们。快乐的人,在黑暗中也会绽放笑容;凄苦的人,即使睡着了,梦中也滴泪。其实,心情就象收割机,如果你懊丧,收获的就是退缩畏锶和一无所成;如果你落落寡合,只一味的述说苦难,朋友最终都会离你而去,留下你独然面对孤灯。所以生命真谛中要好好锻造心情,在一次次精彩的碳火中,失去的是渣滓,获得的是强韧,它延展着、包容着,覆盖着我们裸露的神经,保卫着我们精神海洋和天空。它是蓝色澄清的内心疆域,在那里栖息着我们永不疲倦的灵魂。
  让我们紧紧把握生命的真谛,拥有沉稳宁静广博透明的心,从此不再为外界风声鹤唳而蔌蔌发抖,不再因世间的荣辱得失而细铢计较,不再因为生命的顿挫不适而万念俱灰,不再因为生命的瞬忽飘逝而惆怅莫名-------。
  因为,我们是命运的真正主宰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1:55:14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 家 长:我的小孩七岁,正好上...

家 长:我的小孩七岁,正好上一年级,他上学期的成绩还可以,下学期的成绩就不太好,用老师的话讲就是坐不住。我有时就有针对性地给他留一些作业,比如在老师留的作业之外再让他写生字,可是他根本就坐不住,效果也不好。
柯云路:我们对孩子的学习有一个引导和兴趣的问题,就是你怎么能够使得孩子特别爱学习。许多孩子一上学,头一次学习,头一份作业,如果做得比较好,老师表扬他、夸奖他,他以后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爱好。这种爱好进一步发展,老师再表扬他,又发展,越来越好。
可是,如果头一次就批评他,他会受到挫伤,积极性不容易高,老师再批评他,效果就更不好。往往是良性循环越来越好,恶性循环越来越不好。
所以,对于孩子目前比较薄弱的地方,千万不要让他进入恶性循环。不要因为他某方面不好,老师批评他,你也责备、管制他,使他没有积极性。一定要改变、中止这种恶性循环。
具体怎么做呢?要有一种超越直截了当的笨办法的措施。就是怎么使得孩子在这方面有一个观念的改变、学习态度的改变和积极性的改变。比如他某一天的作业,你用什么方法让他自觉自愿做了,有了一点点进步。对这一点点进步你要及时用欣赏、夸奖、鼓励的方法来对待他。另外,你要找一个榜样,什么样的榜样呢?你要琢磨。如果他现在是二年级的学生,你能不能找一个比他更小的学生来请教请教呢?这也是一种方法。
总之有很多方法,这个字比较难写,你知道他会写,你装着不会写,说这个字怎么写你想不起来了,让他提醒你,写完以后,你很高兴地夸奖他。要用各种机会使得孩子做出一种表现,这种表现使得你能够对他实施欣赏和夸奖,这才能把孩子的积极性一点点地调动起来。
要想一点办法。按照你现在的状态,每天把孩子箍在那儿,强迫他写,只会越搞越糟糕的,要善于设计一些生动的方法。就连我们大人不也经常是搞有奖比赛、有奖问答吗?大人不给奖还不答呢!对孩子最重要的奖赏就是对他的欣赏,对他的夸奖。
具体方案要由家长设计解决。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家 长:老师经常对我说,孩子上课时的小动作特别多。
柯云路:孩子的小动作多,有时候可能与从小的家庭教育和环境教育有关。有时候与孩子的性格有关系。有的孩子爱动一些,有的孩子就安静一些。对这个问题也要引导。
我认识一个小孩,特别好强,调皮,逞能,我有时逗他玩,我说跟你打个赌,你坐在那儿,我数一百下,你肯定要动的,你肯定坚持不下来。他呢,挺好强,就坚持坐着不动。
孩子有的时候就是通过游戏的方法,通过他的好强向一个方向引导。对于一个很小的孩子要这样,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比较大了,对于比较大的孩子,也还有一个引导的方式。你通过榜样的方式,通过那些纪律性强、要求严格的人为表率,给他一个形象的教育。
所谓孩子自在的学习状态,自在的生活状态,并不是说我们家长不教育,而是进行一种更重要、更艺术、看来更困难的教育。这种教育要求家长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特点因势利导来做。在孩子的学习上,要培养他的兴趣,培养他向上的积极性。在道德上,要培养他向上的积极性。在生活中,要培养他安排自己那种能力的兴趣和积极性。
有时候家长的硬性塑造不仅表现在学习上,也表现在对孩子的行为规范和生活规范上:比如不要干这个!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这是简单的规范。孩子到底应该怎么做,其实还有更好的引导方法。让孩子这样做,他这样做行为、道德优美,那么,对这样的行为要有欣赏,要有夸奖,要有鼓励,要有榜样。这样,孩子不仅在学习上,也包括在道德方面,在行为规范方面的努力进取、自我完善,也就自然会与积极向上的主动性相联系。
聪明的家长要避免强行塑造捏泥人的教育误区,重视孩子的自在状态。
这是教育孩子一个特别高的境界。
如何使自己的人生自在?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使得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处在一种自在的状态之中。从小确确实实培养起自觉、自愿学习、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是非常幸福的。
一个人如果一生中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做事,做得很漂亮,做得很成功;而且整个过程是一种自觉创造,自愿创造,有那种积极、热情、趣味、兴趣、爱好在里头,你从事一种职业,你热爱这个工作,你做得很成功,而且不觉得苦,很幸福,因为有一种兴趣在里头,这叫自在。
如果一个人好像很成功,但是他做得不是很愉快,并不是很自觉,只是为了谋生而做,这就很不自在了。
从小培养孩子自愿、自觉、自然、自如地学习,这是使孩子未来能够自愿、自觉、自然地工作、创造,进入自在人生的最好教育。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是真正地考虑到了孩子的未来,真正尽到了做父母的职责,也给孩子的未来带来了真正的幸福。
所以,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上,在培养孩子向上的热情上,包括培养孩子在行为、规范、道德、能力各方面的积极性、向上的精神方面,应该引导他产生那种自愿、自觉、自然的状态。
这是家长特别重要的两个职责。

给孩子平等对话的机会
柯云路:家长要建立与孩子之间真正的朋友式的对话。
多年来,如果我在和孩子的沟通中,还能对孩子有一点正确的指导的话,受益于这种和孩子非常平等的对话。
首先要找到一种和孩子对话的感觉,真正找到这种感觉。
我也是个家长,我的孩子从小爱好很广泛,在高考之前,孩子和我似乎还都不知道他应该报考什么专业。这时候,我和他有一次很好的谈话。我说,这个问题马上就要确定了,但是,现在你没有一个见解,爸爸也没有。我现在把大学所有系的名字都说一遍,你对这每一个系名做出反应,说出你的感觉,第一感觉。
我说:你愿意学哲学吗?
他说:不。
我说:你愿意搞历史吗?
他说:不。
我说:你愿意搞医吗?
他想了想:这个也先不吧。
他的回答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这第一句话特别重要,以后再说的感觉都不对了。
我说:你想学国际金融吗?
他说:这个──可以考虑。
我说:法律你想学吗?
他说:不知道。
我说:电脑呢?计算机呢?
他说:这个还可以。
这样,我一直把问题问下去,让他什么都不想,根本不要考虑家长的态度,也不要考虑社会的态度,也不要考虑哪个好考,哪个不好考。这些都不要考虑,就只谈他的感觉。
当几十个专业都问完了,我把他所有的回答给他重复了一遍。我说你原话是怎么说的,这个不。那个是犹豫了一下说,不吧。那个说,先不吧。这个说,还可以考虑。这个说,可以。他有不同层次的回答。
这种回答就是孩子真心对每一个专业兴趣的取向。我们通过这种对话使儿子真正认识了自己的倾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社会的需要,最终选择了理想的专业。
必须这样对话。在对话之前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摆出家长的主观主义,开口是咱们现在谈一谈,爸爸希望你报考某某专业,这个专业前途挺好。对不对?这个专业最能够全面发展你的才能。当然我还尊重你的意见,你谈谈你是什么意见?当家长的已经把你的意见都谈完了,孩子还能有什么意见?
或者你告诉孩子,现在什么好考,什么难考,各种各样的意见说了一堆,然后你对孩子说,你拿主意吧。他不知道,他没主意啦。
平常我们对孩子的很多指导都是这样,就是不知道孩子的心声。又比如孩子有一个业余爱好,把很多精力都放在这里,你有一个主观主义,上去说,孩子,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
不要这样。
坐下来跟孩子聊天似的,孩子,你怎么现在对这个电子游戏特别上心呢?比如说,这个游戏他特别喜欢,他就会说,这个游戏设计怎么有意思,设计得好。那么,为什么好呢?你就和他谈。要让他在完全松弛的状态下用最愉快的方式、最自由的方式和你谈话。不要一开始就对他有什么强行指导、强行干预,你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素质、特点、兴趣、爱好。
我的孩子从初中到现在,我们之间一直是这样谈话的,我自己遇到的事情,成年人遇到的事情,我都跟他讲。就像两个朋友聊天似的,我讲我周边有什么人和事。关于我的著作,社会上有什么争论,谁支持我、谁批判我,各种人对我的态度我都对孩子讲,像朋友一样对他讲。我的各种经历都告诉他,甚至一般家长认为不便于和孩子讲的一些遭遇,只要他有时间,他有理解力,我都告诉他——这种平等对话的感觉家长要找到。
实际上中国大多数家长和孩子没有这种平等的对话,而是那种家长式的问话:今天学习怎么样?你考了第几?分数是多少?老师是什么态度?这些同学是怎么回事,怎么老找你呀?怎么这个同学老打电话给你?你快去做作业吧!明天我们去哪儿玩?你想吃什么?
平等的对话应当让孩子感到特别愉快,
这是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进入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1:56:32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许多家长说:“家庭教育的书也看过很...

许多家长说:“家庭教育的书也看过很多,道理也明白不少,办法也学了一些,就是自己没耐心,忍不住就要发火,回到原来的路上去。”怎么样才能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保持住足够的耐心呢?更进一步,怎么样能引导和帮助孩子在自我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也培养起一份足够的耐心呢?我用了两天多的时间仔细思考这个问题,有所领悟,写下来和家长们分享。     要想回答上面的问题,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耐心,耐心来自哪里?我们可以看看,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人会失去耐心:第一种情况是:我做不到了。算了,放弃了。跟家长做咨询时,我有时也感觉自己不能引导家长去思考,失去了耐心。第二种情况是:我都做到这个份上了,还能要我怎么做?!第一种情况是认定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不了自己的目标,完成不了自己的任务。第二种情况是认定自己已经做的足够了,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目标不能实现,任务不能完成,就不再是我的事情了。我们可以说,耐心就是给自己的能力和责任设定的界限。耐心来自于对自我能力和自我责任的信念。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对于自己的能力有多大的自信,对于自我的责任有多大的承担,就有多大的耐心。
    前几天遇到一个家长,她的孩子是早产儿,到了5岁,在学习上的表现跟3、4岁的孩子差不多。她就很烦躁、焦虑。她这么告诉我:“怎么教都教不会,太笨了!”她就是认为自己已经尽到责任了。孩子学不会,那就是他“太笨”,跟我没关系了。所以,在抚育孩子成长的过程里,她就没有耐心,不能等待孩子自然成长,弥补失去的在母体里的那段智力发育过程。周弘的赏识教育风行全国,为什么周弘能做到的,那么多跟着学习的家长都做不到?因为周弘对自己有一份自信,我一定能教会自己的女儿;因为周弘承担了自己的全部责任:女儿学不会,那一定是我没找到好办法。他不认为自己已经做得足够。那么多学习赏识教育的家长,只学了挑大拇指的皮毛,没有能识透周弘教育孩子的真精神:自信,勇于自我承担。一个缺少自信,不能勇于自我承担的人,也就不能真正赏识自己的孩子。
    耐心可以学习得到。当我们感觉到自己无力,对于自己的力量不自信时,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通过练习,通过借助和化转各种力量来增强我们自己的能力。我在咨询的过程里,也常常遇到自己感觉无力,失去耐心的时候,此后,我通过更多的学习,思考,跟朋友的研讨,获得新的技巧,新的思路,新的眼界,就增强了自己内心的力量,再和家长咨询时,我就会更富有耐心,因为我相信自己可以找到路径来引导她,帮助她。然而,我在跟家长咨询时发现,相当多的家长在自己感觉到内心无力时,就连学习也放弃,他们甚至感觉到自己无力学习——我就这样了,学不会了。这个更深层的问题,留待以后的文章里解释和处理。我们也能学会重新界定自己的责任范围:哪些是我的责任,哪些是孩子的责任。简单些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想要的承担责任:我要的,就靠我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我想要的没有得到,就是我做的不够,做的不足。家庭教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家长期望将自己的经验、教育和知识传授给孩子的过程。无论家长想要孩子学会什么,都是家长想要的结果。孩子没有学会,如果家长认为自己已经做得足够了,孩子学不会,那是学生笨,不用心,故意捣乱等等,将这个责任推到孩子那里,家长的耐心就完全失去了。如果家长停下来看看自己,是我想要教给孩子的超越了他的能力范围(要求过高,不切实际)?还是我教的方法不合适?家长就依旧把责任担在自己的肩上,耐心也就能保持下去。前面那个早产儿的妈妈在抱怨自己没有耐心时,我对她说,当你失去了耐心,就是你对孩子爱心的暂时迷失——责任就回到了妈妈这里。
    同样的,引导和帮助孩子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能力界限,明晰自己的责任界限,并且为自己承担起责任来,孩子在自我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就能培养起一份足够的耐心。
家长在线365
6#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1:58:00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 生活就是禅,禅的智慧应落实在...

生活就是禅,禅的智慧应落实在生活中,
包括平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行住坐卧,食衣住行,无一不是禅。
所以,生活看似一样,
有禅修经验的人所体验的世界,就是与平常人大不相同。

  如果你问:「禅是什么?」自古以来禅师们给的标准答案就是无法说明它,除非你亲自去体会,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当一个人生活在禅境当中,其实你就是禅,禅就是你,日常生活,触目所及,禅机处处,还真无法一时用语言说明它,用文字表达它,用世间所有一切学问形容它。因为禅无所不在,遍于一切。
   现代人生活紧张忙碌,因此到寺院打坐参禅,也成为一种放松身心的重要选择。不过虽然坐在蒲团上或可体会禅法一、二,一离开蒲团,很容易就将它放下忘光。其实禅师们常告诫弟子:离开蒲团,才是修行的开始。生活就是禅,禅的智慧应落实在生活中,包括平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行住坐卧,食衣住行,无一不是禅。所以,生活看似一样,有禅修经验的人所体验的世界,就是与平常人大不相同。

放松而专注的生活态度

  由于现代生活多元与复杂,我们或许不能像古代禅师们那么洒脱自在、任运逍遥,然而若在平常生活中,随时练习体验禅的精神,久而久之,心中就会越来越清净、安定及有智慧;不仅生活涵育在禅的艺术美学中,人格更可藉此升华。
  禅的基本修行方法就是随时放松,尤其面临身心紧绷或烦恼现前时,可以注意自己的呼吸及心念,放松自己的身体,紧张的情绪便可因而纾解。透过禅的放松练习,可以逐渐改变以往急躁的个性,不再动不动就发脾气,与家人、同事间的冲突也慢慢减少;态度变得较温和,说话不疾不徐,吃饭细嚼慢咽。日常饮食只要能填饱,菜根豆芽都是香的;衣着不再盲目追求时髦及名牌,能蔽体保暖最重要;居家布置也能在素雅古朴中安然自处。
  一个人生活简单,心念清净,性格自然趋于成熟稳定,情绪的波动起伏不致太过,一切处之淡然。人也会变得较沉静,这时如果有人与你冲突吵架,你的心境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身心与环境的统一与和谐

  而定境功夫日久,就会感觉身心如同与整个宇宙合而为一,周围环境里的任何人、任何事对你来说都是一体的,这时候,你对一切人、一切东西会感觉很亲切、和谐,因为他就是你,你就是他。修禅有一段时间,目前在大学博士班就读的林建勋便表示,他的感受力越来越敏锐,对于周围的事物,不论是人、动物,乃至植物,都能感同身受,悲天悯人,也更能理解佛教高僧主张不杀生的慈悲举动,因为他们必能感受从动物身上所发出的恐惧与求救讯息。此外在做学问时,头脑变得较为聪慧,很快就能吸收理解;身体内分泌跟着改变,免疫系统增强,禅修后几乎很少感冒及生病。
  此外,当一个人内心安定就会产生智慧,一遇到问题或烦恼时,脑袋就会清楚地浮现答案。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皆会以平常心来看待,没有喜欢或不喜欢的分别与执着,但有超越主客观的清净心,这时你的生活是那么平和、安适与自在,慈悲平等地对待世间每一个众生。正如一位刚打过禅七的信众所说:顿时发现世上每个人都有特色,不再有美丑好坏之分。就是这种生活态度,使修学禅法的人,从中实践了智慧与自在。
7#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1:58:31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虽然阅读本书才进行了一点点范围但是很奇妙...

虽然阅读本书才进行了一点点范围但是很奇妙的是透过阅读的过程似乎无形地理清与释放了内在许多长久卡住的那部份。
一直以来父母无怨无悔的照顾对我而言总是一股莫名的压力因为我总以为我无法回报他们以对等的给予我无法像他们爱我那般无怨无悔的爱他们这让我有种深切的愧疚感。
但是书中有一段谈到:

当平等互惠的对待不可能时,如何达到施与受的平衡 。
很特别地,他以一首鲍里斯的诗来解说这种关系如何达到平衡。

黄金球

因为爱,父亲给了我一个黄金铸造的球我没有给他应得的东西做回报。
当我还小,我不知道这个礼物的价值。
成年之后,更难以了解,因为会用成人的想法来判断。
我的儿子也长大成人了,
我热情深爱着他,我热情深爱着他,
无人能比,存在于我的心中。
我给了他我曾经拿到的东西----从那个不曾再回来的人那里所拿到那个无法再给回去的东西。
当我的儿子成为一个男人,像男人一样思考时,
他将像我一样,走自己的路。
当他把我给他的爱给他的儿子时,
我会看着他,带着渴从羡慕中重获自由的心情。
我的凝视深深地穿过时间之廊跟随这生命的游戏----
每次含笑地抛出这个黄金球,
没有人会把它抛回给把球抛给他的人。

    因着这首诗于是我了解了我永远无法也勿需将父母给我的爱与付出交还回去只要怀着感激、全然的接纳它感谢他们成就了我的生命并且将这份爱传递给我的下一代让爱延续,于是我释出了心中存放已久的压力我知道总有一天我的孩子也会获得同样的关爱它来自于我也来自于我世世代代的祖先们而那时我愿意告诉他关于这个黄金球的故事。
8#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1:59:06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企业家有原罪的说法是不合理的。我们要保护...

企业家有原罪的说法是不合理的。我们要保护先富裕的人,因为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可能变富。如果打倒了先富的人,这个国家就会变成穷人国了。

    最近几年接连发生了一批“问题富豪”落马事件,引起大家议论纷纷,这些落马民营企业家都是“非法”起家的,那是不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如此?企业家在转制过程中的“原罪”是有其共性还是个案?

    30多年前,全中国没有一个富人。那时,北京只有唯一的一辆私人小轿车——周总理特批给梅兰芳的。然而到了今天,全国有近千万能买得起小轿车的富有阶层。

    于是不少人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积累起这么多财富,不靠剥削,没有不正当收入,怎么可能?因此,就这样产生了大家经常议论的企业家第一桶金的合法性问题。

    这个讨论背后可能有深刻含义。从宪法修改中要不要列入“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问题看,反对者的一个相当普遍的理由是,害怕把非法所得的财产合法化。

   现在宪法中对于公私财产保护的说法显然是有差别的,对私有财产缺乏严格保护,就会给侵犯他人财产留下机会,鼓励人们想方设法侵犯他人已经生产出来的财富,而不是自己去努力生产。这对整个社会可能产生巨大的破坏力。说到底,这还是一个保护财产权的问题。

   我不知道企业家的第一桶金是不是都有非法成分,如果要拿严格的标准来衡量,恐怕难免都会有些。就拿个人所得税来说,1980年开始颁布并实施,可是当年全国只征收了16万元,可以肯定绝大部分人都没有缴税。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同,前者是人权的平等,它必然造成收入的不平等,因为人与人不同,能力有大小,运气有好坏。后者是经济的平等,它必然有人权的不平等作后盾,只有强制性地压制优秀分子才能做到经济上的平等。经过20多年的试验,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转制到市场经济,效果果然不错。

    既然如此,我们就得接受经济上的不平等。市场是变化多端的,几年之内集聚巨大财富是完全可能的,当然反之一夜之间从富豪变赤贫也有可能。为了减少这种差距,政府通过个人所得税进行调节,还有社会保险的安全网。这是在现实世界中,比较能够接受的制度安排。

    对民营企业家的偏见,在西方国家里是不存在的。企业家只是一种社会分工,有人愿意当政府官员,有人愿意当大学教授,也有人愿意当电影明星,各有各的志趣。绝没有人认为当了企业家就变成了剥削者,就要被另眼看待。

   难道社会不需要企业家吗?当然不是。只是现在中国好的企业家太少!

   设想一下,如果社会上没有了企业家将出现什么情况?那时劳动、资本、技术、市场不能合理地组合起来,就业马上就会出问题,经济将停止增长,那是十分糟糕的。企业家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样,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职业。

   企业家当然要守法,即使在转制的过渡期,虽然法制有许多矛盾,存在不完善之处,但也要尽量做到守法,绝不可以故意违法,钻法律的空子。企业家特别要注意不可侵犯他人的权益,不可借钱不还,不可搞假冒伪劣,不可拖欠工资和货款,尤其是不可欺压工人,剥夺他们的休息时间,强令加班加点,或者在恶劣的环境中劳动。

   上面提到的问题,目前看来还比较尖锐,迫切需要解决,它远比笼统地讨论剥削、合法性等问题重要得多。

   现在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看法——近年来问题企业家太多,如周正毅等。但我有自己的看法,周正毅等人根本不是企业家,而是一批胆大妄为的骗子,和赖昌星差不多,根本不懂法律,但脑袋特别灵活,善于钻空子,结果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坏事。

    但是光凭他们这点能耐,什么大事都干不成。他们是撬动了掌有大权的政府官员,进行官商勾结,钱权交易,才能为所欲为,达到他们那些低级趣味的人生目标。他们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怪胎,和企业家根本不搭界。

   仅仅因为出现了周正毅事件,就去怀疑全国的企业家,这种一棍子打死一片的做法,显然是没有道理的。相反,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像维护工人农民权益那样地维护企业家的权益。当然,它有前提条件,那就是遵纪守法的企业家。

   企业家是中国改革的功臣,他们不但没有原罪,而且在逐步的改革中建立了伟大的功勋。大家知道,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他们对国 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社会主义国家,所有人的权益都应平等地受到重视和保护,只有这样,国家才能走上正轨,避免动乱,实现和谐持续发展。

   企业家有原罪的说法是不合理的。我们要保护先富裕的人,因为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可能变富。如果打倒了先富的人,这个国家就会变成穷人国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1:59:40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没有所谓真实这回事 我们...

没有所谓真实这回事

    我们不断的将各种偏见、对策、论断和情绪,编制成固着的真相,借其来夸大我们的痛苦和烦恼。然而事情并不像表面那么坚实,可测及无缝。
    坐禅时我们观照从心中升起的念头,为它们加上妄念的标签,然后回到呼吸上。如果我们寻索念头的开端、中点和结尾,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念头根本是虚妄不实的。前念变成后念的那一刻,就像沸水变成水蒸气一般。但是我们已经习惯将念头搅成一团故事,让我们确信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快乐、自己的痛苦以及自己的烦恼,都是坚实不便的独立存有。事实上,如同妄念一般,这些建构出来的东西,也是不断在改变的。每一个情境,每一个念头,每一句言语,每一份感情,都也只是一闪而逝的回忆罢了。
    智慧本是一种流畅无阻的过程,而不是可以累积和度量的固着之物。勇士菩萨的训练,就是要将一切事物看成是梦幻泡影。人生本是一场梦,死亡也是一场梦,醒时是梦,睡时亦是梦。这场梦就是我们当下的经验。企图把故事当真来抓住任何一个时刻,只会阻碍我们本有的智慧。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2:00:11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我们需要明白,在动机上,“谁愿意做错事呢...

我们需要明白,在动机上,“谁愿意做错事呢?谁不愿意把事情做好呢"从人的本能上客观地看事情。并不是想把事情做好,就能做好事情的。很多事情并不是由我们控制的.从智慧和人性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这样看待自己。
   通常难以做决定,其实不是利弊的问题,是自己害怕承担后果或者决定后所导致的责任。
    为了安全,人们会违心的做事的,这样,虽然表面上安全了。但我们的内心并不满足,甚至会感到无力。
    一旦我们听从内心的声音行动,我们就得面对那样的结果。但我们恐惧的结果肯定会出现吗?还是那只是我们的恐惧?
    许多时候我们所恐惧的结果并不会出现。
    那怕真的出现了,内心的感觉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受。
    当我们愿意听从内心的声音行动,意味着我不去控制结果了。一旦决定,结果怎样我都接受。
    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是最有益的事情,因此即使到时候结果当时或者表面上糟糕的,我也乐意接受。
    我只知道我想选择这么做,但是并不是说我选择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了,我就可以去控制结果了。
    不断的学习来看清楚自己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断听从心的召唤,做真实的自己,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做快乐的学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赏识教育网 ( 粤ICP备12091507号-1 )

GMT+8, 2024-11-23 13:00 , Processed in 0.0947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