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47|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读赏识——赏识教育操作六大原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16 01:4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企业QQ : 4000888552
赏识教育操作六大原则  [FACE=宋体][B]赏识是从生命的角度切入,为孩子的生命而自豪。家长 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的心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 孩子,赏识孩子的生命。家长生命的成长带动孩子生命的成 长。一方面,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塑造好孩子的感觉,把外 在的激励化为孩子自身的动力。诱发业已存在于孩子身上 的潜能。另一方面,孩子把感受到的赏识进一步发展、升华 到赏识自我,赏识他人。[/B][/SIZE][/FACE][FACE=宋体][B]孩子生活在巨人的世界里,内心非常脆弱。在操作上, 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在看得起的前提下,以正向激励为 主,告诉孩子怎样去做,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适当的提醒做为补充,既给孩子面子,也要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体验。[/B][/SIZE][/FACE][FACE=宋体][B]为此,我根据教育女儿的心得和实际经验,把操作原则  和方法概括为“六大原则”和“十二个学会”。“六大原则”是信任、尊重、理解和激励、宽容、提醒。每个原则下面提出两 个学会。[/B][/SIZE][/FACE][FACE=宋体][B]前三个原则好比是每个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阳光、 空气和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家长没有任何理由 剥夺孩子应有的权利。[/B][/SIZE][/FACE][FACE=宋体][B]家长经常说我很神奇,对孩子有一种非凡的亲和力,每当看到经过我咨询或家访的孩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家长常常问我有什么秘诀。其实原因很简单,我首先对孩子做到这三大原则,孩子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心理感受完全不一样,与孩子的距离很快就拉近了。[/B][/SIZE][/FACE][FACE=宋体][B]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只要试着去做,家长的态度改变有多大,孩子的变化就有多大。一、二次行为的改变之后,可能会有反复,但家长只要坚持做下去,孩子会慢慢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B][/SIZE][/FACE][B]后三个原则告诉家长怎样去做,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怎样对孩子扬长避短,利于生命的成长。从这里你可以理解赏识教育提出的全新观点,比如“小题大作,无限夸张”,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以诱发学习的动机。再比如“赏识教育词典里没有缺点”,充分发掘孩子的闪光点是一种矫枉过正的手段。 [/B][B][/B] [B][/B] [B]赏识是从生命的角度切入,为孩子的生命而自豪。家长 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的心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 孩子,赏识孩子的生命。家长生命的成长带动孩子生命的成 长。一方面,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塑造好孩子的感觉,把外 在的激励化为孩子自身的动力。诱发业已存在于孩子身上 的潜能。另一方面,孩子把感受到的赏识进一步发展、升华 到赏识自我,赏识他人。[/B][/SIZE][B]孩子生活在巨人的世界里,内心非常脆弱。在操作上, 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在看得起的前提下,以正向激励为 主,告诉孩子怎样去做,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适当的提醒做为补充,既给孩子面子,也要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体验。[/B][/SIZE][B]为此,我根据教育女儿的心得和实际经验,把操作原则  和方法概括为“六大原则”和“十二个学会”。“六大原则”是信任、尊重、理解和激励、宽容、提醒。每个原则下面提出两 个学会。[/B][/SIZE][B]前三个原则好比是每个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阳光、 空气和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家长没有任何理由 剥夺孩子应有的权利。[/B][/SIZE][B]家长经常说我很神奇,对孩子有一种非凡的亲和力,每当看到经过我咨询或家访的孩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家长常常问我有什么秘诀。其实原因很简单,我首先对孩子做到这三大原则,孩子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心理感受完全不一样,与孩子的距离很快就拉近了。[/B][/SIZE][B]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只要试着去做,家长的态度改变有多大,孩子的变化就有多大。一、二次行为的改变之后,可能会有反复,但家长只要坚持做下去,孩子会慢慢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B][/SIZE][B]后三个原则告诉家长怎样去做,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怎样对孩子扬长避短,利于生命的成长。从这里你可以理解赏识教育提出的全新观点,比如“小题大作,无限夸张”,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以诱发学习的动机。再比如“赏识教育词典里没有缺点”,充分发掘孩子的闪光点是一种矫枉过正的手段[/B]。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01:43:00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B][SIZE=4]赏识教育操作阶梯...

[B]赏识教育操作阶梯
  
       我们将赏识教育的操作体系归纳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自我调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信任和宽容。
    这种信任是广义上的信任,不仅仅是对品质的信任.更是对孩子能力的信任。信任在孩子表现出优点时容易做到,而在孩子表现得不尽人意时,父母往往感到失望.失去信任的原动力。其实.这时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支持,让孩子看见父母就像看见一座大山.浑身充满力量。
     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表现在四个方面:打击孩子自信;将孩子与别人比;情绪化地迁怒于孩子;在孩子遭受挫折失败时表现悲观。信任孩子首先要做的便是剔除这四种不信任的表现。父母对孩子信任的过程也是重建自己光明思维的过程。在具体做法上.首先停止对孩子的身体和语言暴力,其次恰当运用赏识的四种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肢体语言、和心灵语言。在效果上,口头语言不如书面语言,书面语言不如肢体语言,肢体语言不如心灵语言。大多数父母都习惯于用口语与孩子进行交流。对于在口语交流中遇到困难的父母来说.其它三种语言可能更有效。
    在信任的同时要宽容,父母之所以不信任孩子,是  因为孩子身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宽容也就是接  纳,面对现实.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只有这样,才能  心平气和;同时,宽容还有另一个层面.那就是父母  的反省.孩子每一项问题存在的背后,父母都或多或  少承担一定责任.因此,反省是必不可少的。
    在自我调整的基础上.进入第二层次,“理顺关系”。在信任下,孩子的脸上逐渐又有了笑容,那颗压抑的心又开始燃起希望。在宽容下.孩子浮躁的心重新归于踏实。他有了重新探存生活的信心。
      但这一切,并不能真正保证孩子一帆风顺,也许这一切,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修炼的过程刚刚拉开序幕,要想把握剧情的发展,父母还需要理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尊重。
     信任与宽容说到底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动力.教育真正成功的标志是孩子内心形成自我激励与自我约束机制。否则.就好比一辆汽车坏了发动机,仅靠外界的推力.速度既慢,又累死了推动的人。
     尊重意味着自由和平等。自由可以重建孩子的责任感.自由当然是相对的自由.在放手和放权的基础上,孩子既享受权利又承担义务。而平等则表现在和孩子的沟通上.沟通有两大技巧.一为请教,一为倾听。
教育成功的关键是培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一个懂得对自己负责的孩子。
     责任心的培养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放手.孩子该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去做,比如穿衣吃饭.比如学业上的安排.比如早晨的起床,比如困难面前的抉择.让孩子尽他对自己对家人该尽的义务。同时.还孩子权力,让孩子有权决定看什么书,有权决定参加不参加复习班,有权决定买什么衣服,有权决定和谁出去玩,有权决定喜欢哪个歌星.让孩子享受他作为个体的权力。权力和义务造就一个人的责任感。
     接着进入第三层次.引导成长。只有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孩子会重新信赖父母,从内心里接纳父母。
      引导分两个方面.一种是激励,或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另一种是提醒,特别在孩子难以自控的情况下给予及时的帮助。在引导成长这个层次里,激励起着正向的作用。孩子在三种状态下需要激励:    在顺境中.激励是为了锦上添花;帮助孩子改正弱  点时需要激励;在孩子面临挫折的时候需要激励。
     三种状态.三种激励,都是为了给孩子找感觉。感  觉有了,  自信心就有了。有了自信,就有挑战明天的  力量。引导孩子成长,除了正向的激励.还需要反向  的提醒。所谓提醒.赏识教育把它理解为督促和批评。
这要讲究教育艺术性。需要指出的是,赏识下的督促  和批评是有条件的,是以不伤害孩子自尊为前提的.也 就是对事不对人。
      父母的提醒要孩子能从心底里接受,方为有效。有  效提醒的前提是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足够的威信。
父母在完成这三个层次后.孩子基本上可向和谐  发展的方向前进。
      三个层次如同一个金宇塔.在金宇塔的顶端是孩  子的成长。在三个层次之外,是辅助层次——良好家  庭氛围.一个和睦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对孩子是一  种无声的激励。淡漠而不和谐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  缺乏对人的信赖.内心阳光的东西太少,缺乏奋斗的  原动力。当家庭成员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的时候,隐  藏的矛盾便越来越大。
        温馨的家庭氛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夫妻之间感情的和睦.这是和谐的基础。在父母吵闹声中长大的孩子有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令孩子脆弱,经不起打击,对于缺陷看得很重。父母感情不和的家庭里,若一方在孩子面前指责抱怨打击另一方,那给孩子的影响则更加恶劣。
      在父母感情和睦的基础上.家庭活动的多样化便是良好的家庭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浓缩的小社会,家庭活动不但能给孩子带来快乐.而且在与父母多方面的交流中,了解并理解社会,扩展知识面。
在家庭内部和谐的基础上.好的家庭氛围还包括家庭与外界之间的交流.许多不善于交际的父母组建起家庭来往往也是封闭型居多。其实这种状况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经常带着接触外界社会的孩子往往比一般孩子更成熟更能适应社会。
     总之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积极进取的原动力。
经过四个层次的努力,父母在操作上便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过程,也提升了父母的教育能力,这样的赏识才全面、系统,才能最终促进孩子的成长。当然,教育是最有活力的领域.绝对没有固定的标准.赏识教育操作体系也如此,父母自然会从中选择符合自己的原则。
[/SIZE][/B]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01:45:55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ALIGN=left][B][SIZE...

[B]           赏识教育精髓
  
基本理念:学会赏识
科学规律:走进生命.发现潜能.唤醒自信,尊重差异.引导自选。
操作原则:尊重.信任.理解.激励.提醒,宽容。
赏识教育从诞生来源方面看,是生命的体验;从教育角度来看.是思想的继承;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是心态的回归;从受教育的角度来看,是心灵的解放;从思维方式来看,是观念的更新;从表达方式来看,是语言的突破。
  
[/ALIGN][/SIZE][/B]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01:48:20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SIZE=4][B]赏识教育概述 ...

[B]赏识教育概述
  
    一、为什么要进行赏识教育
二十年前.周弘老师在十巴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中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生的过程中发现了赏识在教育中的神奇作用.经过在  其他孩子身上的实验,他正式提出并开始大力倡导赏  识教育。赏识教育其实是一种心态的回归.古今中外  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两百多年前卡尔•威特的教育观  直至近代铃木的教育观,先哲们都用不同的形式阐明  同一个规律:生命潜能的激发需要赏识。
中国的教育尤其需要赏识。
中国有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的  沉淀是形成众多家庭教育习惯心理的主要原因。对于  中华民族来说,对现代教育影响最大沉淀心理莫过于  一贯的谨慎保守心态。中国有一句传统的祖训:居安  思危。这本来是人在生存中应该持有的一种心态,但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沉淀.居安思危走向偏颇,思危过  了头.极端地思维形式便变成了一种悲观,凡事在没  有做之前,先考虑不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少.先考虑不  成功的后果有多严重.于是没做的时候就想放弃.总  把事情往坏处想.对孩子要求苛刻起来.或者勉强去  做了也是束手束脚。这种心理反映在教育中,便是不  允许孩子有一点点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在学习上。  对孩子喋喋不休,苦口婆心.生怕翘尾巴,赏识成了孩子可望不可及的一件奢侈品。在否定与警告中长大的孩子在心理上重复着父辈们的悲观心理.
而一个悲观的人注定会放走许多机会,注定不能很好地面对现实.不能很好的接纳自我,接纳身边的事,不能善待自己,对环境、对自我、对他人都不够宽容.看到的总是阴影.心灵不够舒展,潜能得不到最好的开发。活得不开心,不快乐。
教育是改变一个民族的大事,教育是人性护航的法宝。而民族需要乐观的心态.人生需要快乐相随。
赏识教育提出与幸福有约、与成功有缘;与己和、与人和、与万物和.将赏识教育拓展到了人生包括人际关系等社会各领域中.有助于改善人的素质.改善人际环境.对建设精神文明、提高民族素质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需要赏识教育。
  
    二、从受教者的角度来说,赏识教育为什么符合规律?
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按照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干起事来有劲。
从受教者孩子的角度来讲,赏识教育为什么符合规律呢?
首先,赏识满足了孩子无形生命的需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吃饭,穿衣、身体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内心世界的满足和愉悦是所有孩子无形生命的需求,是一种高级需求。孩子无形生命的需求得到满足.其结果可激发潜力。
其次.赏识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帮助孩子克服自卑。人生好比是经营一块土地,这块土地既长幼苗.又长杂草.土地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双面性。幼苗是自信,杂草是自卑。在人生之初,经营这块土地的是父母,虽然是经营者.但这份经营是在朦朦胧胧中进行的.对于幼苗与杂草的辨别,缺乏农夫的一目了然。而由于文化传统的控制,更多时候,父母在无意识地培育杂草,即增加孩子的自卑。
人的自卑根源大致分三个部分。其一是来自权威  的压力。父母制家庭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权威,很少  有父母能真正蹲下来让孩子踏出不迷信权威的第一步。  上学后,老师是孩子的第二权威.还有种种英雄伟人,  如座座大山,直插云霄,封住了孩子向上探索之路。自卑的第二个根源是自己的失败。曾经的失利在孩子心  理埋下了自卑的根.害十白我不行.抗挫折能力弱。自卑的第三个根源来自与周围环境中人的比较。这种差异包括外貌、家世。健康等先天因素,也包括才华、能  力、经验等后天因素。   
而针对不同自卑所进行的不同赏识,便重建了孩子的自信,一个自信的人更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另外.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说.赏识有利于孩子潜能的开发。有一种观点认为孩子的认知能力递进发展,学习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孩子懂了才教.教了才懂。比如学语言是按照儿童的认知结构设立的.规定从几岁到几岁学什么,从拼音到字到句.爬楼梯似的一步一步向上走。孩子不是居高临下地看待学习,容易造成学习上的畏难情绪。认知结构确实有量化的标准.但学习中有些因素比如情感是无法量化的。赏识紧紧抓住了情感因素.因为人在兴奋的状态中大脑会产生类似吗啡的因素,刺激神经细胞的活跃.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这样,学习的效率有所提高。
  
    三、从施教者的角度来说,赏识教育为什么符合规律?
在父母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有两件事成功率最高.那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
赏识教育认为.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心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父母教孩子学说话的奥秘在于承认差异。     孩子学说话时,父母承认孩子间的差异.并尊重差异.甚至欣赏差异。中国有句俗话:“贵人语迟。”     
三岁半不会说话不要紧,说不定还是贵人呢I父  母之所以尊重差异.是因为父母心中始终坚信一个  “行”字。坚信孩子会开口说话.坚信自己能够教会孩  子说话。    父母承认孩子“行”的心态,缘于祖祖辈辈实践的  结果,相信所有的孩子迟早都会说话。只是随着孩子的  成长.随着时代的激烈竞争,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父  母们的功利心便难以避免地存在着.父母把所有的期  望值都强加在孩子身上.越来越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 与别人的孩子之间的差异。    父母在否认差异的同时,对孩子的要求也苛刻起  来。这种感觉便迫使父母去盲目攀比,盲目追赶。在  追赶的同时.伴随着哀愁、抱怨、贬低,想尽一切办  法刺激孩子.其结果是适得其反,差异越来越大,因为教育被扭曲了。
教孩子学说话时,父母都很宽容。可是等到孩子长大了.大人的宽容对孩子来说,慢慢成了一种奢侈.尤  其是面对分数的时候。父母开始怀疑孩子.遗失了又  一宝藏。     
父母在教孩子学走路时的教育宝藏是允许失败。
我们都看过这样的情景:孩子跌跌绊绊地学走路。  走两步就摔倒了.然后爬起来,然后又摔倒。父母总  是一如继往地鼓励.没有一个会斥责:你怎么这么笨?
所有的孩子在父母的赞许和鼓励中,学会了走路.在大人营造的宽松的环境中.幸福成长。
父母允许失败的态度也缘于父母坚信孩子跌倒了会自己爬起来,坚信孩子总有一天会坚定地迈出第一步、第二步。父母的坚信反映在行动中、笑容里。孩子被感染着,汲取着这种心理养分.轻松舒展地成长。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孩子在享受失败。正是这种允许失败.不J,它失败,使孩子走向成功。
在教孩子学走路时.父母就像一座座大山.总是给孩子无尽的力量。失败是每个孩子必须面临的人生课题,而孩子如何面对,反映了父母的心态。越是宽松的成长环境,孩子越不怕失败;而越是苛刻的成长环境.孩子越怕失败。
孩子有一种小乌龟心态。好奇的小乌龟把头从盔甲中伸出来时,如果很安全.它便自由自在地观察着外部世界;一旦有危险情况,头便马上缩了回去。如果每次伸出来时遇到的都是危险,久而久之.它便再也不敢把头伸出来了。相反,如果每次伸出来时都是平平安安,久而久之,伸出来的头,便不会轻易地缩回去,因为它获得了安全感。
后来,当孩子们开始学别的技能的时候,父母们便不能容忍孩子的失败了,因此也造就了更多的失败。
其实,承认差异、允许失败.也就是父母在心里坚信孩子“行”。正是这不掺一点水份的坚信让孩子们走向了成功。
周弘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心态下让女儿获得了成功.
父母们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重新找回了宝藏.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
  
  四、赏识教育的操作误区
赏识在父母的操作中很容易进入两种误区:一种认为赏识只能是表扬加鼓励,不能批评;另一种认为赏识就是避免让孩子遭受挫折.又担心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是温室中的花朵。
事实上作为一种系统的教育方法.赏识教育在操作层面上与批评、挫折是相辅相成的,好像手心手背.缺一不可.这是孩子的成长轨迹决定的。
父母把赏识理解为单纯的表扬与鼓励后,往往会为赏识而赏识.且这种赏识更多停留在口头上.显得有点苍白无力,尤其是在面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的时候。另外.父母会把这种狭隘的赏识建立在孩子已有的成就上;于是赏识成了一种锦上添花,一旦孩子没有明显的进步.赏识便萎缩成抱怨。总之.在父母的概念里,首先是孩子做什么.其次才是自己是否赏识孩子。还有一种.父母先预支自己的“赏识”,一旦“赏识”无效,父母就变本加厉。于是在孩子的心里,父母所谓的赏识其实是狼外婆的甜言蜜语。
父母把赏识理解为表扬加鼓励后,另一个误区就是不敢批评孩子,认为赏识就是事事顺着孩子.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都不能批评。赏识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可以更大胆地批评,奥秘在于”士可杀不可辱”.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批评,对事不对人。
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礼物的。
肤浅的表扬与鼓励伴随着的往往是对孩子的迁就.忍下的火越积越多,忍无可忍时便终于爆发了,于是.亲子间的裂痕更大。遭受了挫折的父母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赏识教育不能批评孩子。
事实上.要让孩子健康成长.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孩子犯错误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好多规则.好多道理,父母在该坚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否则.孩子便不会有正确的对待人生的态度。
赏识的批评要给孩子这样的感觉:孩子你仍然是最好的孩子.犯了错不要紧或失败了没关系.我相信你能改正。
另外,赏识与挫折也是互相补充的。
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并不是没有挫折.而是挫折错位.应该给的物质上的挫折没有,而不该给的精神上的挫折太多。
孩子除了看得见的有形生命外,还有一个看不见  的无形生命。对于孩子的有形生命,父母呵护有加,该孩子自己做的事父母做了.该孩子自己担的责任父母  担了.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罪;对于孩子的无形生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学习好,也不能多表 扬.要防止翘尾巴;学习不好就更不要说了,苛刻指 责是家常便饭.父母不负责任的批评指责甚至无原则  的打骂,让孩子的心灵累累伤痕。如果说有形生命和无形生命分别是翘翘板的两头.有形生命那一端是上翘的.无形生命这一端是下折的,翘翘板失去了平衡, 该有的挫折没有.不该有的挫折却太多。
赏识教育在把做人权利还给孩子的同时,把做人  的责任也让他承担起来,也就是让孩子无形生命升华  的同时.让他们的有形生命也经得起风雨的磨难。
有人认为给孩子无形生命的赏识太多,会让孩子  自我感觉良好,一旦在社会上得不到赏识就会适应不  了。
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把孩子的无形生命比作一 棵树,在生长之初,它接受的赏识多.所得到的养份  就充足,成长就快,等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时.就能  接受风雨的洗礼了。反之,若它接受的批评指责多.那  它弱小的身躯就无法抵挡风雨了。 而且.孩子深受社会的影n向.始终处于社会与家庭。学校的评价之下,并不存在温室之说.赏识只是给孩子力量让他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因此.赏识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更能经受挫折,它不是温室中的花朵。
  
  五、赏识教育的效果
在赏识教育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自然会遇到一些问题。父母的心态会影响到赏识教育的效果。这样的问题心态大致表现为如下几种类型:其一,父母的功利心态导致赏识成为一种讨价还价的商业性行为,而赏识则成为一种资本。其二.父母的急躁情绪会带来沟通的逆转。其三.父母的视点错误造成赏识无效。
为此.我们建立了赏识教育操作体系.引导父母一步步改变自身的教育惯性.更进一步而言.父母心态的背后是父母的素质和教育能力,要彻底解决父母的心态就要提高他们的素质与能力.使他们在教育中做到公平、公正、恰当的赏识,这是赏识教育所面临的根本问题,这可以采取咨询包括个人、学生与父母、集体咨询.和父母培训班、训练营、座谈会等形式.创造一个良好的以赏识教育为特色的环境.使父母自身处在不断被激发的状态中,促使生命状态不断地提高和升华,那么赏识教育所产生的问题也将由于父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升华而不断地得到化解,赏识教育也将由此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六、赏识教育的三种境界
经过以上几个部分的阐述,可以肯定赏识在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随着孩子的成长.赏识应该经历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为外界对孩子的赏识,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自信之树还比较弱小,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最大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此时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因此.由外到内的正向激励能满足孩子内心的积极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这时的赏识分两种,一种是表层的赏识.即孩子做成功了某些事后父母给予的表扬或奖励;另一种赏识是深层次的赏识.父母创造机会让孩子做成功一些事,让孩子内心体验一种成功感,所谓找感觉。
这种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淀,就会积累孩子的成功感,就会种下自信的基础,这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这种由外到内——“你能行的环境”就能内化为“我能行”的积极行为。也就进入了赏识的第二个层次.自我赏识阶段。当赏识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后,要经历一个断奶期,有意识地不去赏识孩子,以割断孩子对赏识的依赖.将赏识内化。
在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赏识后.可能出现的一种不良后果是孩子太过自信.以至于自傲.瞧不起他人,或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因此,赏识在第三个阶段便是引导孩子在自信的基础上学会赏识他人。孩子从自我赏识开始学会赏识他人,知道从周围人的身上学习来激发自己,从而达到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美好境界。
[/B][/SIZE]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01:53:39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SIZE=4][B]信任孩子——学会崇...

[B]信任孩子——学会崇拜,学会自豪.
把信任排在六大原则的第一位,足见其重要性,赏识教育认为孩子既脆弱又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前者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后者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因此,我充分给孩子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和信任的力量。这样的信任在一个残障孩子身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何况健全孩子乎!
信任在孩子表现出优点时容易做到,而在孩子表现不尽人意时,家长往往感到失望,失去信任的原动力。其实,这时孩子更需要家长支持,让孩子看见家长就像看见一座大山,浑身充满力量。
另一方面,孩子的感觉非常敏感,信任就是连接家长与孩子的通道,家长把赏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孩子,孩子感受到家长的赏识并内化为成长的动力。怎样才能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信任他的人呢?这里提出两个学会。
从孩子哇哇坠地的那天起,做父母的可以不为其他的事情自豪,而无一不为自己创造的“生命”——孩子,这个万物之灵而感到自豪。自豪到什么程度呢?要自豪到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应眼含热泪地欣赏她、拥抱她、赞美她、为她而自豪。
几年前,某一所中学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次考试后,老师将班里成绩最差的十几名学生及家长叫到学校,让孩子和家长一对一,面对面站成两行,然后把孩子的缺点逐一训斥,最后对家长们说:“我遇到了这样差劲的学生,你们看怎么处理?”在老师的训斥下,家长的脸由红变紫,由紫变青,心中的愤怒一触即发。老师最后一句话,犹如点燃了“炸药”的导火线,家长冲上去对着自己孩子劈头盖脸一顿毒打,把内心的耻辱向孩子身上尽情地倾泻。
可就在这种情形下,成绩倒数第一的那位学生的母亲,不但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做,反而把双手搭在孩子的肩上,用无限慈爱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自己的儿子,不久母子两人眼里都含满了泪花。
当别人不解地问这位母亲时,她回答:“你们任何人都可以看不起我的儿子,但作为母亲,我没有理由不为儿子自豪,我相信他是天下最好的孩子,要我打儿子,永远办不到!”几年后的今天,也就是这个当年被老师认为是最差的学生却考人了北京一所艺术院校,而其他的孩子则大都成了平庸之辈。
为孩子自豪就是给孩子力量,孩子在父母的自豪中会变得自爱、自信和自强。我们从这个真实的故事中领悟到,为孩子而自豪是多么的重要!
再谈学会崇拜。
为什么要学会崇拜?因为我们的孩子是天下最好的孩子。我们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甚至连雪花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因此,每个生命更是独一无二,无可比拟  的。
作为父母一定要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我。就像黄山上的松树,各有所长,彼此不同,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要会欣赏孩子,应该回到小时候教孩子学说话和学走路时的那个状态,眼中一片光明,看到的不是孩子身上的不足而是美好的前景。
大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欣赏之中都富有创造,创造之中也都富有欣赏”。生命之初孩子身上美的品质,被每个父母发现了并且在希望中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形象,孩子就在这样充满欣赏的环境里成长,最终都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说话和走路。
一位事业有成的父亲,才干出众,他总觉得自己的儿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在他的眼里,儿子几乎一无是处。儿子的心灵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压抑,精神近乎崩溃了。
就在这时,边位父亲接受了赏识教育的理念,一下子开窍了。经过精心安排,他特意请几位朋友在家里闲聊,故意让在房里做作业的儿子能听到谈话的声音。他对朋友们说:“别看我整天忙于事业,对孩子太不关心,其实内心很崇拜他,为能有这样一个孩子而感到无限自豪。没想到儿子身上蕴藏着很多闪光点,连我都非常佩服。”
当天晚上,奇迹发生了,泪水涟涟的儿子出现在父亲的卧室里,向父亲道出了长久压在他心里的委屈,并请求父亲原谅他的过去。发誓一定要如父亲所赞赏的那样,做一个值得让自己父母骄傲的男子汉。从此,孩子觉醒了,经过努力奋发很快成了一个优秀的孩子,他和父亲也成了一对“好朋友”。
[/B][/SIZE]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01:56:21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B][SIZE=4] 原则之二:尊重孩...

[B] 原则之二: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学会请教
尊重是六大原则的核心,如果仅做到信任孩子,不注意尊重孩子,那么这种居高临下的信任是苍白无力的,也不会被孩子认可。
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看得起,也就是在人格上尊,重孩子。而现实中孩子的地位是低下的,家长总认为孩子懂什么,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孩子,替孩子作主,不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随意打骂孩子……总之亲子关系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能在尊重上找到原因。
学会倾听。
家长认真倾听孩子说话是尊重孩子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实孩子的心里话最想告诉自己的父母,为什么现实中的许多孩子却不愿与家长交流呢?原因在于我们不会倾听孩子讲话,不是嫌孩子烦,就是认为孩子的思想幼稚,在孩子说话时忙于做其他事情等等。久而久之,孩子觉得你不尊重他,也就不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你了。
我平时注意倾听女儿的讲话,有时发现女儿心情不好,就主动  她是不是碰到什么困难,然后认真地倾听女儿道出原委,最后帮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女儿上了大学,我还定期通过电话听女儿谈她的学习生活。帮她排忧解难。     
倾听是尊重孩子效果奇佳的方法。通过倾听,你了解孩子;通过倾听,孩子锻炼了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培养了孩子豁达坦诚的品格。倾听的好处实在太多了,愿我们的家长都能认真地倾听孩子的心里话。
学会请教。
不少父母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到处打听教育方法。其实,一旦我们的家长从真正意义上懂得了尊重孩子,也就会:自然地向孩子请教。向孩子请教,就是研究孩子是怎么想的,研究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是什么,取得孩子的积极配合。我们说,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教育者本人的行为、态度和方式,最直接最深刻地影响着教育对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什么,必须明确他需要什么。不是家长自己怎么想就怎么来。向孩子请教这个方法,最能体现互动的教育规律。
    农民种庄稼都知道,庄稼最需要的养料是最好的养料;厂长经理们也懂得使顾客满意的商品,是最好的商品;那么我们教育孩子也应该如此,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我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就是在读女儿这本“天书”,不断地向她请教,经常问她:“爸爸这样做好不好?你喜欢不喜欢?怎样做你才更满意……等等。”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的最高意境就是培养出值得你崇拜的学生。”我们很多家长一直在研究同事爱听什么话,领导爱听什么话,而偏偏忽视了研究孩子爱听什么话,只有向孩子请教后,才能讲出让孩子听了之后感到心里热乎乎、甜丝丝的话来。向孩子请教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对他的尊重,对他的关心,并且让他自己也参与到教育中来发挥互动作用,这是启动孩子心灵发动机的重要方法。
[/SIZE][/B]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01:57:49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B][SIZE=4]原则之三:理解孩子...

[B]原则之三:理解孩子——学会感激、学会陪伴


原则之三:理解孩子——学会感激、学会陪伴
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有许多问题,本来家长想不通,换位后,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是理解的作用。据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南京家长平均每天与孩子的交流时间不足十五分钟,有的家长宁愿给孩子买大量的营养品,而不愿把时间花在与孩子的相处上。其实教育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到的,蹲下身子,专心倾听孩子说话,尊重孩子。你会发现孩子身上散发着真、善、美。虚心地向孩子学习,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尊重。
学会感激。     
人总在有所获得的情况下,才会有所感激。孩子小时候,虽然需要父母细心地照料,哪怕在大人身上拉屎撒尿,父母毫无怨言。其原因是感激孩子生命的诞生,给他们带来的无限欢乐,此时的父母眼里是一片光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的心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不再感激孩子的生命,只盯在孩子的学习分数,他们的内心被一种失落感所占据。
许多父母爱孩子,不是爱孩子的生命,而是爱孩子的分数,更是爱自己的面子,完全搞颠倒了。所以做父母的,应该像感激上帝一样感激我们的孩子,不能只感激上帝而怠慢孩子。
学会陪伴。
要多多陪伴你的孩子。多与你的孩子平静地谈话。陪伴孩子不在于用时多少,而在于用心多少。只有陪伴才能沟通。与孩子沟通,是了解孩子、引导孩子的重要一环。  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唯一途径,是理解孩子的试金石。能与孩子沟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是成功的。我经常和女儿促膝谈心,沟通思想。通过交谈,女儿增长了知识,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本领和艺术,同时也使我加深了对女儿的理解。理代社会人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就是与人沟  通的能力。
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人肯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们家长就要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去培养他们包括沟通在内的各种能力和优良品质。
  
[/SIZE][/B]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01:59:55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SIZE=4][B]原则之四:激励孩子...

[B]原则之四:激励孩子——学会发掘、学会分享
激励分为正激励,负激励。赏识教育认为,在看得起的  前提下,以正向激励为主,告诉孩子怎样去做,指明孩子的  发展方向。而负向激励只是禁止孩子不许做什么,应当做什  么还是不知道。
现在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把孩子。的正确行为看  成理所当然的,视而不见,而孩子一出现错误行为,就立即  予以训斥,可谓“缺点不说不得了,优点不说少不了”。而赏  识教育认为“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激励是把  眼光集中在孩子的优点上,这会强化、巩固孩子的好行为,  还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有助于生命的成长,最好的激励  不是表扬,更不是物质奖励,而是分享。孩子若能感受到家  长因他快乐而快乐,会受到很大的激励。
学会发掘。
把孩子看成是一座急待开采的金矿,做父母的及时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金矿,并且将其提炼出闪闪发光的金子。
一个成功的家长必须有一双善于捕捉孩子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对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赞赏,反复地激励,使孩子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在这方面找出他的闪光点,小题大作,无限夸张,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甚至可以无中生有。南京有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范例:
她班上有位同学早晨上课经常迟到,她对同学们说:“某某同学,其实最不想迟到,他每次迟到肯定是有原因的,不信我们可以问问他,我们相信他不会是无缘无故迟到的。”那位同学站起来当场表示今后再不会迟到了,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给予鼓励。谁知,第二天这位同学又迟到了,而老师并没有批评他,反而对全班同学说:“某某同学今天又迟到了,如果说他原来迟到是有原因的话,他今天迟到的原因更特殊,已特殊到不能和任何人说,我们是不是给予理解和掌声?”全班同学又一次发出鼓励的掌声,在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激励下,这位同学克服了经常迟到的习惯,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只要你用心去发掘,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无穷的宝藏。
学会分享。
与孩子共享成长过程中成功的喜悦,为他们前进目标、努力过程、实现结果而分享。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分享孩子成功喜悦的过程,也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由于分享,给孩子增添了信心,加大了成功后的自信感和愉悦感,同时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在分享中也获得一种自豪感。注意这里提到的分享不仅是孩子在取得成功之后的分享,而是要不断地让孩子看到成功,把“大成功”化为若干个“小成功”,这样孩子才能坚持努力。
通常说“不努力就不会成功”。而我们的观点是:“不看到成功就不会努力”,有句口号:“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就体现了这一内涵。
上海闸北八中有位女同学物理成绩很差,有一次考试仅得了七分,同学们都瞧不起她,老师在课堂上就这个七分发表了看法。老师说:“同学们,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这个七分是这*位同学努力的成果,我们相信,只要看到这个成果,她下次就会扩大这个成果,我们是不是应该给她一些帮助和鼓励呢?”全班同学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从此,这位女同学被打动 了,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也一次比一次提高,从第一次七分:  到毕业考试的八十七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B][/SIZE]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02:03:04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SIZE=4][B]原则之五:宽容孩子...

[B]原则之五:宽容孩子——学会反思、学会等待
宽容不等于放任,前者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利于孩子:  的生命成长,满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而后者无条件地满足:  孩子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于  单一,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以完美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容不得孩子身上有一丝缺陷,实际上违反了生命成长 规律。
宽容意味着先接纳,后升华。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诱发孩子的求知需求,成为自发的内在需要。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不是马上问“你怎么了”,而是首先问“我怎么  了”,家长先反思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错误学会等待,有许 多曾经令人烦恼的表现,在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会自行消 失。
学会反思。
这既是思维方式的改变,也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方法。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大多数家长常常是“你怎么啦”,总是在孩子身上找原因。赏识教育的观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因此,我们要学会反思,遇到问题不是“你怎么啦”,而是要问“我怎么啦”,孩子出了问题,要在家长身上找原因。
在处理儿子拿家里钱的问题上,有一位父亲是这样处理的,就是运用了典型的反思原理。这个家庭原先由母亲照料两个儿子,有一天妈妈发现家里钱少了,问两个孩子,孩子不承认。即使做了记号,老大、老二也互相推诿,弄得妈妈大伤脑筋。这位父亲意识到,不是孩子出了问题,而是教育方法出了问题。他和妻子商量后,由他出面处理此事。他认为儿子拿钱原因是由于用钱渠道不畅所致。
他对两个儿子说,爸爸当家,你们用钱可以拿,但要和我说一声,让我心里有个数就行了。儿子先是半信半疑,后来看见爸爸十分诚恳就相信了。第二天,老大老二拿钱买东西后,等爸爸回来均如实告诉了爸爸,这位父亲动情地表扬了他们,夸他们是诚实的好孩子。
就这样过了几天,他又对儿子说,爸爸、妈妈挣钱也不容易,也很辛苦,是不是不该花的钱可以不花,儿子们非常理解和赞同,打这以后,两个儿子不但不拿家里的钱,而且还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这位父亲说:“我们原来总是把眼光盯在孩子身上,不反思自己的责任和问题,不宽容孩子,现在和孩子交朋友,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学会等待。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也并非一天形成,而我们的家长要求孩子克服缺点恨不得全部在一天之内完成,事实证明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只能是“欲速则不迭”。我们说:“冰化三尺也非一日之暖”才行,这就是要求每位家长以宽容的心态学会等待。孩子改缺点的规律是: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
就拿我小时候的例子来说吧:小时候,我有个毛病就是经常将桌子上的东西搞乱,不注意收拾整洁,妈妈经常批评和提醒我。有几次,我特意将桌子整理好,而妈妈却视而不见,我为了得到妈妈的赏识和鼓励,就告诉妈妈:“桌子理干净了。”这时妈妈说:“本来就应该搞干净的,有什么大惊小怪。”’她的话使我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没多久,桌子又乱了,妈妈看见后又说:“我就知道你是新盖茅厕——三天香,坚持不了几天。”这样把我的热情完全打消了。我们说学会等待还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即:“花苞心态”.。不是自己的孩子花不开,而是迟开的花可能更鲜艳,只要别的孩子花开了,自己的孩子也快了。这样,你就可能以一颗平常心去耐心等待孩子觉醒
[/B][/SIZE]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02:06:06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B][SIZE=4]原则之六:提醒孩子...

[B]原则之六:提醒孩子——学会批评、学会分担
赏识教育缺了这一条就不完整了,孩子犯了错误,特别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后,给予孩子适当的提醒作为补充,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体验。以震撼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产生自我改正的意识。对孩子的缺点不仅需要提醒,而且可以更直接地提出批评。但这不是过去居高临下训斥式的批评,而是平等朋友式的提醒,正因为是这样的提醒,孩子才乐于接受,尽快改正。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份礼物。
批评的目的是让孩子改掉缺点,而提醒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为此,我们要求家长做到“学会批评”和“学会分担”。
学会批评。
现在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是怎么刻薄怎么讲,只图自己发泄得舒服;哪管孩子受得了受不了,如同“倒洗澡水,把婴儿一起倒掉了”,因此我们提出学会批评。
批评孩子的原则是: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给足面子”的前提下有多种批评的方法,如:故事性批评:通过讲一个故事的方法,让孩子领悟其中的对错,自觉克服身上的缺点。幽默性批评:在说笑话的过程中达到提醒孩子的目的。
学会分担。
我们说孩子取得了成绩,我们应该分享他的欢乐;孩子遇到了困难和挫折,我们则应该学会分担他的忧伤,继而鼓励他们在失败中站起来,再分享他的坚强。
激励、宽容、提醒三大原则是关系到教育的行为,集中体现出一个“导”字,对事不对人。
信任、尊重、理解三大原则关系到教育的态度,集中体现出一个“爱”字,对人不对事。不管是怎样的孩子,信任、尊重、理解,都是他们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权利。我们都知道要端正对学习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对同事的态度,对领导的态度,我们不能不知道更要端正对孩子的态度,这是关系到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SIZE][/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赏识教育网 ( 粤ICP备12091507号-1 )

GMT+8, 2024-11-24 11:53 , Processed in 0.06001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