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03|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不可不知的十大教育原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24 12:0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企业QQ : 4000888552
一、赏识法则——根雕原理

       根雕常常以其精美的造型,独特的构思,巧妙的加工受人青睐,成为提升家庭文化品位的首选。然而根雕的前身是什么?无非是生于荒野的树根。培根说:“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知识好比是修剪移栽。”作为教育的对象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可以造就的生命,我们要用艺术家的眼光对待,即使就是荒野的树根,我们也能否把它变成如根雕一样的艺术品呢?所以教育者应该拥有一种心态,对待学生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哪怕是成绩最差的,在某些方面也可能是金子,是可以造就的人才,教育者不能总是把眼光放到几个优生身上,而是应该运用赏识,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自信,拥有成功。

       二、多元法则——过河原理

       一次专家乘船到河对岸去,在船上和船夫攀谈起来,竟然发现船夫是一个很难说清楚话的人,于是非常鄙夷他。快到河对岸了,船夫惊呼:“你会游泳吗?”“不会。”“这条船马上要翻了,那你马上就会死的。”专家听了愕然。是呀!社会上流行的“专家是人才,船夫只不过是一小人物而已,当然谈不上是人才”观念。在生命危急的关头,船夫居然救了知识渊博的专家一命。谁是人才,令人思考。其实人真是各有其长,在某个领域有特长的都可以说是人才,在人才的认识上我们要有多元的观念。教育者千万别总是认为只有学习好才叫人才。只有运用多元法则育人,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变得精彩纷呈。

       三、全面法则——图钉原理

       图钉分为钉尖和钉帽两部分,若将二者分开,图钉便不好使,钉帽无用,顶尖也无用,只有二者不分离,才能发挥最大效益。这告诉我们教育要注意全面发展,只重视文化课,不重视艺体课,只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品德教育,只重视优等学生,忽略差等学生,只重视近期利益,忽视孩子的长远发展,都会使教育走入误区。

       四、鼓励原则——蛙跳原理

       两只青蛙掉到井里,不停地往上跳。站在井边的人不停地说话。一只青蛙以为人们在不停地讽刺他,便泄气不跳而死。而另一只青蛙以为外面人在不停地鼓励她,于是使劲地往外跳,而最终跳了出来。鼓励有多大的力量呀!教育者要善于树立学生的信心,不吝啬鼓励,合理鼓励,合理表扬,夸奖学生很重要。切忌歧视和奚落。

       五、体贴法则——白开水原理

       现在的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体贴入微,生怕孩子没有穿暖,吃饱,倾尽其所能满足孩子要求。就说给孩子喝的饮料吧,什么百事可乐,健力宝,红牛,一要俱应。然而这种倾向是极端有害的。在今天,教育者要学会给孩子一杯白开水。解渴用白开水,自然是最好的饮料,而且还要适当供应,开始用小瓶品之,这样孩子才会细细品味,并形成一种渴求,假如总是让孩子一味喝个饱,到后来自然变得是食之无味,没有了吸引力。教育者要善于理解孩子心理,根据孩子具体情况,大胆表扬又要多加提醒,让孩子在饥饿中保持新的欲望。

       六、情感法则——钉孔原理

       有一个孩子总喜欢发脾气,父亲为他出一主意:发一次脾气就订一颗钉子。后来发现自己居然不发脾气了,于是好友再次告知,一天不发,便拔去一钉,直到最后钉子被拔完,留下什么,呀!一个个针孔,钉拔走了,可留下的是伤害。教育者面对学生千万别伤害它们的人格,要学会尊重孩子。若一旦犯错,留给孩子的恐怕是抹不掉的伤痛,也是教育者永远的伤痛。有人说“教育是有痕迹的。”我觉得说得真不错。

       七、信任法则——罗森塔尔原理

       这是一个很出名的事例。著名的教育家罗森塔尔做一个发现研究人才的试验,到一所学校,在学生花名册上随意写了18位学生,告诉校长 “这些学生今后前途无量”。校长再告诉学生,8个月后,上了他花名册的学生都有奇迹的进步。孩子的进步都源于教授的一句话。因此,教育者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给与孩子积极的暗示,消除消极暗示。
八、行为法则——木碗原理

       一家四口人,爷爷老了,手抖,吃饭时总是把碗打碎,父亲专门制了一个木碗,小孩看见了,也找来木头雕一木碗,问他做什么。“你们也会老,我给你们做的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央电视台的那一则广告“给母亲洗脚”多令人感动,看到母亲天天给奶奶洗脚,孩子也跌跌荡荡的端来一盆水,笑盈盈的送给母亲,您也洗脚。这就是榜样。教育者的以身示范是多么重要,你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吸烟有害,可自己却是一个烟鬼,注意形象,可自己却是拖沓,这样又怎能服人。所以为师者为父母者都改为自己,做一笔超值的存款,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九、价值法则——苹果原理

       美国时代周刊做过一个调查:童年时,母亲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一个有商贩经历的人回答道: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苹果被母亲抢走给了别人,那时我就知道,人应该是不择手段的。”一个工程师说道:“小时候母亲端来一盘苹果,孩子皆抢,母亲止住:“要得到苹果,得先劳动,才能有所得到。”教育者要让孩子树立要想得到,必先努力,有所付出,才会有所回报。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十、整体法则——掰玉米原理

       一工厂组织员工掰玉米比赛,看谁最先通过玉米地,又不被玉米挂伤。在这中间,队员不仅要讲效率,注意安全,还要重视质量。然而在教育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成绩,不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这是十分有害的。学校一味重视教师教学成绩,而忽视教师平时付出的努力,也是极端的做法。这样不利于教育的发展。我们要把教育看成一个整体,全面发展,和谐教育,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挑战。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9 07:56:25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给学生家长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教育这个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上,如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越来越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家校联动,协同施教,已成为学校与家长的共识。

家长在子女的教育中应该怎样配合学校教育呢?

一,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的关系。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也是家长对子女的普遍期待。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教育成为国家、也成为每个家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前所未有。如何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得到重新审视,并赋予其新的内涵,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打破只以学业成绩衡量子女的陋习,从而引导子女成“龙”成“凤”。

要关心孩子的品行、个性、心理和情感,教育子女做懂礼貌,讲文明,知荣辱,尽孝道的好孩子、好公民。要相信孩子有上进心,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在艰难困苦中磨炼孩子的意志。要发现孩子的特长,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要相信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不要包办孩子的事情,不要放任孩子花钱,不要孩子滥于交往。做到了这些,就能保障孩子在成人的道路上不迷失正确的方向,就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找到适合于自己发展的位置,从而成就一番事业。

二,处理好压力与动力的关系。

家长们普遍看来,给孩子提出高目标严要求,是促使孩子进步的法宝。家长们为此会远的近的举出成功人士作为孩子学习的楷模,甚至硬性要求孩子超过他本班里的某同学。殊不知,当下接受学校教育的孩子,学习负担依然很重。尤其是进取心强的孩子,自我期望高,无形中自我加压,造成了沉重的精神上、心理上的压力。这种情形之下的孩子背负重担,怎么能轻装上阵,实现目标呢?这需要学校进一步端正办学方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更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体谅孩子,松绑孩子,为孩子减压顺气,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比单纯的施压效果会更好。

给孩子提出适当的目标是应该的,关键是你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的优势与缺差;同时目标的确定不要好高骛远,要让孩子感到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其次,要帮助孩子制定相应的措施,确保目标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和他一起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变压力为动力的教育艺术,会激励着孩子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体验学习的快乐。不要只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要给孩子多一些理解、沟通与交流。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问题,特别是学习成绩下降的时候,他更希望得到来自家长的温暖、关爱与鼓励。这个时候,一定不能埋怨、责怪或打骂。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还会因此造成对孩子的心灵伤害而前功尽弃.

三,处理好个人事务与子女教育的关系

家长在家庭中是栋梁,在社会上是骨干。多重的角色,使家长往往身心交瘁,难免会顾此失彼,疏于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长年在外打工的家长,一年里难得跟孩子见一回面。平日里能保持电话联系已实属不易。这些“留守儿童”守着“空巢”,情感与心理上对父母的依赖与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更应该得到家长的体谅与关爱。

这就要求家长在承担众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同时,勿忘对子女的监护义务。不能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教育的事情都归学校和老师了。家长们千万要记住,孩子是你的,某种意义上说,你担负的教育责任比学校和老师更重。

当然,家长的教育责任无法涵盖教育的全部,包括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可以通过与学校和老师的经常性联系,通过走访,借助于通信、网络等平台,关心关注孩子在校的表现,及时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纠正思想和行为的某些偏差。在与学校与老师的联系中,家长也能就学校和老师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一些情况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校改进工作,形成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施教的合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09:04:43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法宝三:不要操之过急
  对待胆怯型的孩子,创设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让胆小的孩子"勇往直前",家长与老师都不能操之过急。当孩子不愿意与其他 更多的孩子相处时,家长不能硬逼着孩子去和小朋友一块玩,因为害羞的孩子比较喜欢一对一的交往;当孩子不愿意称呼别的长辈时,家长不要勉为其难,因为这可 能会增加孩子的恐惧感;当孩子不愿意在客人面前表现时,家长也不要胁迫他,因为这样做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将来会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绝来应对,使害羞升级。
  与此同时,父母也可与老师一起轻轻“推一把”,引导孩子多多参与社会活动、参与同龄人集体行动,以培养其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鼓励为主、推动为辅,让孩子由“两面派”蜕变为“表里如一”的“自信派”。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09:04:26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法宝二:鼓励使人大胆
  一些孩子不太善于与别人打交道,遇到父母的熟人总不愿意主动问好,要么低着头、要么把脸扭向一边、要么涨红了脸没有一句话、要么干脆躲到爸爸妈妈身后。一些家长便向别人“解释”:“这孩子就是害羞,不太爱说话,见到客人总是别别扭扭的”。
  专家告诫,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扣上“没用”、“胆小鬼”的帽子,一味指责只会更加打击本就自卑的他(她)。当孩子表现不如人意时,父母应当耐心 地予以安慰和鼓励:“第一次见面谁都会紧张,以后和阿姨熟悉了,你一定会说得更好。”“这次没完成没关系!下次我们继续努力,妈妈相信你能行!”在尴尬的 节骨眼上给孩子一个温暖坚定的眼神,他(她)的信心才会慢慢增长,直到把过度的羞怯抛到脑后。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09:04:10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三招让宝宝胆子大起来
孩子胆小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所以家长们首先无需太过烦恼,只要采取合适的策略,用心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和教育方式,宝宝会越来越大方和自信。
法宝一:在家别太宠溺
  “胆怯型”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能够自信地表达自我,敢说敢做,即使犯了错误也不唯唯诺诺。但是,一旦他们置身于相对陌生的环境或面对生人,便会完全“失去”聪明与灵巧,缺乏信心,不敢表达,尤其害怕失败。
  与“胆怯型”相对,“表现型”的孩子倒是特别不怕生,人越多、场面越大,他们的一言一行就越精彩。“胆量的差异既受天生的性格因素影响,也与家 庭教育、学校教育有关。”胆怯表现比较严重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过多的宠爱与纵容,与社会的接触欠缺,这不免使其对公共场合、集体活动产生了未知的恐 惧。专家建议,在家时,家长可别让孩子太由着性子,或凡事替孩子包办,而应适时放手,让他多到社会上去见识见识。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09:03:43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我们是孩子的加油站。
10#
发表于 2012-10-12 14:48:19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孩子跌倒不可怕,怕的是没有爬起来的勇气。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0:59:08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原因四:恐吓孩子
  在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对可能存在的危险过分担忧,精神状态持续紧张,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胆怯和退缩。巨大的响声、突然从高处落下等,都会 引起婴儿的惧怕,此时孩子会本能地扑向母亲的怀抱以求保护。6-9个月的孩子对陌生人的突然接近产生恐惧。认知和想象进一步发展后,对黑暗、动物、雷电或 登高临下等感到恐惧,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有的家长自觉管不住孩子,一旦发现孩子害怕某件事物时,就像找到了约束孩子的法宝,甚至还添油加醋,动不动 就用来吓唬孩子,使其长期处于惊恐不安的情绪之中,孩子也就胆小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0:58:51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原因三:看不到“闪光点”
  对于孩子的畏缩行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说话声音太小等,父母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强烈地反应,而应善于发现并强化孩子身上的“闪 光点”,避免拿别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孩子。最胆小怯弱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许在父母看来这微不足道,但做父母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 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
  但现实中不少家长不但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勇敢漠不关心,而且经常拿别的孩子来比较,“你这算什么,谁谁比你本事大多了”,“谁在演讲比赛中拿了大 奖,你连讲台都不敢上”……这些话语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胆怯。因此,家长对于胆小的孩子必须坚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 的原则。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0:58:19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原因二:家长保护太多
  家长对孩子保护太多是让孩子胆小的主要原因。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全家人呵护备至,无论是在生活细节中还是学习过程中,一些本该让孩子自己解决的问题家长都会代劳。
  这种情况在城市里更加严重,家长会时常灌输给孩子过分的“安全意识”,比如“绝对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外面太危险”,甚至有些家长用恐吓的语 气来教育孩子,这些意识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便会让孩子觉得只有在家里、在父母身边才是安全的,其余地方都不安全。因此当孩子离开了家,便会出现害怕、退 缩等表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赏识教育网 ( 粤ICP备12091507号-1 )

GMT+8, 2024-11-22 19:47 , Processed in 0.06114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