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74|回复: 7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托起明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19 21:5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文最初发给了赏识教育专家杨瑞清老师,现奉献与赏识论坛的朋友分享——                                 
                                      托起明灯[/SIZE][/COLOR]
    坐在静静的考场中,作别高一上期的生活。尽管天尽气寒冷,但我们知道,只要我们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是的,现在到了我们盘点班级方方面面的时候,我们一起来见证班级变迁,历数大事大势,回望成长足迹,提醒幸福生活。
  一
  作为班主任的我,特别赏识学生。
  在班上,我看得起每一个学生,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尊重每个人存在的生命价值,激励大家在班级任务承包中,找一个岗位努力去尝试。这样一来,有承包全期班委会的,有轮流承包一周工作的值周班委,有承包单项学科任务的,有承包单项清洁任务的。看到同学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牢记自己的职责,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我的内心始终微笑着。有一次,晚自习后,同学们纷纷离开教室,突然广播里说晚上要刮风。负责窗户承包的冯丁山、高军华同学迅速返回教室,检查窗户是否关好。正是由于同学们各司其职,班级各方面的运行呈现良性状态。记得有一周,我外出开会三天,居然我班获得了当周的“流动红旗”。
  当然,在工作中,同学们也有灰心丧气的时候。我记得,常务班长王增曾向我提出过辞职。但我坚信,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在我的鼓励下,他挑战自我,继续前进。因此,他的自信心增长了,他的工作能力增强了。以班会课为例,起初,班会课呈无序状态。后来,他和我共同设计出以下程序:值周班长总结当周工作,值日班长总结当日工作,公布当周全班加分情况,小组分数统计,小组排行,班主任谈下周工作等。起初,他主持班会,语无伦次,每个环节缺乏过渡。后来,他语言流畅,每个环节间的点评与过渡恰到好处。
  二
  我不断引导大家学会自我赏识。多少年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自我否定:成绩没有别人好,家庭条件没有别人好,得到的肯定没有别人多。一切都在压抑中成长,很少找到成长的幸福的感觉。本期以来,我引导大家对自己的潜意识反复进行正面的暗示。
  同学们每天背诵一则班级格言,点亮思想明灯。12 月16 日值日班长陈慧写的班级格言是:超越自己才是最重要的。11月24日值日班长林鹏写的班级格言是: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
  同学们每天自己对自己写优点卡,肯定自己,舒展成长。李远未同学在11月6日写的自我优点卡的内容是:平日的我总不爱做饭,而今天的我却做了,做得兴高采烈。她在12月18日写的自我优点卡的内容是:今天体育课我能做100个下蹲,太了不起了!
  同学们每周都学会一支歌,用歌声陪伴自己的成长,一路走来一路歌。
  我在班上设计了很多加分指标,从思想上到学习上,从工作上到生活上,都有详尽的指标。我让同学们积极加分,积累出成功来,积累出自信来。
  人只要一做事,都有可能犯错误。我告诉大家,害怕犯错误的人最好什么事都不做。我在班上实行了很特别的一条:犯了错误,工作失职了,成了后进小组,不惧怕,不影响每周的考核分,只需写说明书,用好思想去战胜坏思想,进行自我教育。岑娅同学在第7周的说明书中写到:上周,我们小组在评比中成了后进小组。但我听到了我的组员坚定地说:“下周我们再也不要成为后进小组了。”我知道我们已经在反省了,我们已经在成长了!
  是的,人生可以成功,但绝对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不断成长。我们需要的是自信而舒展地成长!我们一定要找到一种感觉:我因我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三
  同学们不但学习着自我赏识,而且用赏识的眼光看待着同学,看待着我们共同的班级,包括我这个班主任。
  在我们班上,我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写优点卡。每当同学有点滴进步,我们写优点卡;每当同学有点滴感人之处,我们写优点卡;甚至全班同学每天集中观察一两位同学,发现其可圈可点之处,在每天的优点分享大会上进行“优点轰炸”。夏义韦华同学在名为《人貌非昔日——读优点卡有感》的文章中写道:现在是我用一泓清亮的泉水来浇醒我沉睡的心灵的时候了!
  我们不但给别人写优点,更重要的是学会分享别人的优点,让一个人的优点潜移默化成更多同学的优点。9月27日的优点分享大会更为特别,我们把这称为“烛光中的优点分享大会”。当天开展优点分享大会的时候马上就要到了,突然停电,全校一片喧嚣哗然。值日班长李自艳迅速到小卖部买来蜡烛,然后把蜡烛点在讲台上。全校只有我班静悄悄的,大家静静地分享来自不同同学的优点!
  12月14日的优点分享大会之前,冯刘江同学邀请我当晚一定要参加优点分享大会。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我静静的等待着。接着,冯刘江同学宣布:“今晚,我们分享彭老师的优点!”顿时,全班掌声一片!我迅速拿出我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录下同学们叙述的我的优点:您做的每件事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您对每个同学都无微不至地关怀;您时刻鼓励着我们;您给予了同学们极大的宽容;您经常为我们的未来着想;您做的每件事都为着我们的班级;同学们因您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
  四
  回首高一上期的生活,也许每一天都过得平凡,但总有一个个瞬间让我们感觉历久弥新;也许很多的事件都将尘封记忆,但总有些时日令人刻骨铭心!
  不是吗?每当我讲我的学生时代的痛苦的心路历程时,每当我讲我的母亲的童年的悲惨命运时,每当我讲我曾经十年中的学生的成长故事时,每当我讲我拜访教育家李镇西、杨瑞清老师的经历时,同学们痛苦着我的痛苦,欢乐着我的欢乐,成长着我的成长!
  不是吗?何发兰同学因为校园智能卡掉了而不想吃饭时,我买去了小笼包子;王源等同学出现砸碗砸筷的过激行为时,我买来四个碗进行赔礼道歉;崔莉、彭柳芳、陈慧周末不回家时,我把她们请到我家过周末;魏方婷同学出现辍学时,我登门进行家访。王泽艳由于家庭贫困而不能实现当小记者的愿望时,我资助她完成心愿。同学们出现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时,我给同学们看李阳老师的碟片。
  不是吗?当我们翻开每周一期的《班级周报》与《班级工作》时,当同学们找我谈心时,我们总在进行心灵的交流,我们总会听到花开的声音!
  不是吗?我们有了班级口号:携手共进,共创未来。我们有了象征三个专业团结向上的班徽。我们有了自己的班级理念:心中亮明灯,班级有赏识。
  结语
  铭记2005年下学期,期待2006年上学期!
  此时此刻,我想到了教育家杨瑞清老师在12月31日晚发给我的短信:“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共享赏识文化,再创生命辉煌!”
  是的,亲爱的同学们,在我们心中,让我们永远托起高2008级文建计吧!
                                                 2006年1月8日初稿
74#
发表于 2025-10-5 23:13:31 | 只看该作者
73#
发表于 2025-10-5 23:11:11 | 只看该作者
72#
发表于 2025-10-5 23:08:52 | 只看该作者
71#
发表于 2025-10-5 23:06:33 | 只看该作者
70#
发表于 2025-10-5 23:04:14 | 只看该作者
69#
发表于 2025-10-5 23:01:55 | 只看该作者
68#
发表于 2025-10-5 22:59:35 | 只看该作者
67#
发表于 2007-3-2 10:07:22 | 只看该作者

re:太需要这样的好老师啦~~~~~~~~...

太需要这样的好老师啦~~~~~~~~~~~
66#
 楼主| 发表于 2007-2-4 17:15:46 | 只看该作者

re:[ALIGN=CENTER]No.o8...

No.o8 不该承受的生命之重[/ALIGN]

  在不该承受生命的沉重的年龄却将承受生命的磨难,燕脂这样说,说得也很沉重。我始终认为,人应该过理性的生活。柏拉图这样诠释,只是在理性的引导之下,人生才能获得向上的动力。激情应该服从于理性,而不能为个体的欲望服务,才能达到人自身的整体的和谐。

  李均的这次南行只是一次欲望的展示。这种欲望,很容易被现实所吞噬得一无所有。人生是需要经历一些痛苦的,但如果还没有相关的理性作引导的话,作为经历者,痛苦只能是痛苦,而不能获得超越——这种痛苦没有必要,除非这是必然或应该的事情。举个例子,失去亲人会让人痛苦。我们总不能说因为人总是要失去亲人的,那么现在就想办法失去亲人吧。如果因为年寿或某种特殊的原因而失去了亲人,我们的痛苦是正常的,而且如果有理性作引导,这种痛苦会获得一种超越,那便是更加的尊重与敬畏生命。

  现在我们来展示一下李均从找工作到辞去工作的一些历程吧。

  安顿下来之后,急急忙忙地去找工作。一眼就看到了一个招工启事,欣喜若狂。但带来的只有两个字:失望。“没有技术,普工不招了。”“除非你变个女生,就破格招你。”又到了附近的几个工厂去看了看,最终还是同样的结果。走啊走啊,走到了一个工厂前面,停住了脚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上前。几句话过后,高兴地跳了起来!正好这个工厂需要普工。

  10月27 日,来到工厂报到。走进一看,庞大的机器,到处都是手忙脚乱的员工。组长带他到工作车间,教他开机。可能他的英语学得太差了,一个键也不认识,只是胡乱的按。

  组长看他很吃力,马上就给他换了一个工作:材料碎烂工作。硬拉硬拖的干了一晚,真的是又累又脏,危害身体。“我真想回家、回学校、回到书本中去。我的知识水平和面对生活磨砺的能力在此刻显得苍白无力。”

  10月29日,我在电话中鼓励他,既然去了,就还是好好地去适应这一切吧。而且我还给他建议,把一切经历写下来,变成财富。但是,几天下来,他已没有勇气与智慧去面对那里的痛苦。他发现当初的选择是不明智的。他已经感受到,出来打工如果没有强硬的知识和化解痛苦的智慧做依靠,那么永远找不到幸福。他辞了工作,在11月02日。

  现在我们完全可以看到,李均的这段南行打工生活是没有理性作引导的。所幸,他想到父母、老师、同学还能够接纳他,他于11月06日回到了家,回到了学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赏识教育网 ( 粤ICP备12091507号-1 )

GMT+8, 2025-10-27 22:41 , Processed in 0.0651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