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37|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这个贴真的很有议论的价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30 18:2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企业QQ : 4000888552
教育不回避现实 德国孩子,禁得起挫折

生活中感受艰辛失败 社会上了解丑恶阴暗[/COLOR]

  编者按:近一个月来,国内连续发生青少年因琐事跳楼自杀事件。我们该思考一下,是否给孩子提供了太多的保护,是否回避了现实世界的许多负面的东西,以至于孩子面对挫折,没有一点抵抗力?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德国的学校、家长和学生,德国的“挫折教育”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有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及复杂多变深感痛苦。在德国,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让孩子体验挫折

  刚到德国时,记者寄住在朋友约翰家里。他家在法兰克福“富人区”,家境很好。他有两个孩子:11岁的乔治和9岁的凯斯。在他家住了几天,我就发现一向对公益事业慷慨解囊的约翰夫妇,对孩子却十分“小气”。孩子的零用钱每月才30欧元,而且要帮家里干活才能得到。乔治负责为花园植物浇水、翻土及擦洗汽车;凯斯则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去商店购物和擦洗全家人的鞋子。到了暑假,两个孩子还骑着自行车,顶着炎炎烈日,挨家挨户送报,赚取买书籍、玩具的费用。

  我对约翰夫妇的“残忍”表示不解。他们却说:“孩子总有一天要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为了他们将来能应对挫折,一定要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能力。”

      后来,我发现德国家长经常给孩子设置一些顺境下的“障碍”,有时甚至还故意“制造”一些犯错误的机会。德国同事苏珊娜7岁的女儿要跟同学去郊游。临行前,苏珊娜发现孩子忘了把食物和手电筒装入行囊。可她没有提醒。旅行回来,孩子饿得脸色发黄。这时,母亲才问女儿怎么回事,并帮女儿分析原因。最后,女儿表示:“以后出门一定要先列一个物品单子,那样就不会忘带东西了。”

  制造“吃苦”的机会

  在柏林一所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异常安静。讲台前,殡仪馆的叔叔阿姨正在讲述人死时会发生的事情。讲完后,孩子们轮流扮演角色,模拟诸如父母因车祸身亡时如何应对。

  看到孩子们进入角色后的痛苦表情,在现场旁听的记者不觉一震。可老师却告诉我,通过这样的课程孩子们体验了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这有助于他们体验遭遇不幸时的复杂心情,以及怎样控制情绪。

  由于工作关系,记者经常要出差,最喜欢住青年旅馆。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参加“磨难营”的孩子。

  12岁的马丁今年已是第八次参加政府组织的“磨难营”活动了。今年暑假,他将和数百名儿童一起在哈兹山进行野外生存活动。活动丰富多彩又充满“磨难”。

  “‘磨难营’活动旨在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团队意识及正视挫折的态度,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能力。”带队的社会志愿者舒密特博士说。

  教育不回避现实

  6月的一天,德国汉堡青少年法庭现场。法官正在审讯一名持刀杀人的少年犯。观众席上鸦雀无声,来自汉堡亨利希中学初二B班的20多名学生专注地聆听着……

  谈起“教育和社会”的话题,校长韦泽博士感触颇深。原来,10年前的德国中小学教育一度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三者脱节。20世纪90年代,德国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使教材内容适应社会发展。接受采访时,韦泽博士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以前的教育内容属于阳光式教育,而现在的教育结合社会现实,如阴暗面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的开放型教育。”否则,如果为了保持学生心灵的“纯洁”,总是回避甚至不让学生了解社会的丑恶现象。这样,学生长期与社会隔离,对社会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一旦接触社会,看到某些阴暗面后,就会感到茫然若失,无所适从。

  记者仔细翻看学校的教材,在《语文》、《数学》、《社会》等多种课本中,不仅有“阳光”的内容,还涉及了社会的“阴暗面”,如种族歧视、违法犯法等。其宗旨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

  韦泽校长说,为把“阴暗面”引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中,他们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生活。

  首先,让学生走出学校,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以此为参照来调整、充实自己。比如以“专题研究课”形式了解社会。学生们自愿组成几个小组,讨论出研究主题,然后到社会上去调查,最后写出研究报告。例行的“周三社会日”,学校老师会组织学生参观监狱、禁毒展览、反艾滋病展览等。其次,让学生把从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中发现的社会热点、疑点等现实问题带回课堂上,通过演讲、辩论、演反面人物等,解开学生心中的疑惑,进行“免疫”教育。

  “我们无法永远保护孩子,但是我们可以教给他们怎样认识生活和社会、保护自己。”韦泽校长说。

    真的很想听听各位的高见~~~~~[/COLOR]
25#
发表于 2007-7-30 12:48:11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这贴有起来了,你的习惯讨论贴呢?

这贴有起来了,你的习惯讨论贴呢?
24#
发表于 2007-7-26 17:29:44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U]“现实的告知,比大道理更重要”[/...

[U]“现实的告知,比大道理更重要”[/U]
大家之言!

其实是成人眼中的世界不真实,所以他们给孩子的世界也就不真实。

我一直很佩服“皇帝的新装”的洞察力和深入浅出的述说方式。

为什么这么多的人都不敢说自己没看见新装,直到一个孩子无意中说出。

人类发明和制作了很多的规矩来帮助社会和个人生存,而这些规矩却又反过来阻碍社会和个人的发展。直到推翻旧有的规矩,产生新的规矩,又能更好的帮助社会和个人生存。
23#
发表于 2007-7-26 16:22:39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我想德国孩子会逃避、会转换、会不懈

我想德国孩子会逃避、会转换、会不懈
22#
发表于 2007-7-12 17:12:48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经...

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经典~~~~~~~~
21#
发表于 2007-7-7 17:26:11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对,环境的影响虽然不改本质,但真的不可忽...

对,环境的影响虽然不改本质,但真的不可忽视。
20#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09:37:58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感觉群里面的许多家长在研究教育对策时,似...

感觉群里面的许多家长在研究教育对策时,似乎很少考虑环境对人的左右~~~

环境是影响人的第一要素,比遗传还重要呀!!

须知: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19#
发表于 2007-7-3 11:39:32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15楼的做法,我认为是直接面对现实、接触...

15楼的做法,我认为是直接面对现实、接触现实、提前练就能力的方法。在我当教师时就想开此类课程,但自己的能力薄弱没有实施,可惜,现在没有发言权了。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7-3 08:49:55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顶给大家看看~~~~~

顶给大家看看~~~~~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6:55:08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COLOR=blue]给孩子一个真实的...

给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COLOR]

    培根曾感激马基雅维里以及这类作家的恩赐,认为:“他们公开而不掩饰地道出了人们的真实的所作所为,而不是应当如何作为;如果不预知邪恶的本质,就不可能把蛇的才智同鸽子的天真结合在一起,如果没有这种预知,美德就毫无防备地裸露在危险之中”。他强调了二个要点:一是对现实的告知,认为它比大道理更重要;二是告知的真实性,认为对邪恶的告知可以形成“预知”,有规避危险之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告知现实?又如何进行负面教育,引导孩子认识世界的真实呢?[/COLOR]
   
    一、帮孩子认识真实的自我[/COLOR]
   
    要懂得从正面看自己,并认识自己的优势。成功靠发展自己的优势,伟大的人因优势而伟大。刘邦之无行无能多为后人诟骂,但他识人之长,用人之短,甚至当项羽拿他父亲要挟之时,他也能巧妙利用项羽的沽名钓誉涉险过关。他屡经挫折,矢志不渝,终至登基,靠的就是对自己用人方面的信心。
   
    要懂得从负面看自己,并正视自己的盲点。有一个孩子长期纪律散漫,思想消极,行为逆反,谈恋爱、逃课出走、对抗教育。老师找他谈心,他说,“老师,我想表现好,但我管不住自己。你可能不相信:我很坏,害人利己,我什么都敢做,我有时甚至有杀人的冲动,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自己。”应该说,他看到了自己的负面,而他植根于灵魂深处的善性却从根本上否定了自我,他因此不能接受自己的阴暗面,迷失了自己——他知道自己的负面,但是不知道怎么看待负面。
   
    如果这个孩子有正确的自我意识,知道“利己”和“利人”一样,既是客观存在也是生命的“道义”,那么,这样的表现就不会出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笛卡儿说自己花了好几年功夫去研究世界这本奇书,然后,他才下定了决心来研究自己,并且把心智的全部力量用来选择我们应当遵循的途径。
   
    二、给孩子一个真实的父母[/COLOR]
   
    “天地君亲师”,我们的传统强调长辈的权威,有意地把父母推上了圣坛。然而,父母生活化的一面总在剥蚀着他们的神圣。孩子在成长,负面的了解也在深入,现实与心中的父母差异加大。
   
    还父母以真实,孩子方能认识更科学,行为更理性。叔本华的母亲很有才华,丈夫死后,她便热衷于自由的爱情,移居到富有那种生活气氛的魏玛。叔本华反对母亲的做法,与母亲争吵。接下来母子俩分开了,形同陌路又彼此尊重。虽然一次激烈的争执终于使母亲把他赶了出去,没有母爱也使他的性格变得偏执多疑、愤世嫉俗,然而,他也借此提升了自己的认识,譬如后来他就借助从争吵中获得的不少有关女人的片面性的真理推论哲学,成长为著名的哲学家。
   
    英国哲学家穆勒小时候同父亲散步,父亲问他报刊上的一篇文章是否看过,有什么意见。他反问父亲有什么意见,父亲说:“不要信我的,我的看法可能是错的。你要信你自己的。”对此,著名学者张中行由衷感慨,“想到我们的信条是‘天下没有不是君的父’,真禁不住要放声大哭”,并认为自己有机会读了穆勒,才能够在多种教条的围攻下,还是信自己的。围攻而不疑虑,靠的是理性的力量。
   
   三、给孩子一个真实的社会[/COLOR]
   
   作为社会的未来,孩子总归要面对社会的真实:有光明也有阴暗,有正义也有邪恶,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家庭不能只是温室,教育必须把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根本任务。[/COLOR]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教育的重要原则是:使孩子在童年时期,尤其是在童年和少年交界的时期,都成长为与邪恶作战中的胜利者,都具有高尚的情感。”仅有对社会的正面认知是不可能取得与邪恶作战的胜利的。除了真善美,正确认识假恶丑也是形成他们高尚情感的重要前提。[/COLOR]
   
    培根18岁时,父亲突然去世,他因此变得一文不名。习惯了奢侈的他很难忍受简朴的生活,于是恳求那些显赫的亲友们给他设法在政府中谋得职位,以摆脱经济困境。但是他写的近乎乞求的信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没有人帮他,他只能靠自己。从他后来为人褒贬的人生看,这位巨人显然从这次经历中收获了非常重要的社会认识。
   
    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仿佛孩子见了伪善就会变得伪善,接触了邪恶就会变得邪恶,这显然是没有道理的。孔子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没有正反两方面的认知,何言“择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赏识教育网 ( 粤ICP备12091507号-1 )

GMT+8, 2024-11-25 21:36 , Processed in 0.0531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