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90|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的不是孩子的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2 09:2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企业QQ : 4000888552
《真的不是孩子的错》一个“戒除网瘾”专家的家教体悟[/SIZE]
    贾容韬,全国实力派家庭教育专家,共青团中央戒除网瘾特聘专家,高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家庭教育工作十余年,成功挽救500余名网瘾少年,使900余名厌学儿童进入优等生行列,180余名辍学儿童重返校园。2005年9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领导人接见,并被授予“中华世纪英才人物”称号。著有《真的不是孩子的错》、《中国家教原则》、《感动孩子》等书。
   贾容韬先生的博客:[/SIZE]http://blog.sina.com.cn/u/1260082940
  
  
《真的不是孩子的错》[/SIZE][/ALIGN]
  
[B]前言·做家庭教育的拾贝者[/SIZE] [/SIZE][/B]
[B][/SIZE][/B]   家庭教育是我钟爱并乐意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因为我是直接受益者。能使儿子成功脱离“网瘾”,并把一双儿女送进全国重点大学,我饱尝了教育孩子的酸甜苦辣,也体验到了孩子成长带来的喜悦。虽然为此付出较多,但我觉得非常值得。[/SIZE]  家庭教育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并无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需要每位家长用心去感悟,去品味,去咀嚼。只有胸有大爱、孜孜不倦追求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孩子、优秀的孩子乃至杰出的孩子。那些光有美好愿望却不愿付诸实践、不愿提高自身素质、不能战胜自我的人,是永远教育不好孩子的。[/SIZE]  家庭教育是一项事业,是事业就意味着奉献;家庭教育还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意味着探索。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我们为之付出、为之探索不是很值得吗?[/SIZE]  我不敢说,我对家庭教育有多么深刻的理解,但我已经一头扎进了它的海洋里;我不敢说,我在这浩瀚的大海里捡起了多少珍珠,但是我确实拾起了几枚虽不起眼但极珍贵的贝壳。[/SIZE]  我认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与其求救于教育专家,不如把自己打造成家庭教育的内行。不少家长面对已经出现问题的孩子,不是积极想办法自救,而是到处寻找拯救孩子的灵丹妙药。有的家长这样说:自己知识有限,教育孩子无能为力,把孩子交给别人教育,自己多付点钱都可以。其实求人不如救己,教育孩子,有谁比家长更能了解孩子的呢?没有知识不要紧,只要你从现在就开始学习。要知道,专家都是学习然后才有专长的。[/SIZE]  我认为,没有不良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现实生活中出现问题的孩子,如迷恋网络、厌学甚至违法犯罪等等,其实都是教育失败的产物。孩子都是无辜的,孩子都是受害者。如果每位家长都能严格要求自己,都能做好孩子的榜样和人生导师,都能对孩子切实负起责任来,都能给孩子以科学的爱、智慧的爱,大多数家庭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大多数孩子都会是另一番命运,就会大大减少“网瘾少年”“问题孩子”以及少年犯。[/SIZE]  我认为,家庭的作用大于学校,学校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孩子心灵的塑造,主要是靠家庭教育来完成的。为人父母者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千万不要推卸责任,不要贻误了孩子。[/SIZE]  我还认为,为了孩子,家长必须与时俱进,而不能让孩子来适应我们。现代家庭教育给各位家长提出的要求相当高,我们必须改变观念,研究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孩子成长的需要。[/SIZE]……[/SIZE]  希望我的实践和探索能对处在迷惘中的家长们有所启迪、有所帮助,并能对有意在家庭教育领域进行深入探索的家长们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这番良苦用心能唤醒一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能改变一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我就十分满足了。[/SIZE]
2#
 楼主| 发表于 2008-2-2 09:31:46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ALIGN=center][B][SI...

[B]求人不如求己
[/SIZE][/B][/ALIGN]
[/ALIGN]
   我在《真的不是孩子的错》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观点:对于为人父母而言,教育孩子,求救于教育专家,不如把自己打造成家庭教育的内行,简言之,求人不如求己。我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在这方面我是有着刻骨铭心体验的。我曾经是个家庭教育失败者,我的儿子曾经是个“网瘾少年”。面对出现问题的孩子,我深刻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认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我下大决心提高自身素质,下大力气改变自己。通过自身修练,改变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出现了家庭教育新气象。儿子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父爱,勇敢地从虚拟世界里走了出来。一双儿女也相继考入全国重点大学,夫妻关系由背靠背到相敬如宾,我的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当初我曾寄希望于别人,也曾求救于多位专家,都未能彻底解决孩子的问题,只有自己完全改变后,家庭教育才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在我接触的上千个家庭中间,相当一部分家长还在重复着我曾经犯过的错误。他们面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不是积极想办法自救,而是到处寻找拯救孩子的灵丹妙药,有的甚至不惜花费巨资,到处求救于教育专家。

有一位母亲,面对上网成瘾的孩子,她一方面走遍大江南北寻找专家为孩子戒除网瘾,回到家中,忙中偷闲还不忘和忠厚、不善言谈的丈夫闹离婚。说是丈夫没有生活情趣,跟他过一辈子,太委屈自己了。她并不知道自己闹离婚给孩子造成多么大的伤害,她并不知道孩子是她和丈夫三年来打离婚仗的牺牲品。

有一位父亲,脾气暴躁,专横跋户, 对待孩子,常常是下达命令一般,说一不二。孩子稍加辩解,非打既骂。孩子见了他如同老鼠见了猫。久而久之,孩子逐渐形成了自卑、内向的性格。上初中的孩子放了学宁可在街上漫无目的的游荡,也不愿回家。后来孩子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有了接触,从厌学发展到辍学。这位父亲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不惜花巨资把孩子送进了“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孩子经过训练,大有改观,很快就复学了。可悲的是这位父亲没有改变。面对孩子学习上的困难,不是从客观情况出发,不是积极和老师结合对孩子进行帮助,不能给孩子信心和力量。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仍然居高临下训斥孩子:“我花了那么多钱,你就没有一点良心?拿这种成绩来回报我,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不争气的东西!”刚想进步的孩子受到了伤害,又选择了逃避,不久就迷恋上了网络游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位父亲认为孩子参加一次训练营就可以一劳永逸了,他怎么也不知道问题的病根在他那里。

有一对夫妻找到我:“贾老师,我们不懂教育,工作又太忙,再说,我们还有我们的生活,我每年给你二万元钱,你帮我教育孩子。”父母不配合,我有那么大的能耐吗?这是典型的推御责任的做法。

有的父母说:“教育孩子,你叫我们多拿点钱都可以,你叫我们改变自己,我们做不到。我们都几十岁了,还学什么习?”“孩子出了问题为什么老盯住家长不放,我们愿意让孩子学坏吗?”都什么年代了,家长还是这样的观念,孩子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不是一种悲哀吗?

懵懂无知, 世界观没有形成的孩子,特别是出了问题的孩子,没有家长的帮助,没有来自父母的力量,他能占胜自己吗?再说孩子出现的问题大多都受父母影响,不从调整父母入手,孩子有能力调整自己吗?

众所周知,中国的父母可以说是最爱孩子的。他们最无私、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如果有一种选择,父母和孩子必须有一人要上断头台,中国的家长不用考虑,都会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为了孩子,我们连生命都舍得 ,我们还有什么做不到吗?善待你的孩子吧,因为他有幸选择了你的家!

我可以非常负责地告诉各位父母:投资不要投错了方向,在家庭教育方面投资(包括财富投资和精力投资),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投资,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它关系到你和孩子的命运,关系到你家族的兴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眼光长远的父母,没有一个不重视家庭教育的。

在教育孩子方面,任何人都不具备你的优势。孩子是你生的,又在你身边长大,你对他最了解,你对他影响也最大。你们又有着割扯不断的血缘和亲情关系,你已经拥有一笔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只是你不善于发现,不善于开发,不善于利用罢了。

求人不如求己,求救于教育专家,不如把自己打造成家庭教育的内行。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内行。你是你最好的主人,你是你真正的伯乐,你是你有求必应的神仙,你是你最靠得住的人。只要我们动真感情,想好办法,用大心思,我们就一定能走出自己的家庭教育之路,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都能取得教子、事业双丰收!

家庭教育是关系到祖国未来、民族兴衰的头等大事,如果我们的家长都能从自身做起,都能切实做好孩子的榜样,我们的国民素质不是大大提高了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指日可待了吗?[/ALIGN]
3#
 楼主| 发表于 2008-2-2 09:42:07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ALIGN=center][SIZE=...

[B]1.4 转变教育观念,努力修炼自己
[/B][/SIZE][/ALIGN]
  为了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在床头写了一句话:“愤怒过后是后悔!”以时刻警示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但我坚信,秉性难移不等于不能移。

  

  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修炼,真正练好“内功”,成为家庭教育的内行,谈何容易!但是为了孩子,我必须改变自己,战胜自我。为此,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加大“充电”力度,务求读书质量。以前我读书比较随意,比较粗糙,现在读书往往是仔细咀嚼,反复琢磨,认真思考,尽量领会其精神实质。我读每本书都要做批注,并及时写出心得体会。同时,我还明显增加了阅读量,主要阅读家庭教育类、人文修养类、名人传记类图书,以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2. 规范自己的言行,粗话、刺激家人的话不说。以前由于自己修养不够,常把一些情绪带到家里,甚至简单粗暴地对待自己的家人,导致夫妻不和睦,争吵不断,这对孩子形成偏执、冷漠、自卑、内向的性格都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在床头写了一句话:“愤怒过后是后悔!”以时刻警示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但我坚信,秉性难移不等于不能移。通过一段时间的潜心修炼,我的不良情绪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在,我的心态很好,基本上不会发脾气,可以说,差不多不知愤怒为何物了。

  3. 尽量去理解妻子,用欣赏的心态去发现爱人身上的闪光点。以前我总是专挑爱人身上的毛病和缺点,总是看她不顺眼;现在我每天去寻找和发现爱人的优点,找来找去,爱人身上的优点越找越多,爱人在我眼里也越来越可爱。随着我态度的改变,爱人不但不再给我找别扭,而且对我也关心和爱护起来。家里有了浓浓的暖意,有了和谐融洽的气氛,孩子回到家也不感到压抑了,性格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4. 培养良好习惯。以前情绪不佳时,我常到外边和几个朋友推杯换盏,虽没有烟瘾,但心情烦闷时也常常吞云吐雾,偶尔还打几圈麻将。现在我一不酗酒,二不抽烟,三不打麻将。业余时间看些书,写些教子笔记,看看电视新闻,听听音乐,打打乒乓球,练练太极拳,着力培养自己健康的兴趣爱好和高尚的情操。

  在加强自身修炼的同时,我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开始注重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孩子虽然也有进步的愿望,但由于以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功课落下的比较多,学习起来也吃力,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另外由于学习信心不足,孩子偶尔还会进网吧。

  这时我往学校跑的次数更多了,而且和以前去学校的目的不一样了:一是和孩子进行情感沟通,给孩子以真诚的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二是和老师沟通,深入探讨孩子的问题,一起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帮教方案。

  经过两年的努力,贾毅确实有了比较大的进步,改掉了诸多不良习惯,学习成绩也在节节上升,2002年以较好的成绩考入市重点高中——洛阳轴承集团第一高级中学。

  看到自己的努力终于结出了果实,我总算松了一口气。贾毅上高中后,又选择了住校。我们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一是认为孩子大了,他的自我管理能力应该越来越强,对外界的不良因素应该有一定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父母应该少操点心了;二是因为我们当时家也不在洛阳。

  谁知事情远远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不久孩子又出问题了。贾毅上高中后仍然迷恋网络游戏,课余时间大都消耗在网吧里,还和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有了来往。有一次,两个和他来往密切的同学到网吧盗用上网费用,被网吧老板告到学校,结果那两个同学被学校开除。贾毅尽管没有直接参与,但当时也在现场。学校通知我去了一趟,虽然没有给贾毅处分,但我还是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件事再一次给我敲响了警钟。

  我清醒地认识到,反映在孩子身上的诸多问题,其实都是我自己的问题,是因为我以前对孩子关爱太少了。孩子现在正处在人生的关键阶段,又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能给孩子做些什么呢?我想到了我们的近邻日本。日本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相当重视,孩子出生后,大多数母亲都辞去工作,当起“全职太太”,全力培养孩子。那么,我就不能当个“全职父亲”吗?我当时正经营一个小厂子,但厂子以后可以再办,孩子的教育耽误不得。经过深思熟虑,并取得爱人同意后,2002年,我毅然关掉了厂子,到儿子的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正式做起了“陪读父亲”……

  在改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帮助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备尝了酸甜苦辣:有挫折,有收获;有迷茫,有感悟;有痛苦,有欢乐。值得欣慰的是,我不仅坚持了下来,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不仅两个孩子都成长得比较优秀,而且我也从家庭教育的“门外汉”成长为专业家庭教育工作者。今天,回顾我的家庭教育之路,更多了一份感慨。
4#
 楼主| 发表于 2008-2-2 09:46:19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ALIGN=center][B][SI...

[B]1.2 不遗余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 [/SIZE][/B][/ALIGN][B]

[/SIZE][/B]
  那时的我虽然比较重视教育,但只知道让孩子上好学校,只知道往学校跑,只知道和老师培养感情;虽然也读了几本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只是泛泛地读,只读出了皮毛,并没有接触到教育的核心和精髓。

  

  在祖辈和父辈的影响下,从孩子呱呱坠地起,我就发誓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接受一流的教育,因为“培养孩子是人生头等大事”的理念在我心里早已扎下了根。

  我的一双儿女都是在农村老家出生的,都是农村户口。转眼间女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可村里没有幼儿园,县城的幼儿园又不接受农村户口的孩子。为了让孩子能上幼儿园,首先就要想方设法把孩子转为城镇户口。为此,我四处寻找农转非的途径。事也凑巧,那年县里成立了开发区,只要能在开发区投入一定的资金,就可以给孩子转户口。于是,我们拿出家里的所有积蓄,又向亲友借了些钱,终于把孩子的户口转到了城镇。

  当时,我在距县城三四公里的大原集镇经营一个小商品批发部,为了送孩子上学,我专门买了辆摩托车,来回接送孩子。考虑到时间和安全问题,我和爱人商量后,决定让我父母搬到县城住,以便照顾孩子。父母听说是为了孩子,自然非常乐意。不久我就在县直幼儿园附近租了房子,把父母接过来,并起了炉灶。那年女儿贾蕾5岁,儿子贾毅3岁,都上了县直幼儿园,一个是大班,一个是小班。这种生活持续了4年。应该说,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能把孩子送到县里最好的幼儿园,并让爷爷奶奶陪着孩子,这已经是我们所能创造的最好的教育条件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民办的私立学校应运而生。听说私立学校是全寄宿、封闭式、军事化管理,而且还承诺“保证每个孩子都能考上大学”,这让我动了心。我认为洛阳的学校肯定比县城的学校好,再说还承诺让孩子考上大学,而且孩子在学校寄宿又能锻炼自立能力,于是我决定把孩子送到洛阳去上学。那时我在县城已经有了房子,并且全家都已经搬到了城里住,孩子在城里上学也有了条件。但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经过考察后,我们毅然把两个孩子一起送到了洛阳最好的私立学校。那是1995年,女儿上小学四年级,儿子上小学二年级。

  凭心而论,按当时我家的条件,把两个孩子都送到洛阳最好的私立学校,是超出了我们的经济承受能力的。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心愿:只要孩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我们生活上紧一点,甚至负点债,也心甘情愿。可以说,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是全力以赴、不遗余力的。

  孩子在私立学校三年间,我总是隔三差五地到洛阳去看望他们。那时孩子小,思想比较单纯,和孩子沟通起来比较容易。看望孩子时,一般不外乎送点吃的东西,再添些学习用具,并交待几句让孩子好好学习之类的话;之后再见见老师,问问孩子的学习成绩。我那时认为,把孩子送到一所好学校,孩子就能健康地成长了,将来就能上大学了。

  随着去学校的次数逐渐增多,我对学校的情况了解得越来越深入,我开始发现私立学校的一些弊端,比如老师流动性大,学生的成绩有时存在某些虚假成分(例如,贾蕾在初二时8次考试有7次都是年级第1名,满分700分的卷子,女儿每次都能考660分以上,其中一次考了682分。如果确实是这样的成绩,那么知识应该掌握得非常扎实了。然而实践证明,她的成绩只是中上等,绝没有那么拔尖,这在她初三转到其他学校后就显露出来了),学校的商业气息过浓等。

  没有哪个校长不希望把自己的学校办成一流的学校,因为这样学校才会生源充足,效益才好,老师的积极性也高。然而现在我才知道,要办好一所学校谈何容易,功夫修炼不到一定程度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真正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高超的管理能力,还要有宽阔的胸怀、博大的爱心。只有具备高尚的品质和充满人格魅力的校长,周围才能凝聚一批甘心献身教育事业、对孩子充满爱心的老师。一个好校长仅仅是个好老师还远远不够,他应该成为一个教育家……

  发现了私立学校的一些问题后,我隐隐产生了危机感。加上这时孩子也没有以前那么听话了,特别是儿子,身上还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对学习也没有多大兴趣,有时还违犯纪律,甚至迷上了电子游戏,于是,我决定再次给孩子转学。

  我通过教育部门的朋友了解洛阳市的教育资源状况,得到一个信息:洛阳轴承集团第三中学是当时洛阳市升学率最高的初中。这个学校不仅升学率高,而且每年还能为国家理科实验班输送一两名高材生(只有国家级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才有机会保送国家理科实验班,目前只有北京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中、中国科技大学附中等几所学校开办了国家理科实验班)。于是,我又托关系,找朋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让孩子参加了该校的入学考试,最终一双儿女都进入了洛阳轴承集团第三中学。那是1999年,女儿上初三,儿子上初一。

  应该说,那时的我虽然比较重视教育,但只知道让孩子上好学校,只知道往学校跑,只知道和老师培养感情;虽然也读了几本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只是泛泛地读,只读出了皮毛,并没有接触到教育的核心和精髓。可以说,那时我对教育的规律以及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得并不多,还是教育的外行。[/ALIGN]
5#
 楼主| 发表于 2008-2-2 09:49:57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ALIGN=center][B][SI...

[B]2.1 要教好孩子,就要向老师学习[/SIZE][/B] [/ALIGN]

  尊重老师,就要经 常和老师交流,交流的过程也是向老师学习的过程。如果各位家长都能尊师重教,真心实意向老师学习,就会成为教育的内行,就能牢牢掌握教育孩子的主动权。

  

  从内心深处,我是非常重视两个孩子的教育的,也是十分尊重老师的。我并不是有钱人,但我非常舍得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投入,并且非常重视与老师交流沟通。从学前班到高中,两个孩子的五六十位老师,我都拜访过,有的还曾多次拜访。

  尊重老师,首先要理解老师,体贴老师。他们默默无闻地为教育事业奉献,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要理解老师,就要设身处地地站在老师的立场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在家长的理解、尊重、感激、赞美下,老师自然而然就能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爱的氛围,营造一个爱的环境。有了这种氛围和环境,教育便步入了良性循环,孩子离成才就不远了。

  学生在学校出了问题,有的家长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专挑老师的毛病,动辄到学校找老师理论,甚至大吵大闹。老师受到了伤害,心理肯定不平衡,带着情绪去上课,去教育孩子,这样教育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尊重老师,就要研究教育规律。家长和老师交流,不讲外行话,讲出来的话有道理,老师才愿意听,才乐意同你交流。你可以向老师提建议和意见,只要你的建议和意见合理、中肯,并具建设性,老师一般是非常乐意接受的,他会认为你在全力配合他的工作,还会真诚地感谢你呢!

  尊重老师,就要经常和老师交流,交流的过程也是向老师学习的过程。大多数老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身上有好多值得家长学习的地方。如果各位家长都能尊师重教,真心实意向老师学习,就会成为教育的内行,就能牢牢掌握教育孩子的主动权。

  我儿子贾毅初中在洛阳轴承集团第三中学就读,班主任刘玉萍老师敬业精神非常强,对学生付出了很多爱心。由于我对刘老师十分尊重,刘老师也肯抽出时间同我交流,我从刘老师身上学到了不少知识,故而家庭教育配合得比较好。刘老师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还和其他任课老师配合,经常给贾毅吃点“小灶”,帮助贾毅补回了部分知识欠债。贾毅增强了自信心,学习成绩也在稳步上升,三年下来,成绩由入学时的全班三四十名提高到前十名左右,并且加入了共青团,被评为洛阳市三好学生,顺利考入洛阳轴承集团第一高级中学。

  刘老师喜欢贾毅,但对他要求相当严格。孩子进步了,刘老师及时表扬、鼓励;孩子犯错了,刘老师绝不迁就姑息,批评起来既严厉又让孩子心服口服。

  有一次贾毅发烧,刘老师亲自带他到医院看病。由于高烧不退,晚上住校刘老师不放心,就把贾毅带到家里,做饭、熬药、量体温,慈母般无微不至地照顾他。

  贾毅在刘老师的教育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无私、宽容、善解人意、坚毅、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

  女儿贾蕾在洛阳轴承集团第一高级中学读书期间,我经常和她的班主任朱学会老师交流沟通,对他非常尊重。朱老师为培养教育贾蕾付出了不少精力。很长一段时间,朱老师都安排贾蕾分别和两个尖子生同桌。另外,朱老师还经常在课堂上提问贾蕾,并且鼓励她参加班里的活动。

  朱老师教物理,为了尽快提高贾蕾的物理成绩,他要求贾蕾必须每周来找他问三次问题。朱老师说:“如果你不问,就等于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我很欣赏朱老师的教学方法,鼓励女儿大胆去找老师请教问题。

  大多数老师品质都是高尚的,他们愿意为学生付出爱心。如果你从内心深处尊重老师的劳动,时刻为老师的敬业精神和爱心感动,并且由衷地赞美他们的高尚情操,你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老师的身上寄托着孩子的未来,如果对老师不尊重,就是对孩子的未来不尊重。孩子天天在成长,教育一天也不能耽误,如果延误了孩子的教育,将是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
6#
 楼主| 发表于 2008-2-2 22:19:00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ALIGN=center][SIZE=...

[B]2.5 教育只能引导不能强迫[/B][/SIZE] [/ALIGN]
  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如果强迫孩子去学,他是不愿学的;如果放手,他不但愿学,而且会学得很好。

  有一次,我买到一本中学生励志书。我认为这是一本好书,就迫不及待地把它推荐给儿子,说:“这本书要认真读,多读几遍,领会其精髓。按照书上介绍的原则去做,会对你有很大帮助的。你要在课余时间多阅读,并写出心得体会。”

  第一天,儿子读了几页,兴趣不浓。第二天,又勉强读了几页。第三天,儿子还是非常被动地读,显得非常不开心。看着儿子读书深入不进去的样子,我恨不得替他读,并抱怨道:“这么好的书,你都不愿意读。不读书怎么能进步!”儿子也不甘示弱,针锋相对地说:“读书也要强制么!你认为好,你可以读嘛!我还有那么多作业要做。”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争吵逐步升级。夜里12点左右,儿子把门一甩出去了。两分钟后,我追出去,找遍了附近的大街小巷,连孩子的影子也没有见到。我在空旷的大街上徘徊,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孩子会不会出现意外呢?”

  凌晨两点,我还没有找到儿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拖着沉重的步子,我回到家里。这一夜,从来不失眠的我翻来覆去不能入睡。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孩子怎么这么叫人琢磨不透呢?怎么这么难以沟通呢?难道推荐书给孩子读也有错吗?他怎么就不理解我的良苦用心呢?我迷茫、困惑。

  经过冷静思考,我认识到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自己犯了三个错误:

  1. 犯了主观主义错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儿子身上。自己认为好的书,就强迫儿子去读,他自然而然产生了逆反心理。

  2. 儿子也是很听话的,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为了照顾老爸的面子,坚持读了三天书。我不顾他的情绪变化,在不融洽、不和谐、不愉快的气氛中强迫儿子读书,当然达不到预期目的。

  3. 没有征求儿子的意见,不顾他的统筹安排,强行叫他读课外书,破坏了他的整体学习计划。

  由此,我想起了 陶行知先生的一个故事:

  陶行知先生一次到武汉大学做教育学报告,进教室时怀里抱着一只鸡。听众莫名其妙,不知老先生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见他一言不发,把鸡放在讲桌上,按住鸡头,掰开鸡嘴,抓起一把米强行喂给鸡吃,但是无论如何鸡也不吃米。过了一会儿,他放开鸡,离开一段距离,那只鸡却使劲吃起米来。陶先生开始演讲,他说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如果强迫孩子去学,他是不愿学的;如果放手,他不但愿学,而且会学得很好。

  我强迫孩子读书,不正是犯了陶先生所说的错误吗?

  理清头绪后,我如释重负,凌晨5点左右蒙蒙眬眬地睡了一会儿。

  早上6点半,我赶到学校,仍然没有见到儿子来上学。我焦急地等了两个小时,估计上午他不会来了,才离开了学校。回到家里,我在焦灼难耐中捱过了4个多小时。

  中午12点半,儿子带着沮丧、哀怨的神情回到家里。谢天谢地,儿子总算回来了,我心里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我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满怀歉意地说:“孩子,吃饭吧!爸爸又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当一个合格的家长难啊!看来爸爸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儿子虽未说话,但情绪明显改善了许多,下午照常上学去了。

  风波平息了,但损失是很大的——儿子晚上没有学习好,也没有休息好,第二天又缺了半天课;他的心灵受到了伤害,我也经历了痛苦的煎熬,父子关系还蒙上了一层阴影。这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何苦呢?
7#
发表于 2008-2-4 12:48:46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真的

不是孩子的错,说得太好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23:55:41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ALIGN=center][B][SI...

[B]2.6 适当给孩子当一当出气筒
[/SIZE][/B]
[/ALIGN]
  适当的宣泄对孩子的成长及身心健康是有益的。家庭是孩子温馨的港湾,孩子心中的郁闷不到家里来排遣,又到哪里去排遣呢?家长有责任缓解孩子的压力,只要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当个出气筒又有何妨呢?

  

  吃一堑,长一智。

  经过这次深刻的教训,我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家长要永不满足,不断学习,经常修炼,不断提升。社会在发展,孩子在成长,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我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观察和思考问题,体会到高中阶段的孩子的确很辛苦,很不容易。激烈的竞争,一考定终生的残酷现实,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巨大压力,实在让他们不堪重负。所以有人说,中国的高中生是世界上最苦的人。同时,他们正处在青春期,是逆反心理最强的时候,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最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所以偶尔顶撞家长,讲些过头的话,有些过激行为,都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家庭是孩子温馨的港湾,孩子心中的郁闷不到家里来排遣,又到哪里去排遣呢?他们的一腔怨气不往父母身上撒,又往谁身上撒呢?适当的宣泄对孩子的成长及身心健康是有益的。家长有责任缓解孩子的压力,只要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当个出气筒又有何妨呢?

  据调查,不少高中生都存在轻重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一部分孩子已患上了心理疾病。只有身体健康是不完全的健康,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那些精神病患者及精神崩溃者都是精神压力过大,不良情绪长期郁积,没有及时得到宣泄造成的。

  换位思考后,我开始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肯定孩子、赞美孩子。孩子有一点进步,我就及时鼓励、表扬。我经常对孩子讲的几句话是:“太棒了!”“辛苦了!”“太不容易了!”孩子偶尔情绪不佳,顶撞我几句,我都能一笑置之,不和孩子发生正面冲突。还有什么比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和心境更重要的呢?当然,原则问题我是从来不让步的。

  我力求让自己成为幸福的制造者和快乐的传播者,努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我要求自己首先成为心境愉悦的人。我告诫自己:快乐也是一天,烦恼也是一天,为了孩子我何不选择快乐?

  幸福和快乐是可以传染的,两个孩子时刻被爱包围着,被爱滋润着。宽松、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传递给孩子的是健康向上、助人为乐的信息,幸福和快乐能滋生出博大的爱。在家庭的影响下,两个孩子都非常有爱心和同情心,理解、宽容、乐于助人变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他们经常给困难同学送些文具、生活用品,碰到老弱病残的人总要给予一些帮助。一次贾毅在街上见到一个双手残疾的孩子,就给了他5元钱,自己中午用剩下的5角钱买了两个烧饼充饥。

  认真审视孩子,我发觉他们浑身都是优点和长处。孩子变得越来越懂事,越来越优秀,越来越知道体贴父母,有什么心思总愿意和父母说,横在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慢慢被填平了,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宽容。我常常从心里发出这样的感叹:我的孩子太优秀了!上帝太偏爱我了,把爱的天使派到了我家,让我有永远享受不完的天伦之乐。

2003年母亲节,儿子给他母亲买了礼物,并在学校组织的“感恩父母”活动中致辞——

  

  我的爸爸妈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父母,他们用最博大、最无私、最纯洁、最睿智的爱滋润我茁壮成长。他们给我生命,教我做人。

  回忆我的成长历程,我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和支持。父母是非常开明的,给我创造了非常宽松的成长环境。我有时不理解父母,总嫌他们啰唆,有时还惹父母生气,他们却总是包容我、宽恕我。以前我是那么不懂事,不知道在父母喋喋不休的话语下,是一颗深爱着我的心啊!现在回想起来,曾经被我认为是啰唆、乏味甚至讨厌的叮嘱,都是难得的关爱啊!

  我的父母永远是那样朝气蓬勃、刚毅自信、和蔼慈祥、谈笑风生,总是孜孜不倦地追求进步,无怨无悔地付出、奉献。父母是我在大海航行中引航的灯塔,父母是我最温馨、最安全、最可靠的港湾,父母是我的良师益友,父母是我力量和智慧的源泉。

……

  

  这篇致辞是孩子的心声,也是我们收到的最好礼物。[/ALIGN]
9#
 楼主| 发表于 2008-2-5 00:22:30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3.1 孩子迷恋网络的三大诱因 ...

3.1  孩子迷恋网络的三大诱因

  在网络世界里,孩子们可以为所欲为,横行霸道,忘掉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玩游戏不仅能够宣泄压抑的情绪,还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对自己产生认同感,暂时找回自信。



  互联网是一场革命。这场史无前例的革命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的孩子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革命不知所措,甚至找不着方向了。他们不顾父母、老师规劝,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为之神魂颠倒,为之疯狂。

  那么,孩子们为什么对网络如此痴迷呢?

  孩子们到网吧一般是玩网络游戏和在网上聊天,还有一小部分看网络小说或电视剧、电影等。

  先说打游戏。在网上玩游戏,确实有很大的诱惑力,一是新鲜,二是刺激。从来没玩过游戏的孩子第一次玩就会让你轻易过关,而且电脑中还不时传出鼓励的话:“你真棒!”“你是好样的!”“你简直是个天才!”“希望你继续努力!”每次玩游戏总能过关、升级、积分,会让人不断产生成就感:今天闯过了这一关,明天还盼望过那一关;今天积了一定的分,明天还盼望积更多的分。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比较单调枯燥,到网吧来就能轻而易举取得好成绩,总有一种胜利者的愉悦;同时,在网上打打杀杀,个人的征服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个人的所谓“价值”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事实上,这两种心理是吸引孩子走进网吧的主因。

  从网络游戏本身看,更是新奇刺激,花样繁多,趣味性强。年龄小的孩子玩上一种“泡泡堂”游戏,一两次就会让你产生浓厚兴趣,三五次就会成瘾,从此把你牢牢地控制在网吧里。十五六岁的孩子则喜欢玩“奇迹”“反恐精英”“魔力宝贝”“冒险岛”“梦幻西游”等。一进入网络,孩子们便沉醉于梦幻世界中,他们设想自己身上长着凌空飞翔的双翅,手中操纵着各种现代化武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特别是升到中级的时候,也是最吸引人的时候,这些孩子往往如痴如狂,上课也想着游戏中的情节,做梦也忘不了升级闯关。

  在网络世界里,孩子们可以为所欲为,横行霸道,忘记现实中的一切。玩游戏不仅能够宣泄压抑的情绪,还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对自己产生认同感,暂时找回自信。

  网上聊天更是酣畅淋漓。戴上神秘的面纱,虚设一个网名,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年龄、相貌、性别,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来历。选择一个网友聊天,说些调情的话,说些过头的话,说些粗话、脏话,发些牢骚,发表些奇谈怪论。现实生活中不便说的话、不敢说的话,都可以在网上畅谈。这就是互联网的魔力,这就是虚幻世界的神秘所在。

  长期在网上聊天往往会产生“网恋”。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开始对异性感兴趣,他们渴望与异性交流,幻想所谓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和学校往往不允许他们对异性敞开心扉,宣泄自己的感情;而网络恰恰给少男少女提供了这样一种宽松的环境。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两个互不相识的人相隔千里互诉衷情。这份距离带来的美,这种新鲜、刺激与感动,非常吸引他们。由于不用直面相对,一个懦弱的人可以展示自己的勇敢和力量,一向含蓄的人可以大胆热烈地表达爱情,把自己在现实中的不愉快告诉对方,把心中的秘密告诉给心爱的人。他们还可以和虚拟的异性结婚、生子,在一块过日子……

  从某种意义上讲,“网恋”比现实中的早恋带给孩子的危害要大得多。因为陷入“网恋”的青少年,绝大多数最终都免不了要遭受失恋的打击,这势必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情绪。他们也必然会把这些不良情绪带到学习和生活中,给本不成熟的心灵蒙上抹不掉的阴影。
  还有一部分孩子在网上看网络小说或电视、电影等。网上电视、电影大多是血腥、恐怖、枪战、搏杀等内容,特别是《古惑仔》等影视作品,对青少年的危害特别大。这类作品都是直接教唆青少年实施暴力犯罪的,原本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看多了这类作品,往往会变得凶残暴戾,自觉不自觉地到现实中去模仿。

  网络上的文学作品良莠不齐,都是没有经过检验和筛选的,随意性比较大。尤其是网络小说,很大程度上都是追求刺激、新奇、趣味性,以提高点击率为目的。另外,网上黄色书刊、图片比比皆是,叫人防不胜防。特别是色情网站,经常上网的青少年大都光顾过,而且点击率非常高,当然其危害性就更大了。据统计,全世界目前的色情网站达70多万个,而且还以每天200~300个的速度在增长。

  综上所述,涉世未深、懵懂无知的孩子面对非常复杂的网络环境,如果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他们就很容易掉进网络的陷阱,比如沉迷网络游戏,感染“色情”病毒,崇尚血腥暴力等,就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蚀和毒害。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2-5 00:23:34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3.2 问题家庭的孩子是“网瘾”队伍的主...

3.2 问题家庭的孩子是“网瘾”队伍的主力军
  问题家庭的孩子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在学校里又得不到尊重。由 于老师不重视,家庭又缺少监管,他们最容易流入网吧,事实上也是“网瘾”队伍中的主力军。



  我在咨询中接触了大量上网成瘾的孩子,经过归纳,发现以下几类孩子容易染上“网瘾”。



  一、问题家庭的孩子

  这类家庭的父母素质不高,往往有好多不良嗜好和不良习惯,比如打麻将、赌博、酗酒等,有的有人格缺陷或性格缺陷。这类父母常把外面的恶劣情绪带到家里,发泄到孩子身上。他们喜怒无常,满口脏话、粗话,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天天在孩子的心灵上捅刀子。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对学习不感兴趣,并且受父母影响,他们身上也会沾染诸多不良习惯,比如抽烟、喝酒、说谎等。他们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在学校里又得不到尊重。由于老师不重视,家庭又缺少监管,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他们最容易流入网吧,事实上也是“网瘾”队伍中的主力军。



  二、单亲家庭的孩子

  单亲家庭的家长大多要为生计奔波,家庭教育往往跟不上。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孩子的心理发育往往不健全,自卑感比较严重,容易形成偏执、冷漠、孤僻的性格。

另外,部分离异的父母有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对孩子世界观和性格的形成也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这类孩子往往缺乏理想、信念,没有人生目标,没有精神寄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被人重视,最容易到网上去表现自己,一旦接触网络就很容易成瘾。



  三、缺乏兴趣爱好的孩子

  有这样一部分孩子,他们缺乏兴趣爱好,不喜欢阅读、音乐、美术、体育、旅游等。这些高尚的、能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爱好一概与他们无缘,他们的心灵处于荒漠状态。这种孩子一旦接触到网络,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往往会如痴如醉、不能自拔,把网络当成生活的全部。

  调查表明,兴趣爱好广泛、业余生活充实的孩子几乎没有迷恋网络的。



  四、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交往的孩子

  人是需要交往的,需要被尊重的,人际交往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而性格内向、孤僻的孩子往往不善于交朋友,在交往中处于劣势,自卑感比较严重。他们的交往需求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而网络的出现正好给他们创造了一个表现自己的平台。他们要到虚幻世界中去寻求精神刺激,去寻找精神寄托,满足个人的虚荣心,获取个人的成就感。越是在现实生活中受歧视比较严重的孩子,越会在网络中疯狂地表现自己、炫耀自己。

  调查表明,人际关系好、在现实生活中善于表现自己并被重视的孩子,上网成瘾的极少。



  五、被溺爱的孩子

  学习是件需要吃苦的事情。这类孩子不愿刻苦学习,又不愿帮父母做家务,他们还能干什么呢?到网吧不费力,又好玩,又刺激,还能表现自己,这不是最理想的去处吗?



  六、人生目标不明确的孩子

  现在的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如果家庭教育没有跟上,孩子的品德教育、做人教育就成为薄弱环节。孩子的人生目标不明确,糊里糊涂,得过且过,面对互联网的巨大诱惑,就很容易迷失方向,而到网络上去实现自己所谓的“人生价值”。由于他们没有理想,缺乏信念,正确的东西没有占据他们的心灵阵地,故而他们的免疫力非常差,很快就会陷入网络的沼泽,而且越陷越深。



  七、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孩子

  中学生的学业相当繁重。有一部分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老师不是耐心帮助,而是责难、歧视,不负责任地给孩子贴上“差生”的标签,随便把孩子打入“另类”。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自然就会对学习丧失信心。他们只好破罐子破摔,到网络上去逃避。调查表明,一部分孩子就是这样被不负责任的老师推向网络深渊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赏识教育网 ( 粤ICP备12091507号-1 )

GMT+8, 2024-11-25 09:24 , Processed in 0.0620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