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十二) 马太效应是可以营造出来的...
(十二) 马太效应是可以营造出来的
《圣经》中的“马太福音”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要外出游历,把三位仆人叫来,按其才干分银子给他们。第一个得了五千,第二个得了两千,第三个得了一千。过了很久,主人回来了,与仆人们算账。第一个仆人汇报赚了五千银子,主人说:“很好,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让你享受主人的快乐。”第二个仆人汇报赚了两千银子,主人说:“很好,我要派你管理很多的事,让你享受主人的快乐。”第三个仆人汇报说:“我把你分给的银子埋在地下,一个也没少。”主人骂了这个仆人一顿,并夺回他这一千银子,分给拥有一万银子的人。这个故事的结尾,是这样的评价的:“For to every person who has something, even more will be given, and he will have more than enough;but the person who has nothing, even the little that he has will be taken away from him.” ——对于拥有的人,还要更多地给他,叫他有余;而对那些没有的人,连他仅有的那一点点也要夺过来。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相当普遍,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大约就是这个道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学者默顿将科学界中的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学生中的马太效应也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当下的老师们不是把教书育人当做第一要务,而是把与分数、升学率直接挂钩的工资、奖金、教师末位淘汰制作为重中之重的恶劣环境下,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孩子一旦戴上了差生的帽子,就注定了没有翻身之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成功,往往能够激发他在这方面取得更多的成功。这当然是另一个层面的马太效应,只不过是这种效应不是体现在对立双方而是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罢了。我们常常在媒体上看到用“第一桶金”的概念来形容某人的创业的道路上的首次成功,有了第一桶金,往往就会有第二桶、第三桶,因为这第一桶金坚定了创业者的信心,使他知道自己能够成功。如果没有他亲手挖掘出来的这第一桶金,就算他家老爷子给他千桶金万桶金,说不定也都一晚上败光了呢。
从负面来诠释马太效应,中国人也有相应的机智,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等俗语。学习越好就越有信心,也就更能学好;学习有障碍,越怕就越有障碍,也就越学不好。可我们的老师不管这个,一棍子打死,是差生就得入另册,进差校,在你还没有成年时就给你算好了一辈子跨不进大学门的命。这样的孩子如果不自暴自弃,那就是前世修了福,老天爷特别给了照应。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在某些或某个方面有突出之处,因为都是人,都有智力,他的智力对哪个方面感兴趣,他就会关注、模仿、研究那个方面,除非大脑不健全,否则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个兴趣,就潜伏着他超过他人的能力。我们做家长的,不仅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兴趣和过人之处,还要善于引导孩子对某事发生兴趣、培养他的过人之处,最重要的更要善于把这些过人之处挖掘出来,放在放大镜下,放在麦克风前,摇唇鼓舌,突而出之,广而告之,鼓足孩子的信心,促使他向更高处迈进。我把这称之为主动营造马太效应,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孩子对应试教育病毒的抗体,让孩子的心智得至少到一个良性发展的小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