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在网上看到的,觉得还行,就粘过来,希望对...
在网上看到的,觉得还行,就粘过来,希望对大家有点滴启发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连载(一)
第一章:帮助孩子处理他们的情绪
1. 听孩子说话时要全神贯注 (不要分心)
2. 用“ 唔...嗯...这样啊 ” 等用语认可他们的情绪(不要提问和给出建议)
3. 给他们的情绪一个名称(不要否定他们的情绪)
4. 用幻想夸张的手法虚拟实现他们的愿望(不要解释或逻辑推理)
作业:
我想出个小场景,看看大家平时如何应对。
-----
你正在厨房做饭,你孩子(名字叫宝宝)邀请了一个小朋友(名字叫明明)到家里来做客,一会儿,你的宝宝跑进厨房来,哭着说道:“明明把我的玩具摔坏了,呜呜呜......”
-----
你的第一反应会是如何?
群里家长的讨论摘录如下:
NO.1妈妈/女11岁:
哦,孩子,你很伤心是吗
NO.2妈妈/男9岁:
明明不是故意的,别哭。
NO.3妈妈/女13岁:会问他小明是有意摔坏的吗,还有你俩玩的时候不小心
NO.4妈妈/男8岁:妈妈现正在做事,你们小朋友之间的事自己解决吧
NO.5妈妈/男10岁:唔,是这样啊,你很伤心是吧
NO.6妈妈/男12岁:我遇到过,我说噢他也不是故意的,算了,下次妈妈再给你买一个(其实当时我就觉得自己蛮虚伪,但又怕别的孩子太难堪)
NO.7妈妈/男5岁:我蹲下来,和他平行,听着他的哭诉,我摸着他的额头,安静的听
擦掉他眼里流下的眼泪,握着他的小手,小伙子看起来是这么的伤心?
继续转龙儿妈的帖子:
就是要啥意见也没表达,没提问,没建议,只是需要表示你听着,并很关心他就够了。
提问,尤其是问“为什么呀,为什么他摔了你的玩具呀?”会让孩子感觉到压力,他除了承担自己的那份悲伤,还需要想出理由来说明这个“为什么”。而且这个理由在成人眼里可能不够好。
建议,尤其是很快地给出建议,“哦,那就让他说对不起呗。”这样不仅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且阻止了孩子完全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一而再,再而三会把孩子表达情绪的通道堵塞。
更可怕的是去否定孩子的感觉,比如说:“没关系,坏就坏了吧,不用哭了,不就是一个玩具嘛。”如果你这样做了,你会发现孩子会马上高八度地哭起来,因为他的情绪没有被理解。如果你坚持一次又一次地这样做下去,总是否定孩子的感觉,那么孩子可能会逐渐认为你说的有理,然后放弃自己的感觉,最终迷失自己。
3. 给他们的情绪一个名称(不要否定他们的情绪)
继续上边的例子,如果孩子叙述了过程:“我不想让他玩那个玩具,可是他非要玩儿,他说是他先拿到的,可是这是我的玩具,我不想让他玩儿,呜,呜...”
请注意,孩子并没有完全讲完他的情绪,请继续咬住你的舌头,不要给出建议。你所要做的是识别孩子的情绪。
你可以说:“哦,你很不高兴,是吧。”
如果你识别正确,孩子会说:“嗯,我就是不高兴他玩我的玩具。”
这样,孩子对自己的情绪有了一个肯定,这时通常孩子的情绪就获得完全释放了,他会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试一试吧,然后分享一下你的体会。
4. 用幻想夸张的手法虚拟实现他们的愿望(不要解释或逻辑推理)
这里有个例子:
孩子:“我想吃薯片。”妈妈说:“咱家没有薯片。”
孩子:“我就是要吃薯片。”妈妈说:“我刚和你说了,家里没有薯片。”
孩子:“不,就要!我就要吃薯片。”妈妈说:“吃点儿脆皮饼干吧。”
孩子:“不嘛......唔唔唔......”妈妈生气地坐在一边说到:“你真是不可理喻!”
看了这个例子,大家有何感想呢?如果这是个反面例子,那正确的法子该是什么呢?
群里家长的讨论摘录如下:
NO.1妈妈/男12岁
我觉得和程微燕老师的很多方法相似可不可以:哦 要吃薯片我也想吃 要是家里有一大推就好了 我们把薯片当成海洋球在里面边吃边玩还可以睡在里面,要不你说说还要怎样?
NO.2妈妈/女11岁
对啊,就是要用这个方法达到引开孩子注意薯片的目的撒,先认可孩子的愿望
NO.3妈妈/男5岁
要是俺啊,俺会说:儿子,你喜欢薯片!喜欢啥口味的?妈妈喜欢番茄口味的
一般,这种情况下,我儿子十有八九就不会继续立马闹着要薯片,他会和我颇有兴趣的讨论,各种薯片的口味
再来看看书中推荐的方法:
孩子:“我想吃薯片。”妈妈说:“咱家没有薯片。”
孩子:“我就是要吃薯片。”妈妈说:“我听到了,你特别特别想要薯片。”
孩子:“我现在就要吃薯片。”妈妈说:“我真希望我有魔力,现在就能给你变出来一大盒来。”用手在空中做抓的姿势。然后递给孩子......
孩子:装作吃的样子,然后自己提议说:“要不我吃点儿脆皮饼干吧。”
皆大欢喜!
龙儿妈的例子:
前些日子,小龙儿鼻子不舒服,我们从医院开了药回来。药有些苦,小龙儿不肯喝。
龙儿爸虎着脸开始讲道理:“小龙儿,药是给你治病的,你不喝的话,鼻子就一直好不了。”
小龙儿:“不喝!”
龙儿爸提高声音说:“必须得喝!”
小龙儿:“我要喝奶!”
龙儿爸觉得有了可交换的机会:“你先喝了药,我再给你拿奶。”
小龙儿:“不,我要喝奶,我不喝药!”
龙儿妈我出场了,示意龙儿爸不要说话了。
龙儿妈说:“小龙儿,你的鼻子里有怪兽哎。”
小龙儿:“啊?!”
龙儿妈说:“就是有怪兽在你鼻子里,所以你才不停地这样不舒服。你想不想把怪兽打败呀?”
小龙儿:“想!”
龙儿妈:“那你就要输送兵源进去,和怪兽打仗呀!”
小龙儿:“好!”
龙儿妈:“这些药就是奥特曼,你把奥特曼送进去就能打败怪兽了。”
小龙儿:“药,苦!”
龙儿妈:“对呀,就是要进去苦死那些怪兽呀,你是帮着奥特曼的,对吧!你会让他进去把怪兽打败,对吧!”
小龙儿:“对!” 然后义无反顾地咕嘟咕嘟地喝完了一碗药。
之后的几天内,只要到该吃药的点儿,我就会说,怪兽又恢复力量了,需要增加奥特曼兵源进去作战,屡屡成功。
书上的例子:
十岁左右的孩子。
孩子:“我要买望远镜,这个高倍数的。”
爸爸:“家里不是有一个吗?”
孩子:“那个是给小孩子用的。”
爸爸:“那个望远镜就是给你这个年龄用的呀。”
孩子:“才不是呢,我需要这个200倍数的!”
眼瞅着一场战争就要开始。爸爸忽然想起第四种方法,于是改变了口气。
爸爸:“你特喜欢200倍数的望远镜,是吧。
孩子:“是呀,这样我就能看到星星上的坑儿啦。”
爸爸:“你想更清楚地看到那些坑儿,是吧。”
孩子:“对!”
爸爸:“你知道我怎么想?我真想有足够的钱给你买个高倍数的望远镜,200倍数的,不,400倍数的。”
孩子:“600倍数的。”
爸爸:“800倍数的”
孩子:“1000倍数的!”
爸爸:“哈哈...”
孩子:“我知道,如果你有钱,你会给我买个最大倍数的!”
于是父子俩大笑起来。在爸爸看起来,虽然孩子知道这个事儿不可能成真了,但是孩子还是很感激爸爸能够很看重他的愿望。
继续转龙儿妈的帖子:
打算结束第一章的讨论,却接到一个疑问,是关于"Full attention"和"half attention"的。
似乎现在西方提倡不要对孩子太在意,因为太在意,就会让孩子太自我。那为何我们这里还在这里提倡全心的听呢?
有冲突吗?大家怎么看?
NO.1家长:
“对孩子不要太在意”是否有这么个意思?给孩子留些时间和空间自己体验。
就像孩子摔倒了,成人不必马上奔过去扶起来检视,而是慢一拍,如果孩子不在乎,可能就自己爬起来了。成人第一时间“煽情”的抚慰倒可能使孩子脆弱易感。
NO.2家长:
我个人的意见是,对孩子不要太在意,有个同事的话挺好的:“看自己的孩子就像看邻家的孩子一样。”不要太多的关切,太多是指他还没要,你就给了。
然而当孩子和你说话时,一定要“full attention”。一定要用心听,来不得半点儿马虎。
NO.3家长:
我这样理解:Full attention是否指当处理孩子的情绪时,而half attention指对孩子的整个的教养态度.
结束了第一章的分享,我给群里家长布置了作业:就是用书上的方法在孩子身上实践一下,看管用不.下面是家长交来的作业:
NO.1妈妈/男8岁:
呵呵,今天儿子的衣服穿反了,我只是指了一下衣服,我忽然明白了。
NO.2妈妈/男8岁:
昨天我儿子写作业写到11点,越写越急,我问怎么还没有做完,他说是老师罚他们的,因为儿子考试只考了66分,我本来说,嗯,是应该罚的,后来想想,说 “嗯,老师也是,怎么能罚这么多呢,我明天跟老师说一下,不能说到11点还做不完啦”儿子急忙说 “不,还好啦”还是乖乖的把作业都写完了,但我感觉他没有那么急了
NO.3妈妈/男13岁:
昨天我回去已经快十点了,儿子拿着一张学校的调查单(家长和孩子都要填写)我正在看是什么,却把我的MP4拿来过玩游戏,我说实话要是以前肯定又会大声叫喊,今天我想试一下对他看有用不,就故意说(小猪)妈这不会填哦,他答应了一声,过来了不是很快,来了却说我没主见说你想怎么填就怎么填撒,不过还是边说边告诉了我怎么填. 但告诉我后又去玩了
小月妈:
看到你的改变,为你高兴,NO3妈妈
不要期待孩子一下子就能改变
继续努力,呵呵
NO.4妈妈/女11岁
女儿每次洗完脸就把毛巾往脸盆一仍,我说了很多遍让她把毛巾挂起来,没效果,昨晚她洗完脸依旧,我说:"毛巾",嘿嘿,她就自己挂了,今天早上我冒说她都是自己挂的,我不晓得是不是起了作用啊
NO.5妈妈/男7岁
俺家的小子每天早上过早,端着个碗要把走过的路过的所有事情尽收眼底,过个早要40分钟,俺每天不停的嚼他要快点吃,可他尽看风景去了。今天早上俺就只说:“眼睛”,也没要俺一个劲的催了。他居然就意识到俺是让他快点吃饭,他还真是吃的真快一些了,呵呵,只用了30分钟。进步是明显的哟!
NO.6妈妈/男13岁
我家姑娘上厕所总是忘记关灯,每次我都叽里咕噜一大堆她才不情愿的再去关,昨晚她从厕所出来我就盯着她,不说话,她倒说:知道我去关灯,老盯着我干嘛
呵呵,不说也管用
NO.7妈妈/男5岁
儿子看电视喜欢坐在椅子上,把个脚翘着放在不远处的桌边,他喜欢那种摇摇晃晃的感觉,可是,这对坐姿和习惯都不好
昨晚,我就说了一个字“脚”,他就改了过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