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赏识小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关闭 [复制链接]
381#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5:17:23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女儿很喜欢看书,可以用如痴如醉来...

女儿很喜欢看书,可以用如痴如醉来形容。很多朋友都问我怎么形成的习惯呢?我的回答很简单就是“无中生有”。

    在女儿懂事起,与别人一起玩的时候,我就说女儿是学习的天才,非常爱读书、很有礼貌等等。每当我说的时候,女儿的眼睛里好像在发光。

    每当回到家里,女儿就很有兴趣的看起书来,不认识的就问,我们一起学。而且在马路上就问那些广告牌子上的字念什么?看到对联也要停下来问个不停。我知道这是孩子的求知欲,一定要满足,不会的时候,我们一起找答案。我告诉孩子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不赞成给孩子灌输“头悬梁锥刺股”,这样无形中在暗示孩子学习是一件非常苦的差事,既然那么苦谁会喜欢呢?

    友情提示:为了使孩子爱学习,就要灌输正面的信息,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学习的天才,就看我们父母如何引导。
38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0 10:34:24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转载:知道点简单的人生哲理

[B][FACE=楷体_GB2312 ]    ★其实,世界美不美,生活好不好,关键在于你要走出“关”着自己的小屋。消极,封闭自我,生命会长满荒芜;积极,热爱生活,即便沙漠,也会成为生命的绿洲。[/SIZE][/COLOR][/FACE][/B]
[B][FACE=楷体_GB2312 ]    ★不要幻想生活中是那么圆圆满满,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享受所有的春天。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跋涉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只要心中的新年没有萎缩,只要自己的季节没有严冬,即使风凄苦雨又奈我何?[/SIZE][/COLOR][/FACE][/B]
[B][FACE=楷体_GB2312 ]    ★世上的很多事都是难以预料的,成功常常伴随着失败,失败往往孕育着成功:好事会变成坏事,坏事也会变为好事。人的一生,本来就是成败相随、好坏更替的统一体。聪明的人,都会尽力是坏事变好事,而提放好事变坏事。[/SIZE][/COLOR][/FACE][/B]
[B][FACE=楷体_GB2312 ]    ★换一种心态就能换一种方式生活。一个乐观的人,在生活中,就能够笑看输赢得失,而不是只认最终胜负。他们深信未来,也不抱怨现状,能都利用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潜能,一步步向上攀登,而走向成功。[/SIZE][/COLOR][/FACE][/B]
[B][FACE=楷体_GB2312 ]    ★简单做人,洒脱自在。简单是一种平淡,却不是单调,简单是一种平凡,却不是平庸;简单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原汁原味的美。[/SIZE][/COLOR][/FACE][/B]
[B][FACE=楷体_GB2312 ]    ★吃亏是目的留有用之身办更大之事,这正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战士的吃亏,是为了以后更大的获取。[/SIZE][/COLOR][/FACE][/B]
[B][FACE=楷体_GB2312 ]    ★心情犹如一棵树,快乐是笔直的树干,一些枯黄的树叶何愁云便会纷纷扬扬地失落。春天来时,抖抖快乐的枝干,生活便会展开美的笑颜。一份好的心情,不仅仅可以改变自己,同时更会感染他人,如果你想做一个快乐的人,那么,你一定要保持十八岁的心情。[/SIZE][/COLOR][/FACE][/B]
[B][FACE=楷体_GB2312 ]    ★故意去找快乐,往往找不到,反而带空虚和烦恼。但又是在有意无意之间,愉快的事情却不速之客,突然到来,令人捉摸不透。做一件好事情,完成一件有贡献的工作之后的满足感,却会使人自然乐在其中。[/SIZE][/COLOR][/FACE][/B]
[B][FACE=楷体_GB2312 ]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仅在于才华,还在于意志力。一个人笨一点不怕,只要他勤奋,有追求上进的报负心,成功的果实早晚世人皆共知,聪明又是反被聪明误,而笨人却又笨的精神,奇迹总是在平凡的人们身上产生。[/SIZE][/COLOR][/FACE][/B]
[B][FACE=楷体_GB2312 ]    ★生气,使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蠢行。夕阳如金皎洁如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尚且享受不尽,哪里还有时间去生气呢?看开些吧![/SIZE][/COLOR][/FACE][/B]
[B][FACE=楷体_GB2312 ]    ★上苍真的很公平,命运在向你关闭一扇窗的同时,又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世上的任何事是多面的,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这个侧面让你痛苦,但痛苦往往可以转化。任何不幸,失败与损失,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有利的因素。[/SIZE][/COLOR][/FACE][/B]
[FACE=楷体_GB2312][B]    ★只要活出自信,活出自己的风格,就让别人去说好了。意大利文学家但丁说的那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B][/SIZE][/COLOR][/FACE]
[B][FACE=楷体_GB2312 ]    [/SIZE][/COLOR][/FACE][/B]
[B][FACE=楷体_GB2312 ]    善待自己,使自己成为最好的,比善待别人更有意义。这样,你才生活得更充实,更幸福。[/SIZE][/COLOR][/FACE][/COLOR][/B]
383#
发表于 2010-2-18 22:43:22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深深地祝福我亲爱的朋友,新年快乐,身体安...

深深地祝福我亲爱的朋友,新年快乐,身体安康,全家幸福。
384#
 楼主| 发表于 2010-2-24 10:18:13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转载: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家长不乏其数,他们希望子女将来能出人头地,但苦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有的家长与孩子交流较少,即使关心,也只停留在孩子考了多少分上。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入学后,教育的任务就交给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了,做家长的只要能保证他吃好、穿好,供他完成学业,就尽到父母的义务和责任了。以上都是家庭教育的误区所在。

     误区一:“老师,这孩子我是管不了了,只有交给您了!”——家长误认为能“管”住孩子,就是成功的教育。

     家长说这话时的心情多半是焦虑的、无奈的。他们错误地认为,父母能管住子女,家庭教育就算成功了,否则就是失败的。甚至在开家长会时,家长们往往在一起切磋如何“管”孩子的经验。家长的观念错就错在一个“管”字上,为什么不把孩子当朋友平等对待而当犯人一样看管呢?有些家长害怕孩子放学不按时回家,每天“跟踪服务”,甚至还时常有家长在上课时在教室外张望,看其孩子在不在认真听课,还美其名甲“突击检查”,弄得学生、老师都很反感,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棍棒出孝子”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封建家教方式,可至今仍有不少父母拿它作为教育的金科玉律。这种打骂等简单教育方式下的孩子自控力差,当着家长的面老老实实,一离开父母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加上在家中找不到温暖,容易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结伙,甚至走了犯罪的道路。

     教育孩子如同“大禹治水”,宜“疏”忌“堵”,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需要堵,但更需要导。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家长的种种管束如唠叨、爱打听行踪等,常使他们感到心烦。长此以往,孩子与家长就服对立情绪,有了冲突与磨擦。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孩子观”,把孩子当作朋友,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主精神,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度”。孩子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生活,感到自己的独立要求得到理解,就能和家长格外亲切,两代人的感情就会得到协调,双方以一种平等的方式交流思想。切忌采用打骂等简单的家教方式。打骂会使孩子形成双重人格,孩子怕挨打就会编瞎话,久而久之,孩子易养成说谎的毛病。家长应讲清道理,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受惩罚,使他们心服口服,甘愿受罚,有资料表明,爱护关心孩子与通情达理的父母培养出的儿童善于处理各种冲突,对自己充满信心,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得失,很少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家长应多给孩子一些肯定,人都是渴望得到赞扬的,得到赞扬后,人的心情舒畅,信心倍增,他会喜欢给他赞扬的人,喜爱做给他带来赞扬的事。

     误区二:“儿子,别那么傻,这本你爸从北京买来的资料不要带到班上去,给同学们看了,你考试就得不到第一了。”——教孩子不正当的“竞争”意识。有句话说得好:“体育不好是残品。智育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废品。”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道德素质。家长要改变“重智轻德”的倾向,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培养孩子高尚的思想情操,胜过任何物质财富。家长是孩子最接近的榜样,不论家长本人的品德修养如何,孩子都把他们看作榜样而予以模仿。家长不应把社会中的不正之风带到家庭中去。家长要将正确的竞争观渗入家庭教育中去,一方面要鼓励孩子与能人、先进人物较量,正确对待胜负,另一方面要教育孩子懂得只有有益于社会进步的竞争才是道德的,必须凭借自己的真实本领取胜,不能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来取得暂时的领先。学生有正当的“竞争”意识,是件好事,有利于破除中庸思想,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提高社会生存能力。但上述那位家长教育给孩子的“竞争”意识,恐怕就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一块绊脚石。现代社会分工更细,没有一项高科技成果是能靠哪一个人独立完成的,知识经济时代更需要团结合作精神。

     误区三:“为了你读重点,我们都省吃俭用,你再学习不好,怎么对得起这些钱呀!”——激励孩子的办法比较消极。

     随着择校生增多,出现了很多不良现象。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每逢开学,一些重点中学的校长办公室、教务处里挤满了家长,原来他们是在为其子女花高价办理借读手续。某些家长常拿这样的话来刺激孩子:“为了你能读重点,家里可是负债累累,你再学习不好,怎么对得起这些钱呀!”家长的初衷是好的,是想让孩子懂得父母的用心良苦,以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但这些话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投下多么大的阴影啊!一些学生在成绩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时,自信心受到打击,长期这样下去易患精神忧郁症,甚至产生轻生念头。学生的作文中常流露出诸如此类的压力,思想包袱非常重。

     因此,家长应以正面鼓励为主,不要总是拿经济问题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一时的失误并不能说明孩子的智商和能力就差,要允许孩子犯错。在西方,年轻人被认为是“拥有犯错误的权利”的人。孩子入学成绩偏低,说明学习基础还是比较薄弱,难免有跟不上的苦恼,家长应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帮助他(她)一起找原因,树立自信心,并告诉孩子:“你能行!”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如果连父母都不想信他,他还有自信吗?这样的例子不少,有同学在家长的鼓励和帮助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增强了自信心,成绩由入学的倒数第二名提高到毕业时的前五名,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重点高中。另一个却心理负担过重,不能继续正常的学习,不得不休学在家。对比两者,就知道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多么重要!树立自信心也是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催化剂。其次家长对孩子应做出恰如其分的要求。

     如要求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天资或其他主客观条件,良好的愿望难免会落空,家长为此会作出一些不近人情的行为。在这方面,发生的悲剧还少吗?夏斐之死令人痛心,徐力杀母更是值得深思。不少家长认真分析孩子的智商、学习基础等主客观条件,对孩子做出了恰如其分或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发展目标,而且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及实际情况不断为其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并提出合理要求,做到既严格要求,又耐心说服;既允许孩子犯错误,更允许孩子改正错误,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家长应采取恰当的激励方式。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孩子了解到家中经济的困难,父母挣钱的不易,从而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以报答父母的一片苦心。可以安排学生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陪父母上一天班或做一天家务,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家务活的繁重,并要求学生写出切身感受,让同学从中懂得今天能坐在教室里听课,是多么来之不易,对父母也不再要求这,要求那了,还会与父母分担忧愁,在节假日勤工俭学,以补贴家用,同时在学习上更加刻苦。这样做,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误区四:“孩子成绩不好,花钱请家教,成绩就会上去了。”——不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家长们虽然重视子女的教育,却不甚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往往得不偿失。孩子成绩不理想,父母便不惜重金为其请家教,甚至专人辅导。家教确实会使某些孩子成绩提高很快,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这是家长们万万没想到的。学生因晚上家教时间占用过多,老师布置的任务只有拖到很晚才能完成,因而睡眠不足,上课打瞌睡,没有听懂,再请家教补,造成一种恶性循环。适当补缺补差是可行的,但如果长时间地请家教,只会导致孩子的依赖心里,上课不认真听讲了,心想反正有家教辅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味地强化、灌输只会使学生被动地接受,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对于这类学生的家长,首先向他们解释课堂 45 分钟的重要性,如果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课后两个小时补不回来。其次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青少年阶段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不注意劳逸结合,会导致体质下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且向他们建议适当减少家教。诚然,对一些薄弱学科适当补缺补差是可以的。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课后有不懂的问题可以主动请教任课教师。今后的学习道路还很长,而且到了大学、研究生学习阶段,主要靠自学,如果在中学不培养自学能力,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后,也会感到极不适应。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总之,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协调,若脱离学校教育另搞一套,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又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败俱伤。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教育过程的两种主要的教育力量,如果能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就会推动教育的步伐。
385#
 楼主| 发表于 2010-2-25 09:55:04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转载:管教孩子——什么是溺爱

现在年轻的做父母,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由于家长的溺爱,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
    害怕哭闹: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以上几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希望每个家长引起注意!
386#
发表于 2010-2-27 19:58:55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最重要的是心态》读后感

[B][FACE=仿宋_GB2312 ]   看完了《最重要的是心态》,我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假设两个人都是推销员,一个能力非常杰出,但心态非常消极;另一个人能力平庸,但心态非常积极。他们两个人同时推销一瓶果汁,大家认为哪个人会把果汁推销出去?[/SIZE][/COLOR][/FACE][/B]
[FACE=仿宋_GB2312 ][B]    大家可能会不假思索的说:“当然是那个能力杰出的人。”但是,错了,是那个能力平庸的人。大家或许会问:“他不是能力平庸吗?怎么可能推销出去这瓶果汁?”但是,这与能力并没有关系,因为能力平庸的那个人的心态积极,所以他良好的情绪会影响别人,从而把果汁推销出去。[/B][/SIZE][/COLOR][/FACE]
[B][FACE=仿宋_GB2312 ]    几乎没有一个人不愿意做“凤凰”,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凤凰的。在企业竞争当中,必须有人做小麻雀。[/SIZE][/COLOR][/FACE][/B]
[B][FACE=仿宋_GB2312 ]    L先生与Z先生是大学同窗,毕业后又同在一家公司任职。[/SIZE][/COLOR][/FACE][/B]
[B][FACE=仿宋_GB2312 ]    L先生攻于心机,善于钻营,有了好事往自己身上拉,出了岔子便往Z先生身上推。[/SIZE][/COLOR][/FACE][/B]
[B][FACE=仿宋_GB2312 ]    Z先生则老实本分勤恳踏实地干着自己的工作,有了成绩便强调是上司的支持、同事的合作,出了差错则勇于承担责任。[/SIZE][/COLOR][/FACE][/B]
[B][FACE=仿宋_GB2312 ]    先前的公司主管明察秋毫,提拔了Z先生当了部门经理,把L先生妒忌的咬牙切齿。[/SIZE][/COLOR][/FACE][/B]
[B][FACE=仿宋_GB2312 ]    后来换了一位公司主管,L先生趁机屡进谗言,把Z先生贬得一无是处。新来的公司主管偏听偏信,便免了Z先生经理职务,代之以L先生。L先生终于得逞,得意非凡。[/SIZE][/COLOR][/FACE][/B]
[B][FACE=仿宋_GB2312 ]    对此,Z先生却又他自己的处事理论:“吃亏是福,欺人是灾。”[/SIZE][/COLOR][/FACE][/B]
[B][FACE=仿宋_GB2312 ]    他一如往常,安安分分地干着自己的工作。[/SIZE][/COLOR][/FACE][/B]
[B][FACE=仿宋_GB2312 ]    几十年过去了,Z先生一家安宁富足,而先前那位应将Z先生挤下台的L经理,由于能力有限,又要煞费苦心的保住自己的位子,弄得心力交瘁,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之类的“富贵病”全让他摊上了。[/SIZE][/COLOR][/FACE][/B]
[B][FACE=仿宋_GB2312 ]    卧守病房的L经理想起当年宾客盈门的场面,倍感孤独。[/SIZE][/COLOR][/FACE][/B]
[B][FACE=仿宋_GB2312 ]    一个人的能力与他的职位应当是相匹配的,很多人都想“飞上枝头做‘凤凰’”,可是,做“凤凰”并不一定都是好的。有的时候,做“麻雀”比做“凤凰”要好得多。因为,如果做像刚才故事中的L经理那样的“凤凰”:要煞费苦心的保住自己的位子,还要排挤逼自己优秀的人,岂不是太累了吗?而做Z先生那样的“麻雀”:只做最好的自己,这样轻轻松松的,多好呀![/SIZE][/COLOR][/FACE][/B][B][FACE=仿宋_GB2312 ]快乐精灵的博客[/SIZE][/COLOR][/FACE]http://blog.sina.com.cn/kuailejinglingcaoyu[/COLOR][/COLOR][/B]
387#
 楼主| 发表于 2010-2-28 12:25:38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潜移默化与环境影响

[FACE=楷体_GB2312]  [B] 二十一世纪是新新人类的时代,每个孩子都非常的智慧,而且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只要是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几乎是有求必应。试问一下什么是最好的方法呢?[/B][/SIZE][/COLOR][/FACE]
[B][FACE=楷体_GB2312 ]    在此讲一个女儿无意学国学:[/SIZE][/COLOR][/FACE][/B]
[B][FACE=楷体_GB2312 ]    我非常喜欢看国学的书籍及光盘,只要有时间就看。知道国学能熏陶孩子的涵养,但是我不强迫孩子做什么。因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不如潜移默化。[/SIZE][/COLOR][/FACE][/B]
[B][FACE=楷体_GB2312 ]    只要时间就是学习国学,女儿在一旁玩。我有不懂的就请教女儿,女儿就会无意识(是自然的看,没有一丝的强迫)的认真看光盘,好回答我问的问题。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女儿的知识积累的越来越多,可以说运用自如了。我认为潜移默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给孩子许多自己的空间、尊重孩子、孩子还能在玩中学很多知识,岂不是一举多得。[/SIZE][/COLOR][/FACE][/B]
[FACE=楷体_GB2312 ][B]    都知道环境影响非常重要。如印度狼孩的故事:[/B][/COLOR][/FACE][B]1920年,在印度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动的"象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一个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故事。
    据记载,"狼孩"刚被发现时用四肢行走,慢走时膝盖和手着地,快跑时则手掌、脚掌同时着地。她们总是喜欢单个人活动,白天躲藏起来,夜间潜走。怕火和光,也怕水,不让人们替她们洗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每天午夜到早上三点钟,她们象狼似的引颈长嚎。她们没有感情,只知道饥时觅食,饱则休息,狠长时期内对别人不主动发生兴趣。不过她们很快学会了向主人要食物和水,如同家犬一样。只是在一年以后,当阿玛拉死的时候,人们看到卡玛拉"流了眼泪--两眼各流出一滴泪"。[/B][/SIZE][/COLOR][/SIZE]
[FACE=楷体_GB2312 ][B]    还有孟母三迁: [/B][/COLOR][/FACE][/COLOR][B]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B][/SIZE][/COLOR][/SIZE]
[FACE=楷体_GB2312 ][B]    狼孩与孟子都是较好的例子,环境影响太重要了[/B][/SIZE][/COLOR][/FACE]
388#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08:46:41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家长不得不看的一本书《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B][FACE=楷体_GB2312 ]      塑造天才: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SIZE][/COLOR][/FACE]
    主要内容:“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他们选择了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出色的,能够按着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而实际上,这一心愿往往无法顺利实现。面对有缺点的孩子,不要嘲讽、责怪甚至放弃他们,而应该抱着包容的态度,去宽慰孩子、鼓励孩子,热情地拥抱孩子。这样,孩子才能从父母那里获得力量,不断前进。所以,你把孩子当天才,孩子就有可能成为天才。聪明的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解放孩子的天赋。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潜力,一个对自己充满信心的孩子,一定会有更高的自我规划、更远大的抱负,和更睿智的头脑。不要对孩子有超越他们年龄的期待,也不要让他们对父母过度的依赖。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嘘寒问暖,有时候还需要一些“打击”和“磨砺”。换个角度看孩子,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优点,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可爱,他们身上具有如此丰富的可塑性——只要有可能,每个孩子都会是第一名![/SIZE]
[U]http://book.qq.com/s/book/0/19/19521/index.shtml[/SIZE][/COLOR][/U]塑造天才: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SIZE][/SIZE][/B]
389#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17:03:01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FACE=楷体_GB2312][SIZ...

[FACE=楷体_GB2312][B]成功父母的六要素 :[/B][/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B]宽容、魅力、渊博、创造、乐观、倾听[/B][/SIZE][/FACE]
390#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23:33:07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感动

今天中午吃午饭的时候,我讲一个故事,就是卢勤老师的讲座里面故事《王猛事迹》,非常的感人,讲的时候眼睛里有泪珠。说道王猛中考全县第一的时候,女儿说:我们的老师是招远市最优秀的老师,而同学却不知道珍惜,还惹老师生气(说的时候眼睛里有气愤的泪珠)。女儿是一位感性的孩子知道感恩,知道老师的不容易,老师的辛苦。

    现在太多的家长重视分数而忽视了仁义道德。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些话值得我们深思。对于孩子来说到底什么才是财富呢?别墅、汽车、金钱?而以色列人则知识是最好的财富,这也是这个民族最富强之一吧。我们既然了解知识的重要性,那么就要感恩传授知识的人我们最敬爱的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赏识教育网 ( 粤ICP备12091507号-1 )

GMT+8, 2024-11-24 04:01 , Processed in 0.06262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