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教育[/B][B] = [/B][B]一切“喂”了孩子[/B][B] [/B][B]?[/B][B][/B][/ALIGN] [B]——教育的根本取向:思维教育还是知识教育?[/B][/SIZE][/ALIGN][B] [/B][/SIZE][/ALIGN]
[B]教育教改要想的问题很多,要抓住思考的脉络。先从整体把握,不应盲目地将不符合国情的他国教育照搬过来,不然出现的问题比教改前还要多。[/B][/SIZE][B]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素质的关键是建立“思维”和“知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既是矛盾又是统一,知识对思维有限定作用,而思维的拓展是在知识的基础之上。这为我们的素质教育提出了一个切入点的问题,不同的切入点,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我采用先思维后知识的方法,对上千名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在短期内收效显著,初、高中三年的课程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能顺利完成。学生不仅取得优异的成绩,还养成了良好的思维模式,为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SIZE][B]但各种现象表明,我们当前的教育是偏重知识的教育。如果受教育者只着眼于知识的记忆,则会对思维造成限定,而思维得不到拓展,将直接导致知识应用的障碍乃至解决问题能力的低下。[/B][/SIZE][B]本着上述思想,教育教改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启蒙教育、教师、教材。[/B][/SIZE][B] [/B][/SIZE][B]启蒙教育=从小灌输?——授人以鱼PK授人以渔?笑话![/B][/SIZE][B]小孩子看到家里的桌子上有一个花瓶,产生了好奇,这时便会问父母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B][/SIZE][B]美国的父母回答:不知道!你想什么就是什么。这是让孩子自主发散地思考,因此美国人的想象力很丰富,很多创新来自美国;[/B][/SIZE][B]日本的父母回答是“奶瓶”,或反问孩子像什么。这是在鼓励孩子独立解题,训练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日本人有很强的创造力,所以,日本的产品畅销世界;[/B][/SIZE][B]中国的父母则是知无不言地给孩子解释是什么、做什么、怎么用。这是对孩子思维的限定,等于告诉孩子不用观察和思考了,有什么问题父母都会讲解,因此中国人大多既缺乏想象力,又缺乏逻辑推理能力。[/B][/SIZE][B]由于启蒙教育的根本性失误,孩子们养成了思维懒惰、等着“喂”的习惯,这不仅对后续教育的进行造成了极大阻碍,还直接影响了人们一生的做事模式。没发现我国的抄搬之风愈演愈烈吗?现在已经深入到了学习、生活、经济生产等各个领域。审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就是一味照抄的历史;看看电视台的综艺、娱乐节目,没有哪怕一个不是移植而来。近年更是刮起一阵所谓“山寨”风潮,堂而皇之地“以假替真”。略加细想,现在的行为埋下了多么大的祸种!先将文化被同化的问题搁在一边,“抄”国外的技术、“搬”国外的设备不是无偿的,它是用我们有限的物质资源和其他国家无形的脑力资源做交换——我们的资源耗竭了怎么办?就要用人去交换(劳务出口)。一旦劳务出口不再需要了,我们连生存都成了问题!这些与思维习惯有直接的关联。[/B][/SIZE][B]故此,启蒙教育应将知识的灌输转变成思维的培养,改革重点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B][/SIZE][B]1. 加强对家长指导性的培训,提倡感悟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手段,让孩子亲身实践,以培养思维和行为的独立性。让事实去教育孩子,避免说教式的教育手段;[/B][/SIZE][B]2. 指导家长科学地开发孩子的智力。智力的衡量标准是利用思维将不同的事物相互联系起来而得出规律的基本素质。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相辅相成构成了人的智力,开发智力也应该是培养这两个能力。因此应指导家长以此为出发点,理性地对儿童进行早教。对开办各类少儿学习班严格监管审查,对其教学、师资严格考核,取消功利性的考级和比赛,整改选拔才艺的考级考试;[/B][/SIZE][B]人们往往认为,让孩子从小学这学那可以开发智力,其实就是没搞懂什么是智力。唐诗、英语怎么学?多数孩子在死记硬背;美术怎么学?多数是照猫画虎;音乐怎么学?多数是照谱子弹;书法怎么学?多数是“仿”。外语、唐诗、音乐、美术本身都是极其深邃的,不去学习其内涵,单单是模仿和背诵,实际就是在抹杀孩子的智力!要培养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兴趣、涵养和情操,“填鸭式教育”绝对是误入歧途。[/B][/SIZE][B] 另外,应该说举办比赛是好事,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学以致用。但是这不该与学校的评奖评优和升学考试挂钩,免得让家长的攀比之心和各类别有用心的组织让孩子的爱好变了味。[/B][/SIZE][B]3. 充分发挥社会大众在下一代教育上的积极作用。大力支持各类传媒对崇尚科学的宣传作用,对公益性的图书馆、博物馆大力扶持,努力营造向上的集体学习氛围。[/B][/SIZE][B] [/B][/SIZE][B]老师=费力不讨好?——教不好,下岗没商量![/B][/SIZE][B]教师是教育的载体,而教师在成为教师之前当然也是学生,所以教师学习时的思维方法直接决定着他的授课思路和方法。两个博士,一名是苦心钻研一辈子终获成功的老博士,一名是年轻有为、天赋异禀的年轻人,谁更适合教学生呢?40年考博士的教师教给学生的是40年的思维方法,10年考博士的教师教给学生的是10年的思维方法——如果我是一名学生,我一定选择后者,因为他能传授我好的思维方法。[/B][/SIZE][B]为了有效地使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我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B][/SIZE][B]1、从实际出发,准确定位素质教育,把握目标,为基层教育做多方面指导。[/B][/SIZE][B]让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明确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涵,围绕这一目标共同发挥作用。多召开教师研讨会,做出可行的、有益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案,与时俱进、不落窠臼。[/B][/SIZE][B]一位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她的孩子在上小学,教孩子语文的老师经常犯一个低级性错误——在黑板上写“错别字”。结果学生们不仅聚精会神地注意老师讲课、挑老师写的错别字,而且课后还提前预习,将不认识的字查出来以备上课挑错。令人奇怪的是,虽然这位老师错误百出,但学生们学语文的热情却很高,使得全班的语文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后来才知,这位老师是有意写错,目的是用这种特有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朋友说,这是一位教得好的老师。[/B][/SIZE][B] 虽然这个办法未必在何处都适用,但是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通常人们认为“讲课好”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事实上老师“讲”得再好,学生学不好,那也不是教得好的老师;无论用什么奇招怪招,只要能让学生学好的老师,才是教得好的老师。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老师把知识通通灌输给学生,这样会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最终养成思维懒惰的坏习惯。只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老师才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B][/SIZE][B]2、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问题:推广民办高中,取消师范院校。[/B][/SIZE][B]“师范里的学生不学习、光扯淡!”“没辙了,我就当老师吧~~”这样的话不绝于耳,着实说明了师范教育与教师录用上的一定问题。要想彻底整改,我提出:推广民办高中,将师范院校并入一本院校统一管理。[/B][/SIZE][B]民办教育可以通过市场作用筛选出确有实效的教师,自动调节教师的待遇水平,为国家节省开销。相应的,应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学习优异的贫困生进行帮扶,使民办教育不致成为“有钱人的教育”。这种类似于奖学金的机制不仅能缓解“贫困生升学难”的痼疾,还可以激励高中生的学习意识,一举两得。当教师的业绩与待遇成正比时,相应的就会吸引大批优秀人才竞聘教师岗位。这时的师范教育必须适应需要,全面调整师范录取机制,并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基于这样的考虑,针对人们长时间对师范院校的偏见,再加上目前很多的师范院校的教育已与实际脱节,将师范院校并入一本院校统一管理将是改革的一条捷径。师范院校的说法在国外也是很鲜见的,如果教师的培养是大同小异,那么学生的培养没可能不是流水作业。[/B][/SIZE][B]初中与小学教育也应延续这样的思路,严格调整学校录用选拔机制,切实遴选采用在该科目上具有高效易学的思维方法的各科教师。对现有教师严格要求,引入竞争机制,参考学生考试综合成绩及学生和家长的评价,辞退无法通过业绩考核的教师。[/B][/SIZE][B]这样,不但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把教师的选择权确实的还给学生及家长,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B][/SIZE][B] [/B][/SIZE][B]English is No.1?--娶了媳妇儿忘了娘[/B][/SIZE][B]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思考的基本方式,都是基于本民族的语言。母语是学习外语的唯一渠道、媒介和根基。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本民族语言的理解程度极差,这不能不说与从小只注重英语而忽视汉语的学习有关,本末倒置的语言学习造成了许多致命的连锁反应。英语的学习也是利用思维,抓住规律,但这需要对词及语法的理解、构词方法等等各方面的语言基础,而对母语的学习是打通这根“经脉”的关键。[/B][/SIZE][B]现在我们的孩子甚至不会看课本预习、自学和复习,因为他们没有老师“喂”,自己看不懂——数理化课本的每一节本身就是语文中的说明文,很多学生竟读不通顺,这着实令人担忧。因此,小学的教育重点理应是语文,它是进行其他学习的基础,切不可让外语喧宾夺主。[/B][/SIZE][B]针对英语我还想说:许多聪明的学生因为偏科而对学习失去信心,放弃了学习。目前的英语教材大多是从国外照搬来的口语化教材——要学口语,必须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口语环境,如果没有这个环境,学习英语口语就只有硬着头皮背这一条路了。为什么偏科生学不好英语?因为有良好思维习惯的学生善于抓规律,而非死记硬背。可悲的是,我们评价学生学习好坏又是依照考试平均分的。如此一来,很多优秀的孩子让英语给埋没了![/B][/SIZE][B] 理科生考大学为何英语会占那么多的分数,我委实不理解。我们的教育一直力图培养全才,殊不知社会急缺的是大量的专才!一锅粥式的教育下,全才教不出来,连人才都很少,竟是一拨又一拨的庸才![/B][/SIZE][B]除此之外,我对教材还有一些想法:目前的教材在深度和广度上没有侧重点,学生该重点掌握之处没有系统介绍与讲解,而只需略加了解之处又加进了考试范围,这不仅使学生学习的难度大大增加,还不利于在专题深度上对其加强思维的训练。因此我建议,教材的深度与广度要详略得当,深究与浅解合理搭配,在这一点上旧版教材仍然值得我们借鉴。[/B][/SIZE][B]针对英语教材,我试验了很多种类:新概念、初高中英语教材、许国璋英语等等。最终发现,学生最喜欢的是许国璋英语——由浅入深、有规律性,适合学生找规律、举一反三。建议中学能够采用这样的适于学习的教材。[/B][/SIZE][B] [/B][/SIZE][B]我真心地期盼我们的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让教师不再作“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蜡烛,燃烧自己,而是作点燃蜡烛的人。一根蜡烛的光和热是微弱有限的,而点燃无数的蜡烛,代代相传,能够振兴民族、照亮全世界![/B][/SIZ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