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赏识小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 给父母的忠告前言(1)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08:02:58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转载: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第1章 品行培养的误区(12)

国外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96名幼儿分为四组,每组24人,男女各12人。让第一实验组的幼儿看人们真实的打架,让第二实验组的看打架的录像,让第三实验组的看描写打斗场面的连环画。第四组为控制组,什么也不看。然后将这4组的幼儿带到一个放有许多玩具的房间中去,并先让他们受到一些轻微的挫折。观察结果表明,第一和第二实验组中有88%的儿童对玩具施加破坏行为,以发泄其侵犯欲。第三实验组中有79%的儿童这样做。控制组中却极少。这说明儿童对侵犯行为模仿意识是多么的强烈,而且被模仿行为越是直接、形象、具体,模仿的比例与程度就越大。

二是幼儿的挫折感。所谓挫折感就是一个人在从事某一项活动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目的不能达到所产生的一种失败感。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曾著有《挫折与侵犯》一书,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挫折——侵犯”假设。假设认为:“侵犯行为的发生,总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反之,挫折的存在也总是导致某种形式的侵犯。”挫折感使孩子感到未遂自己心意、不痛快,就往往通过侵犯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就是上面所举的那个例子中,为什么在让几组幼儿进入放玩具的房间,要先让他们经受一些挫折的原因。这样能将幼儿的侵犯行为激发出来。

三是不正确的强化作用。按照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幼儿侵犯行为的结果对其侵犯行为的过程来说,是一种奖励性强化。如幼儿通过侵犯行为,达到了一定目的,满足了某些要求的话,那幼儿还会继续采用这种手段的。有的父母对与邻居孩子发生的纠纷中占上风的孩子得意地夸奖,这也强化了孩子的侵犯行为。还有的孩子出人意料地骂出一句脏话,受到人们的注意,引起伙伴的模仿乃至大人的训斥,都会增强其自我表现欲。

要想纠正幼儿的侵犯行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家长们应做好表率作用,在家庭中营造一种文明礼貌的气氛。要切忌对孩子实行简单粗暴的打骂教育。孩子从父母处受到的委屈与压抑,极有可能通过侵犯行为发泄出来。要尽力控制大众传播媒介对孩子的影响。

其次,家长要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积极控制可能诱发孩子侵犯行为的多种因素,并向孩子灌输一些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好孩子”观念,让其认识到侵犯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伤害。

再次,要训练孩子的受挫能力,尤其是心理上要经受得住挫折的打击。要学会将挫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压抑、转移、消除等方法加以解除。有什么不满,可通过正常的渠道表达出来并加以解决。

最后,对孩子的侵犯行为要及时教育。用教育替代惩罚,可降低幼儿对侵犯行为的模仿,值得提倡。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7:28:33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转载: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第2章:智力教育的误区(1)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智育一极化及对非智力因素的忽视智育一极化可以说是当前家庭教育中一个最为普遍的误区。

许多家长认为智力发展最重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孩子入学前,父母以他能否按要求算对一道题或者能背诵一首诗,来判断孩子是否聪明,是否有用。孩子入学后,考试成绩就成了父母和老师判定孩子是否聪明的标准。一些家长反对孩子当干部,怕影响学习;反对孩子为同学做好事,认为没有用。只要自己孩子学习好,能考得上大学就行了。实际上,这是对人才理解的偏颇。考试分数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水平,尤其是一个人的能力从分数中是很难看出来的。这种追求分数否认素质教育,必然造就一批“高分低能”或“低分低能”的人,这种人并非当今社会所需。

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集巴黎。有人问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答道:“幼儿园”。“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的回答耐人寻味。一个人能否成才,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位科学家谈自身的成才体会,避开了早期智力开发的作用,强调品德文明的养成,确实抓住了问题的精髓,这位科学家的意思无外乎说非智力因素更重要。

非智力因素相对于智力因素来说,就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以外的,人的其他一切心理因素,如情绪、情感、意志、性格、兴趣和动机等。一个人能否成才,往往不完全和他的智力因素成正比,决定人的成就高低的最明显的原因是意志品质,成功与人的自信心、顽强、独立性、坚持性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超常儿童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具有良好的坚持性、目的性和进取心。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虽然本身不属于智力因素的范畴,但是他们却制约着人的智力活动的进程和结果,能够提高孩子们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使感知、注意、记忆、想像、思维等处于活跃状态,并能承受一切困难和挫折。

做人与成才,本是辩证的统一,一些家长却往往更看重后者。他们抱着唯智力论,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他们以为只要孩子好好读书,多学知识就可以了,不必过问孩子的品德。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一些城市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实在令人担忧,他们中大多数偏重智力教育与投资,只有20%的家长认为德育比智力更重要。“望子成龙”之心远甚于“望子成人”。这无疑会造成孩子的畸形发展。西安市某幼儿园举行智力竞赛,有一个项目很简单,赛场放着10只小方凳,其中有一个翻倒在地。老师把参赛的儿童挨个叫上来后,示意他们坐下来,只有一个孩子把翻倒的凳子翻过来,并用手绢擦擦坐在上面。这件事给人们留下了串串深思。不能责怪孩子,责任在父母,许多家长在独生子女的教育中只看重智力教育,忽视品德发展。因此在投资上表现为只要和学习有关的不论花多少钱都可以,而思想品德方面的投资则十分不情愿。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读书,电视、报纸及与“学习”无关的书都不让孩子看,认为影响孩子的学习。更有甚者,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公益劳动,个别家长竟然告到教育局,说这样做不符合要求,影响孩子的学习。河南省第一中学的“神童”们的沉浮很能给家长们一些启示。

1989年,河南新乡一中从小学生中招收了30名11岁以下的“神童”组建少儿实验班。用四年完成初中和高中6年的课程,进行快速培养人才试验。5年过去后,老师们得出了许多与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想法相悖的结论。据悉,少儿班的第一届毕业生,有28人参加高考,主要学科的平均成绩都高于本校的高中班,9人被高校录取,但是仍有一些学生不如人意,像王安石笔下的“仲永”一样,令人扼腕。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7:29:28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转载: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第2章:智力教育的误区(2)

有一位同学,入校智商测试是134,居全班第二,他爱好计算机,星期日能在机房泡一天,曾获得全市计算机竞赛二等奖。一年级时,一个教授到学校讲解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难题,老师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他就准确地解答出来了。他的数学、语文、生物都是班上第一,作文也多次被当做范文在班级宣读。但是,他自制力太差,上小学时,功课对他没有压力,上课总是好动好说,老师因为他聪明,也没有强求,“只要不影响别人就行了。”家长也觉得他聪明,高人一等,宠纵有加,使他养成了上课不专心的坏习惯。在少儿班,他凭自己的兴趣学习,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上课玩东西,整天看武侠小说和课外读物。老师什么办法都想了,个别谈话、批评、表扬、监督、家访、调换座位,但是都没有效果。他的成绩每况愈下,已经看不出有什么优势。

入学考试全班第一的同学,也是一样,自认为聪明,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出了校门就打电子游戏机,成绩也一日不如一日,家长只好让他转学……这就是偏重智力的结果,只要求学好数理化,结果连数理化也学不好了。

班里的第一任班长,家庭条件优越。上少儿班前是小学中队长。祖母退休后专门侍候他。体重73公斤,身高173米了,还跟奶奶睡一张床。早上没下床,奶奶就把早饭端来了,天刚刮风,奶奶就给他送衣服。一个月丢了两辆赛车,也毫不痛惜,就这样从小沉溺于赞扬声中,处处受青睐,只能听好的,只能比别人强,但是,在神童堆里他被淹没了,越来越急,越急越不耐烦,越来越失去信心,逐渐从一开始的前10名变为下等生,班长职务也被免了,最后也只好转学。

孩子长大后,不管成龙成凤,首先得成人,成为心灵健康的人。把智育放在孩子生活的中心位置,一切围着它转,这是不合适的,因为学习并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教育工作的注意力由“智育中心”转移到“个性全面发展”,特别是儿童社会化方面来了。试想一个没有健康心灵的孩子,就算今后考上了大学,成了硕士、博士,他也不会认为生活是美好的。一遇到挫折,就承受不了,这样的教育结果我们看得太多了。所以家长应该把诚实、自信、团队精神、责任感以及在社会制约范围内的独立性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

要使孩子成才,或者说是在智力上有超常的发挥,就要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和个人尊严。例如,使差生转化,光靠智力上的投入、条件上的优越,恐怕难以使其震动,而惟有从道德情感上,从个人尊严上去点拨迷津,才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进取精神。

“学音乐、绘画有什么用?”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08:03:26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转载: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第2章:智力教育的误区(3)

——忽视孩子审美素质的培养受智育一极化的片面观念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学习音乐、绘画、书法等美育课程不能使孩子考出更高的分数来,所以并没有用,于是也就根本不重视这方面的训练。有的甚至阻止孩子参加这方面的训练。

欣雯小学二年级了,想参加学校课外书法小组,爸爸以欣雯语文未考一百分而一口回绝了。欣雯缠着爸爸,硬要参加,爸爸恼了:“你把学习搞好就行了,练什么书法?学习这么紧,哪有闲功夫去学什么字?书法学习是书法家的事,小女孩儿想当书法家?拉倒吧你!”就这样,欣雯的正当要求被爸爸无理拒绝了。

孩子提出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父母不但不支持,反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这样长此下去,势必会扼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书法学习是艺术学习的一种,父母应鼓励和支持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以后,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书法、绘画、弹琴等,以培养孩子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能力,这对孩子的成长实在有利而无害。片面认为学了书法、绘画、弹琴势必影响学业,是一种错误观点。

森伟读初三了,学业相当紧张,但因为喜欢唱歌,因此总想看看电视里的晚会,而MTV更让他沉醉。但有一点不好,父母在家他就不能坐在电视机前,免得挨揍。实际上森伟很有唱歌天赋,音乐老师也选他参加校合唱团,但是,只要他一哼歌曲,他妈妈就会大嚷:“你乱叫什么?难听死了,做作业、看书去!”每次听到妈妈这样讲,都会使森伟如冷水浇顶,全身透凉。

有一回,森伟在家里情不自禁又边做作业边哼起歌来。妈妈听见了,猛地冲过来“啪!”给了他一耳光,并且不由分说把他存了好些年的两本歌本夺过去撕得稀烂。那次彻底伤了森伟的心,从此他在家里也变得哑口无言,很少再唱歌了。

森伟父母这样做,一定认为孩子唱歌会影响学习,已是初三,不知努力,如何进取?实际上,孩子唱歌只不过是偶尔唱唱而已,并没有因唱废学,父母没有理由让沉重的书本学习占据孩子的整个生活。另外,森伟的家长把音乐与知识学习完全割裂的做法也极不可取,且不说音乐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它同时也启迪人的智慧,让人在音乐中获得创作灵感。不少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都曾在音乐的海洋里受到启迪,获得灵感,像爱因斯坦、马克思、歌德等就非常看重音乐的作用。因此父母不要割断孩子和音乐世界的联系,不仅不要扼杀孩子的音乐爱好,还要帮助孩子建立对健康、自然、向上的音乐的爱好,提高孩子的音乐欣赏水平。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业,还对孩子的学业有积极的作用。

爱美是人的本性。一项实验表明,刚出生三个月的婴儿对彩色图片注视时间比对同样的无彩色图片注视时间长,而且对红颜色更感兴趣。可见,孩子从小就在接受美的教育影响了。家庭是美育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美育教师。我国有着重视美育的优良传统,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立身处事的重要内容,认为美育具有伟大力量,“美善吾人之性情,崇大吾人之思想”。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美育能够扩大和加深孩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陶冶美好的情操,树立创新生活理想,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进而开发智力,发展能力,也可以促进孩子积极锻炼身体,体验“劳动创造美”,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8 09:18:33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转载: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第2章:智力教育的误区(4)

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的知识、信息,日益提高的家庭生活,以及充分的闲暇时间,广泛多样的活动空间,使家庭美育更加充实、有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追求美,创造美是孩子的需要,也是教育孩子的有力手段和最佳契机。家长要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粗暴对待成绩差的孩子

“望子成龙”可以说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是有不少差生,这使得一些家长“神童梦”破碎,思想悲观从而粗暴地对待孩子,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造成身心和学业上的恶性循环,后果堪忧。

“上小学六年级了,每次学习还不能坚持一个小时,怎么办呢?”这是一个母亲的感叹和焦虑。

许多母亲拼命督促自己的孩子。她们往往会凭空想像一个好学生的形象,然后再拿自己的孩子与之相比较。家长脑海中常常有一个想像中的“模范孩子”,并认为到了六年级必须得这样,并以此督促自己的孩子也要这样去做。

但是,孩子毕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不可能什么都按照家长的意愿行事。假如有的孩子表面上服从家长,按照家长说的去做,可只是做做样子给家长看,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内容,又有何用呢?还有一些乖巧的孩子,他们老老实实地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坐在书桌前,可是并不学习,而是偷偷地翻着漫画书。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

孩子学业成绩不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孩子智力因素方面存在问题。如孩子智力发展滞后,感觉器官先天缺陷或后天损伤,大脑受到伤害等。另外儿童思维大都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若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没能及时地发展起来,赶不上教学内容的要求,在学一些抽象性、逻辑性知识的时候就会跟不上。孩子学习差,多半是这个原因。

二、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问题。如孩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对路,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习惯不合理等。若孩子年龄较小的话,性格、情绪方面对孩子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当孩子自制力较弱,理智感不强的时候,情绪高涨时成绩会直线上升,情绪低落时成绩则大大下降。性格外向的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学习能力,性格内向的则容易背上精神包袱。

三、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方面存在问题。如教师水平有限,上课枯燥无味,让学生厌学;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困难或者视而不见,随便训斥孩子;或者就包办代替,不能正确地启发、帮助孩子。

四、环境方面存在问题。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若学校学风不好,设施、设备不完善,势必对孩子学习成绩造成影响;孩子在课余时间没有好的活动场所,没有丰富的活动内容,与社会上各种不良分子接触,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也会使成绩下降;在家庭中,家庭的结构、条件、气氛,家庭成员的素质等,都与孩子成绩有密切关系。由于孩子成绩差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因此家长要抓住主要原因,如帮助孩子树立好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教育孩子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其中关键是对孩子既要理解宽容,又要严格要求。家长要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老师联系,交换情况,共同磋商,找到好的方法。一般来说,孩子学业成绩差,只是其发展过程中暂时的波折,只要家长重视,并加以适当的教育,是能改变这种状况的。这时有必要进行一些心理调整。首先,需要父母做的是放弃过高的期望,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合孩子实际能力的目标。假如命令孩子“集中精力学习1个小时”而孩子不容易做到的话,不妨把目标压缩一下,变成10分钟或者15分钟。
26#
发表于 2010-10-28 11:26:30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压缩目标 赞!

压缩目标    赞!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07:27:26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转载:让每个孩子都在爱中成长

师德是教师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爱则是师德的灵魂。爱是母亲的天性,其时爱也是教师的天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小学特级教师陶淑范就曾这样说:“我把一生献给孩子们。我深感其乐无穷,很有价值。在小学教育的田野耕耘收获,给了我一生的充实。”优秀教师无不把教育事业看作是自己的生命。 也许正是以这种爱为出发点,他们才能不停地教育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更靠近学生.正所谓“大道无声”。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爱在教育中的力量。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各方面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差异。这时我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他们应得到平等的关爱,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把爱的温暖洒向每个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教师的爱。使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培养优生能力,使优生得到发展
优生需要发展,他们有更多的精力能使自己发展得更好,作为教师如何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可能呢?魏书生先生指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通过观察,我发现我班的唐文健、马思爽同学在语文方面学的又快又好,于是,我便安排唐文健一三五领读语文,马思爽二四领读,二人互相配合,早读时,一人领读一人监督。二人互相合作。既发展了学生能力,又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早读两位同学组织的井然有序,即使老师不在,学生也会自觉早读。总之,对于优生,我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优生经过了这样的锻炼,他们的能力已经明显的有了很大提高。
  二、理解宽容后进生,促使其进步
困难生之所以困难,并非都是智力问题,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他们的各种情况我们要学会理解宽容。如我班的何常浩同学,因为贪恋电视,每次开学都不肯到学校来上课,开学的第一天,我和一位同事亲自到他家去做工作,好不容易来到学校,他还是要回家,我就语重心长的交谈起来,了解到他的问题是非常爱看电视,我就和他顶了一个约定,以后每天只要他完成了当天的家庭作业,就可以自由看电视了,但是时间不能超过9:30,9:30以后就要睡觉了,这招终于有了效果,这位同学留了下来。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也总是抽时间给他补习功课。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关爱中等生,使其感到温暖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大概就是中等生在班上尴尬地位的写照。中等生一般都比较老实,既不像优生那样在课堂上愿意举手发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学习成绩突出,受到老师的关注,也不像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因在课堂上不能专注学习,喜欢搞小动作,作业老是不能按时完成,问题多多,引起老师时时的关注。这些中等生,他们有较强的自觉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做事踏实认真,遵守规章制度,很少给老师带来麻烦,所以老师的视角也就较少的去观察他们。因此这一部分学生也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被遗忘的。事实上,中等生占一个班级的60%的庞大群体,是构成班级学生的主体,可以说它是后进生的预备队,也是先进生的后备军。因此,教师多关注中等生,引导教育使他们积极向优生转化。中等生向优生的积极转化不仅将挑战优生在班级的固有优势和领先地位,使优生在感到压力和威胁的同时增强了“优上求优”的紧迫感而变压力为动力加倍努力,而且中等生的转优客观上也使得后进生一些行为失去市场和影响力而只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且使其从中等生的转优中获得进步希望与信心而最终得到发展,所以,多关注中等生不仅有利于班级“你追我赶”良心竞争氛围的形成,使中等生滋生得到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两头”的进步而达双赢,最后实现全体学生的大发展。反之,如果削弱和忽略对“中间”学生的关注,将会导致他们进取心和动力的丧失而逐渐沦为新的后进生,况且“中间”的停滞不前,不仅大大缓解和减小了对优生的压力和冲击饿使其自傲与现状与裹足不前,又使得原来的后进生看到“志同道合”者的增多而更加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长此下去,势必导致优生不优,中等生“滑坡”,后进生依然后进且队伍不断壮大的恶果。因此,我们在将教育的暖暖阳光洒向后进生和优秀生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那些为数众多的中等生。只有让他们也充分享受到教育的阳光和雨露,他们才会朝着优秀生的行列迈进,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均衡和和谐,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渴望被重视、被关爱是每个孩子的本性。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所以,这些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突出的优势和长处,只不过没有发现而已。这时,作为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让学生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可取之处,甚至还有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以此作为支点,增强自信。
   为了使他们也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以及教师的爱,我课上课下注意观察他们,和他们聊天,帮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事情,给他们创造机会,让每一个中等生都有表现的舞台,让他们也能为集体尽自己的一份力,使他们感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老师是重视我的,从而使其有更大的发展。
   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每一个学生最优化发展。作为一线的班主任,我会让每个孩子都在在爱中成长,我会拿出全部的爱,扶我们的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07:31:02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转载: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第2章:智力教育的误区(5)

成人也一样,当目标过高、与自己的距离过大时,往往没有积极性去做。而且一开始就会灰心丧气,觉得自己做不了。即使勉勉强强去做了,也不会做好。但是如果目标适中,稍加努力就会圆满完成的话,则会下决心试试看。

容易厌倦的孩子也是如此。可以先让他学习10分钟、15分钟。完成后好好表扬孩子一番。日后将时间逐渐拉长。当能完成30分钟后,1个小时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了。最终目标可以很高,但暂时目标不宜过高,应该是孩子易于接受的,这样能不断地给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小的目标逐一实现,这种积累终将化作一座大山。

据报道,南方有一位中学生因学业不好长期受到父母的粗暴对待。一次他期末考试成绩未达到父亲规定的标准,父亲罚他双膝跪地,头顶一盆凉水,不准晃动,稍一晃动就打。

孩子不堪忍受这种折磨,不久就离家出走了。

孩子学业差,家长们恨铁不成钢,着急、气恼,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粗暴对待孩子,既无益于孩子学业的进步,也加深了父母与子女的矛盾,不利于进一步的教育。家长们对学业不佳的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态度是很重要的。现在家长们一般以孩子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孩子学业成绩优劣的惟一标准。分数高者,家长十分高兴,给予各种奖励;分数低者,家长非打即骂,给予的则是各种处罚。但考试并不能检查学业的全部。家长不要两眼盯在分数上。只有对孩子的学业不佳有了正确的认识,家长们才能避免粗暴地对待孩子。家长只有信任孩子,对孩子满怀期望,才能调动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孩子才能具有追求进步的内部动力。家长们应该了解,学业成绩不佳的孩子对他人的态度特别敏感,稍有不慎,就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家长们可与学校老师联系,共同分析出孩子学业差的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帮助孩子进步。

错过开发智力的最佳时机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智力问题不是人为的,长大自然就会发展。甚至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智力开发太早,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这是一种错误观念。

研究表明,儿童5岁时大脑的重量已经达到成人的90%,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6~7岁后,脑细胞分裂变缓慢,记忆力就会减退。因此,孩子的智力开发不能太晚,不能浪费孩子的智力。战国时期的甘罗12岁就官至上卿,南北朝时期的荀灌娘13岁领兵打仗,唐代诗人王勃6岁善文辞,李贺7岁填词做文章,骆宾王6岁写《咏鹅》,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郑板桥3岁识字读诗文,鲁迅5岁开始博览群书,周恩来6岁开始读《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国外智力超常的儿童更是不计其数,莫扎特4岁开始作曲,美国控制论创始人维纳9岁上大学,11岁就写出了论文。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天才儿童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主要不是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儿童发挥遗传的素质去适应环境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儿童的早期阶段。早期教育能造就英才。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就是从某个角度概括地总结了早期环境、早期教育对后期智力发展的影响。心理学家齐克斯博士曾研究世界上17个一流的天才人物,如富兰克林、伽利略、达·芬奇、伏尔泰等,发现他们幼年时都有很高的智商,这主要得益于早期教育。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儿童有潜在的学习能力,这种潜在能力是与时间呈递减规律发展的。例如,婴儿生下来是100分,如果一开始就教育,其他一切条件也很理想,他就可能获得100分的能力。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最多只能得80分的能力,如果从8岁开始教育,只能获得60分的能力。儿童受教育越晚,影响学习能力越大。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07:31:55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转载: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第2章:智力教育的误区(6)

当然开发孩子的潜力要讲究方法,不是硬性规定要达到什么目标。要充分调动孩子的求知欲望,使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始终保持一种轻松的心情。

美国费城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创始人葛兰·道门说:“大脑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以暂停、减慢,但是更重要的是可能加速。”在美国,曾经发现一个被关在壁柜里的9岁孩子,他只有两岁半孩子的身高体重,智商为0,是个白痴。国内外发现的狼孩子,智力都极其低下。这是由于在大脑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严重缺乏人类的精神营养,大脑没有得到应有的使用和锻炼而造成的。

大脑和其他器官一样,遵循用进废退的法则。若能对大脑科学的开发和锻炼,正常儿童可以变得更聪明,脑损伤等原因造成智力低下的孩子可以重新发育成长,甚至成为超常儿童。当然,开发大脑不是简单地要孩子识字、做算术。而是要针对孩子大脑发育的特点进行合理而严格的训练。儿童大脑发育在6岁时甚至完成,0~3岁是关键期,应充分利用。许多溺爱孩子的长辈往往“不知不觉”地代替孩子使用自己的大脑,妨碍了孩子大脑的发育,结果阻碍了孩子智力的正常发展。例如,很少有父母让孩子1岁时自己吃饭,爷爷奶奶恨不得一直喂到孩子上小学。其实,吃饭动作的训练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大脑的机会,它是视觉、反应、判断、指挥等各项大脑功能共同作用的过程。

大脑的发育靠使用,首先是靠视、听、触、嗅、味觉的信息刺激来促进其功能完善,才能使它对运动系统的控制(如肢体运动、语言和手工技巧等)能力大大增强。婴儿和大科学家一样,也是用这五种感官来学习和认识世界的,经过大脑潜能开发的3岁儿童的大脑神经发育可以达到6岁儿童的水平。

巴甫洛夫说:“从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婴幼儿阶段是人的智力开发的最佳期,早期教育有利于开发大脑的潜能。心理学界一致认为:人脑潜能的开发主要依赖早期,语言发展的最佳期是2岁;认字最佳期是3岁;算数的最佳期是4岁。美国教授布鲁姆对脑的发育过程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后认为,从0~4岁大脑发展的曲线决定了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如果这段时间智力迅速发展,以后就有可能得到高的智力水平。上文中提到的狼孩就是因为错过了智力发育的最佳期,所以才导致智力低下。

有人担心早期教育会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以为像树上的果子,早熟早烂,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受过早期教育智力超常的著名人物寿命都不短,陆游86岁、郭沫若86岁,歌德83岁,数学家高斯78岁。现代科学研究认为,越是充分开发大脑越长寿。因此,为人父母者,不要荒废了孩子的智力,学会科学地早期开发孩子的智力。

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有特定的时期,在适宜的年龄时期内有意识地开发相应的能力,对孩子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错过了相应的发展时期,再予弥补是很困难的。可是,很多父母对这些尚不了解,使孩子的一些能力没有得到及时开发。

1935年,生态学家洛伦兹经过反复研究,发现了动物认知的重要规律,为此,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他研究发现在小鹅孵出后的一两天内,愿意追逐第一次见到的活体动物。如果它第一眼见到的是孵化它的母鹅,它就追逐母鹅;如果见到的是人,它就把人当作自己的妈妈。这个习惯会长期保持下去。实验证明,如果在小鹅孵出的一两天内,将小鹅与母鹅或人隔开,那么错过了这一两天,无论母鹅或人怎么与小鹅接触,小鹅一生也不会追逐母鹅或人。洛伦兹把小鹅的这种无需强化,在一定时期内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即刻现象”,即发展某种能力的关键时期。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07:40:30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儿童智能游戏教学法”在游戏中快乐学习,...

“儿童智能游戏教学法”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开发多元智,成就聪慧之旅。是山东省教科委制定推广课题,获得国家专利。有意者请与小雨联系。(针对1---11岁孩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赏识教育网 ( 粤ICP备12091507号-1 )

GMT+8, 2024-11-23 04:59 , Processed in 0.05195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