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烧妈妈:
对孩子用钱的问题,我的体会是:1我在大学之前,都是走读的.我父母是不给我零用钱,她认为给孩子钱,孩子会乱花,要不的.那时我也比较节约.2读大学,远离父母.我大四开始玩电脑,钱用的很快.很多同学说学费贵,不合理,他们很多人都没交学费.我也就和大家一样没交学费.开始我也只是打算抵制学校的"不合理收费"的.后来,玩电脑没钱了,忍不住就花了学费的一部分----800元.大五,学校规定下点实习之前,要把所欠学费交清才能去实习.结果,我一问那几个没交学费的同学,他们都说他们也用了一部分.没办法,我只好把情况告诉了家里.被家人一顿臭骂.我母亲是这么说的,"自从你玩电脑以后,人都变坏了.又是不读书,又是乱花钱.(大一到大三我用的钱很少)".实习时,我继续玩电脑,每个月的生活费都居高不下----约800/月.3参加工作后,我就再也没问家里要过钱,而且我差不多每个月要交给家里300/月(我的工资差不多1100/月),我觉得我上班以后自己比大学还穷了,可用自己的钱的感觉好----自豪.我妈妈就骂我不存钱.可是我觉得,我自己的钱,我喜欢怎么花就怎么花,我何必自找没趣,既花了钱,还要为自己没存钱内疚呢.自己赚的钱越是辛苦越是会珍惜.我也不是不想存钱,只是我觉得我玩游戏花的钱是值得的----很快乐啊.如果我能够不花钱,也能快乐,我也会选择便宜的.问题是我发现做其他好玩的事比玩游戏的难度大,更难持久.就说和朋友聊天吧,谁会那么有兴趣和你经常聊你感兴趣的事啊.踢球,谁会天天陪你踢,还不断的赏识你啊,踢球很累,它的快乐没网络游戏那么容易获得.网络里什么都有,踢球'聊天'泡妞'赚钱(运动'沟通'性'钱)都可以在里面实现.我发现玩网络游戏是最容易获得快乐的玩,但是玩网络游戏的快乐比玩网络的窄,和现实生活的快乐不同,而且玩网络游戏过度的话是很难持续下去的(谁给我一辈子钱啊,谁有可以让我一辈子快乐啊,似乎只有我自己).
我后来回头想了想钱商的问题.它和智商'情商差不多的,人天生就有差异,可是也是可以培养的.问题是谁通过什么样的事用什么方式培养.我母亲对钱商的教育就是自己很节俭,也要求别人节俭.而且她对钱的认识是种穷人的认识,带有很大的没有钱的恐惧在里面,也不赞成一个人想富的强烈愿望,仿佛要做富人就是要做坏人.(就她的生活经历,她的认识也只能是这样了).她对钱商的教育是不科学的.要按照书上的说法,又很复杂,让人半天摸不着主线.
我很喜欢魏书生说的一句话,"教育也是一种管理,管理分2步,1把大家的欲望调动起来2把大家的欲望引导好"(至少是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去做"损人不利己"的事,也就是取之有道.).欲望包括衣食,想钱,玩,虚荣心,性,安全感等等.可以想像,一个没有欲望的群体是多么的死气沉沉,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成绩好,却忽视了对孩子的读书这种求知欲望的培养.其实所有的事情里都有求知的成分在里面,包括玩网络游戏.但大多数父母对求知的理解就是读书,所以坚决的反对孩子玩网络游戏.喜欢用钱,是欲望,越强越好.他越想用钱,他赚钱的动力就越大.怎么样才能让他取之有道呢?这就要你引导他了.我觉得就两句话,"1自己花的钱自己赚,自己赚的钱自己花2尽量的利己也利人,至少不要损人不利己".这2句话调动了积极性(自主),也做出了取财和消费的限制(自立,人中人).
你老公说,不给他钱又怕他到外面非法取材.这说明你儿子自主了,但是自立和人中人的观念还有待提高.凭你儿子的能耐,他觉得他可以怎么样达到呢?天下无免费的午餐.哪有既舒服又可以赚钱又没有风险的事啊.(父母给子女钱,起码还指望子女感恩,甚至于要求"我生你养你,我打你骂你羞辱你都是我的权利".)
从小事做起,让他从小事中找到信心,找到自立'人中人的快乐.
祝你成长.
看你的帖子,我的收获也很多----父母的立场.期待你的生活的帖子.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