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小气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小气球的成长记录

[复制链接]
17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9:56:56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转帖]Re:[原创]希特勒

 




 

 

  内容简介:(1889-1945),纳粹德国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和最大战犯。

  他是人类最大的战争魔王,曾将亿万人卷进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却最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他曾想独霸世界,涂炭生灵,却最终自掘坟墓,惨败收场;他生前耀武扬威,显赫一时,却最终畏罪自杀,逃脱正义的审判。

  这就是希特勒——一个将人类带进战争深渊的恶魔,一个充满扩张与集权理念的独裁者,一个具有变态人格与复仇情结的政治狂人。

  希特勒上台之后,开始疯狂的扩军备战,他利用纳粹扩张与集权的理念,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军力的限制,魔术般地打造了一支现代化的庞大军队;又通过诡诈的权术,利用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巧妙地在英国、法国、苏联之间周旋,使他的敌人都认为希特勒最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朋友。当他把一切后顾之忧解除之后,1939年9月,希特勒发动了导致有61个国家、20亿人参战,5700万人死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把整个欧洲、整个世界推进了血泊,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和痛苦。那么,希特勒为什么被称为战争的魔王?他的滔天罪行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利用坦克、飞机等现代化兵器和以快速进攻理念指导的闪击战术,希特勒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到1942年9月,德国占有了北起挪威,南到北非,西自大西洋,东至伏尔加河的广大地区。这不仅使希特勒的野心更加膨胀,也使善良的人们认为这个不可一世的独裁者真的有呼风唤雨的军事指挥才能。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希特勒的战略战术究竟表现怎样?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苏联军队和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在与纳粹德国战略相持一年多以后,以100万兵力向德军发起反攻,历时180天,歼灭德军150万人,粉碎和制止了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战略攻势,夺取了战略主动权,有力地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使它朝着有利于反法西斯同盟国方面发生根本性的转折。随后,随着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此时,面临东西两线夹击的纳粹德国已成强弩之末。希特勒这个法西斯头子的末日终于临头了。

  (全文)

  上一次,我向大家介绍了希特勒的出生、青少年的经历和后来他掌握德国政权的历史过程。今天,我向诸位介绍一下,希特勒是如何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在反犹、灭犹、残杀战俘、掠夺财富等等战争罪行的一些表现,并且介绍一下希特勒的所谓的指挥才能究竟怎么样,最后,希特勒这个人可耻的下场。

  希特勒是一个人类的魔王,咱们以事实说话,第一个是残杀犹太人。

  希特勒在他的纳粹体系中,第一个重点就是种族主义。斯大林对这个有这么一段话,他说,“希特勒干他的发动战争的勾当,是从散布种族理论开始的。”希特勒把种族分成高低贵贱之分,并且用达尔文的社会进化论,认为高贵、优等的民族,能够有权消灭劣等的、低贱的民族。特别是在他对犹太人的问题上,他说犹太人是一个毫无生命价值的东西,必须予以除掉,他把犹太人叫做人虫。希特勒大规模反犹,是从1938年的11月9号这一天,这一天晚上,一群群的纳粹党徒手持棍棒,整个柏林街头到处充斥这帮纳粹党徒,干嘛呢?打、砸、抢犹太人开设的商店,犹太人这个商店不是有橱窗吗?那玻璃一棒子哗下来了,玻璃碎片在水银灯柱下闪着——西方人把它叫做泪光——像水晶一样闪着泪光,所以这一天晚上,就是著名的水晶之夜,德文叫水晶之夜。从此开始了德国大规模的迫害犹太人、残杀犹太人的运动。

  他先将犹太人关进集中营。希特勒的集中营,第一个是1933年,也就是他刚刚当上纳粹德国总理的时候,在德国达豪市附近一个火药厂的旧址设置的集中营。此后,他又在德国全境设立十几座集中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他又在被占领地区与国家设立集中营,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他强迫把犹太人抓来做苦工,做医学试验,然后最后残杀。1941年,由于德国海军力量不足,所以他打通大西洋到马达加斯加这个岛屿的通路被阻断了,于是他在1942年召开一个万湖会议,这个万湖会议专门就通过了一个决议,通过万湖决议,就是屠杀犹太人的最后解决计划,要屠杀犹太人。于是,在集中营设立焚尸炉、毒气室、毒气车。犹太人的命运太悲惨了,这个民族是一个没有国家的民族,但是这个民族的凝聚力非常强。整个中世纪,欧洲国家都在反犹,犹太人在中世纪是个农业经济,是个封建社会,但犹太人没有土地,所以犹太人的命运太悲惨了。遇到希特勒这个恶魔,犹太人的悲惨境地已经到了令人惨不忍睹,用德国人自己的话讲,连杀猪都没有这么痛快。

  第一个,我给你讲,毒气毒死。大批大批的犹太人,就像牲口一样地被驱赶到了毒气室。这个毒气室,几十个人,甚至最多的可以装两千人。纳粹党徒、党卫军把犹太人先脱衣服,脱得赤身裸体,不管男女,给他们洗澡,说给你们洗澡,讲究卫生,送进去之后15分钟,两千人就变成尸体了。出来以后,还有三道手续:一个是把牙齿敲掉,头发刮掉,干什么呢?做战略物资。另外,扒人皮,到奥斯维辛那儿,他扒人皮做工艺品,有些台灯的灯罩是人皮做的;我在很多德国纳粹罪行的照片中我看到,当年我也在场,德文版的书,我就看到很多照片,非常精致的一个台灯,它要不做文字说明的话,你根本想像不到那种非常柔和的灯光,是人皮在闪耀着。还有纳粹用肥皂,你们想想纳粹的肥皂是什么做的?人油熬的,这是毫不夸张地讲。人到焚尸炉之后,然后,把人油熬成原料做肥皂。还有一个,就是骨灰做肥料,洒到土地上耕种。所以这些东西就使得我们今天的人们就说起这个事情就令人发指,不禁寒战,历史上人类真的有这种恶魔吗?真的就有,这个人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我给你们举个非常真实的故事,一个犹太人的小姑娘,一对双胞胎,非常漂亮,小女孩,一对,跟着她爸爸妈妈从牢房里走出来,脱衣服,爸爸妈妈让我们干什么,她的父母已经完全清楚是干什么事了,因为她在集中营生活非常苦,做劳役,吃不饱,挨冻,进行活体试验,非常痛苦,她父母说,洗完澡之后,就到一个永远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孩子,七八岁的孩子,她哪懂这个,还高高兴兴地跟着父母把衣服脱掉,进了毒气室,旁边还路过乐队,招招手,就这样进去毒气室,15分钟之后,这两个年轻的生命就这么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非常悲惨。

  另外,就是活体进行医学试验。纳粹为了进行医学试验,取得一些数据,把大批的犹太人,还有其他种族的人,或是送到高压氧仓进行高压试验,眼珠子都出来了;或者,进行就是斑疹伤寒试验,那人都起绿泡;或者,就是脱光他们的衣服到雪地里边进行冰冻试验,就是耐冻伤到什么程度,人耐寒力最大限度到什么地方,脚,有的时候脚就冻掉了;或者,进行毒气创伤试验,把一些女人就是女犯人进行绝育试验,他把这个进行绝育试验的女犯人叫兔子……花样翻新,惨不忍睹,所有被试验者最后的下场就是焚尸炉。

  整个纳粹党执政期间,究竟有多少犹太人被杀掉?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全世界有犹太人1500万,到战争结束的时候,仅存900万人,600万的生命就这么消失了;1939年,欧洲有犹太人920万人,1945年的时候只有310万人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德国有犹太人20万人,到1945年的时候,德国的犹太人只有12000人了,想想看希特勒杀了多少犹太人,这还不包括其他种族的人,比如斯拉夫人,就是俄国人,所以战后联合国为了避免这个人间悲剧的重演,通过了人权宣言,这是希特勒灭犹。

  战俘是受国际法保护的,军人一旦在战场被俘获了,他享有一切他应该享有的权利,不能虐待他。但是,希特勒不仅虐待,而且要杀害。我举几个例子。

  在德国战俘营中,数量最多的是苏军,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575万苏联的官兵走进德国俘虏营。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苏联红军在德国的战俘营中,只发现了100万人,400多万人就这样没有了,包括斯大林的儿子,就那么一个儿子。德军虐杀战俘花样非常多的:一是冻。把战俘驱赶到冰天雪地里,赤身裸体,不给你任何丝丝缕缕,晚上睡觉去吧,连帐篷都没有,零下二三十度,想想看,就这么冻死了;第二,饿。连最基本的粮食都不给你,不供应你,能好吗?第三是累。驱赶着、鞭打着战俘,长行军,或者服劳役,开垦矿石;第四个,就是枪毙。希特勒他亲自下的命令,苏联军队的政治委员一律枪毙,不留一个,所以战俘营中走出的苏联红军政治机关的干部很少,因为都被枪毙了,除非你隐蔽自己的身份。第二个,就是盟军的飞行员抓住一个枪毙一个,不留一个。就是冻、饿、累、毙,这是杀害战俘。

  我们再看掠夺。

  纳粹究竟掠夺了多少财富,永远是个谜,没人能知道,没人能搞清楚。我可以引用戈林的一句话说明这个问题,戈林是纳粹的一个党徒,希特勒最信任这么一个人,德国帝国元帅,纳粹帝国的元帅,他曾经下达指令,他说“如果你发现有什么东西德国可以用,你就像警犬一样随行过去,并且把它们送到德国。”所以说,列入戈林所说德国可以用的名单多了——农副产品、战略物质、矿砂、钢铁、机器、金银财宝、名人字画,甚至包括珍稀动植物,都弄走了,就是掠夺。此外,他还干了很多勾当,你比如说占领区的男性公民,他进行绝育手术;禁止占领区两个不同种族人进行性生活;还有,就是使用占领区的女性从事奴隶劳动。所以希特勒、纳粹党,他执政的时候发动了世界大战,许多东西是令人发指,我今天上述讲的只是冰山的一角角、一点点,这是我为什么说他是魔王,恶魔。

  希特勒在战争中确实做出一些非议所思的事情,在军事上确实非议所思,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叫该攻不攻,再讲该退不退。我先讲该攻不攻。1940年5月10号凌晨,纳粹德军几百万人,在西线发起了黄色作战计划就是进攻荷、比、卢、法,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希特勒那支富有弹性的装甲部队,通过了阿登山区,大踏步地向布列塔尼半岛挺进,这个作战计划是后来的德国陆军元帅,当时任三十八军军长的曼斯坦因制定的。当时,就是对黄色方案有争论,因为阿登山区是一个丘陵山地,它不易于机械化坦克、装甲车的机动,曼斯坦因这个计划就是要从阿登山区实施突破,所以很多将领,包括曼斯坦因的老上司龙德施泰特都不同意。希特勒后来得到了这个方案,他一看,立即采纳了这个方案,将他手中十几个进攻西线的作战方案都给扔在脑后了。从这一点看,希特勒确实有一点统帅才能。所以西线战争打响之后,他富有弹性的部队进攻非常顺利,古德里安那支装甲集群沿着北法平原,一直向纵深挺进,直扑布列塔尼半岛,企图将北法平原的几十万英法联军合围。正在这个时候,1940年5月24号12点01分,古德里安接到元首的指令,立即停止前进,古德里安当时大吃一惊,当时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也都惊呆了,这是个什么命令啊?这是釜底抽薪,只有法国人、英国人才最希望看到这个命令,不同意。但是希特勒坚决反对继续进攻,直到第二天、两天之后,他才下令重新恢复进攻。但是,古德里安再恢复进攻,他遭到的抵抗就厉害得多了,为什么呢?英法联军利用这两天时间,在英吉利海峡的法国的一岸已经开始执行“发动机”作战计划,就是向英伦三岛进行撤退,这就出现了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联军利用这两天的时间,赢得了时间,加强了防御力量,掩护主力,将三十万大军逃离了北法平原,为后来诺曼底登陆保存了力量。所以这样呢,希特勒一道莫名其妙的命令,留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谜,就是说这道违反军事常识的命令究竟是为什么呢?到现在无解。希特勒当时出于什么考虑,你停止让古德里安这支装甲部队停止前进?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是希特勒是想放英国人一马,说想给英国人伸去橄榄枝,让丘吉尔投降,可是后来丘吉尔根本就没投降。丘吉尔在1940年5月13号下议院的讲话,张伯伦下台了,他上台了,他说,“我什么都没有,I‘mnothing,我什么都没有,除了眼泪、汗水、鲜血以外,我什么都没有。”坚决抵抗。这是该攻不攻。

  我们再说该退不退。1941年秋天,德军发动了莫斯科战役,1941年的6月22号,德国的三路大军,北方的莱布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是博克元帅,南方集团军群是龙德施泰特,从北到南3000公里的防线正面向苏联平推,苏德战争爆发。7月,通过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两次大合围,歼灭了苏军的100多万军队,于是他停止中央集团军群包括向莫斯科方向的进攻。然后让莱布进攻列宁格勒,让龙德施泰特进攻基辅。当9月28号重新恢复对莫斯科方向进攻的时候,斯大林利用这个时候建立了九道防御地带。德军虽然遭到的抵抗越来越顽强,但是还是往前,180万人的中央集团军群向莫斯科方向进攻,11月份都已经冲到了莫斯科郊外了,古德里安的先遣营已经到了莫斯科郊外了,都可以看到克林姆林宫的红星了,纳粹党的机关报《人民观察家报》都留下了头版,就是庆祝攻占莫斯科。但是,这个时候德军已经成为强弩之末了。为什么呢?严寒。那年冬天,东欧的冬天来得太早了。希特勒很轻敌啊,三个月解决苏德战场的问题。他没有来得及弄冬装,很多德国官兵穿着单衣服作战。你想想,零下二十多度,冻也冻死你了,别说打仗了,包括装甲车和坦克车的发动机有时候都冻住,发动不起来。而且,斯大林撤退之后,苏联铁路是宽轨的,德国的铁路是窄轨的,它要输送,必须用铁路。斯大林撤退之后,他将所有的苏联车厢都给烧掉了,炸掉了,所以德军的铁路,他就没有办法,他没有那么多车厢,足够苏联宽轨的车厢,那轨道你不能扒了吧?他只有用车厢,车厢又没有,所以后勤补给不力,加上苏军通过不停地冲击、反冲击,突击、反突击,疲惫、迟滞、消耗德军,所以德军的伤亡也很大,所以是强弩之末。相反,苏军通过9月28号之后的几道防御地带的抵抗,赢得了时间,调整了作战部署,斯大林这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确实是有大功的。12月5号,斯大林命令苏军向莫斯科城外的德军发起总攻。在苏军强大的攻势下,已经疲惫不堪的德军伤亡很大。这个时候,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就请示希特勒,根据战场的形势后撤,不能再抵抗、再继续坚守现有的阵地了。但是希特勒不干。因为什么呢?博克说,你后退,前线往后退,补给线就短了,有利部队补给。希特勒不干。由于希特勒顽固拒绝后撤,在这次莫斯科城下的苏军反击进攻中,德军伤亡了50万人,最后还是后退了100到150公里,还是后退了。所以说,这就是该退不退,前面是该攻不攻。你说希特勒,说他会吧,他确实干了些匪夷所思的事情,这是从作战角度讲。

  从战略角度讲,就是希特勒犯了一个最大的致命伤,就是没有避免两线作战。

  德国是个中欧国家,东西两方,一个是法国,一个是俄国,当时叫苏联。如何避免两线作战问题,一直是困扰德国当权者一个大的战略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威廉二世他的第二帝国就陷入了两线作战,最后遭到战争的失败。希特勒也认为,他批评了威廉二世的政策,他也认为必须避免陷入两线作战。他1939年8月22号和苏联签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就是想避免两线作战,先把苏联稳住,然后他进攻波兰。可是,当他西线作战取得顺利的时候,希特勒就走向自己的反面,他大大低估苏联的资源和苏联的力量,开始进攻苏联。最后,他终于陷入了一直想避免陷入的两线作战的困境。当时德军高层对这个问题认识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希特勒固执己见,他说,他对反对者提出警告,就提醒他的高级军官说,他说“解决东线是民族社会主义运动的终极目标,因为我们要在那里夺取我们所要的生存空间。我相信,俄国人在用民族社会主义理念精神鼓舞下的德国士兵面前不堪一击。”纳粹的机制是以单元政治文化为基础的,就是一个人说了算,所以希特勒只要他的意见定下来,他的决心已定,他很难更改,所以当时德国高层真是无可奈何。

  举个例子,古德里安,方才讲的那个人,他听说苏德战争爆发的消息之后,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他在回忆录讲,他说,“元首这是在动员全世界力量要打败我们自己。”这句话很耐人寻味的。所以希特勒狂妄的自信终于遭到了惩罚,在莫斯科会战失败不久,他很快陷入了内外交困之中。

  1945年春天,盟军和苏军从东西两个方面对进,进攻德国,希特勒陷入绝望之中,开始他的一生最后的也是最痛苦的挣扎。他不仅要与他的敌人,也要和德意志人民,不仅要和他的炮灰,也包括他自己一起在这场失败的战争中毁灭。我给大家列列他的这几个,从春天到他后来死的时间表,他干了什么东西。

  2月19日,希特勒下令所有的盟军和苏军飞行员立即枪毙,不留一个,这是2月19号的事情。后来他的手下说枪杀战俘不好,他说,“见他的鬼!如果我不体恤俘虏,不考虑战俘的权利,那么敌人在战场前就会好好地想一想了。”

  3月19号,他下达命令,在被盟军攻占之前,必须把所有的德国工业运输、设备、储备统统炸毁,不给敌人留一分。

  4月12号,他下令,将德军一切放弃重要阵地的指挥官立即处死。

  在同一天,他视察了童子军,13岁的德国小男孩,就这么被他驱赶上战场了,还鼓励呢,拍拍小男孩的嘴巴,“德意志靠你了”。然而他的每一道绝望的命令,都好像是催命符,锐不可挡的反法西斯军队,像绑在希特勒脖子上的绞索,一扣紧似一扣。

  4月20号随着朱可夫的军队,他的炮声落到了柏林城下的时候,希特勒终于开始考虑自己的后事了,这一天是他56岁的生日。这一天,他在总理府的地下室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生日。当晚,他的忠实信徒戈林,向元首辞别,他说,“我走了,我离开这个地方,我去组织军队去抵抗。”希特勒同意了,“那你走吧。”走了,三天之后,戈林的一封信已经放到希特勒办公桌前,他打开信一看,气个半死,戈林让他交权,“为了拯救德国,把权交给我。”所以说当时希特勒大骂戈林,“蠢货,贪污犯,卖国贼,同性恋。”

  4月28号,希特勒得到消息,他另外一个最信赖的人,杀人魔王希姆莱正在同艾森豪威尔的军队秘密接触,希特勒听到这个消息,面目赤红,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然后可能是气绝,一下就昏倒了。毕竟是56岁的人了,另外是四面楚歌,所以4月29号这个时候他真正意识到,什么叫众叛亲离。他知道盟军和苏军抓住后,饶不了他,枪毙他一千次也不解恨,你杀了那么多人,你拿人皮做台灯!所以说他正式开始安排后事。

  凌晨,4月29号凌晨1时,为了酬劳他的情妇爱娃。勃劳恩的忠诚,他决定和她结婚,并当即举行婚礼。过去希特勒一直认为婚姻会阻碍他,把他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他所热爱的纳粹运动,所以他拒绝结婚,而现在,他也没有什么领导的了,所以说他开始,包括他的生命都结束了,所以他要结婚了。

  29日凌晨4时,他让戈培尔等人做见证人,口述自己的政治遗嘱,决定和妻子死去,他说,我死之后,立即将我和我妻子的尸体按照维金式火葬,维金是北欧海盗的名字。死了之后立即火化,按维金式火化,以免遭受投降后的耻辱。在这份遗嘱中,他指定邓尼茨为他的接班人。

  4月29号12时,他召开了最后一次军事会议,几乎没有再讨论什么问题,希特勒在军事会议上让他的三个副官离开了柏林。

  14点,4月29号14点,他接到墨索里尼于两天前被处死,尸体被吊在米兰街头的消息,他听到之后,他脸部不自主地就抽搐起来。然后他静了一会儿,也就是15分钟左右,他让人把他的阿尔萨斯名犬,叫布朗迪,叫过来了,然后用毒药把这个布朗迪给毒死了,用枪把另外两只狗,他的两只心爱的狗也给杀掉了。

  4月29号19点30分,他把两个秘书叫进来,给她们两包毒药,他说,“感谢你们对我忠诚的服务,不过我十分抱歉,临别时拿不出更好的礼物送给你们,只能给你们这两包药,或许敌人打进来你们会有用的。”这两个女秘书拿过药之后,行个纳粹礼,“感谢元首”,走了,拿着药还感谢元首!毒药!

  4月30号凌晨2时30分,希特勒走出他的卧室,最后一次走出他的卧室,向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一一告别,这次告别他哭了,这是希特勒,就是后来人们回忆,希特勒很少哭的,噙满了泪水,没有说一句话。

  12点,中午的时候,希特勒接到报告,苏军已经打到了动物园,这时候,就离总理府的地下室,他的地方只有一街之隔了,他没有说一句话。

  4月30号下午2点30分,希特勒让他的司机叫艾里希。肯普卡,他说你出去弄二百公升汽油进来,肯普卡就上去,从地下室上去到处搜,只弄到一百八十公升的汽油拿下来了。希特勒说就放那儿吧,这样,15点,4月30号下午三点钟,他和戈培尔做最后的诀别,然后回到自己的卧室,没有人能够跟他回到卧室,也没有任何人跟他回到卧室,就在他的卧室旁边、外面待着。

  15点30分,里面传来一声枪响,他和爱娃。勃劳恩在那儿呢。大家就在听,那一枪哪儿去了?就等着另外一枪。好半天没有传来另外一枪,另一声枪响,只听到一个枪响。这时候大家冲进去一看,希特勒的嘴巴是咬着一把枪,就是对着口腔开了一枪,爱娃是被药死的。于是,大家就抬着他,他的卫兵叫林格,就抬着爱娃和希特勒的尸体到了后花园,泼上汽油给烧掉了。就这样,人类历史最大的战争恶魔阿道夫。希特勒终于走完了他最后的可耻的一生。

  随着希特勒的自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快就结束了。这场战争结束之后,给人很多很多的思考,人类为什么非得通过一次战争浩劫,才能知道和平的可贵呢?不经过战争的浩劫,难道真的就不知道和平是那么的亲切而宝贵吗?难道只有经过战争浩劫的人,才有这种感悟吗?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结束了,对整个二十世纪的后半叶留下了很多很多的思考,很多思考至今仍然在起着作用。战争与和平,这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两个永恒的话题,给予我们今天的人们更多的理性。这就是我要讲的内容,谢谢大家!


 








 
17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9:58:31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原创]阿

 



 




 



 

 

  内容简介:为了试探苏联红军的实力,为日后进攻西伯利亚做准备,1939年5月中旬,日军在中国内蒙古的东北和蒙古国交界的诺门坎地区,对苏联进行武力侦察,这个事件就是“诺门坎事件”。因这一地区有一条河流叫哈拉欣河,所以,苏联人把它叫做“哈拉欣河事件”。

  1939年5月12日,日本关东第23师向驻守在诺门坎地区的苏联红军第57特别军发起了进攻。而后不久,日军的第6集团军也加入了战斗。当时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接到报告后,敏锐地察觉到了日军对苏联远东地区的战略企图。所以苏联红军必须要彻底粉碎日军这次军事行动,否则后患无穷。经过精心挑选,斯大林派出了一名能征善战的指挥员到前线去。这个人就是当时担任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员的朱可夫。诺门坎战役,朱可夫运用绝妙的指挥艺术一举粉碎了日军的“北进”战略,也就是向北进攻苏联西伯利亚的战略图谋,朱可夫因此成为改写历史的人。而且也正因为如此,当朱可夫回到莫斯科时,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亲自接见了他,对他表示祝贺与感谢,并授予他“苏联英雄”称号。

  那么,只读过几年小学的朱可夫,他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他又是如何进入斯大林的视野的呢?能够担任团长,这对于朱可夫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团长这一岗位是一位职业军人取得成就必经的一个台阶。在苏联军队中,指挥一个团始终被看作是掌握军事艺术的最重要环节。团是基本战斗部队,团一级战斗需要各兵种协同动作。一个团长,如果能够熟练地掌握对团的指挥方法,并能够使这个团经常保持战斗准备,那么,无论在平时或战争时期,他在以后的各级指挥岗位上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朱可夫的成长经历是这一观点的最好注解。从那以后,一直到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朱可夫仅用十余年的时间,就从骑兵团的团长,一直升到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兼总参谋长,也就是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总参谋长。那么,我们仅从朱可夫的三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他的人生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巨大成功了。

  (全文)

  在日本帝国主义扩张战略中,原来有两个战略选择,一个是“北进”,就是依托中国为根据地,进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一个是“南进”,依托中国为根据地,占领南洋诸岛。陆军主张“北进”,海军主张“南进”,双方各执一词,争得很厉害。那么在1936年8月7号,日本军部就调整了它的战略,就是“南北并进”,这是一个折中的方案。但是“北进”的势头仍然很大。可是,1939年发生了一件事情,使得日军放弃了“北进”,转而“南进”。那么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呢?

  为了试探苏军的实力,为日后进攻西伯利亚做准备,日军于1939年5月中旬,在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候,从中国战场抽调一些兵力,来对在中国内蒙古的东北和蒙古交界的诺门坎,对苏联驻军进行武力侦察,这个事件就是“诺门坎事件”。由于这一地区有一条河叫哈拉欣河,所以苏联人把它叫做“哈拉欣河事件”。

  1939年5月12号,日本关东军第23师师长,叫小松原道太郎,他是个中将,那么率领他的师向驻守在这一地带的苏军第57特别军发起了攻击,而后不久日军的第6集团军也加入了战斗。战役初期,苏军十分被动,也损失很大。

  斯大林接到报告,他敏锐地察觉到,日军在诺门坎发起这次进攻,是进行武力侦察,来试探苏联军队的实力,为日后占领西伯利亚做准备。所以斯大林讲,他比须粉碎日军这次军事行动,否则是后患无穷。所以,他决定派一名能征善战的指挥官到前线去,这个人就是朱可夫。

  朱可夫在1939年6月5号到达战场,他到达军部以后就问军长费克连科:“你为什么把你的指挥部设置在距离战场120公里以外的地方?”你怕死,我不怕!所以朱可夫马不停蹄就到了前线视察。他根据掌握的最新情报,他认为,必须向这一地带增援,所以他向斯大林请求增兵。并且他想,在诺门坎地方必须使用航空兵配合下的装甲作战。斯大林满足了朱可夫的要求,派出了增援部队。其中,连续派了57000人,坦克498辆,装甲车385辆,515架飞机,还有542门火炮,从苏联内地增援朱可夫。

  斯大林给朱可夫就是一句话:“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击溃日本人,不要越过蒙古边境。”那么7月2号,日军趁苏军增援部队还没有达到战场的时候,向苏军和蒙古军队发起了进攻,当时双方的兵力比是这样的,日军一共是38000人,苏军是12541人。兵力比是苏军弱,日军强。然而朱可夫沉着应战,苏军虽然人员少,但是装甲车和坦克比日军多。朱可夫就指挥装甲坦克部队,指挥机械化部队连续实施反击、反突击,不断地疲惫、杀伤、消耗对方,这样使得日军伤亡惨重。

  日军23师师长小松原道太郎这个人他原来是驻苏武官,是个“苏联通”,他曾经认为,苏军已经取消了机械化部队——苏军确实取消过机械化部队,他没想到,苏军的作战力这么强!特别是没有想到的是什么呢?他不了解朱可夫有如此高超的指挥艺术。他不认识这个人,所以打他个措手不及。

  那么,日军就开始大规模地向诺门坎地区增兵。并且我刚才说了,它的第6集团军,集团军司令官叫荻州立兵,增援诺门坎。并且准备在8月24日发起总攻,企图歼灭当面的朱可夫这支部队。朱可夫这个时候就悄悄地做好了反攻的准备,他的增援部队已经上来了。他的战法就是发挥机械化部队的优势,诸军种联合作战。为了迷惑敌人,朱可夫在反攻前采取了两个措施,一个是把坦克的消声器给摘掉了,然后就在敌人的阵地当面就来回地开动。坦克本来声音就大,你要把消声器给它摘掉,这个声音就大得不得了了。所以日军在对面的阵地上就听到隆隆的坦克声。一开始很紧张,但是几天之后,不过如此。所以日军就觉得这只不过是苏军正常兵力调动!假象出来了,迷惑敌人!

  他没有想到,恰恰就是朱可夫在强大的噪音的掩护下,悄悄地完成了作战准备。这是一个。那么采取的第二个措施呢?就是隐藏自己反攻的准备。造成一种我在实施防御的假象。于是,他就将在国内弄了十几架打桩机,在阵地前树立起来,成天就咣,咣,咣,制造我正在构筑坚固防御阵地的假象。所以通过这两种假象,日军就误以为苏军不是在想反攻,而是想防御。

  那么朱可夫这两个战役欺骗成功了。日军没有料到苏军真的发起了反攻,日军的噩梦也就来了。

  1939年8月20号5点45分,天刚刚亮,朱可夫就指挥他手中的军队,向当面日军发起了强大的突击,150架轰炸机,几百门火炮,向日军阵地实施炮火准备,实施航空兵火力准备,将整个日军阵地淹没在弹雨之中。睡梦中的日军是非死即伤,侥幸活命者也被眼前的一切所惊呆了。

  当时日军有一个下士叫小谷的人,他后来在一个日记上这么写到,他说:“炮弹遮天盖地般地落在我们前前后后,真可怕!观察哨想尽一切办法找寻敌人的炮兵阵地,但都失败了,因为敌人的轰炸机在轰炸,歼击机在扫射,敌人全线获胜!”当航空兵和炮兵火力准备目的达到之后,朱可夫下令,全线出击。所以日军是狼狈而逃。

  那么这个时候朱可夫展露了他严厉、果断的指挥风格,他曾经在半天内,在一个师撤了两个师长。

  当苏军向纵深进攻时,朱可夫命令他的第39师要攻打日军的一个阵地。这个阵地是个坚固支撑点,对整个战役行动影响很大,日军十分顽强,苏军伤亡增大。那么这个师长发现再次进攻有困难,于是打电话给朱可夫,请求暂缓进攻,我的伤亡比较大,能不能暂缓进攻。但是朱可夫说“不行”,必须继续进攻。过了一会儿,朱可夫打电话问这个师长:“你行动了没有?”这个师长还是强调部队伤亡大,一时无法组织新的进攻。朱可夫听了之后就对这个师长说:“现在我只问你一句话:”你还能不能发起攻击?‘“这个师长说:”有困难。“那么朱可夫当时说:”好,我现在就解除你的职务,让参谋长听电话。“于是这个师的参谋长就听电话了,那么朱可夫就问他:”你能否继续进攻?有没有困难?“这个参谋长说:”没有问题,司令员同志。“”那好,从现在开始,你就是这个师的师长。“这个参谋长当师长。可是这个新的师长还是没有组织起新的进攻。过了一个多小时,朱可夫又一次打电话:”你做好了准备没有?“这个参谋长说:”我有困难。“重新组织还是有困难,朱可夫当即打断他的话:”从现在开始你不再是师长了,你们等候新的师长的到来。“那么这时候朱可夫就在他自己的司令部,找了一个上校参谋,让他到那个步兵师当师长,并且把预备队的炮兵加强给这个师。那么第三任的师长果断地、坚决地按照朱可夫的意图发起攻击,尽管伤亡很大,但是最后终于攻下了要点。

  所以美国有一个研究朱可夫的学者叫钱尼的,他曾经谈了这件事,说了下列这句话:“这个事情奠定了朱可夫在斯大林心目中的位置。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朱可夫成为斯大林的困难排除人,被派遣去解决一个又一个危急的问题!”这是美国学者对朱可夫这件事情的一个评价。

  那么在朱可夫的指挥下,日军遭到了歼灭性打击,伤亡和被俘61000人,损失了600多架飞机,最后被迫向苏联求和。那么9月16号,苏联跟日本达成《停战协定》,结束了“诺门坎战役”。

  所以说,朱可夫通过诺门坎战役,成为改写历史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朱可夫回到了莫斯科,斯大林亲自接见了他,并且表示祝贺、感谢,并且授予他“苏联英雄”的称号。朱可夫一生四次获得苏联英雄的称号,这是第一次。这就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正当朱可夫初涉爱河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被迫应征入伍,参加了沙皇俄国的军队;是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使朱可夫从军作战有了明确的目的,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军官。

  一个人的一生要同许许多多的人打交道,但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对这个人的一生影响是巨大的;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但总是只有几件事情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是转折性的。包括我们平时的老百姓,也是这样的。那么朱可夫的军事生涯也透露了这个特点。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朱可夫生于1896年的11月19日(俄历),他家非常穷,太穷了。穷成什么样呢?朱可夫在他自己的回忆录,他有过这样一段话,他说:“我出生的房子坐落在村子中心,房屋破旧,房间的一角已经深深地陷在地里,墙壁长满了青苔,房顶长着野草,全家就一间房,两扇窗。”他自己的回忆录回忆他童年住的房子,很穷。

  这个房子真正主人是个寡妇,无儿无女,后来领养了一个8岁的小男孩作为他的养子。这个养子——8岁的小男孩就是朱可夫的父亲。朱可夫的父亲在8岁的时候,就刚来不久,他的养母就去世了。所以为了生活,8岁的小男孩能干什么呢?但是为了生活,没有办法,他没有爸爸,所以就到鞋匠,到鞋匠铺当学徒,混口饭吃吧。

  朱可夫出生的时候,他家庭更加困难。他的母亲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每一年的农闲之时要到城里给人打工,给人背东西,一天只赚一个卢布。朱可夫后来说:“我母亲一天赚的一个卢布,少得很可怜——少得甚至有的讨饭都能讨过我母亲打零工赚的钱。”或许家庭太穷,使得朱可夫的父母认为,就是没书读,没文化所致。所以说,再穷也不要穷在孩子的教育上,那个时候他们就有这么个理念了,这100年前的事情啊!就想方设法,节衣缩食地送孩子去读书。

  朱可夫学习很用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应了这句话了。白天帮着爸爸、妈妈干活,晚上去做功课,成绩非常突出。可是尽管读书好,但是要想改变家庭的现状是不可能的,仍然穷。不过,富日子要过,穷日子也要过。这样,贫困的朱可夫为了生计,就来到了莫斯科打工赚钱糊口。到莫斯科之后,他要租房子,他一生中的初恋就是从这租房子开始,他爱上了这个房东的女儿玛丽亚,俩人相爱了,感情非常好,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

  正在这个时候,沙皇发布法令,凡1896年出生的青年男子必须从军作战。这一年是1915年8月。为什么呢?第一次大战已经爆发了,沙皇俄国是参战国之一,为了满足战场上的兵员需求,它开始大规模征兵。那么1915年它卡在了1896年出生的男子,朱可夫恰恰是这一年出生。所以说,刚刚尝到恋爱的滋味,不得不从军作战,当一名骑兵。可是后来朱可夫复员以后,已经“物是人非,事事休”了——他这个未婚妻已经择人再嫁了。

  “十月革命”爆发之后,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么朱可夫回到了家乡。1918年8月,他响应新政权的号召,参加了苏联红军,在莫斯科骑兵第1师第4团当一名士兵。这个师的师长就是大名鼎鼎的布琼尼!但是朱可夫真正地走上军事辉煌的,还是得益于伏龙芝的军事改革。伏龙芝是苏联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他最高职务担任过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陆、海军人民委员,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他是苏联军委主席兼陆、海军总司令。这个人去世得很早,1925年10月31号就因病去世,只活了40岁。

  但是伏龙芝临去世前,领导的苏联第一次军事改革,却造就了朱可夫,使得朱可夫有长期在军队工作的机会,奠定了朱可夫成为一代名将的基础。这个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下面讲一讲。朱可夫是在1919年6月第一次见到伏龙芝的,当时他正在伏龙芝的指挥下,在乌拉尔斯克抗击哥萨克骑兵。那么有一天,伏龙芝要去看望增援自己部队的第25师,第25师的师长就是大名鼎鼎的夏伯阳!伏龙芝要看看夏伯阳,增援自己,援助自己。那么这时候就路过了朱可夫的连队,走到了战士的中间和大家聊天。朱可夫立刻被伏龙芝人格的魅力所折服,当时伏龙芝已经是位名将了,但是那么平易近人!朱可夫后来讲:“这次会面我是终身难忘。”然而,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生,竟和伏龙芝的名字分不开。

  法国大思想家伏尔泰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统率的权利不再是一种像天赋那样,为天然遗传下来的特权;而是劳动的果实,是用勇敢换来的。”

  朱可夫这个人打仗勇敢,他不怕死啊,这人平时说话不多,一会儿我再谈谈他个人的性格,他不怕死。1921年春天,他在坦波夫省与安东诺夫白匪军作战。这个时候他已经是第2骑兵连的连长,一连100多人,在坦波夫省这次战斗,他遇到2000余名哥萨克骑兵——100余人对2000余名作战,这是不成比例的作战!可是朱可夫毫不畏惧,连续坚守了7个小时,打退了对方6次进攻,守住了阵地。这个事情在当时成为全军的新闻,朱可夫因此获得了红旗奖章。

  奖章有了,朱可夫也同时受到了苏联苏军高层的注意。其中,就有当时在北高加索作战的斯大林,开始注意朱可夫这个人,至少他记住这个人的名字了。还有一个人记住——通过坦波夫省的战斗记住了朱可夫,就是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那么这样,朱可夫很快就从连长提升为团长——在作战年代是按军功行赏的,能打仗那就是你晋升的机会就多。

  1924年,苏联国内战争结束,伏龙芝这时候就想,利用和平时期进行苏军第一次改革。当时苏军军事改革最重要的举措,就是把战争时期优秀的军官选拔,提拔起来,来取代那些保守的军官。1924年底,苏军从550万人裁减为56万人,10个里面裁掉9个。因为和平时期已经到来了,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已经结束了,550人剩下56万——朱可夫是剩下的人之一。留下的这些青年军官干什么呢?上学。

  当时苏联军官入学深造,必须高级将领提名,像美国西点军校,你到美国西点军校读书,不是你想考就考进去,必须议员提名,推荐你,你才能去考。据说,朱可夫上学深造就是伏龙芝提名的。那么这样,1924年底,朱可夫第一次来到了列宁格勒,走进了高级骑兵学校。这批入校的学生在苏联红军的历史上个个是精英,在朱可夫这个班,你几乎可以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所有高级将领的名字。换句话说,他这个班后来在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中,都是高级将帅。比如,苏联元帅巴格拉米扬,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苏联元帅叶廖缅科,都是朱可夫的同学。那么这样,伏龙芝军事改革把朱可夫送到了走上军事生涯辉煌的起点。

  从那以后,一直到苏德战争爆发,朱可夫仅用10余年的时间就从骑兵团的团长一直升到副国防人民委员兼总参谋长,就是国防部副部长兼总参谋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有一个著名的将领叫塞科特,他提出了一个小型军队的建设思想。这个思想的核心是建立一支精而不是多的军队。塞科特的思想很快地引起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就是当时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图哈切夫斯基是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主席,副国防人民委员兼军训部的部长,是苏军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不幸的是,1937年他被错杀。图哈切夫斯基他十分重视根据未来战争的特点,建设国家的军队,所以他敏锐地从塞科特小型军队这种思想中,他看到的它精髓的部分——质量建军。所以他决定在苏军也建立机械化部队。当时斯大林非常支持图哈切夫斯基的这个想法。在斯大林的支持下,图哈切夫斯基就选定,在布琼尼指挥下的骑兵部队,进行机械化改革,先拿两个团进行试点,就先成立两个坦克团。当时朱可夫正在这个部队第39团当团长。由于这次改革具有试验性的,所以苏军很重视,要求坦克团的团长必须是最优秀的军官。朱可夫就在首选名单之列。最后图哈切夫斯基就把这个名单放到了斯大林的办公桌上,斯大林打开名单,他一眼就看到朱可夫的名字——他看到朱可夫的名字,就想到几年前坦波夫省,一个连与2000名哥萨克白匪军战斗这件事。他对朱可夫的名字记得很深,所以说毫不犹豫在朱可夫的名字下打了个钩。这样,斯大林下了一道命令,朱可夫就成为苏军装甲部队的奠基人之一。

  坦克部队初创时间,全军就盯着它——那宝贝蛋啊!朱可夫肩上的压力大,然而朱可夫有办法将压力变成绩效。如果用几个字来概括,就是“勤跑路,讲养成,常示范”。

  我具体阐释一下。“勤跑路”,就是朱可夫很少在司令部机关呆着,他不是简单依靠参谋,下面的军官,听汇报来了解情况,他自己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坦克是一个复杂的装备,它和马不一样,又是刚刚组建,这对善于起马作战的官兵,难度很大——后勤保障,作战协同,油料补给等等。这些问题对骑兵军官都是新问题。这样,很多官兵就有畏难情绪,说,还不如回去骑马打仗呢!

  有一次,朱可夫在一个连队视察,他发现几个士兵在一辆坦克旁边聊天,他就过去,这个是训练时间,不是休息时间,你们在这儿干嘛呢?士兵们说,坦克发动不起来了,我们没有办法。朱可夫没有说话,就叫机械师过来,让那几个士兵看着机械师修,油路,修。这时坦克已经修好了,他把士兵叫来,我跟你们讲一句话:“如果你们不会,我们教你;如果你们不想学,我们强迫你学。总之,你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坦克手。”那么朱可夫这句话,很快成为全团官兵的训练理念。

  朱可夫讲:“军官只有走到士兵的中间,才能发现在司令部发现不到的问题,并且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长跑路”——搞调查研究。

  “讲养成”是说,朱可夫认为,武器装备越复杂,就要越讲“养成教育”,否则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给复杂的武器装备带来极大的问题,最后影响整个作战效能。朱可夫这个人为人比较随和,说话声音也不高,很少有人看他发过脾气或者像巴顿那样暴跳如雷,满口脏话,在朱可夫身上找不到;他治军靠的是制度,而不是靠脾气。为了搞好养成,他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制定了一系列的严格的制度。比如,他规定,进入炮场,进入车场,作训的时候,必须穿作训服。但是你离开炮场,离开车场,离开作训,不在作训的时间之内,你必须脱下作训服,你不能回到宿舍你还在穿着作训服,不允许。

  还有,坦克训练回来,必须清洗干净,否则不得进入车场。全团官兵必须把皮靴擦得铮明瓦亮,等等,包括牙刷的摆放,鞋的摆放——他就讲“养成教育”。如果有人违反规定的话,并且不听劝告、警戒,他会毫不犹豫把你送到军事法庭。

  有一次,一个坦克连的连长,带领自己的本连训练回来,回到车库,这时候已经是凌晨了,战士们累啊!他能不累吗?都是小伙子。这个连长就把坦克草草地清洗了一下,然后就开到车场,车场有值日军官,站着一看,跟军官说,我们太累了,简单地擦了擦,明天早上我们起早,我们把它擦干净,行不行?这个让值日军官为难,因为按照朱可夫规定,不允许进车场,他不能让它进车场;可是又想到士兵那么疲惫,同情,都是当过兵走过来的,于是最后就同意了。连长就把坦克开到车场,连长就带着战士就回去睡觉了。他睡觉了,有一个人没睡觉——这个人就是朱可夫。下半夜了,1点钟,朱可夫起来了,查岗。他知道他这个连没回来,他去了,一看车场,一看就知道发现问题了,没擦车就进来了。朱可夫当时就把值日军官叫来:“怎么回事?”值日军官把这个事一说,然后朱可夫说了下面一段话,他说:“乐意帮助同志是件非常好的品质,但是你瞧,你不是在帮助他们;恰恰相反,你不执行规定,反而促使他们违反了军纪、军令。大家疲劳,我也知道,但是他们应征入伍就要使他们受到训练,能够适应未来战争的艰辛和严峻的考验。现在的演习的疲劳,与战时我们将要遇到的困难相比,只不过是娃娃们的游戏罢了。你将因此受到党的审查。”

  得!把值日军官严厉地斥责了一番。然后朱可夫把那个连的连长,又把那个连所在的营的营长叫来了,命令他们必须擦车。这连长、营长一看,团长急了,赶紧把战士们叫起来。刚刚躺下,又叫起来。两个小时以后,擦干净了,坦克重新入库。朱可夫说,士兵回去睡觉,连长、营长留下来。朱可夫严厉地批评,他说:“这次你给我的印象是,你当连长还不够成熟;下次你再这样干,就不会这么便宜了,我警告你!”

  下面就是“常示范”。朱可夫治军强调军官自身的榜样力量。

  有一次,朱可夫检查全团的军容风纪,他发现全团官兵皮鞋擦得铮明瓦亮,只有一名士兵皮鞋不干净。所以他当时就问值日军官:“怎么回事?你有什么感想?”值日军官当时并没有回答朱可夫的问话,反而问那个士兵:“你怎么搞的?”朱可夫当即就打断他的话:“我问的是你,而不是他!我不需要听他的回答,我听你的回答!”所以那个军官脸一下红了,非常尴尬。这时候的朱可夫说:“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问题不是靴子没有擦干净,而是你对这件事不重视,他可能是忘记擦靴子了,可是你应当在士兵出勤前就要求他们擦好靴子。事情糟糕就糟糕在除了团长以外,全团显然没有人帮助他擦靴子。”所以朱可夫说,你给我找个擦鞋工具,找把凳子来。拿来了以后,他让士兵把右脚放在凳子上,然后朱可夫坐下来给他擦这个鞋,很认真,擦完了,擦干干净净,把刷子递给这个士兵:“左脚你自己擦,擦完之后跟值日军官到我办公室来。”朱可夫走了。这就是朱可夫给士兵擦皮靴的事情。

  这个事情很快在全团引起不小的轰动,从此没有人敢违反军纪了,全团官兵十分重视“养成教育”,自觉地用条令规范自己的行动。这样,在全团就逐步建立井井有条的秩序,全团官兵对朱可夫并不惧怕,但是都感觉朱可夫力量的存在,他们依赖他,又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在依赖他,变成自觉的行为了。所以工夫不负有心人,朱可夫很快把这个坦克试验团训练成为全军军政素质最高的部队。当时全军没有不知道朱可夫这个坦克团的。


 








 
17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20:01:51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原创]《隆美尔》(上)

 




 


 

  内容简介:隆美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纵火犯,一位在军事上为法西斯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典型代表。在北非战场,他指挥德国非洲军团在兵力悬殊、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屡败英军,并一度进抵阿拉曼,逼近埃及的开罗城,在盟军大规模反攻时,他又成功组织千里大撤退。他的骄人战绩固然赢得了希特勒的盛赞,却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延缓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在隆美尔一生的军事生涯中,曾留下了魔鬼之师、沙漠之狐的称号。然而这些都不是他命运的关键,得宠于希特勒才使他平步青云,红遍德国。他死后,被别有用心的人塑造成超脱政治的军事天才人物,几乎让人忘记他纳粹将领的本质。一个从普通小镇走出来的隆美尔,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德国纳粹将领的中心地位,实现他的思想及地位的每一个转变?

  隆美尔能走进但泽军官学校,除了赶上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扩军之外,再有就是他父亲的一封推荐信。这位一心想改变家族命运的父亲,几近胡说八道之能事,把隆美尔说成是一个健壮、可靠的体操运动员,最终在他临死前,把自己的儿子隆美尔挤进了军人的行列。在但泽军官候补学校,隆美尔结识了一个人,这一直是后来传记作家们不得不提起的一个人物,在这个人身上,让人们认识了这位纳粹人物的另外一面。

  1914年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时的隆美尔正在部队服役,他敏锐地嗅到战争的味道,并很快参与到战争中去。隆美尔的确是玩阴谋诡计的高手,他善于设置疑兵,或以假乱真,或以退为进,声东击西。隆美尔狡猾的军事指挥才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展露无疑。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在一战中的失败,改变了隆美尔命运的延长线,他从一个下级士兵变成一个无人关注的军人教官,而希特勒在德国政治舞台上的出现,却改变了隆美尔的一生,也许没有人设想,如果隆美尔没有遇到希特勒,他的人生轨迹将会怎样。也许没有人设想,如果没有希特勒对隆美尔的提拔和重用,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命运又将怎样。然而事实上,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命运的安排,历史让这两个具有强烈种族主义色彩的好战分子走到了一起,隆美尔是如何走进希特勒的视线,为其死心塌地地卖命一生呢?

  (全文)

  隆美尔出生于1891年11月15号,在他的家族里面,你根本找不出他有成为后来那种地位显赫的遗传因子。在他的家族最大的官是一个中学校长,就是他的父亲老隆美尔,他的哥哥卡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呢,成为一名领航员,最大的官就是一个领航员,后来呢,得疟疾死掉了。他的妹妹叫海伦,一生未嫁,是一名老师,继承她爸爸的职业,他的弟弟杰哈德曾经愿意当一个歌唱演员,但是直到死,也是成绩平平。那么隆美尔呢,从隆美尔这个家族和本身幼年的经历也看不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将的痕迹,小时候隆美尔是非常,他这个身材不高,身子骨也弱,特别是不喜欢运动,男孩子喜欢的东西,他都不喜欢,他后来这么讲,他说足球是男孩子都喜欢的事情,可是,我一到上体育课的时候,踢球就心理发怵,如果不是爸爸的鼓励,我真的不会走入军营的。老隆美尔为什么鼓励这么一个身子骨比较弱的二儿子要去当兵呢?这要从隆美尔的一项发明谈起,大家知道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那么隆美尔在14岁的时候,也就是在1905年,他也发明了一个盒式的滑翔机。14岁的孩子发明了滑翔机,在他那个小镇里面顿时引起轰动,因为隆美尔从小的时候非常爱好机械,摆弄这些东西。那么老隆美尔就是他的爸爸是一个中学老师,他以老师的目光看到这个孩子适合当兵。所以说呢,就鼓励本来不愿意当兵的二儿子去当兵。当时德国是个军国主义的国家,军人在社会的地位非常高,有很多特权,德国的平民可以通过军功获得贵族的称号。或许呢,太希望自己的家族兴旺起来,太希望自己的家族发达,老隆美尔就想让孩子参军,获取军功改变家族不显赫的命运。那么这样呢,隆美尔就听从了爸爸的安排,答应参军,1910年10月19号老隆美尔终于把自己的二儿子送到了军营,这样隆美尔就参军了,或许应了老隆美尔的话,隆美尔真的就适合在军队发展自己了。当时按照德国的规定,军官必须从军校学生中选拔,士兵不能直接提拔的,那么一般来讲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到军校学习,隆美尔出身于平民,按照原来的规定,你不能到军校学习的,但是隆美尔参军的时候,正赶上德意志第二帝国开始扩军备战,军队需要大批的军官。所以这个格就降下来,就降到隆美尔这种平民出身的士兵。这样呢,在1911年他到但泽军官候补学校学习。

  所以隆美尔从但泽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但泽也是隆美尔爱情生活的起点,在这里呢,隆美尔爱上了一个叫露西。莫琳的女孩,露西。莫琳非常漂亮,金发女郎,那么隆美尔的爱情生活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四个字呢,“热烈专一”,热烈是说啥呢,就是隆美尔自从爱上露西之后,这种爱从来没有衰减过,无论他走到哪里,无论在什么地方作战,怀里都揣着妻子的照片。那么在外作战征战的时候,无论多么忙碌,多么紧张,他都要给自己的妻子写信。信的开头就是亲爱的露西,然后再说他还要说的话,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呢,隆美尔的家就成为高级军官家属的一个沙龙,因为什么呢,因为隆美尔几乎每天都要从前线给自己的前线写信,通报现在前线的情况,那么其他军官的家属呢,就在隆美尔的妻子旁边,听讲述前线的事情,了解自己丈夫在前线的一些情况。直到隆美尔去世,他家里有十几箱有关他给妻子的来往的通信,这些通信的,成为后来研究隆美尔的著名的史料了,重要的史料,这是说他热烈。另外就是专一,专一是说隆美尔自从爱上露西之后就十分忠诚,隆美尔是一个性情比较严肃的人,不苟言笑,话也不太多。他对其他女性一般都保持一定的距离,用他的话讲他说我既不给其他女性机会,也不给自己犯错误的机会,当然隆美尔也有过对其他女性的非分之想。比如他成名之后,他曾经跟自己的妻子讲,他说瞧,如果当年我还是一个中尉的话,有这么多的信,该多好,因为他成名之后很多德国女孩子给他写信。还有一次1944年,他正在西线准备抗盟军登陆法国作战,就是当第一集团军司令,有一天他在视察,视察的时候中午在一个路边的旅店休息,正好赶上一大群德国空军的女军官,女士兵赶上一看隆美尔,当时很出名,不得了了。所以就顿时围上来送礼物,送礼品,包括自己把自己的照片赠送给隆美尔。当时隆美尔就签名,他被这些德国女军人的热情和他身上散发着浓烈的法国香水味熏得有点不能自制,情绪有点尴尬,尴尬以后他就赶紧出来了,出来以后对身边的一个德国他的下属德国工兵司令叫威廉。梅斯,跟威廉。梅斯中将讲。他说有些姑娘真他妈迷人,我差不多被她倾倒了。然而呢,隆美尔对其他女性的杂念只停留在奇思怪想之中,在意念中得到满足就够了,他对梅斯说差不多要,但事实没有,隆美尔后来讲他说露西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背叛露西就是背叛我自己的生命。

  如果说但泽是隆美尔军事生涯和爱情生活的起点的话,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则是隆美尔展现自己,被西方研究隆美尔的那些传记作家,称为斗兽精神的平台,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隆美尔展现自己那种斗兽精神的平台。

  我给大家讲几个具体的事例,第一个他的斗兽精神第一个就是先发制人,隆美尔参加毕业之后,很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6月28日爆发之后,当时隆美尔正在步兵部队服役,就是在第124步兵团他平生参加的第一次战斗是在一个叫瓦伦尼斯一个小村,当时隆美尔正带领三名士兵来巡逻,24小时他都没有合眼了,已经很累了。这个时候突然他看见20来个法国士兵法国军队的士兵,向他们的驻地悄然地逼近了,过来了,那么隆美尔的士兵一看,包括隆美尔一共四个人,人家二十多个人,几倍于他。隆美尔手下的士兵就想跑,跑回去报告,隆美尔说站住,就叫住了士兵,他对士兵说什么呢?他说你这个愚蠢的想法,会使你的背后,捱上第一枚子弹,最好的方法是立即开火。那么这样呢,隆美尔就向这20余名法国士兵,就开火,当时因为他先发制人,所以几名法国士兵是应声倒地,其余的剩下那些人马上卧倒,双方就开始射击对射,他毕竟人少,这边毕竟四个人,人家二十来个人,打掉三五个还有那么多呢,所以子弹像雨一般的向隆美尔这方面倾斜过来,打得隆美尔压在小土坎上抬不起头来。但是枪声把他们这个连的人给招来了,所以说,法国士兵在他们德军的步兵连来增援之后呢,狼狈地就溃退了。这样隆美尔就以四个人击溃了二十多个人的法军,因此而获得了一个铁十字勋章,这是隆美尔军事生涯第一枚勋章。

  那么第二就是荣誉,隆美尔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说没有不想得到勋章的真正军人。换句话说军人都想得到军功章,隆美尔还在下级军官的时候,他就把荣誉看作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的载体,为了能获得战功勋章,他甚至到了能够摔帽子的程度,怎么回事。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1917年10月,德军进攻意大利北部的伊松索河防线,在意大利作战,当时隆美尔就在意大利北部进行作战,那么当时呢,隆美尔正率领一支先遣队冒着猛烈的炮火,在夜间大胆地向意大利军队防线的后方穿插,而且穿插进去了。当天拂晓,他这支部队就已经占领了意大利防御的后方的一个制高点,叫库克山,那么后方已被升起了德国军旗,意大利军队一看,心中就慌了,意大利军队本来战斗力就不强,后方又被德军占领了,一下就慌了。顿时防线开始崩溃,那么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叫费丁南德。舒尔纳德军中尉就从正面占领了,这条防线的最重要的一个制高点,叫1114高地。那么在此之前进攻1114高地的时候,德军伤亡是比较惨重的,可是由于隆美尔从一侧迂回到敌人的后方,占领了库克山,那么意大利军队因此而崩溃了,这个防线崩溃了。舒尔纳的部队趁势占领了1114高地,德军就把这次战役的惟一的一块军功章叫功勋军章,就授予了舒尔纳,而没有给隆美尔。隆美尔听说之后,勃然大怒,他把帽子摘下来一摔到地上,说这不公平,他生气了。因为他觉得这荣誉应该是他的,而不是舒尔纳的,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很长时间他对这个事件很耿耿于怀,那么后来他发迹了,成名了,于是他找到德国总参谋部有一个负责军事历史局的人。他说你们要把这段历史给修改一下,他的原话叫你们应该对这次战役进行适当修改,要加进,四十名意大利军官和1500名士兵是怎样向隆美尔投降的。可见隆美尔这个人荣誉感非常强,后来一直延续到他军事生涯的后半生。比如1942年,他被授予元帅的称号,当时他正在睡觉呢,他的副官说希特勒电报给他元首授予你元帅军衔,他腾一下从钢丝床蹦起来。他这个人不太喝酒,马上打开香槟,非常高兴,他荣誉感非常强,西方传记学家说这是斗兽精神的第二种表现。

  第三种表现呢就是悍勇,勇敢是为将必备的素质,你一个将军要不能打仗,不勇敢见敌就跑,那就坏了。隆美尔貌不惊人,刚才谈了个子比较矮,身材也不魁梧,但是这个人非常悍勇,能够打仗。1917年10月7号隆美尔呢,参加了隆格诺恩战役,这个战役呢,表明他悍勇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兵力十分悬殊,25个人对一万个人。怎么回事呢?就是在隆格诺恩战役,隆美尔率领他这个连队,渡过一条河,叫皮尔弗河。这条河流非常流速非常急,隆美尔作战呢,他有个特点,就是他总爱往前跑,所以他带着连队一下他就渡过去了。后续部队因为河流特别湍急,九没过去,那么在这个时候,他过去后边没有部队,他就剩25个人,当面意大利的军队是一万人,这个兵力悬殊太大了。怎么办?隆美尔是藏起来,等到部队过来以后再走,这是一个选择。但是隆美尔的个性,悍勇,他选择了穿插进去,按道理25人打一万人,你做梦吧。他骚扰,通过骚扰疲惫,他选择了这一条路,所以说他进去之后,很快他的部下25个人被歼灭了,剩他一个人。他就往回跑,往回跑正好跟着后面的连队,先遣队会合了,回过头来他又回来了,又和意大利军队逗猴,意大利军队一看到他就追他,因为先后六次要歼灭他,打死他。意大利军队没有一次弄到他,你来了我就跑,你走了我就回来,当时是个小镇,这是个小镇,他为了怕意大利军队因此而溃散,溃逃,跑了怎么办?得死死把牵制住,所以他把这个小镇沿路的房屋都给烧了,点了,如同白昼。最后一直到第二天早晨,他的大部队上来之后,然后把意大利当面的军队给歼灭了。就是他这个连队百八十人,伤亡了三十多个人,俘获了八千意大利的官兵,所以说这个战役不得了,这是表明他的悍勇这是一个。

  可见隆美尔作战是非常悍勇的,那么隆美尔呢,他的起点在但泽,那么展现他军人那种指挥官艺术的平台和自己形成自己指挥风格那种斗兽精神的平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我向诸位介绍他的斗兽精神。

  隆美尔是1915年担任连长的,这个职务他一干干了14年。在高级军官中,在连长的职务上,干14年,不多见的,为什么呢?这么能打仗的人,为什么在一个连长一下子就卡住了呢?这和一战之后,德国的具体情况有关系,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了,法国英国协约国集团通过《凡尔赛和约》,用列宁的话讲,对德国进行了敲骨砺髓地盘剥,其中就又限制德国国防军的数量,最高额员不得超过十万人。所以大量的军队进行裁军,隆美尔他到但泽军官学校学习的时候,是赶上威廉二世扩军,需要军官,让一个平民去了。原来德国是不许贫民到军校学习的,那么扩张的需求军队缺人他去了,那么现在呢,军队大量地复员,只能保住十万人,所以说呢,没有机会,用现在的话讲没有位置,你没有位置,你就在那呆着吧。所以他一直呆了14年在连长的岗位。1929年10月1号这一天,德国陆军就选中了隆美尔让他德雷斯顿步兵学校当战术教官,为什么叫选中了呢?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你翻一翻德国名将的成长史,凡是德国的名将,他都有这么几大经历,一个是在战斗连队打过仗的军人,就是指挥过打仗,在作战部队打过仗,担任过职务的,然后呢,到军事院校当过军事教员的,或者教官的人,他必须有这段经历。第三个经历,到统帅部也就是总部机关领率机关当参谋,这三个经历一般的德国的军事家都不少的,不可或缺的。隆美尔到德雷斯顿步兵学校当战术军官,那么在德国军人中就意味着用我们现在的话讲要重点培养了,所以隆美尔接到任命之后是非常高兴。他和希特勒是怎么样认识的呢,这个还要从1934年秋天谈起,德累斯顿步兵学校当战术教官之后,隆美尔有一个短暂的经历,就是他被调到德国国防军猎人营当少校营长,他有这么一段经历,他从猎人营营长的职务又到波茨坦陆军学院当教官,那么他在猎人营当营长的时候,当时驻地叫戈斯拉。这年秋天也就是9月30号,希特勒视察了这个营,当希特勒,因为当时希特勒已经成为元首了,一个元首到一个陆军的营视察,对这个营来讲那真是一个莫大的光荣。所以说他赶紧准备,希特勒就视察了猎人营的仪仗队,那么隆美尔是这个营的营长,他要陪着希特勒检阅这个仪仗队。当时,隆美尔呢就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希特勒拿眼回头瞟了他一眼,然后跟他说了几句话,但是希特勒回去就很快把这件事情就忘掉了,可是隆美尔记住了。他非常高兴,元首接见他,又说了几句话,很满意,所以在他和希特勒,因为他俩照了个照片,他用铅笔写着1934,然后下面画了两杠。

  那么隆美尔后来从波茨坦陆军学院当教官之后,不久也就是1936年9月,希特勒身边缺少警卫人员,那么德国参谋总部就在全军选,选人,就选择了隆美尔。当时呢,希特勒见到了隆美尔,因为已经是两年之后,看到这个隆美尔非常面熟,就和隆美尔简单地交谈了几句。隆美尔肯定就回忆,元首我在两年前,你在视察我们营我见过你,所以两人寒喧几句就分开了。那么希特勒当时并没有想到如何重用隆美尔。这样呢,这个时候隆美尔至多是希特勒身边一个大警卫员而已。但是很快,后来发生了两件事,使得隆美尔的一生被改变了。哪两件事呢?第一件事就发生在1936年10月末,也就是隆美尔刚刚到希特勒身边当警卫的两个月以后,有一天希特勒要到外地视察,当时那一天呢,隆美尔是值班军官,他回身对隆美尔讲,记住,我的车后面只能跟六辆车。他跟隆美尔交代了,可是许多纳粹的要员都想跟随希特勒到外面视察,小汽车摆了一长溜。隆美尔叫前面六辆车过去了,过去六辆车以后,他垮就在路中央站住了,他把后面一长溜奔驰给拦住了,不许过。这些小汽车里面坐的都什么人,都是省长、部长这些大员,包括希特勒那个理论家罗森贝格,在纽伦堡军事法庭审判被绞死了。他把这些要员给拦住了,当时他不过是个上校军官。所以这些人就朝他吼叫,你简直是无法无天,我要到元首那儿告你的状。但隆美尔根本纹丝不动,说前面的路口有两辆坦克在等待着你们,你们过不去的。那么这些人呢,果然把这个事向希特勒给报告了,希特勒听完这个事专门把隆美尔找了过去,给予赞扬,说你恪尽职守,因为他说了我的车后面只能跟六辆车,这是一件事。第二件事发生在1937年,1937年初,隆美尔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进攻中的步兵》,这部书实际上是隆美尔在1929年调到德累斯顿步兵学校当战术教官,他自己写的一个教材。,隆美尔根据这么多年对军事学的潜心钻研,把自己在一战的经历系统阐述了机动站的思想,这本书主要的思想强调进攻、进攻、再进攻。那么有一次呢,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他的秘书把这本书就是这个草稿,向戈培尔递了过来,戈培尔看了以后,十分赏识。因为什么呢,隆美尔在这本书里谈的进攻、进攻、再进攻,非常符合纳粹德国的进攻作战理念。戈培尔看完之后就鼓励,通过别人讲你鼓励这个作者,让作者把这本书出版。这样呢这本书在1937年初就出版了,出版之后立即引起轰动,这部书本出版之后,很快成为德国当年最畅销的书之一,连续再版18次。

  戈培尔向希特勒推荐了这部书,那么希特勒看完之后,非常惊喜,他没想到身边,他表扬过这个恪尽职守的军官,尽有如此的指挥艺术。所以一方面指令将《攻击中的步兵》作为全军的军事教程,一方面任命他为警卫营的营长,晋升为少将军衔。所以这两件事使得希特勒改变了隆美尔的一生。那么隆美尔的肩牌上扛了14年个上尉军衔,一个上尉军衔任了14年,但是隆美尔从少校到少将用了十年,如果从个人来讲呢,的的确确隆美尔对希特勒充满了知遇之恩。况且纳粹党的扩张理论,非常符合隆美尔内心那种大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因此呢,隆美尔对于纳粹党和希特勒是拥护的,是追随的,但是呢,隆美尔在毕竟是一个职业军人,他当时还不是个纳粹党的党徒,他之所以追随希特勒,就是希特勒的扩张理念,和隆美尔脑子里面的大德意志思想是吻合的。这是他追随希特勒一个基本前提,如果这个前提不决位,那么他这个理念将发生错位。那么这也就是隆美尔为什么从一个希特勒追随者,变成后来成为一个反希特勒的一个成员之一的原因了。那么上面是我介绍的隆美尔的上半生,有关隆美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是他的后半生,我们下一讲再讲,谢谢。


 








 
17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9:05:54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原创]放假

2006年11月9日星期四

今天早上,语文老师说由于学校有事,所以不上学了。同学们激动的又蹦又跳,十分高兴。
下午,我吃过饭,便出去玩儿了,结果一玩儿可忘了时间,到了七点才回到了家,可是家里没人。
我便利用这个时间写完了日记。
17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18:33:21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原创]明天期中考试

2006年11月10日星期五

今天下午,语文老师举行了一次模拟考试,题都是简单的基础知识。
明天就是期中考试了,真是有点紧张啊,虽然说我并不怕考试,但是嘴里边说得,心里还是有点怕的。
老师把座位换了,我在倒数第三排,说明老师信任我,所以我也很高兴。
明天就是中考了,希望大家祝我考好点!
176#
发表于 2006-11-11 16:55:50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只要平时努力,就一定能考好。

只要平时努力,就一定能考好。
177#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1 21:34:18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原创]中考

2006年11月11日星期六

今天中考了,同学们都想着,早上就把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完了,谁想得到,早上上完了两节课过后,把英语考一下,然后下午到校,考语文、数学。
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英语九十分以上,数学、语文九十五分以上,我自我以为能考到那个分数,但愿我也能考到那个分数吧。
下午早早就开始考试了,中间只休息十分钟,下午语文老师还留了一会儿,我们组还打扫卫生,所以走得特别晚。
期待我的中考能考个好成绩!
17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2 18:35:40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原创]中考过后

2006年11月12日星期日

昨天期中考试,我被老师安排在倒数第三排,我认为这是老师信任我的表现。
考试中,我听了妈妈的话,不管是谁叫你都不要回答,因为上一次考试,由于李竞叫我帮他捡笔,把我的思维全部都给打乱了,才考了八十四分。
我觉得,我能达到我的目标:英语九十分以上,语文、数学九十五分以上。
大家觉得我能达到吗?
179#
发表于 2006-11-12 20:10:35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你是一个非常懂话又听话的好孩子。考多少分...

你是一个非常懂话又听话的好孩子。考多少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看自己平时是不是尽了最大的努力。考试的目的主要是检查自己平时在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及时改正自己的问题,发扬自己的成绩,提高自己的能力。
180#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3 18:49:46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原创]我教妈妈读“佛”字

2006年11月13日星期一

在旧社会,比如妈妈,她读佛字老是读成幅字,我跟妈妈交谈时老是感觉不对,所以我教妈妈读“佛”字。
经过几天的努力,妈妈终于学会了读“佛”字,我也非常的高兴,但愿学习不好的父母也让自己的孩子给自己当“老师”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赏识教育网 ( 粤ICP备12091507号-1 )

GMT+8, 2024-11-23 15:08 , Processed in 0.06111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