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IZE=4][FACE=Times...
1.8 星期六晴反复
昨晚儿子回家已是20:30,我正在UC房间学习。
他一放下书包,就开始玩游戏,把我的UC关掉了。
没有兑现他上周的承诺,很郁闷。
一玩游戏就玩到今天早上六点,才去睡觉。
早上起来,跟他说心疼他的话,他却很烦,且大声吼,叫我别说了。
re:[SIZE=4][FACE=Times...
1.9星期日 晴可爱的儿子
早上起来,忽然发现自己放客厅里的手提包不在了。
猜测可能是儿子藏了。
昨天儿子问我今天出不出去,我说:“可能要出去”。
儿子不想我离开家,希望在家里陪他。
儿子把包藏在他的卧室,以免起来又发现“妈妈又出去了”。
儿子其实很没有安全感。
多么可爱的儿子!
re:[SIZE=4][FACE=Times...
1.8 星期六 晴陪伴今天早上六点,儿子才依依不舍的离开电脑,上床睡觉。
上班走时,居然发现他躺在我的床上睡觉。
晚上,在家陪儿子上网。
刚开始,儿子不让我在旁边看他上网,把我推进卧室。
我就死皮赖脸地站他旁边。
儿子没有打游戏,但网上很热闹,不断有对话声音传出。
看着儿子兴奋专注的样子,我很好奇。
儿子示意我闭嘴,照办了。
原来网上在搞一个春节联欢活动,参加的全是他们平时喜欢在一起玩游戏的朋友。还有主持人,很有组织纪律的一个团队。儿子说玩游戏总共有三支舰队,他们这舰队有200-300人,这次联欢活动是他们舰队搞的。玩一个赠送Q币的游戏,很是吸引儿子等这帮朋友。 只要抢麦答对主持人的问题,又不违反规则,就能得到主持人送的10Q币问儿子抢麦了吗?他说上了,但被赶下来了。就好奇又认真的问他原因,儿子很开心地告诉自己违反了规则。我乘机附和他,“主持人的答题要求蛮苛刻的。”儿子点点头,连连说就是,好像找到融进去的感觉,很高兴地他们的游戏规则。我也很开心,说了儿子中听的话,感觉融进去一点点。只是赏识他,他一再说:“妈妈,你不要表扬我。”
re:[SIZE=4][FACE=Times...
1.11 晴
接见
晚上,跟西南姐聊天,她提到,以前儿子也不愿跟他们交流,她就告诉儿子:“儿子,妈妈知道你很忙,但妈妈很想跟你聊聊,儿子什么时候有时间接见妈妈一下呀?”
“接见”这个词用的多到位,真不愧是高手。
1.13星期四 晴
小人在打架
11号早上,天空中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我仍然按原计划走路上班。一路上,边走头脑里窜出许多小人在打架。
一会儿一个小人说:“你成长太慢了,学了赏识教育快一年了,奇迹还没有出现。”
一会儿一个小人说:“你办事的效率也太慢了,每次都不能按原计划完成。”
一会儿一个小人说:“这些都是可爱的小花葆,要善待它,才能开花。”
一会儿一个小人跳出来说:“宝贝回家,是陪他好,还是不陪好?”
一会又分析,陪他的好处:1.生活有规律
2.看他玩游戏,有机会融进去
3.了解儿子更多情况。
陪他不利的:1.放弃学习成长的机会
2.不知如何跟他交流
3.与朋友疏远
4.没有放手,唠叨儿子。
最后,一个声音大声地说:“接纳它,接纳自己,这就是与众不同的我,独一无二的自己。”
re:[SIZE=4][FACE=Times...
1.14雨感悟
昨天,在魏老师的博客里,阅读了魏老师最新发表的文章:“保护好孩子的两种天性” 。
文章中提到:1.人来到世上,都具备两种能力:感知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孩子只要不做伤害自己和家人的事,做什么事都是可允许的。
3.父母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经验(想法)强加于孩子,要保护好孩子的两种天性:感知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孩子自卑很大原因是父母从小用无限的爱心“熏陶”孩子,干着伤害孩子的事。从而导致孩子不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和感受,对自我的认识和判断常常从父母、老师的评价获得。
4.生命是一粒种子,本身带着千万年的遗传基因来到世上,只要给予足够的阳光,养料,适合的土壤,每粒种子都能开花、结果。
回想自己的成长,正是应验了这一理念。
而且还把这种伤害加害到儿子。
记得儿子小时候,常常将大人的想法强加给他,让他稚嫩的心灵饱受创伤和摧残。
很多事情,大人总自以为是“懂”得多,这是对的,那是错的,强迫儿子接受,根本不给他自己体验和尝试的机会,最后儿子的好奇心没了,自信心也没了,感知没了,创造力没了,逆反却增强了。不学不知道,现真有一种后怕的感觉。
不学习,不成长,无法成为一位合格的父母。
re:[SIZE=4][FACE=Times...
1.18 晴思考
昨晚,魏老师在UC房间讲课及答疑,听了感触很多,为什么孩子沉溺游戏网络,为何孩子不爱学习,为何孩子那样难教等等问号,一下思路清晰地明白。
魏老师讲课的要点:
1.孩子是什么,父母的定位很重要两种情况:
A、一张白纸。父母在上面画出美好的蓝图,为孩子的生命做设计,结果扭曲了生命,最后不尽人意。
B、孩子是一粒种子,带着千百万年的遗传基因,在他的生命里蕴藏了无数的潜力,带有(但不是会)所有生长所需的能力,需要父母去开启他的智慧。只需要提供适合的环境,浇水、施肥,这粒种子就能发不同的芽。并且不同阶段,不同的孩子会发不同的芽。
比如一个孩子在三岁冒画画的芽,一个孩子在六岁冒这个呀,如果这个六岁孩子的父母,强迫他的孩子三岁学画画,就会将他的画画的兴趣的芽从此掐断,到六十岁可能也不会发芽。
2.孩子要到哪里去你认为孩子到哪里去,决定了教育的状态。只有跟孩子有关联,有意义,孩子才会努力。
3.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是源自于爱,爱是无条件的,人和事要分开。
女儿问爸爸:“爸爸,您开心吗?”魏老师说:“我开心是由于我女儿开心,如果你考了全校第一名,你不开心,那爸爸也不开心;如果你考了倒数第一名,你开心,爸爸也开心。”这就是无条件的爱。它不是放任不管,孩子会认为父母放弃他了。
想当年,自己稀里糊涂做了母亲,也不知道怎样教育,怎样作一位合格的母亲,完全沿袭上代的传统教育模式。
1. 比如以前就一直以为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可以任由父母在上面描画。
2. 小时候,从未考虑过孩子究竟到哪里去,只是一味要求他学这样学那样的兴趣班,因为都怕输在起跑线上。也没有思考每个生命都需要赏识,总认为“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
而且还成了学校老师的帮凶,硬逼着他完成作业,考高分。
儿子学习都是为了父母,老师。
儿子小学六年级就很逆反。还以为他青春期可能提前了,从没想过是自己的问题。更谈不上无条件的爱,很悲哀啊!
re:[SIZE=4][FACE=Times...
1.19 小雨赏识条
晚上虽然很晚,仍然忍不住给儿子打电话,关机。
发了一条短信:
最亲爱的宝贝:首先妈妈非常感谢你丰富了妈妈的人生阅历;另外非常感谢你带给妈妈的成长。因为你的逆反,逼着妈妈走出家门学习,改变成长,学作一名合格的母亲。感恩你的逆反带来的快乐! 永远爱你的妈妈
re:[SIZE=4]秀秀:非常感谢你的认同和...
秀秀:非常感谢你的认同和鼓励,有你的赏识和陪伴真好!re:[SIZE=4][FACE=Times...
1.21晴表达感恩
上午,分别给儿子和他父亲写下感恩的信。
中途,让我欣喜的是,孩子的爹主动打来电话,问儿子什么时候考完,而且主动承担接孩子回家的任务。这在以前是没有的,心里好一阵感动。
自己的放手,居然也渐渐的激发了孩子的父亲的责任心,怎让人不欢欣鼓舞!
后来,打电话给他,表达自己的感恩。
说真的,心里蛮紧张,因为双方都觉得很别扭,因为几千年的传统思维——指责、抱怨,不会感恩,更未对家里的亲人表达。
怕说不好,就将底稿照着念。
庆幸的是他未拒绝,而是一直听自己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