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父母不要太“谦虚”。人们在心里总认为...
父母不要太“谦虚”。人们在心里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最聪明,可当别人夸孩子时,一般会说“不行”或“他挺笨的,功课不好”等等,这些负面的评语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他可能因此自暴自弃,真的变成笨孩子或坏孩子。
心理学研究认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原因就是孩子长期受到这些话语的影响,会在心里形成正面或负面的自我意象,久而久之,就会固化成他们的行为特点。
另一方面,这种负面的话语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也许是因为中国人受到“谦虚即是美德”这条古训的影响太深的缘故吧。
在别人夸奖孩子时,总免不了要谦虚几句。
然而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
re: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实践中...
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培养他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敢于面对和挑战困难。
孩子的未来是孩子自己的,未来的路是靠他自己走的,未来的生活是靠他自己创造的,父母是不能代替的。那些“搀扶”孩子的家长快放手,让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
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心灵的路程
re:很多父母在叹息,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很多父母在叹息,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跟父母没话说,也越来越不听话了,难道他们不明白父母的心吗?其实,所有的孩子原本是愿意和父母沟通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话很多,有时会惹大人烦。很多家长不知道忽略了,其实,这时候是你和孩子沟通的好时机。
等孩子长大了为什么不和你沟通了?这其中的原因就值得思考了。
一是,青春期的心理原因。现在的孩子过早的进入了青春期,生理迅速的发展,使孩子有了“成人感”,在心理上,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为了显示自己不在幼稚,已经长大,要求独立,遇到问题不愿和父母说。
二是,家长唯学习是第一的思想,使得孩子不愿开口。开口闭口都是成绩,分数,名次,考试和作业,家长对其它的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孩子丧失了与父母交谈的乐趣。
三是,有些家长不善学习,言行落伍,对于当前的世界形势,科技动态一无所知,不会上网,不知时尚,业余时间不看书不看报,知识面狭窄,问什么都不会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没有威信,孩子是不屑与之交谈。
四是,有的家长过于严厉,孩子害怕,好象老鼠见猫,有话想说,又担心惹怒家长而退避三舍。
五是,事业性的家长,只顾自己而忽略了孩子。
诸如此类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就两个方面:一是孩子本身为了强调自己的成长不愿说;另一方面是父母不懂得怎样和孩子交流。
-------------------------------------
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心灵的路程
re:...
艺术性今天中午,做饭的时候,我用“没有艺术性”来表达我没有满足老公饥饿的感觉。
早上他没有吃饭,为了尽快能吃上午饭,今天又是冬至,他说吃饺子,决定他出去买饺子,默认我在家准备菜和热水。饺子买回来了,我才把煮饺子锅上火热水,菜还没准备,按他的想法,我应该把菜炒好,水开了,饺子一回来就能煮,可我没有领会了老公的精神,他表现出了我们配合不默契的态度,我当时就说,我做事没有“艺术性”,他“嗯”了一声。于是,我表现出想很快把饭做好的心急,他说你是不是着急,我笑着没说话,只是动手想用最短的时间把饭菜准备好让他尽快吃饭,少饿一会儿。
因为今天我在想周老师在广播里回答各位家长的问题的态度和水平,觉得是一种艺术。
艺术是一个人做得事,说得话能让你我他大家都得到满意水平。
饭后,老公躺在沙发上瞌睡了,我赶紧把枕头和毛毯抱出来给他盖好,(因为他中午习惯这样,觉得舒服。)这样来及时满足他的需求,让他满意,及时锻练我做事的“艺术性”。
以前,我是不知道别人及时的需求,只是想到他们长远的满足,从这件事深深地感受到了,满足别人及时的需求也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尊重别人态度。
re:...
欣赏你的孩子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其他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这次数学考试,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排第47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就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
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
她有一种预感,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re: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我重视的不是...
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我重视的不是她的学习和做事比别人强,因为我觉得这个结果不是很重要。我看的是她在学习和做事的过程中,是否获得了经验,能够承担责任,掌握知识和技能。。女儿上三年级时,上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帮她分析原因后使她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想,这次不理想的成绩让我和女儿看到了薄弱环节在哪里,不正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吗?
我觉得把这种态度传递和影响孩子,对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
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心灵的路程
re:碧水蓝天,你好!你的询问,我会邮件回...
碧水蓝天,你好!你的询问,我会邮件回复你。谢谢你的赏识!
re:等待您的答复。[em04][em0...
等待您的答复。re:好贴,我今天才发现。学习中~
好贴,我今天才发现。学习中~
re:成年人喜欢用道德的,甚至政治的标准...
成年人喜欢用道德的,甚至政治的标准来评判孩子的言行,其实他们对孩子的内心并不了解。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转变父母的思想观念。其实孩子的许多“缺点”正是孩子与众不同之处,正是他们创新的表现,正是他们个性向上的光辉!
值得反思的不仅是父母还有学校,因为老师依然把成绩当成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有少数老师不仅缺乏发现孩子优点的眼睛,有时还随意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许的目光和表扬的。
夸奖是一种艺术。
我认为夸奖的正确方法是:
一,不能太滥。习惯于受表扬的学生较少有创造性,在困难面前容易失败。他们的努力是为了受更多的表扬而不是为了学习的需要。
二,由衷而真实。 在夸奖中的孩子会充满自信,如果虚伪的夸奖,很可能就产生相反的效果,会使孩子对真与假,好与坏无法分辨,还会使孩子学会虚伪。
三,避免说失望的往事。 常提失望的往事,会降低孩子的信心,使孩子丧失自尊心,不能发挥独创性思考。
四,具体而适度。 比如“我看见你接过奶奶的礼物后,向奶奶道谢,你想的真周到,你真有礼貌”。 “我知道你尽管不想收拾房间,但还是收拾了,所以我决定带你去游乐园。”等等,这些远比你说那些“你真好”“你真棒”“你是最好的孩子”的话效果要好的多。
无论你想让孩子做什么,都要先示范并给予口头上的指引,让他知道你所期望的目标。如“现在应该把积木送回家了,把它装到盒子里,我们一起来做吧。”等事情做好了,你应该对孩子说:“谢谢你帮我的忙。”
---------------------------------------
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心灵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