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956|回复: 2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我对赏识教育的点点感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15 13:4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与赏识教育的关系 [/COLOR]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他在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把人的多种多样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并按照它们发生的先后次序分为五个等级(如图10-1)。
1.生理需要
    这是人类最原始的也是最基本的需要,包括饥、渴、性和其他生理机能的需要,它是推动人们行为的最强大的动力。只有在生理需要基本满足之后,高一层次需要才会相继产生。

2.安全需要
    当一个人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满足安全的需要就会产生。个人寻求生命、财产等个人生活方面免于威胁、孤独、侵犯并得到保障的心理就是安全的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这是一种社会需要,包括同人往来,进行社会交际,获得伙伴之间、朋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爱,给予别人爱;并希望为团体与社会所接纳,成为其中的一员,得到相互支持与关照。

4.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受人尊重与自我尊重两方面:前者是希求别人的重视,获得名誉、地位;后者希求个人有价值,希望个人的能力、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力的需要,即获得精神层面的臻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韵需要。马斯洛认为:为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丽异的。有人希望成为一位理想的母亲,有人可以表现在体育上,还有人表现在绘画或发明创造上……简而言之,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潜能的需要。

  人类的需要层次,马斯洛是按照三条原则加以安排的。首先,人类基本的需要必先得到满足,然后才会进一步追求较高层次需要伪满足。其次,人类需要与个体生长发展密切相关。人出生时,最主要是满足生理需要,然后逐渐考虑到安全、归属、自尊的需要,最后才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个人的需要结构之发展过程是波浪式的演进,各种需要的优势由一级演进至另一级。第三,人类需要的高低与个体生存有关。马斯洛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除了应该满足人们的基本的生理需要外,还要使人们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并鼓励个人去追求自我实现。我们认为,一个人只有把个人的需要和国家的需要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联系起来,才能有永不衰竭的动力,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达到最大限度的自我实现。[/COLOR][/COLOR]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告诉我们,做为一个领导或者一个教师、一个家长,你一定要了解孩子当前最需要什么?只有抓住孩子们当前最需要什么,设法满足他们当前的需求。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以前我们那一代,物质条件差,吃不饱,穿不暖,我们的父母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就满足了,就觉得很幸福了,能实现马斯洛的第一、二层次需要就不错了,哪里还有心思顾及孩子的心里需求呀!!

    现在不同了,生活好了,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孩子们吃得饱,穿得暖。父母们以为孩子们应该幸福了,可孩子们仍然喊不幸福,父母们百思不得其解,他们生活在蜜罐里,为什么还喊不幸福呀!这是因为孩子们的需求已经上升了,他们更渴望得到的是马列斯洛的第三层次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孩子们心里追求的也是这一层需求,他们把物质上的需求已经看成次要的了。如果这时父母看不到孩子们的心里需求发生了变化,还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们需要的是物质上的,而忽视孩子们的心理需求,还不重视孩子们的心理需求,这样在需求问题上父母与孩子就会产生偏差,不太想要的使劲满足(物质上的),真正需要的却得不到(精神上的关爱,父母之间的沟通)。难怪现在的孩子们不买父母的帐。因为他们需要的是通情达理的,在有困难时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帮助,在外面受气了,能够得到父母的疏导……需要这样的父母!!

    在精神上得到父母关爱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而得不到的无疑是痛苦的,许多父母以为满足了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孩子就一定幸福了,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了!!!

    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恰好极大了满足了现在孩子们的需求,学了赏识教育的父母们,知道了孩子们需求精神上的胜于物质上的,他们的孩子得到了真正的幸福,他们的孩子精神舒展了,成为阳光少年;而没有悟到这一点的父母,还在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的同时,同时却无意识的在精神上压抑孩子,这样的孩子幸福从哪里来?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给我们父母敲响了警钟,那就是现在的孩子不缺物质上的东西,再用物质做为奖赏,激励效果不会很大。孩子们更渴望得到的是精神层面上的奖赏,比如:大拇指、看得起,认同感、相信你会更棒,这些精神层面上的奖励,反而对激励孩子们更有效,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现在的小孩如此,现在的大人何尝不渴望得到别人的尊敬和认同。

    再深一层得想下去:现在的孩子为什么父母给了他们那么多,他们却不懂得感恩父母,因为他们打一生下来,就缺少了追求马列斯洛的第一、二次需要这个过程,他们直接追求第三层次需要。正因为没有亲追求过第一、二层次需求,他们对父母工作的艰辛、赚钱的艰辛体会不到!他们在心里还觉得父母赚钱很容易呢。他们还以为钱会从天上直接掉下来呢?

    聪明的父母还知道跟孩子说一说父母赚钱的艰辛,孩子至少还能感受到父母赚钱不易!可有些父母,让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孩子更感受不到父母工作生活的艰辛了、社会上打拼的艰辛了,他们对父母上班、赚钱是难还是易没有体会。试想这样的孩子又怎么会体谅父母的辛劳呢?又怎么会从心底里感恩父母呢?

    如果能让他们也到贫困地方去体验一下生活的艰辛?或者利用放假时间到外面给别的公司打一打工?去刷刷碗、洗洗碟?……而不是只是急着把孩子们送到这个培训班那个培训班,让他们亲自去体验一下马斯洛的第一层需求和第二层需求,让他们知道赚钱不易,他们就会联想到原来社会是这么艰辛呀,赚钱是这么不易呀,就会联想到父母的艰辛,就会联想到假如我以后走上社会,原来也会这么辛苦,他们还需要父母苦口婆心去教,去讲大道理吗?

    比如澳大利亚,每期就专门安排了学生体验生活的时间,并把他做为一门课安排下来,再比如中国现阶段游行的易地而教,让条件好的孩子下到贫困地区去生活一段时间,让他们感受好生活得来不易;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到大城市生活一段时间,让他们懂得要过上好生活,就要努力。这种做法不比父母空洞的说教要好的多吗?这利用的好象又是马列斯洛的第一、二层的需求与第三层需求的转换。从而激发孩子们奋斗的动力。

   发到论坛里,让大家议论议论,看看对不对!议论多了,道理就会越来越明了。
[B][/B]
238#
发表于 2025-10-10 08:39:27 | 只看该作者
237#
发表于 2025-10-10 08:37:08 | 只看该作者
236#
发表于 2025-10-10 08:34:48 | 只看该作者
235#
发表于 2025-10-10 08:32:29 | 只看该作者
234#
发表于 2025-10-10 08:30:10 | 只看该作者
233#
发表于 2025-10-10 08:27:51 | 只看该作者
232#
发表于 2025-10-10 08:25:32 | 只看该作者
231#
发表于 2007-7-12 18:47:42 | 只看该作者

re:我说的是这贴飞扬

我说的是这贴飞扬
230#
发表于 2007-7-12 14:41:47 | 只看该作者

re:已推荐到首页。

已推荐到首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赏识教育网 ( 粤ICP备12091507号-1 )

GMT+8, 2025-10-28 02:22 , Processed in 0.0883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