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赏识教育路上结缘的每一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7 21:1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历了30年的岁月,曾经欢笑过,曾经徘徊过,曾经为找不到人生的目标而苦恼!结识赏识教育让我由心而改变!5天4夜的培训,心灵的洗涤让我认识到人生经历的任何一件事都是自己的财富,离开培训基地踏上返回的火车心理无限感慨!![/SIZE]
  4月5日20:00广州火车站,正在我读赏识教育的报纸时,旁边有位年轻的女孩轻声问道:“你是老师吗?”我回答说:“是,但和教功课的老师有些不同”!她很惊奇又问道:“那是为什么”?我指指报纸:“赏识教育!”看着她疑惑的眼神我就说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是: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
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收成;父母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父母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做法却往往不同。
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父母为教育孩子想尽办法、呕心沥血,但有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呢?怎样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
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许多父母却一味地指责,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地理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革时,父母是否想到要更新教育观念呢?老师其实也是一样的呀!
女孩用渴望的眼神看着我说:那可以请教你一个问题吗?我是一名小学老师,班上有个男孩很调皮,我什么方法都用过来了,但是他还是打架惹事!我该怎么办?我笑着点点头说:给你讲个故事吧!听完我想你就会知道怎么做了!
陶行知先生在担任某小学校长时,看到一位学生用泥块砸另外的同学,就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办公室去。放学后,陶先生来到办公室时,那位学生早已等在那里。先生没有批评他,反而掏出了一颗糖给他,说:“你按时到,我迟到了,奖给你。”学生惊疑不定的接过糖。接着,先生又掏出一颗糖说:“我制止你用泥块打人,你立即住手,我应该奖励你。”学生疑惑万分。先生又掏出第三糖说:“根据我的了解。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颗糖也奖给你。”这时,学生激动得流下眼泪,说“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先生笑了,又掏出第四块糖:“这块糖奖给你,是因为你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好啦,我的糖给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完了。”
    女孩笑着说:“不是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做的到,也不是适合每一个孩子的!”于是我说到记得有份报纸上曾经评价过这四颗糖的故事!第一块糖果是“心理平等糖”——创设氛围,形成民主平等的心理气氛。当孩子犯了错误,在教师约见谈话时总会产生揣测心理:老师找我谈话,意图何在?是批评还是了解情况。谈话之初,儿童一般很注意老师的表情、语言,揣测老师的用意。同时,儿童也会产生防御心理:犯错误的儿童被老师找去个别谈话,很自然的会产生“防御定势”,对老师存有戒心,往往想好了防御的对策。想不到陶行知见到等待的王友时,首先是致歉,并以赞赏的口吻肯定了王友的准时和守信,表现了一个大学者和校长的平易近人,从而在王友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在这种心理震动中,学生感到了教育者的平等诚恳的态度,关怀和爱护的心理,孩子的畏惧就会得到了心灵的抚平,师生之间的隔膜和心理壁垒消失殆尽。这样,陶先生出奇制胜的开场白,为下面切入正题的谈话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的心理气氛,增强了孩子的可接受性。
  第二块糖是“心理赏识糖”——理解和开导,拉近与儿童的心理距离。先生在创造了和谐谈话的心理氛围的基础上,又一次用赞赏的口吻导入了与正题有关的话题,充分肯定了王友知错即停的行为。儿童在犯了错误以后,会产生沮丧心理,特别对自尊心强的孩子,偶犯错误,这种心理更为明显。他们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和心情沉重。这时,要重在开导和鼓励,增强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的信心。因此,先生用正面的言语切入,拉近与犯错儿童的心理距离,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心灵,学生在先生的肯定中激起了自我教育的心理涟漪。如果,教师的谈话是冷冰冰的,或者是居高临下的训斥学生,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定不会产生好的效果。
  第三块糖是“心理诱因糖”——走进心灵,诱发儿童的潜在的积极心理因素。先生高超的谈话艺术,诱发了儿童潜在的因素并转化为外显的动因。这种诱发功能的性质基本上取决于暗示者的意图和个体自身的需要等心理状态。儿童犯错,教师找其谈话,儿童还是希望教师了解和帮助自己,能够给教师留下较好的印象,特别对一些在情绪冲动情况下犯错误的儿童,这种期望的心理就会更强烈。因此,教师要十分珍惜儿童的这种情感和心理,促使他们幡然醒悟并激起战胜自我的动力。正象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第四块糖是“心理强化糖”——即时鼓励,强化儿童的道德动机和行为。一般来说,在儿童真心认错后,老师与儿童个别谈话就基本结束了。但,作为教育大师的陶行知,及时的给予行为的强化。因此,陶先生在王友发自内心真心认错时给予正确及时的正强化,让儿童勇于认错、明辨是非的道德动机和行为固化定型下来。
    女孩开心的点了点头,连忙说老师你给我留个的电话吧!我想更多的了解赏识教育……我想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与他人分享!!!
[/SIZE]
2#
发表于 2009-5-8 17:51:53 | 只看该作者

re:好文章![em41]

好文章![em4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赏识教育网 ( 粤ICP备12091507号-1 )

GMT+8, 2024-11-24 02:50 , Processed in 0.0498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