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疯狂的择校风中,家长该如何选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27 09:1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企业QQ : 4000888552
制度和人性的纠结

   教育上的许多困惑,与其说是无奈,不如说是出于盲目。盲目的缘由,一部分是家长把自身的焦虑和迷茫转移到下一代身上,其结果,是把教育制度中的不足无限放大,然后被反弹力击中,深受其害,得不偿失。

  教育的诸多疯狂行为,确实已使许多家长精疲力尽。当下,可以说围绕教育有多少种方面,就有多少种疯狂,它几乎已演变成一场运动,无数的人被裹挟其中,身不由己,晕头转向,张惶失措。

  但这样的责任真的可以都推给“教育体制”吗?把板子打在高考上,或打在“教育不公平”上,似乎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但这样打板子,于问题解决来说也许片面,往往也陷入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无效困境。

  制度是中性的,制度中的极端效率和极端缺陷其实都是“人”操作的一个后果。当前人们谈教育中的弊端时,似乎从上到下人人都是无辜者和受害者,既然没有一个具体的人是“制度”本身或制度的形象代言,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其实,所有的人都是“制度人”,制度下的“受害人”,同时也是“制度”的推波助澜者。感觉受害越深的人,往往越成为推波助澜的发力者。

  我认为,看待当下中国许多教育问题时,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家长对教育认识的浅薄和自身的焦虑感。教育上的许多困惑,与其说是无奈,不如说只是出于盲目。盲目的缘由,一部分是家长把自身的焦虑和迷茫转移到下一代身上,其结果,是把教育制度中的不足无限放大,然后被反弹力击中,深受其害。

  以择校为例,这种疯狂行为的基础,一方面是家长把教育理解成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把教育的功能太多地赋予学校,而忽略家庭的强大作用;另一方面对当下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看不清,对儿童心理也不理解,用力过度,表面上看做了很多,结果却可能是得不偿失。

  为了选择“优质校”,很多孩子早早过上寄宿制生活。家长把教育的希望寄托给学校,却不知道,早早地让一个孩子离开家庭,把他抛入集体生活中,会导致儿童早期的情感发育的损伤。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弥补这种损伤。

  有些学校,原本教学质量很差,人们避之不及,但被名校收编后,家长们立刻趋之若鹜。其实,葱头放进花盆里变不成水仙,胡萝卜穿上锦盒也不会是人参。如果一所学校只是复制了校牌,其中人的素质没有提高的话,它的教育就并没有真正的改善。教育是如此依赖教师个体素质的一项工作,但这种素质,恰恰是最难复制的。

  我曾接到过一封家长的来信,这位妈妈看中了一家幼儿园宣传的理念,素质培养、生活自理、身体锻炼等,将三岁的女儿送了进去。然而在“全托管”的教育下,孩子与家庭之间的亲情被割断了,孩子的确有了很强的自理能力,但在另一方面,郁郁寡欢,很怕出错,始终生活在压力之中,甚至小小年纪就跟妈妈多次说“想自杀”。悲痛中的妈妈终于明白,将孩子的教育和人格培养完全交给学校或教育机构,其实也是种不负责任的选择。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完善,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如果整个社会没有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所以,学校教育固然对学生影响深远,但学校教育无法解决一个人成长中的所有问题。制度问题的背后,往往是人性的问题。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坏人会钻制度的空子,好人会修补制度的不足。所以,欲推动社会进步,一方面是推动制度的完善,同样重要的,是人性的改良,而这种改良,要从家庭做起,从家长做起,从基础做起。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教育何尝不是如此。有明确的目的固然不错,但若没有掌握实现愿望的方法,本末倒置,结果也可能是南辕北辙。上不了好学校,一次成绩落后了,孩子在某个阶段不如别人……或许在那时看来,是会让人有些气短,然而放在更广阔的人生来看,这些不过都是短暂的,甚至都不是最关键的因素。作为家长,与其做大量短期的、可见的、可量化层面的努力,是不是也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我的孩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对他一生有用?对他的未来更好?

  教育的真正作用是完善自己,对孩子如此,对家长亦然。在养育下一代的过程中,需要家长不断付出和改变自己,甚至将自己的整个人生参与进去,正因为如此,为人父母才是一项值得尊敬,同时也充满欢乐与惊喜的工程。与为不可知的未来焦虑相比,努力做好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其实已经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这是自己完全能操控的部分,也是最可靠、最见效的途径。

2#
发表于 2012-9-27 09:11:10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葱头放进花盆里变不成水仙,胡萝卜穿上锦盒也不会是人参  这是给大多数父母的一个择校教育的警钟 我认为 对于孩子内质还是在家庭 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 才能让孩子面对学校教育 而家长也才能真正的理解和看待学校的制度教育等问题 有了这些 家庭和学校教育才能在孩子们中间画上平衡的符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赏识教育网 ( 粤ICP备12091507号-1 )

GMT+8, 2024-11-22 18:20 , Processed in 0.17705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