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2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一位家长对教育的感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0-26 22:1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企业QQ : 4000888552
有人说,现代社会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相当多的人在心理健康上存在问题,需要看心理医生。事实上,笔者认为,相对于成年人而言,中国的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承受的压力最大,是最需要看心理医生的人。说句心里话,要说辛苦,莫过于中小学生了。记得一家媒体曾登过一幅题为“上学,能否晚一点”的照片,那个孩子头戴小黄帽,背着大书包,顶着凛冽的寒风,披星戴月,直奔学校,相信大凡看过这张照片的人无不产生恻隐之心。夏衍先生描写上世纪三十年代旧上海包身工“顶着星星进,顶着星星出”的情境,可以说是某些地区中小学生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家长,看到孩子不快乐地学习深感忧虑,就这一问题谈的几点看法。

孩子为什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现在,学校的课程越来越多,书本越来越厚,尤其是所谓“实验教材”,难度越来越大,大有揠苗助长之嫌。而这些课程和教材都是符合教学大纲的,且又是合法的,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某地一位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9月1日入学,到10月中旬的一个半月里,扣除星期六、星期天和国庆放假7天,实际在校上课的时间不足30天。而他们上课的速度却是惊人的:语文上了16课,古诗词背了36首,数学上了6课(32页),英语上了9课,美术、自然、科技、音乐、劳动、体育、品德、手工上了多少无法统计。就主课而言,平均每天一课、一诗以上。后来速度越来越快,每天要背2首新诗,还要上新课。到二年级就开始解一元一次方程了。家庭作业有时多达5项,没有2小时是完不成的。这样的速度和数量别说对一个目不识丁的孩子,就是对一个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也未必是件轻松的事。要知道,孩子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过重的负担很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不但无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反而会打击学习的积极性,泯灭他们学习的兴趣,这可能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我向来反对“填鸭式”的教学,实际上,搞这么多课程和内容是根本没有用的。不信让五年级的学生背一年级的韵语,估计大多数学生除了记得“床前明月光”之类的简单诗句外,其他东西早已抛到九宵云外了。更不用说幼儿园的孩子能认几百字,就更是瞎起哄了。

冠军为何出不了世界级大家?

  香港的一位知名教授对大陆的学生做过分析囊括,说他们非常用功,也非常聪明。他们的TOEFL成绩基本上都在600分以上。但TOEFL成绩虽好,用英文写的信却很糟。这说明他们还是不会用英文,至少说明他们是为考试而考试,没有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我们每年都要派选手参加国际数学、化学等竞赛,而且几乎囊括了全部冠军,看起来很让国人振奋,但不幸的是中国却出不了几个世界级的数学家、化学家,哲学家就更少了。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育功利性太强,为了考试而学习。上大学的时候选择学校和专业也是瞄准毕业后能找份好工作,而不考虑自身的特长、兴趣,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育的一个悲哀。

升学率高的学校就是好学校吗?

  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某某学校是好学校,实际上就是“升学率”高的学校。这就使学校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一方面要面对社会、家长的压力,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升学率,以免落得个“坏学校”的名声;另一方面,又要完成上级给予的任务,抓好素质教育。解决这对矛盾实属不易,即使像孙维刚这样的优秀教师,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也只是“缓解”二字。而且作为个例,在感情上我们也不希望看到第二个“孙维刚”为了缓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而疲惫不堪,英年早逝。

  由于事实上存在“好学校”与“坏学校”之分,当前择校之风盛行,这既增加了家长的负担,也浪费了宝贵的资源,特别是使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失去了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资源配置上找突破口。比如,基础教育阶段,必须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公立学校坚决杜绝择校生、特长生等现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注意师资力量和其他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以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享受到基本相当的教育水平。这方面可否借鉴日本的经验,日本政府为了保障国民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实行教师轮换制度,规定一个教师在一所学校任教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5年,必须定期轮换,这是一个好办法。当然,这需要多方配合,政策协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责无旁贷。

优等生的特权是谁给的?

  素质教育,关键在老师。育人胜于教书。

  有人说:做事必须先做人,这句话有其深刻的哲理。窃以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的职责,育人更甚于教书。现在,大多数学校实行学生管学生的办法,很值得探讨。报载,有个学生队长,把全班同学带到烈日底下排队,自己却去买冰棍吃!当然,这是个特例。事实上中小学普遍存在班长、组长、队长、优等生等特权人物,他们甚至沾染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滥用职权。比如,有的值周生在维持秩序时,对自己的同学动辄呵斥,没有一点礼节;有的班组长利用手中权力,向同学要东西,甚至拉帮结伙。类似事件,虽事小,但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这样的所谓“优等生”将来很难说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因此,老师一定要加强监督管理,要让那些握有一定权力的学生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格,认认真真做事,实实在在做人。我们应对孩子们的职责严格加以限定,管管带队,收发一下作业本是可以的,但绝不能越俎代庖,替老师改作业,行使老师的部分职权。否则,其人格的发育就会“跑偏”。

班主任为何享有民主特权?

  机会重于结果,。学生需要的是机会。现在的问题是,老师常常有意无意地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好学生”与“坏学生”,自然,学生与学生之间就没有均等的机会,失去了公平与公正。举一个例子,有个班选班干部,竞选者发表完竞选演说后,便是投票,结果有个学生几乎是全票,但只能当副班长,为什么?因为老师规定,原来的班长是优等生,不参加竞选自然连任。其他同学不服,只能私下议论,说原来的班长两面派,很多同学不喜欢他。其实,班干部算不上“干部”,但是这样的选举带给学生们一个什么样的意识呢?那就是,民主里的特权。如果从小就有这样的意识,长大以后怎能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老师的职责就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而这种规范源自于学生的意识。为了给每个人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可以在班上开展“今天我当班长、组长”等活动,激发大家参与班务的热情,形成一个团结、民主、平等、竞争、奋发向上的集体。

家长能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吗?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压力更多地来源于家长。特别是那些在“文革”中耽误了学业的家长,更是望子成龙心切,恨不能把他们那一代失去的损失夺回来。有的家长自己上学时没有学好,却希望孩子处处争第一,这是一种补偿心理在作怪。于是乎,除了拼命找“好学校”外,就是见班就报,琴棋书画,数学、外语等样样不落。常言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家长,自己做不到的事,也不要强求孩子。古人说得好,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一个身心健康,素质良好的孩子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2#
发表于 2004-10-28 20:02:48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楼下的,我觉得你对儿童教育了解得...

楼下的,我觉得你对儿童教育了解得不是非常透彻?你文中所提到的几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谈一下我的看法。
   1、孩子认为上学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特别是好的学校,对孩子有一种磁场一般的吸引力,当孩子每天戴着小黄帽背着小书包去上学的时候,她每天都快乐地唱着歌。学校教育对于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来说非常满意,没有作业,每周一带书包去上学周五带回书包。学校的教室里贴着周弘先生的一句话:“孩子,你今天快乐吗?”我的女儿所在的学校是温州市实验小学。不要把你的误解强加给孩子,给孩子这样一种他很辛苦的心理暗示对于孩子来说非常危险。
  2、你觉得幼儿园的孩子学习汉字简直是胡闹,我觉得你这样说缺乏理论依据,说明你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周弘先生的女儿婷婷五岁的时候就认识好几千个字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恐怕你没怎么关心他,因为孩子认字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到孩子六岁的时候已经渐渐减弱,孩子认字的敏感期是三到六周岁,在这段时间里孩子的大脑具有扫描一般的功能,能够过目不忘。中国学校教育的不成功罪魁祸首不是实验教材,而是幼儿园的教育与小学教育完全脱节,愚昧的幼儿园老师一味强调让孩子轻松地玩,殊不知学习在幼儿园阶段完全可以用一种游戏的方法进行,周弘老师采用的方法是追蝴蝶法,你试过吗?我试过,我的女儿
二周岁开始快快乐乐地认字快快乐乐地阅读,现在她已经向学校申请跳级。
3、学习的兴趣培养问题是需要孩子、家长和学校一起来协调的,把孩子没有学习兴趣的责任一味推到学校身上有失公道,学校是一个面向所有孩子的教育场所,学校不可能为你的孩子制订一份单独的学习计划,楼下的,这份工作该你来做,你配合你的孩子来做。你不妨拜读一下周弘先生的作品,也许有所启迪。
3#
 楼主| 发表于 2004-10-31 17:54:04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winifred:你好!你说的也不无道理...

winifred:你好!你说的也不无道理。其实任何教育方法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因为孩子本身就会存在个体差异的。孩子最开始都会喜欢上学的,因为那是一种好奇的新鲜和冲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什么有的孩子越来越不喜欢上学了呢?我想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归属其一方的原因(无论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也许三者兼有。任何一方的教育都不能促使孩子最终独立的成功,所以只有在三者结合教育下才能最终把孩子真的培养成材。象我所转载的这位家长的感悟,也许他采取的教育方式是比较民主化的,希望孩子在小的时候能有一个快乐无拘无束的而且是自由成长的童年。我们承认孩子有差异,就应该明确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也是有差异的,但是无论怎样心态的家长我想都是希望自己孩子将来能有个健康快乐又安全的人生。。
当然我个人认为教育最主要是尊重和理解并且支持。我也更加赞成周弘老师那种打破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先关注孩子情商的教育,让每个孩子学习起来象追蝴蝶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赏识教育网 ( 粤ICP备12091507号-1 )

GMT+8, 2024-11-22 21:19 , Processed in 0.0502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