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教育并不仅仅是美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4 01:2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并不仅仅是美丽


眼下,在我们教育界,有一种倾向。这种倾向,把教育看作是一种十分美好的事物,把最为美丽的词汇,全部给予了它。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确实应该是十分美好的。因为它是有关人的健康成长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应该给人已十分美好的东西,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成为未来美好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但是,应该美丽的,美好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在眼前它就是美好的,美丽的。它只不过是人们的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

从本质上来说,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人类实践的永恒价值。人类的一切活动,可以说,在最终的意义上,都是为了自己心目中的美丽的、美好的事物。比如幸福的生活,挣更多的钱,追求一个理想中的恋人等等,无不与美丽、美好联系在一起。对教育的追求也是这样。多少年来,人们都把能够让自己的下一代接受良好的教育作为自己的一大美好心愿。于是乎,总是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让他们受到好的教育。

这一些,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理想毕竟是理想,它不是现实。现实与理想毕竟不是同一件事。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如果有谁把我们的美好理想当作现实,那应该是认识上的错误,或最少是一种情绪化的理解。

这就象我们原先所一贯倡导的,要对我们的下一代进行共产主义的革命理想教育,要用共产主义的理想,来教育、影响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从而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却越来越发现,我们在那么多年中,都几乎把理想当作了现实,把我们准备为之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当作了现实的要求。于是我们反思,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的目的设置,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而选择的教学内容。通过反思,我们发现,德育目标过高。在过高的目标引导下,不但达不到这目标,而且,我们的青少年连最基本的道德规范都还没有接受。就象当年邯郸的那个人一样,不但没有把人家的走路方法学到手,却反而把自己原先最基本的走路的方法都给忘记了,最后,只好狼狈地爬回家。

当前,在我们的教育理论界和一部分实践人士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美化教育的倾向,往往把我们的教育,按照他们自己心目中的设想,设计得完美无缺。最后,就用他们的那一套东西来考察我们的实践。考察的结果,这也不行,那也不好。于是,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丑化。

但是,我们中的一些人,基于对美好未来的痴心追求,弃“丑”于不顾。于是,就只见美丽的东西。仿佛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很不错了,已经很美丽了。你的学校不美丽,那是你那里的事情,或者你的工作没做好,你的水平不够高。

生活中需要美丽,教育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任何一点美的东西,都足以感动我们的孩子,我们自己。

但,我们更应该清楚的是:教育,不仅仅是温馨与美丽。美化的结果,就使我们的一些人信以为真,以为我们的教育好象已经好得不得了。于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理念进来了,一些本来很一般的因素,就被突出强调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

于是,有人就凭着一股热情,在一味地美化着教育。

有几个方面是比较突出的,比如;

个性的培养。现在,我们都在大谈特谈个性培养的重要意义,甚至把它与创造性划上了等号。一时间,大家都在谈论如何培养个性的问题。仿佛我们的教育中,一切都得为个性的培养让路。

个性培养的意义谁也不容否定。但在我们今天这样的现实状态下,个性的培养并不是象我们的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可以一气呵成。在目前,至少有两个现实在制约着个性的培养。一是成班率过高。过高的成班率,使教师根本无法关照到每一个孩子。试想一想,在一个七、八十个人的班上,一节课才45分钟呀,能适应每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爱好吗?其实,有时能够顺顺当当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已经很不简单了。让我们来算一笔帐吧。在一节课上,如果一个学生需要一分钟,那七、八十个人,需要多少时间?教学任务能够完成吗?二是以考试的成败论英雄。现在,我们的一些家长不管那么多:把孩子送进了你学校,我就向你要分数。你能让我的孩子考高分,你就行;否则,你就不行,我就有意见,你就不合格。他们可不管什么个性不个性,你个性培养得再好,考试分数不够高,他们就认为你的教学不行。事实就这么简单。

谁还敢把主要精力放在个性的培养上?

美丽的课堂。现在,一些媒体为了宣传新课程的实施情况,把一些经过了精心包装和精心修改的所谓的“课例”和“设计”,大量地提供给一线教师,给广大的读者。

我们说,教学需要先进的东西来引导,来示范,来引路。但如果有人把这些东西当成了我们的现实,认为我们的教学已经或者大部分已经是这样的状况,那肯定是大错特错了。而且,非常有趣的是,往往在同一期杂志上,前面刊登的是那些优美的“课例”或“设计”,后面竟大量刊登中考或者高考的试题。如果哪位有兴趣,完全可以把两者拿来作个对照,那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一对照,你可能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课例”与“设计”,根本就只是给人观赏的,只具有“花瓶”的价值。如果那些老师,一直都用他们所写的那些“课例”或“设计”去教学,不妨让他们的学生在自己按照那些“课例”和“设计”上课之后去做一做那些中考与高考试题,看看效果如何,那将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不知道他们的学生能不能够成功的应付中考和高考?

在课堂教学中,当你在用你最美丽的语言给学生讲课时,你却突然发现有一个学生正在拿着梳子梳着头发的时候;当你正在用颗件把美丽的画面展示给学生看,你却突然看到有一个学生正在把玩心爱的小老鼠时;当你正在深情并茂地朗读优美的文章,你却突然看到有几个同学正做着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时。恐怕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拿“美丽”两个字当标签随意地贴在在这样的课堂上吧。更为重要的是,当你从电视屏幕或者报刊杂志上看到,西部的一些地方,孩子们还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上课时,你那“美丽”两个字还用得上吗?

教学目标。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外国的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被引进来了。这些先进的理念,也着实让我们的眼界大大地开了一回。关于教学目标的理念,就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按照西方最为先进的理念,教学目标不是预先设置好的,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生成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实行了许多年的先设定目标,再按照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再选择教学方法的那一套完全不适用。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理想。但又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我们刚从美国引进了所谓的“目标教学”思想的情景。一时间,仿佛目标教学就真的能够在一夜之间解决我们教育中的所有问题似的。宣传材料铺天盖地,各种讲座随处可见。把它想象得十分美好,谁不按照那一套来进行教学,仿佛就有一种落后,一种赶不上形势的感觉。现在,同样是西方的东西,我们竟又在用另外一种否定它。这不是十分荒唐可笑的吗?

目标是生成,而不是预先设置的。可以说,确实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水,可以使我们很好地摆脱严格目标引导下的紧张与过度的理性,可以给教学许许多多的轻松与自然。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那一张张写满了每一位老师的教学成绩的“龙虎榜”时,那种大目标的威严与压抑,谁能够完全摆脱得了?

“目标生成”“非指示性”教学,虽然美丽,但那是带刺的玫瑰,会伤手的。

农村教师的工资。农村教师是个庞大的群体。以前,拖欠教师工资严重,使教师教师在社会上既无经济地位,又没有社会地位。近几年,虽然情况有所好转,基本上可以按时足额领到工资,但以前所拖欠的,还有很大一部分仍然没有着落,没有成为教师们口袋里的现金。

现在,终于春风化雨,可以拿到工资。但当乡下的老师们兴高采烈地从银行领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工资时,却突然发现:自己的个人帐户上少了那么一、两百块钱。这是怎么一回事?被告知,扣了。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所得,却没有权力做主,这“美丽”两个字也太沉重了吧?

据媒体反映,一些地方的农村教师,名义上可以拿到12个月的工资。可实际上真正拿到受里的,最多只有11个月。那一个月的工资,基本上都被以各种名义给扣除了。报纸征订,扣工资;失业保险,扣工资;各种考试,扣工资;建个什么“人才库”,扣工资;各种不知名的培训,扣工资。这扣那扣,就被整整扣了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

农村教师,本来收入就不高,与城市教师的实际收入,根本就无法相比。当城市教师在拿着第13个月的工资(奖励部分)时,农村教师就只有羡慕的份了。农村教师普遍比不上城市教师吗?恐怕没有哪一个敢这样下断语吧。

中国的教育,大头还是在农村。当我们面对这种现状的时候,我们这些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的人民教师,实在想不透这“美丽”是这么一回事。

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语言所表述的世界,其实并不全等于现实的世界。这就是语言的遮蔽作用。

我们的一些人士,局限于一些媒体的宣传、报道,却没有下基层的经历,对教育的真正生存状态,还没有完全摸透,被一些文字所遮蔽,也就很自然地把理想的美丽全部赋予当前的教育,把理想当成了现实。

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但眼前还没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赏识教育网 ( 粤ICP备12091507号-1 )

GMT+8, 2024-11-24 02:38 , Processed in 0.1653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