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我会把这作为藏宝屋,把好帖都收来.我们一...
我会把这作为藏宝屋,把好帖都收来.我们一起学习,共同努力!re:欣赏每个人是一种视角和胸怀,也是一种能力...
欣赏每个人是一种视角和胸怀,也是一种能力。但仅仅懂得欣赏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主动做一些事情,让对方真的像我们欣赏的那样,活得精彩。re:孩子跌倒,不是失败,而是正在接近成功。所...
孩子跌倒,不是失败,而是正在接近成功。所谓的失败,只是上帝送给我们成功这个礼物时,附带的一层又一层包装。re:一个青年问智者:“你为什么能活得这样快乐...
一个青年问智者:“你为什么能活得这样快乐?”智者说:“我经常假设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把每一天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去珍惜,如果不珍惜,我马上就会被世界所抛弃,我将无法继续奋斗、无法继续热爱、无法继续享受;对于我曾经伤害过的人,我甚至没有机会去道歉;对于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我也没有机会去报答……想到这些,我觉得我必须把这一天活出质量来。
我要好好工作,我要好好享受,我要珍惜每一分钟,我要善待每一个人,我要善待我自己。这样边想边做,一天的三分之二就过来了。然后,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黑夜,黑夜里我无法做我想做的事情,我必须上床休息,这一觉睡去以后,我也许从此不会睁开眼睛,重返人间。”
“在这一天里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你明天又做什么呢?”
青年问。
“明天?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新的一生了,我应该活出一个全新的我来!”
智者答道。
re:孩子的成长就像登山一样,要有不断地成功体...
孩子的成长就像登山一样,要有不断地成功体验,也要看到多样的美丽风景,不断地积累自信,才能攀越一个又一个高峰。因此,激励孩子也要富有变化,不断提高层次,才会有吸引力。re:影响孩子成绩的坏习惯一、学习无计...
影响孩子成绩的坏习惯一、学习无计划
学习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后面推着走。
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
二、学习不定时
学习时间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时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学到深夜,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干不了。
知识是日积月累起来的,人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饥一顿饱一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学习不定量
每天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搞集中复习,临考突击。
要想较好的掌握知识,必须靠每日的知识积累,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靠集中复习,临考突击学到的知识,经不起严格的检验。
四、学习马马虎虎
上课忘带课本和学习用具,抄写中明明是“b”可抄下来就变成了“d”,作业能完成但字迹潦草错误率高,考试时草稿纸上明明做对了可就是忘记写到试卷中。
马虎在孩子中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通病,如果家长不加注意、不予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必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五、学习时一心二用
上课时经常走神;自习课时东翻西看,浪费时间;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里说话哪搭茬儿。
专心致志是学生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
六、不懂的东西也不问
许多没有搞懂的问题,不敢问老师;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不懂装懂;学习心里没数,搞不清楚哪些地方懂,哪些地方不懂,似乎什么都懂一点,但又没有完全掌握。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知识的过程。家长要提醒和鼓励孩子不仅要不耻下问,而且还要不羞与下问。
七、有错不改
作业本发到手里,虽然上面有许多老师的订正,可很少往心里去;测验题和考试卷只看看分数便扔到一边,从不认真分析原因、检查和修改错误。
学习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补漏洞的过程。家长可以帮孩子整理一个“错题集”,每次作业、测验和考试之后,让孩子将其中做错的题目都记录下来,督促孩子补漏洞。
八、课前不预习
即使老师有要求,也很少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内容,上课只带了一双耳朵,连最简单的东西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
预习历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要求,孩子在上课前没有预习,听课时就对老师所讲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大打折扣。
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易分神、小动作多、坐不住、爱说话,快到下课时就更听不进去了,心思早已在课后的娱乐之中。
课堂45分钟对孩子的学习至关重要,如果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孩子搞不明白,课下他花几倍的时间都不一定能补上。
十、不复习就做作业
做作业前不看书,不先消化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作业拿过来就做,做完了万事大吉。
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要独立完成的任务,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所学的生词、语法、定义、定理和公式等,是要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如果孩子不求甚解地完成了作业,根本就起不到这些作用。
re:对于孩子进入初、高中的父母,普遍都有...
对于孩子进入初、高中的父母,普遍都有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有的是下岗)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优秀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大都做得较好,他们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
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得最差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像那些优秀的父母们那样能静下心来找到解决的办法。
re: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们共同适应。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
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们的汗水
re: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re: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就像沈丽萍同志所做的那样,如果不是由她亲口所说,人们是不会想到她在儿子王嘉鹏的成长背后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她的同事、朋友们都说:你除了当时飞机掉下来没办法外,其他的你都做到了极致,你没有耽误这孩子。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不容易啊!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节目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数学奥数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没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出去打工吧,人家上了大学还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你能不能上大学都还不知道。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毛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也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说这样的孩子全靠自己了吧?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初中都没毕业,但她却让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