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7月5日,快乐精灵在青岛见到周老师、姜老...
7月5日,快乐精灵在青岛见到周老师、姜老师、魏老师、刘老师、大山老师、王红老师、子森老师等开心的不亦乐乎!经常让孩子体会这样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re:呵呵!几天不见又有进步了!不错!小雨呀!...
呵呵!几天不见又有进步了!不错!小雨呀!你继续努力吧!我爱你哈!心目中的珂珂
这次又出去了五六天,收获蛮大的!更加了解了孩子的心声与家长的无奈。去菏泽一位姐姐玩了,姐姐的公子珂珂:http://b20.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fb1969f941a2c67042c43d2e44aaedb5f5ff52c148c0ab76caf61934a2ddc0f44ba87e1e9c85415838c7ab64af4c5b74468dbe4bc56d71bc2aa78334adb816b4b2a1b7f56cb5c682efa7eec00856ed2773be9c54
这位帅气的男孩就是珂珂,是一位智慧男孩。昨天上午姐姐陪老人去医院了,我在上网,又与孩子聊了几句;哇晒,这小家伙真的是不可思议。我对珂珂的印象:
1.善良 2。有爱心 3.孝顺 4.有礼貌 5.风度
6.严谨 7.态度好 8.负责任 9.有规律 10。自制能力强 11.守信 12.理智 13.独立能力强 14.有亲和力 15.时间观念强 16.有毅力 17。多才多艺 18.积极乐观 19.友善20.大将风范等等太多了,等让珂珂的妈妈找吧!
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就看我们做父母的怎么对待。希望父母用不可思议的心态看我们优秀的孩子!
祝亲爱的珂珂:健康、快乐每一天!
re:谢谢亲爱的帅气,一如既往的支持!感动哈!
谢谢亲爱的帅气,一如既往的支持!感动哈!re:太好了,都是经典啊,谢谢分享
太好了,都是经典啊,谢谢分享re:非常谢谢亲爱的水芙蓉、碧海蓝蓝。有你们的...
非常谢谢亲爱的水芙蓉、碧海蓝蓝。有你们的支持我会努力的!祝你们健康、快乐!re:小雨:[EM41][EM41][EM41...
小雨:re:非常谢谢亲爱的小茶叶一如既往的对我支持!...
非常谢谢亲爱的小茶叶一如既往的对我支持!感谢的话太多了,不知道从何说起了,一些尽在不言中!我衷心的住你及家人,健康、开心每一天!面对考试成绩不好的孩子,父母要因材施教
对待考试成绩不好的孩子,很多父母的表现不是抱怨,就是训斥。其实,这样做不可能起到任何积极作用,反而只能加重孩子的思想负担。积极有效的方法,是帮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因材施教,是孩子重新树立起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重整旗鼓,不断进步。1.父母要尽力帮助孩子驱散“失败综合症”的阴影
孩子面对失败往往会产生沮丧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此,父母要多鼓励孩子用自信驱赶心中的阴影。
那么,学生的这种“失败综合症”是如何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重复失败的经历可能使孩子感到自己永远也走不出失败了。大多数孩子刚上学时,对学校生活充满热情。但是,孩子一次又一次没有达到目标,他就可能体验到挫折,会感到自己对生活和环境、自己的学业都无能为力,不论他们如何努力,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体验到无助感,并放弃努力。
二是对成功和失败的不正确归因,也会导致“失败综合症”的形成。有“失败综合症”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有一个明显的差别,那就是他们对自己的成功有一种“宿命”的观点,感到成功与失败不是自己能够决定和改变的,而是由外部的、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决定的。
三是父母、教师等不良评价。父母可能会这样对孩子说:
“连这个都不会,你真笨。”
“我看你是无可救药了。”
“你这种成绩,真把老子的脸丢尽了。”
“你看隔壁家的***,你为什么就不能像他一样呢?”
······
无疑,这些都是令人泄气的评价。孩子的思维是比较简单的、具体的,他们会很大程度地相信成人说的话。如果父母说他笨,孩子可能就会信以为真,认为自己不聪明。
总之,父母、老师的消极评价会大大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对自己丧失信心,使他们怀疑自己的价值。
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是父母帮助孩子克服“失败综合症”的重要方法:
(1)帮助孩子处理可能的障碍
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可能存在许多障碍。比如,知识的学习是积累性的,以前学习的知识如果不扎实,那除了要学好现在得知识外,还要对以前的知识缺漏进行弥补。家长可以想办法帮助孩子弥补知识的缺漏,帮助孩子排除知识缺漏问题。
(2)将孩子置身于他容易取得成功的地方
孩子学习成绩差可能是普遍性的。如果要求孩子在短时期内将各门功课都赶上来,可能会很困难,而且容易导致孩子的畏难情绪,因此,可以帮助还找到一门他比较感兴趣的学科,集中精力学好一门学科,以此为突破口,让孩子感受成功的乐趣和自身的能力。
(3)采取小步子前进的策略
一个成绩一直不好的学生是很难“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的。家长可以知道孩子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较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每个达到一个小目标就是一次胜利,从而让孩子一直带着胜利的喜悦攻克最终的大目标。
(4)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具有“失败综合症”特征的孩子往往有一种看法,认为父母、老师会把自己的价值同自己的行为表现结果连起来。他们会认为只有成功的人、学习成绩好的人才是有价值的,而自己的成绩总是不好,由此,毫无价值。所以,进行家庭教育时,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对孩子的成长无疑至关重要。
(5)称赞孩子的善良人品
父母经常赞美孩子善良的人品,等于向孩子暗示:父母看中他,不仅仅是因为在学校的成绩;即使他学习成绩下降,他还有其他的优秀品质,有自己的价值。这样,孩子就会在对自己肯定的同时,更加努力。
面对考试成绩不好的孩子,父母要因材施教
2.帮助孩子缓解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有三种情况:
一是考前焦虑。烦躁不安,六神无主,紧张至极,从而影响复习和考试。
二是考场焦虑。平时学习还可以,一上考场就慌了手脚,会做的做不出,平时很少出现的问题,如计算出错、看错题目等都出现了。
三是考后焦虑。由于成绩不理想,于是便心神不宁,情绪低落,整日陷于苦闷之中,萎靡不振。
当孩子出现过度焦虑紧张的症状时,家长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缓解孩子的焦虑紧张心态。下面几种方法,父母不妨一试。
(1)音乐缓冲法
让焦虑严重的孩子经常听听舒缓、轻柔、优美的乐曲。
(2)幽默娱乐法
带孩子去听听相声,与孩子一起看看小品、幽默画,同孩子一道参加游乐类活动。
(3)自我“欣赏”法
让焦虑严重的孩子坐在镜子面前,看看自己焦虑的表情;对镜中的自己,倾吐心中的焦虑。
(4)后果重估法
严重的焦虑往往来自对后果的过分估计。考试焦虑的孩子往往认为考试成绩非常非常重要,少1分,天就可能塌下来。家长要引导孩子意识到:一次考试虽然重要,但不能说明一切;这次考不好,还有下次。
(5)整理活动法
要求孩子每天整理还自己的生活用具、学习材料。经常分配孩子干一些“整理抽屉”、“整理房间”之类的活儿,也能减轻孩子的焦虑情绪。
3.让孩子考前做擅长的事,增加成功的信心
在考试之前,心急火燎地学习是不会取得什么好效果的,还不如先暂时停止复习,做点儿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找回自己的信心,消除紧张和心浮气躁。
面对考试,有些孩子会表现出紧张不安的心理,并且越复习越失去自信。对此,家长必须予以正确地教育和引导。
每个孩子都可能会有过这样的体会,本来复习的挺全面,但是考期越是临近,信心就越是不足,总感到实力不够,还有许多问题都没有解决,甚至对自己原来最拿手的科目也失去了信心。这个时候,如果仍然埋头苦读,复习起来没完没了,感觉这也不行,那也不会,心急如焚地看着这课,想着那课,学着这一科,惦记着另一科,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心不在焉地看下去,又怎么能把知识清楚、牢固地掌握住呢?所以有些家长为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就告诉孩子说:“你越是担心,越说明你复习的已经不错了。出去放松放松吧,回来再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的确,先暂时停下复习,做点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可以树立自己的信心。
人往往都是这样:当对一件事情产生了强烈的自信时,那么对于其他的事物也必然能产生自信,这叫“自信的转移原则”。考试中也有这种现象,有一科目成绩十分出色,在参加其余的考试也会精神抖擞。
让孩子理解这一原则,做完全不同的事的时候,可先从最擅长的事情做起,然后借这件事树立信心,在逐渐扩大到其他领域,这属于一种意识的循环,“擅长某件事”,“能做好这件事,其他的事也能做好”,“一定可以做到”,逐渐地对每件事都会产生自信。
4.调节考试心理,保证孩子发挥出最佳水平
考试既是一场职能的竞赛,同时也是一种心理素质的较量。要是孩子在考试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心理,从而发挥出真实水平,就必须重视对孩子考试心理的调节。
考试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重头戏”,但不少孩子却又与考试是过分紧张和焦虑而影响了自己水平的正常发挥。
孩子紧张焦虑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注意力涣散、失眠和学习兴趣下降,产生失助感和情绪消沉,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身体症状像心惊、头痛、胸闷、气短、四肢无力、多汗和尿频等。
美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贝克通过研究认为,引起紧张焦虑的根本原因是功能失调性思考。所以,在孩子应考过程中,家长应帮助孩子首先调整不合理的应考心理模式。
(1)应放弃“用情绪推结果”的推理模式
不要用目前的紧张情绪作为依据,去推断考试中也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况,否则,会引出新的焦虑不安,导致发挥失常。因此,必须放弃不合理的推断,要注重考前的努力,对考试结果要合理评价,打破恶性循环。
(2)不做不合理“假设”
“要是我考试失败,我就进不了大学”、“要是很多同学够考上大学,而只有我没有被录取,那么我就没脸去见人”。这些想法都会引起孩子的情绪紧张,消弱行为能力,导致心理混乱。要是能正视考试的目的,排除由于不合理假设所产生的紧张情绪的干扰,心里就可以调整到平静、自信、能够从分发挥良好状态。
(3)在考试前模拟考试的心理操练
每次测验都要力求进入“考试角色”,体验考场的那种紧张气氛。还可以采取一些适当的方法,比如放松四肢、深呼吸、闭目养神等。这样通过反复锻炼可渐渐降低对考场环境的敏感程度。
最重要的就是,家长要在生活中多加强对孩子人格素质的培养,使孩子能都以冷静的态度来处理眼前的问题,保持乐观的身心状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考前焦虑现象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