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 发表于 2009-4-3 17:42:52

re:己合,你的话让我想起了孔子的一段论点,也...

己合,你的话让我想起了孔子的一段论点,也许和你的不太一致啊
抱歉我只记得大概意思

子曰:上智天得,中知(同智)后得,下智不得(愚也)。我理解意思是,先天有智慧的人那是无可比拟的;常人的智慧来自生活中的觉悟;有些人(其中也包括常人)是怎么教化也是悟不透一些出于他内心的智慧的。孔子论点聪明不同于智慧,大智若愚。
还有一句,子曰:上智和下智是不变的。我觉得我们都属于中知之人。

大概先天我就不是聪明人,所以一直摒弃聪明人。我认为聪明人大多是顽固不化的,所以我把他放入下智之中。

启智 发表于 2009-4-3 17:46:51

re:最近我在感悟‘做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自己’,...

最近我在感悟‘做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自己’,当然这个不同不是任意妄为,而是方向正确的超出自我界限。(这个界限通常是自我内心牢不可破的封闭线)

启智 发表于 2009-4-3 18:19:25

re:论语结尾两段,真好啊子曰五美、四恶...

论语结尾两段,真好啊
子曰五美、四恶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无怨,欲而不贪,泰而不娇,威而不猛。”我的理解跟释解不太一样,故都省略。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此为四恶。
从这几点我感觉到孔子还是主张,对人该劝则劝,该教则教,对人对事要勤加审度,面对人和是要恭敬面对,态度专正,还要做到宽容大度来完善自我,以成君子。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我深深感知,这是在教诲我们如何生活。

启智 发表于 2009-4-5 08:26:11

re:聪明与智慧的差别聪明人尽显于外;智慧...

聪明与智慧的差别
聪明人尽显于外;智慧人大智若愚
聪明人很难看到自己的阴暗面,难以自省;智慧人擅长自省以正其身
聪明人往往夸夸其谈;智慧人往往沉默是金
聪明人擅长保护小我;智慧人努力摒除小我

爱评论的人不一定是聪明人,但是聪明人都爱评论
孔子也评论,佛陀也述说,老子则评论的很少,禅宗更是不喜欢评论,以参禅来传宗

我以前总是无名之中,拿着棍子帮别人搅动那谭生命池水,潜意识帮对方早日认清哪些是石子,哪些是沙砾,哪些是清水

(晨时感悟一大堆,真是世事无常,只剩下这么多,而且早已不同)

启智 发表于 2009-4-5 08:59:36

re:看,这也许就是能量场的神奇力量,早起先打...

看,这也许就是能量场的神奇力量,早起先打开此论坛,因急于写贴,然后打开QQ发现如下发言,真是锲机啊。



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财物,
而是放下对物质的贪欲。
持戒并不只是断恶行善,
而是生起对轮回的出离。
忍辱并不只是压抑愤怒,
而是能调伏内心的嗔恨。
精进并不只是努力修法,
而是能无时不保持法喜。
禅定并不只是得到平静,
而是能安住于本地风光。
智慧并不只是通达经典,
而是彻底觉悟心的本源。


布施的真正意义是远离贪欲,
而不是望着回报施舍于人。
持戒的真正意义是表里如一,
而不是仅仅行为端正而已。
忍辱的真正意义是包容仇人,
而不是麻木造作一味忍耐。
精进的真正意义是法喜充满,
而不是顽固执于努力修持。
禅定的真正意义是保持觉醒,
而不是闭着眼睛什么不想。
智慧的真正意义是建立正知,
而不是落入偏见耍小聪明。

启智 发表于 2009-4-6 11:36:15

re:来也好 去也好 来去无心自了了提...

来也好去也好来去无心自了了
提起好放下好提起放下自明了
取不得舍不得无所求中自然得
事事无须挂心头本然清净自圆解


这是前天在群里偶得,非常锲机,随缘感叹,甚是深奥
收藏下来,感悟...

放飞心灵 发表于 2009-4-7 08:38:49

re:写的真好,活的真轻松,,

写的真好,活的真轻松,,

启智 发表于 2009-4-7 09:41:02

re:恩,己合说得好也正应了,适者生存,随...

恩,己合说得好
也正应了,适者生存,随遇而安啊
你随我的意识走我怕你误解我的意思,我喜欢郭靖那种思维,不太喜欢黄蓉那种;现在轮到你怕我误解你的意思了,呵呵,人和人就是这样组成生活的,很有意思呢。
我早就发现了你的长处不要太谦虚啊,很多时候我们相互过于慎重小心反而影响直抒胸臆的交流啊

启智 发表于 2009-4-7 10:18:28

re:我早就有一个思绪因为不成形故难以叙述...

我早就有一个思绪
因为不成形故难以叙述

开始看‘当下的力量’第二本书‘新世界’了
张德芬网址所述‘思程:可能西方从50年代,60年代复兴运动开始,中国是80年代的中期慢慢到现在走入了一个比较高阶的阶段,我想这个灵性的发展在每一个时代或者每一个社会它有一个蛮有意思的轨迹,一开始的人群是两种人群,一种人群是精英人群,还有一种比较底层的人群,那他们被吸引的部分好像也不太一样。

  张德芬:我们今天在座的是精英人群。’

这令我记起了以前所悟:‘于丹曾讲了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她的认同“...其实生活里最快乐的是那些打工的人群,他们衣食无忧,还可以有闲暇的时间来实现一下自我的梦想...”’
我想说的是,人应该分三种:1.打工的普通人;2.努力进取在生活中拼搏的人;3.张德芬所说灵性开启之人。(也包括学佛学道走上正道之人)。这三种之中当然还可以细分成很多种那将是过于复杂化了,就等同于自寻烦恼了。过犹不及、适可而止,这就是我自己的界限。

(先前的困惑,‘烦恼即菩提那么烦恼该有还是该放’,‘解脱不是求安静的打坐而是用生活中的修为历练把桶底装的满满而压落了’一位佛学大师的话。这些现在都释然了)

启智 发表于 2009-4-9 09:26:24

re:晨起继续看《新世界》,到了第二章《小我的...

晨起继续看《新世界》,到了第二章《小我的现状》,里面也讲到跟佛学解脱道一致的论点“总有一个声音在后面喋喋不休”都把这个声音称为‘小我’。
我突然体会到,假如身体被成为‘假我’(因为身体是无常变化的所以佛学称其为假我),这个声音成为‘小我’那么是什么觉知到有个声音在后面喋喋不休呢?我大胆的暂时假想,应该还有一个真我,我觉得那个与‘小我’抗衡的是‘大我’,如果身体是假我,那么我觉得喋喋不休的是大脑‘小我’,与之抗衡的是心‘大我’。
我们时常会想我怎么这么做了呢?我为什么这么做?怎么能做亏心之事呢?还有我们祝愿别人总说的话祝你心想事成,愿你心意相通…
我继续大胆的暂时假定,‘小我’与‘假我’合一就是魔;‘小我’和‘大我’合一或者掺杂在一起就是烦恼,就是神经质;‘大我’与‘假我’合一就成圣。
我还没有悟透当下的力量所指之境界是否就是成圣的方向,但是我悟到了此处就写下来,这就是当下随缘。

佛学说‘阻断他人的慧命比杀生更严重’,我不知道对于我们修道过程之中的人来说,这跟开启他人的慧命有何区分,如果说只有成佛才能开启别人的慧命,那么求道之人就什么也不能说了吗,我觉得不是,大概是不要强迫他人,让他人也随缘吧。
以前从没听说过有三个我的论断,也许他们都是把小我和大我统称为一个‘潜意识的我’,烦恼和菩提合一。总之一个来自我自己的体悟‘万物皆有生命,连空气都充满生命我觉得是对的’。新世界和佛学及一些知识已经结论连物体都有生命,就如科学已经研究出原子、质子、中子之下还有更小的生命‘夸克’。
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