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小布头,你真的了不起~~~~~~~~...
小布头,你真的了不起~~~~~~~~~~~~~re:孩子生来就是“将军”命,“为你好...
孩子生来就是“将军”命,“为你好”却把“将军”变成了“士兵”。
好多人在忙碌着怎样把“士兵”变成“将军”?!
岂不知!?
善待孩子才是造就“将军”的捷径!!!
re:小布头,这段时间忙去了吗?...
小布头,这段时间忙去了吗?re:分享周老师的人生感悟------...
分享周老师的人生感悟------真正骄傲的人,
表现出的是谦卑;
内心自卑的人,往往是:
骄傲不够,狂妄来凑。
-------人生感悟.周弘
2007.4.6於湘潭
re:我是小鸟, 您是我飞翔...
我是小鸟,您是我飞翔的天空。
我是鱼儿,
您是我遨游的大海。
我是种子,
您是我生长的沃土。
妈妈,我爱您!!!
谢谢你好儿子,妈妈昨天收到你的贺卡,看到你给我写的小诗,里觉得无比幸福
忍不住在你的脸上亲了一口,看到妈妈如此激动,你好想觉得自己更像男子汉了,什么也没
有说,跑到厨房把小香瓜切成一牙一牙的摆在盘子里,然后端着盘子对我说:“happy moth
er'sday”
儿子和你相比,妈妈真的有些惭愧,想想前天因为你的作业字又有些乱,妈妈又生气的
控制不住自己,大声训了你,你不但没有生妈妈的气,反而对妈妈说:“妈妈,是我做的不
好,你别生气了。”现在想想儿子你的心胸是那么宽容、善良,你能容忍妈妈一而再、再而
三的犯错误,可妈妈却时常容忍不了你。
妈妈虽然进步没有你快,但妈妈一直在努力,妈妈把你的祝福珍藏在心里,每天都幸
福着。
re:马上又快过六一了,儿子学校的合唱...
马上又快过六一了,儿子学校的合唱团也忙了起来,昨天儿子快7点才回来。吃饭的时候就带着情绪说:“明天以后我不想参加合唱了,每天回来的太晚。”我说:“你有选择
的权利,可是你要考虑一下如果你不唱会不会影响你们高声部,有没有人可以替代你;如果
坚持唱,是不是每天觉得有些累,怎么协调,怎么决定你可以仔细的想想,然后作出决定。
儿子听了开始默默的吃饭,一会说:“我还是坚持唱吧,要不会影响大家的。”我顺势的说
:“儿子妈妈就知道你会这么决定的,因为你一直都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如果觉得累了
回来多让妈妈抱抱。”
吃完饭只歇了一会儿,儿子就自觉的进屋写作业了,我的心里挺心疼的——这么小的孩
子每天就如此繁忙,但也同时为儿子骄傲——他在不断的融入并战胜自己。忙忙碌碌的在自
己的小屋里一直搞到了10:30左右,看他收拾好了书包准备睡觉,我便提醒了一句:“今天
有点晚了,不写日记了么?”他在犹豫,我又说:“妈妈觉得你是个越来越有毅力的孩子,
而且你这两天的辛苦妈妈也感觉到了,但有所作为得人都在于做事咬牙坚持了。”刚说完这
话儿子竟然哭了起来,我不解的问:“怎么了,是不是觉得这么晚睡觉有点委屈了?”儿子
说:“不是,妈妈我觉得你在理解我、体谅我的辛苦。”我也不禁动情的想流泪,就对儿子
说:“好儿子,今天确实有点晚,咱们日记可以少写点,但一定要坚持,妈妈陪着你。”儿
子点点头写了起来,相信儿子一定能在自己的日记里发现男子汉的坚强。
re:很久没来,一进来就感受到了你和儿子的快乐...
很久没来,一进来就感受到了你和儿子的快乐与幸福,分享了!re:一路走来,这里如此精彩,停下脚步看了三天...
一路走来,这里如此精彩,停下脚步看了三天全部读完,分享你的快乐与幸福。是我学习的榜样!re:道理都懂却做不到,是因为懂得是理性层面,...
道理都懂却做不到,是因为懂得是理性层面,而内心 的深处并没有找到感觉。我们的身上都有两个“我”,一个是我们自己能意识到的理性的“我”,另一个是被本能控制的无意“我”,很多时候理性的“我”能明白道理,也很通情达理,但是他没有与内心的无意识的我沟通好,所以理性无法疏导内心的那个自己。我们不常说一个“悟”字吗?什么叫悟?悟就是理性与潜意识相一致了。当没有悟到之时,虽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可是就是控制不住本能的需要,没有办法就只好拼命的压抑,但是压抑是克制、控制需要,并没有与潜意识达到共识让潜意识愿意放弃自我需要的满足,因此,对自己的高压到头来不是涨到一定时候爆炸就是毁了自己的健康。人有一种逃避 责任的本能,遇到问题时不由自主的就会把责任归到他人头上,想想看,如果 我们觉得这人让我们不开心了,那人让我们痛苦了...我不开心都 是别人的责任(包括孩子的责任)时,我们能不向自认为伤害了我们的人发怒吗?“你让我生气了,你错了,所以我就要攻击你”于是自然怒不可遏。要想调整自己的情绪,就反其道而行之,无论内心有多么难受都不是别人的错,都是自己的问题引起的,都是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把愤怒的原因指向自己--如果我做得好..、如果我能放得下自己的欲求...、如果我能看得更开些...这些后果就不会影响我的情绪了。把原因 归到自己的头上肯定对孩子就气不起来了。怕就怕一把原因归到自己身上,立马内心就想,孩子做好一点我至于生气吗?把责任往孩子身上一推,就又会气不打一处来了。所以控制的不应是情绪,而是控制自己推卸责任的念头,揽过来责任,情绪就会降温,不妨试试?当然这种学习也需要反复操练才能用得得心应手。
其实情绪就是一种对外界刺激自我感觉的表达,假如两个同样经济拮据的人,一个因此自卑,他就会对穷字很敏感,只要别人说话中带有穷字,他就会认为别人在嘲讽他,因而大怒。而另一个人不为此自卑,他就会对穷字不敏感甚至自嘲,即使别人真的在嘲讽他,他也会坦然面对事实。所以,生气是来自于对这件事的看法,而不是事件的本身,孩子让父母 生气了,是因为我们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并非客观的、理性的去看待孩子的行为,强迫自己多为孩子着想,放下内心那种“我痛苦是你的错”“我不如别人是你做的不好”“我被 老师训斥是你造成的”等等推卸自我责任的念头,要把孩子的错视为自己教育能力还有待提高之处,孩子每一次让你生气,你就想又发现了一处教育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找个什么方法才能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教育 水平呢?当把注意力从责怪孩子转向寻找新的教育方法上来时,情绪自然就平复了。
拿回来细细的品。